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临床疗效分析

2021-12-20 07:07周超刚王春凤
系统医学 2021年20期
关键词:子痫乙组肝素

周超刚,王春凤

新沂市人民医院妇产科,江苏新沂 221400

临床上,子痫前期属于一种常见的产科疾病,是指妊娠20 周之后出现蛋白尿与血压升高情况,同时还可能出现上腹不适、呕吐、恶心、眼花以及头痛等症状[1]。子痫前期为妊娠高血压发病过程中较为严重的阶段,早发型子痫前期是在血管内皮受损、微血栓形成等因素影响下,使得机体处于高凝、栓塞状态[2-3]。若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 严重情况下甚至会有抽搐、胸闷、多脏器功能衰竭等情况出现,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4-5]。 现阶段,药物疗法是临床治疗早发型子痫前期的主要方式, 其主要目的在于调整血压水平,消除痉挛。 阿司匹林为临床应用率较高的抗炎药物之一,能对血小板聚集进行抑制,避免血栓形成[6-7]。虽然采用该药物治疗早发型子痫前期可获得一定效果,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低分子肝素可促使血液浓缩状态得到改善,实现对血压水平的有效控制[8]。 鉴于此,为了进一步改善早发型子痫前期预后, 提高治疗效果,该研究在小剂量阿司匹林基础上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 以2017年11月—2020年11月该院收治的82例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该院收治的82 例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患者不存在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治疗禁忌证;②患者依从性高。排除标准:①配合度低下者;②存在进行感染性疾病者;③存在出血倾向者;④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⑤合并其他妊娠期疾病者。 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甲组41 例,年龄17~42 岁,平均(26.15±2.12)岁;孕周26~33 周,平均(29.41±2.15)周。 乙组41 例,年龄18~41 岁,平均(26.13±2.09)岁;孕周27~33 周,平均(29.39±2.13)周。 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字,研究通过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甲组患者入院后,行硫酸镁预防抽搐、降压等常规治疗,并对胎儿与孕妇状态进行密切监测,积极行对症处理。

乙组在甲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患者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国药准字H14023980;规格: 100 mg×48 片/盒),60 mg/d,同时给予患者皮下注射4 000 U 低分子肝素(国药准字H20163048;规格:0.6 mL:6 150 IU),1次/d,为了降低出血风险性,治疗过程中需对孕妇凝血功能进行密切监测,若有必要,还需对药物剂量进行合理调整。

两组患者均于治疗7 d 后复查肝肾功能、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尿蛋白与血压水平,若患者病情好转,则一直维持常规治疗到临产、流产或者早产,之后便可不再使用阿司匹林与低分子肝素。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压(舒张压、收缩压)、孕周延长时间、终止时孕周、新生儿体质量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其中并发症包括子痫、胎儿窘迫、羊水过少、胎死宫内、Hellp 综合征、胎盘早剥以及产后出血等。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前血压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血压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甲组比较,乙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水平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水平比较[(±s),mmHg]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水平比较[(±s),mmHg]

组别舒张压治疗前 治疗后收缩压治疗前 治疗后甲组(n=41)乙组(n=41)t 值P 值97.89±5.63 97.91±5.59 0.016 0.978 91.58±3.18 84.15±1.08 14.166<0.001 171.28±6.69 171.32±6.65 0.027 0.978 150.96±3.18 140.18±2.09 18.139<0.001

2.2 两组孕周延长时间、终止时孕周、新生儿体质量比较

与甲组比较,乙组患者孕周延长时间、终止时孕周更长,新生儿体质量更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孕周延长时间、终止时孕周、新生儿体质量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孕周延长时间、终止时孕周、新生儿体质量比较(±s)

组别 孕周延长时间(d) 终止时孕周(周) 新生儿体质量(g)甲组(n=41)乙组(n=41)t 值P 值4.15±0.28 7.79±1.09 20.711<0.001 31.15±0.89 33.19±0.69 11.599<0.001 1 258.63±12.56 1 489.96±18.58 66.047<0.001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与甲组(21.95%) 比较, 乙组并发症发生率(4.88%)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子痫前期为临床常见产科疾病之一。子痫前期患者的病情具有个体差异性,需将其与肝病、免疫病、慢性高血压以及肾病进行有效鉴别区分。以往临床通常会采用镇静、 降压等对症疗法来治疗早发型子痫前期,但疗效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9-10]。 鉴于此,该研究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结果显示,乙组治疗后舒张压、收缩压分别为(84.15±1.08)mmHg、(140.18±2.09)mmHg, 均低于甲组(P<0.05),提示早发型子痫前期采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利于降低血压水平。 李跃萍等[11]学者经研究发现,观察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为(127.36±13.67)mmHg、(85.43±8.59)mmHg,均低于对照组(P<0.05),这与该研究结果高度一致。其次,该研究结果还显示,乙组孕周延长时间、终止时孕周分别为(7.79±1.09)d、(33.19±0.69)周,均长于甲组,新生儿体质量为(1 489.96±18.58)g,重于甲组,同时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甲组(P<0.05),这进一步证明了早发型子痫前期采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相关学者经研究发现,研究组孕周延长时间、终止时孕周分别为(7.69±4.69)d、(33.97±2.71)周,均长于对照组,新生儿体质量为(1 444.16±429.70)g,重于对照组,同时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12],这与该研究结果高度一致。 究其原因,阿司匹林为临床应用率较为广泛的抗炎、镇痛、解热药物,用药后还可在体内发挥抗血栓作用,可对血小板释放、聚集进行抑制,使得血液高凝状态得到改善。低分子肝素则为临床应用率较高的抗凝药物之一, 可通过结合抗凝血酶因子-Ⅲ而形成复合物,进而将凝血因子Ⅱa、Xa 灭活,使得血液黏稠度降低,微循环得到有效改善。 阿司匹林与低分子肝素具有不同抗凝机制,联合用药可从不同机制增强抗凝效果,进而提高临床疗效,使得患者血压水平降低。

综上所述,早发型子痫前期采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利于降低血压水平,改善妊娠结局。

猜你喜欢
子痫乙组肝素
低分子肝素在新生儿败血症治疗中的效果探究
阿司匹林配合钙剂和叶酸预防子痫前期的效果观察
子痫前期是什么病?
如何防范子痫
宫腔填塞水囊与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观察
费森尤斯血液透析机中肝素泵的故障处理及日常维护保养
阻止接球
低分子肝素合酚妥拉明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30例临床观察
谢靖开创新纪元 唐丹四度擎金杯
子痫的急救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