颜泽媛
摘要:在我国的教育事业不断进行变革的当下,社会对于新时期学生的培养标准也在进行改变,这就推动着各阶段学校的老师要对自身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目标进行创新。音乐课程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主要任务,是對学生的审美素养和情感体验进行培养和丰富,通过对学生审美能力和感知能力的有效增强,来有效塑造学生的创造思维。本文主要以小学音乐教学为例,探究在欣赏教学中应当如何渗透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创新思维
创新为社会的发展提供动力支持,创新精神则为民族的进步奠定灵魂基础。因此,在义务教育阶段,在知识教学的过程中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发展是非常快速的。因此,老师应当结合学生这一阶段的思维发展规律,进行针对性的思维培养,让学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创新的思维和创新的能力,为社会输送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一、重视音乐实践,激发学生思维创新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离不开音乐实践活动的土壤支持。学生在参加音乐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能够让心性得到陶冶,让音乐素养得到提升。因此,老师在理论教学之余,应当认识到实践活动的重要性,从而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培养机会。比如,在欣赏《天鹅湖》的时候,老师除了直接进行音乐教学,还可以给学生播放相应的视频短片,让学生搭配相应的舞蹈表演来进行音乐欣赏,在舞蹈演员的肢体动作中对音乐进行更好的理解,并在理解中强化对舞曲的认知和感受。在完成欣赏环节之后,老师还可以让学生结合现有的一些工具,如手指琴、三角铁等,综合自己的感受来进行音乐的演奏,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没有声音的舞蹈画面或者电影场景,让学生在观看之后尝试进行配乐。老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并给每个小组的学生指定不同的视频片段,让学生在团队的合作配乐过程中,强化学生之间思维的碰撞和创作的沟通,从而让学生以活动的方式真正爱上音乐,爱上音乐的创作。
二、创设情境导入,培养学生创造思维
音乐能够给人带来愉悦的感受,老师想要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思维,就需要通过带领学生进行经典作品的欣赏,来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发,让学生能够在欣赏中逐渐深入的挖掘作品背后的创作精神。老师在引导的过程中,要结合本班级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学习进度,在符合教育标准的前提下,选择适合的音乐作品。在教学中,老师可以发挥情境教学的优势,借助多媒体的手段来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音乐魅力的班级氛围。比如,在欣赏《黄河大合唱》时,老师可以首先带领学生一起去了解作品背后的创作故事,借助现代技术给学生展示这首歌曲的相关视频和音频,让学生在掌握歌曲内涵的情况下,感受歌曲的魅力和演唱者的内心情感。老师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能够带领学生的思维沉浸在音乐的世界里,这样不仅让课堂充满音乐的活跃性,而且还能让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激发创作的热情,让音乐教学实现寓教于乐。
三、鼓励开拓联想,激发学生创新潜能
小学阶段,学生们的抽象思维发展还不够成熟,这一时期的他们往往具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而这恰好是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和实践的前提和基础。老师应当尊重这一阶段学生的各种想法,并对学生的想象加以鼓励,然后将自己的教学手段进行优化和调整,让学生在适应不同教学条件和方式的基础上,进行音乐的学习和创作。比如,在欣赏《花儿与少年》时,老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歌曲的感悟和想象进行二次创造。在学生开始独立创作之前,老师可以对学生的创作思路和主题进行引导,让学生可以融入当地的一些花卉场景和传统风俗文化等内容进行创作,让歌曲具备一定的人文风情,并体现自己的风格和喜好。在学生完成创作之后,老师可以引导其他学生一起欣赏,在不同风格的欣赏过程中,感受音乐的魅力。这样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音乐体验,而且还能让学生积累创作的素材、获得创作的灵感,提高创造的思维和能力。
四、融入生活教学,提升学生创造能力
老师需要认识到的是,一切创造活动的最终来源,都是生活实际。只有来源于生活的音乐,才是最打动人心的。因此,老师应当有意识地寻找音乐与生活的连接点,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进行音乐创作的取材,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能力。比如,在欣赏《我们多么幸福》的时候,老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和生活经验,进行歌词的编撰。在开始创作之前,老师首先需要带领学生以打拍子的方式去体会音乐的节奏强弱,感受不同节奏下的音乐会带给自身怎样的感受,让学生能够在熟悉节奏的基础上,掌握音乐变化的规律,然后再让学生进行音乐的演绎。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下,能够让学生在理解歌曲的旋律和节奏的时候更加高效便捷。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在结合节奏变化的情况下,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相应的歌词填写,让它变成一首完整的歌曲。在这个尝试的过程中,学生的创编能力能够得到综合的锻炼,这对他们创造思维的发展是非常有效的。
五、结语
在小学音乐的教学环节,老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音乐优秀作品的欣赏,让学生在欣赏中进行感悟,在感悟中释放自己的想象力,从而给予自身的创造性思维一定的活跃空间,让音乐在陶冶个人情操、塑造个人性格的同时,为自主独立的创造提供支撑,让学生能够在进行创造创新的过程中得到音乐素养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安琪,任佳.设计与创造——对于教材《钢琴少年》的简要分析[J].乐器,2021(06):4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