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旅游安全事件网络舆情传播研究
——基于微博网友的评论

2021-12-22 09:38吴成业夏天顺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李 鸿,吴成业,夏天顺

(云南师范大学,昆明 650500)

1.绪论

2009 年至2018 年9 年间,全国共发生近千起“驴友”旅行伤亡事故,平均每周超过一起,伤亡人数逐年上升。据相关数据显示,2017 年户外运动遇难的人数较2016 年提高了300%[1],驴友也成为了一个高危群体。而在网络新媒体背景下,网络的高度开放性,也给予广大民众极大的话语空间,普通大众也能通过网络对一些事件进行曝光、发表意见。广大网民对“驴友安全如何保障”“安全事故救援费用”等问题展开谈论。例如,2018 年5 月“北大研究生穿越太白失联”事件669 条的微博评论转发,2017 年5 月“五四穿越鳌太线驴友遇难事件”265 条的微博评论转发。

进入21 世纪以来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使网络舆情在不同的层面发挥着正负面效应,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话题[2]。但目前较多研究集中于网络舆情的理论概念、监测预警和应对策略等普遍性问题。随着旅游业和信息业的融合发展,以网络为平台的新媒体成为信息资源整合的中心,在网络的扩散与放大效应下,旅游安全事件由局部迅速传播至全国,而这一过程又强化了不同主体间的互动性,使网络舆情的影响不断扩大[3]。但目前旅游安全事件研究集中在基础理论、危机管控等方面,还未充分意识到网路舆情传播管理对旅游安全事件的重要性。针对驴友这一特殊群体的网络舆情传播方面的研究较少。驴友旅游安全事件的安全事件成因以及网络舆情传播机理、传播媒介等方面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

被广大“驴友”称为“死亡之线”的“鳌太穿越线”在过去近五年内多达40 余名驴友伤亡,引发了各大网络平台(例如新浪微博、网易新闻等)网民的持续热烈讨论以及各主流媒体的跟踪报道,驴友旅游安全进一步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此情况下,保证驴友的旅游安全,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频率成为必要,通过舆情管控引导驴友安全行为、普及户外运动知识、户外自我救援等有其现实意义。

2.文献回顾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驴友

“驴友”源于18 世纪末的阿尔卑斯山地区的登山运动[4],特指参加自助旅行、一般性探险、爬山、穿越等自助游爱好者,与传统的旅游群体有着非常大的区别,他们在旅游过程中更多的追求自由不束缚以及极限类的挑战。随着大数据信息时代的到来,在网络高效传播的推动下“驴友”的规模迅速扩大,组织的活动也趋于多样化。

2.1.2 旅游安全事件

旅游安全事件区别于旅游安全事故与旅游突发事件,旅游安全事件是指因各种因素影响而造成旅游者伤亡和财物损失的各种安全问题和事件[5]。

2.1.3 网络舆情

网络舆情是不同的主体通过平联网渠道和平台,对有关的危机事件进行关注,并发表个体对其的观点,它是当事者、相关者、媒体等针对危机事件的产生,并通过网络进行传播、互动的过程。在网络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加大了公众对危机事件的关注力度以及传播速度。网络舆情具有典型的两面性,一方面对游客、公众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另一方面针对旅游危机事件又能通过网络放大,从而使其带来的负面影响扩大[6]。付业勤(2014)在探讨网络舆情的传播影响时将旅游业作为主要的研究领域,在分析的过程中从旅游网络舆情的含义、内容、传播渠道等方面出发,指出在不同的时间阶段,网络舆情的表现也有着较大的不同,因此要根据网络舆情的特性和阶段来选择对应的措施[7]。

2.2 驴友旅游安全事件网络舆情研究进展

2.2.1 驴友旅游安全事件的发生特征

首先是“驴友”安全事件的表现形态特征。国内外驴友在旅游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都主要来自于旅游环境的影响,如摔伤、溺水、雪崩等。并且这类事件而导致的医疗、赔偿最多,这也是驴友旅游过程中最普遍的安全问题。王保军(2011)通过对近8 年国内户外运动事故的研究表明:驴友安全事故的死亡率,性别上,男性明显大于女性;年龄上,绝大多数年龄段位于20-40 岁,并且越年轻,高危险性活动的参与率就越高[8]。

其次是“驴友”安全事件的时间特征。随着驴友数量以及参与的活动越来越多,安全事件呈现出增多的趋势。由于部分“驴友”安全事故并未被报道,实际伤亡人数将多于现有统计数据[3]。王保军(2011)根据官方公布的相关数据对“驴友”运动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归纳出正是由于特殊的旅游倾向才使得驴友成为了户外活动安全事件频发的群体[8]。

最后是“驴友”安全事件的空间特征——发生地点由城市转向偏远山区。朱璇(2007)从背包旅游内部文化的角度回顾国外34 年的相关文献,对背包旅游者的演进轨迹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当前我国驴友选择的目的地,已从原来的城郊转向山区,特别是存在较大挑战性的偏远地区[9]。

2.2.2 驴友旅游安全事件的成因分析

在海因里希提出的事故因果连锁理论中,通过“人为—机械—环境—管理”的流程方法对导致安全事件的成因进行分析,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10]。邹永广(2017)在利用海因里希提出的流程分析方法,对驴友的安全事故进行了分析;同时,也列举了部分驴友旅游而导致的安全事故的案例,从而总结出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驴友自身原因、设备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等四个方面[10]。

2.2.3 驴友旅游安全事件的传播研究

旅游安全事件网络舆情的传播机理。传播是通过一定的方式、渠道使不同的主体能够获得相关的信息过程[11][12]。旅游安全事件网络舆情传播是针对旅游过程中产生的安全事件,并在一定的途径下对与旅游安全事件相关的信息进行传播的过程。通过旅游安全事件网络舆情的信息传播将使公众对旅游危机事件的感知加深,甚至决定危机事件的负面影响力[13]。

旅游安全事件网络舆情的传播媒介。作为传播学的一个观点,“媒介即信息”[14]即信息的传递、获取方式比信息要更为重要。互联网时代新媒体得到快速发展,信息的传播方式、途径都有了很大改变,借助网络信息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实现更加广泛的传递,这也是网络舆情发展的基础。在旅游危机事件中,传播的渠道、途径、方式都属于传播媒介。主要的传播媒介有:网络跟帖、主流视频网站、微博、各大电商网站等[14]。

3.驴友安全事件网络舆情的传播影响分析——以2016 年驴友“鳌太穿越线”事件为例

3.1 研究设计

3.1.1 数据来源

“鳌太穿越”又被称为“死亡之线”是国内徒步顶级路线之一,同时也是国内遇难人数最高的徒步路线,实际穿越行程在80 公里左右。需用时4-6 天,大部分行走在无人区,有较大的强度和难度,近五年内已有46 名驴友失踪或死亡,而其中尤以2016 年的“鳌太AA”事件最为严重且在微博上引起了网友的热烈讨论。

选取2016 年的“鳌太AA”事件中转发数、评论数、点赞数最多的两条微博“鳌太领队事件:驴友惨遭领队抛弃”和“大学生穿越鳌太事件”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收集评论内容共1113 条。对所选取样本微博的转发以及评论的内容进行初步分析时发现,有用户的转发或评论出现跟风行为,即简单的将别人的评论进行复制、转发,未表达自己的想法,因此在研究中剔除同质化评论。截至2019年3月7日,2条样本微博“鳌太领队事件:驴友惨遭领队抛弃”和“大学生穿越鳌太事件”(发生于2016 年4 月4 日)评论共计1113 条,最后筛选出500 条建库。

3.1.2 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利用定性结合定量的方法来进行分析,以大量的样本案例以及个案作为基础,首先利用Gooseeker 软件对评论内容进行收集建库,通过对评论内容中的高频词汇进行词频分析从而得出舆情关注的内容,然后结合PKUVIS 工具对样本微博的传播路径及受众范围进行分析,以及样本事件网络舆情的影响力分析,从而得出驴友旅游安全事件网络舆情的管控对策。

3.2 研究过程

3.2.1 基于样本事件微博受众以及传播半径变化分析的舆情传播影响研究

微博热点通常有其重点传播的路径以及受众。本研究利用PKUVIS 微博可视化分析工具(WeiboEvents)对样本微博事件发展的转发过程、关键微博、受众范围等进行可视化分析。样本事件的热点传播以“澎湃新闻”最早发出,后被网友转发,并且以转发的博主为中心,在一定的范围内又进行多次传播。该微博内容的转发量基本上都是从原微博产生的,即网友在“澎湃新闻”的微博上看到信息后直接转发,因转发数众多成为热点。从转发层级上看,直接从原微博进行转发的一级转发高达93%,二级转发仅有3%。因此,从传播半径可以直接看出,样本微博热点是由普通用户转发而产生的。

从认证比例分析可以得出,样本事件的微博转发用户,88%是普通用户,有名的博主或者是明星名人转发较少,这也说明该微博的内容获得普通用户的情感认同而被转发。从性别上来看,转发的用户中,有75%都是男性,这与样本微博的内容有较大关系,对于户外探险、人员伤亡等内容,男性更容易产生情感共鸣,因而关注度更高。从地理分布上来看,在转发的用户中,事件发生地的陕西用户占多数,有着强烈的情感共鸣。

3.2.2 基于样本事件微博评论词频分析的舆情关注内容研究

本研究利用Gooseeker 软件为分析工具,节选词频在10 以上的词语,并且将无意义或意义不大的高频词语剔除在外,在此基础上,对微博评论文本进行重构意义的分析解读(如表1)。初步分析从词性来看,这些词语中主要以动词为主,其中“救援”一词出现频率高达150 次占据首要位置,其他一些动词诸如“探险、徒步、登山”等词也多次出现,体现出与驴友活动的联系。旅游的地点大多为深山、旅行方式大多为徒步出行,旅游活动的危险系数较高。上述动词都表现出了人们在看到此条微博内容时对驴友活动的认知。在名词中,例如“驴友、安全、能力、危险”等词则明显的反映出了此条微博的主体人群所关注的驴友安全事件的危险性,以及驴友自身安全能力不足是安全事件的主要致因。在高频词中可以发现,评论内容从特殊人群—“驴友”出发,围绕其出行活动的特点,体现了网友对驴友旅游安全事件的关注点。

表1 网友评论关键词词频分析(资料来源:笔者整理)

在笔者搜集到的评论内容中发现,网友对样本微博中的主体“驴友”穿越“鳌太线”的不同态度。同时通过“鳌太穿越线”的遇难事件引发了微博用户联想到类似事件,如微博网友“李乔儿”的“2014 年广州几名驴友相约骑行丙察察线最终死亡”,微博网友“望秦川vip”的“2006 年七九驴友死亡事件”。而在高频词中“驴友”“救援”“危险”等词也与评论内容相呼应,凸显了驴友此次“鳌太线”穿越的高风险和高危险性以及网友对旅游安全事件的关注重点。

“鳌太领队事件:驴友惨遭领队抛弃以及大学生鳌太穿越”事件关注的时间点主要集中在事件发生的一周内,网友评论数量随着时间拉长逐渐减少,距离事件发生时间越长热度越低,呈递减变化。事件发生的前两天评论和热度达到最高,促进了该事件网络舆情的传播,使众多网友开始谈论安全保障问题。

3.3 样本事件网络舆情的影响力分析

微博网络舆情传播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影响。本研究所选取的样本微博的驴友安全事件发生于2016年4 月4 日,陕西省太白县政府在受到救助电话并进行了8 小时的救援最终将驴友救下。此次事件发生后,部分驴友针对近年来频繁发生的驴友安全事件提出质疑,认为主管部门的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均未体现,无法对驴友安全形成有效保障。质疑政府不作为的相关言论在网上的肆意传播使得事件发生地的形象受到一定的负面影响,影响了该地旅游业的发展。

微博网络舆情传播对旅游监管部门的影响。本研究选取的案例地位于陕西省太白县,而《陕西省旅游安全条例》规定“在没有道路通行的地方或旅游景区游览路线以外的地方,组织开展穿越山岭、攀登山峰等具有危险性的健身探险旅游活动,组织者应提前五日将活动时间、地点向县级以上的体育行政部门备案,未依法备案的处以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此条例从2015 年11 月15 日制定至2016 年4 月1 日实施给政府有关部门只留下了几个月的落实时间,时间过于仓促导致驴友不知如何备案,没有备案;政府、有关部门不知道如何处罚,对法律法规的重视程度较低。且并未建立和公布官方网站和官方微博提供驴友前来备案并了解驴友的相关建议和意见,同时在此类旅游安全事件发生之后并未及时作出相关的回应提出解决措施,对网络舆情的管控严重缺乏。引起的网友的不满,给旅游监管部门带来了较大压力,将促使其加速推出有关具体政策措施,这将有利于驴友安全得到进一步地保障。

4.驴友旅游安全事件网络舆情的管控对策

4.1 完善法律法规,明确相关主体的法律权责

法律是国家意志的表现,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完善法律法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驴友旅游安全事件的产生。近年驴友安全事件的频繁发生进一步反应了我国在这方面的法律制度还不完善,法律的执行和落实还不到位,在户外运动的管理上,法律涉及比较少,无针对性的条例进行监管,导致驴友安全事件发生之后无法对其行为进行法律上的判定。有关部门应尽快制定相关的法律或规章。比如,在2018 年10月眉县政府和太白县政府联合发布公告:全面禁止“鳌太穿越”的公告。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过程中要明确网民、自媒体机构以及相关政府部门的法律责任和权利义务[15]。

4.2 加强对驴友群体的监督管理

相关旅游监管部门应要求驴友组织在活动前,去相关机构(比如登协)备案,告知自己的动向,同时也应在景区加强管理。对于危险地区或者是严禁进入的地区要设置明显的标识,安排人员值班,要求驴友购买保险,收取保证金,在需要进行救援的时候可以使用这部分的资金。对驴友群体的活动作出明确的规定,若无专业人员的带领、无配备专业设备,不得进行徒步穿越,通过加强驴友群体的管理减少驴友安全事件的发生。

4.3 建立官方微博并进行管理

随着微博的不断发展,很多旅游景点、企业等都会将微博作为其品牌建设和形象宣传的主要渠道[7]。政府应该对此加以重视,制定出规范使用微博的制度,来约束网友、企业、旅游公司等的行为,让旅游微博的内容更加的规范,对发布的内容、频率、方式等做出具体的规定,使旅游微博成为一个应急救援的沟通平台、信息发布平台、辟谣平台,发挥出引导网络舆论的作用[6]。各个地区、各个部门之间应在微博上加强互动,保证信息沟通的同时也要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对微博账号进行安全保护,避免信息泄露或者是被不法分子盗用账号,以免出现虚假信息的传播,引起大众恐慌,造成负面影响。

4.4 建立和完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

网络舆情监测预警是运用计算机技术,发掘对网络舆情的出现、传播、演化和消退具有重要影响的因素,动态不间断的监测、采集和度量这些影响因素的具体信息,根据预警标准,评价分析网络舆情的安全级别、预测其发展趋势、及时做出警讯等级预报的系统流程[16]。旅游企业和政府可以对网络舆情实时准确的监测、跟踪以及评估,增加公关备案,加强危机公关应对能力。同时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监测指标体系。基于对文献全面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旅游危机事件的特点,运用多因子比较和专家评价等方法[17],从舆情的主客体以及本体三方面来建构监测指标体系。

4.5 加强对短视频等新兴自媒体平台的管控

随着移动社交媒体时代议程设置权的不断下放,个体以短视频形式进行的影像书写大放异彩。但短视频创作门槛较低,来源混杂,内容良莠不齐,其中不乏价值观偏颇、情绪偏激之作,有可能引发舆情危机[18]。所以要加强对短视频内容的正向引导,提高对一些敏感话题视频的关注度,并建立起视频传播效果以及网络舆情走向的预判机制;制定平台的用户协议以此进行言论约束;可与官方媒体合作。

5.结语

本研究将网络舆情传播的研究体系引入驴友旅游安全事件当中,运用网络舆情的管理方法讨论出驴友旅游安全事件网络舆情传播的管控对策,在全面掌握网络舆情研究文献和案例数据以及微博网友评论基础上,主要运用网络文本分析法和案例研究法,对样本微博进行传播路径及受众范围分析。总结了微博这一网络新媒体对驴友旅游安全事件网络舆情传播的影响,并从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相应的官方微博发布权威信息、加强对驴友群体的管理、建立和完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以及加强对短视频等新兴自媒体平台的管控等几个方面提出网络舆情的管控对策。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网络传播速度的加快,对旅游安全事件的网络舆情管控也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