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吊推拿运动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短期效应

2021-12-20 03:01李建飞张德旗
康复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肌电颈椎病颈部

李建飞,赵 红,陈 前,李 丽,张德旗

1 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济南 250355;2 济南护理职业学院,山东济南 250102;3 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山东济南250001

颈椎病是全球十大顽症之一,有研究发现67%的人会在一生中经历颈型颈椎病(neck type cervical spondylopathy,NTCS)[1-2]。大多数颈部疼痛的人会因此影响日常生活,但很少选择积极恰当的治疗,因此随时间推移病情恶化。悬吊推拿运动技术是根据神经肌肉反馈重建机制,通过Redcord 悬吊系统建立不稳定状态,将中医传统推拿手法和悬吊运动疗法(sling exercise therpy,SET)相结合,是一种高效训练肌肉的治疗技术[3]。目前对于颈型颈椎病的研究多观察长时间内治疗的总疗效,而短时间的时效性研究则成为盲点。时效性是探讨治疗的效应随时间而发生的变化,其首要表现为短期效应研究[4]。肌电生物反馈仪可通过表面肌电图(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的变化实时反映神经支配下肌肉活动情况[5],因此该研究基于表面肌电图探究悬吊推拿运动技术对颈型颈椎病患者的疼痛、颈椎功能障碍以及提高斜方肌上束表面肌电的短期影响。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标准

1.1.1 纳入标准 ①符合《颈椎病的分型、诊断及非手术治疗专家共识(2018)》[6]中颈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②年龄18~60 岁,男女不限;③病程>3 d且<2 年;④治疗前1个月内未接受过其他治疗,治疗期间同意不接受其他治疗;⑤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

1.1.2 排除标准 ①严重骨质疏松症者;②先天颈椎生理曲度异常者;③外伤且伴有骨折者;④合并有严重的心、脑血管及肝脏、肾脏等重要脏器疾病者;⑤妊娠妇女、精神异常者;⑥有神经根症状者;⑦有腰背肌劳损、腰部肌筋膜炎者。

1.1.3 剔除标准 未完成治疗或评估中途退出者。

1.2 一般资料

选择2019 年11 月至2020 年12 月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颈型颈椎病患者93 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推拿组、悬吊运动组和悬吊推拿组各31 例。治疗前3 组麦吉尔疼痛量表(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MPQ)、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和斜方肌上束的中值频率(median frequency,MF)经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组一般资料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data in three groups()

表1 3组一般资料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data in three groups()

2 方 法

2.1 治疗方法

2.1.1 推拿组 依据严隽陶主编的《推拿学》[7]制定治疗方案:患者取坐位,放松患者颈部、肩部及上背部的肌群;然后拿揉颈项紧张痉挛处,用拇指按揉弹拨颈部结节痛点,反复3~5 遍,再用拇指点按天柱、风池、风府、颈夹脊、大椎等穴位,每穴约1 min;用掌揉法轻揉颈肩背部肌肉,然后施以颈椎斜扳法,并在终末位置牵伸5 s,反复3~5 次。30 min/次,1次/d,5 d/周,共治疗1周。

2.1.2 悬吊运动组 弱链接测试:仰卧位下将检测者枕部、胸部、髂骨处悬吊,膝关节下放置一滚筒放松腰部肌肉,患者上半身伸直并悬空;令被检查者仰卧位,做头颈部左右旋转和侧屈运动,若出现动作不对称、产生疼痛或无法完成动作,表明该动作肌群为患者的弱链接[8]。训练由静态闭链运动转换为闭链运动结合开链运动,阶梯式逐渐增加负荷或持续时间。训练根据弱链接测试对患者核心稳定性肌群实施特异性姿势训练,开启震动器,频率为30 Hz[9],通过节律性的抖动来激活患者肌梭。可使患者下颌内收,胸段与头颈部处于同一水平线,做闭链头颈部搭桥运动,保持此姿势直到患者感到疲劳。患者功能改善后,可解除悬吊绳辅助,做主动开链运动,组间休息15~30 s。30 min/次,1 次/d,5 d/周,共治疗1周。

2.1.3 悬吊推拿组 撤除胸椎和骨盆处悬吊带,保留头部及双上肢处吊带,使患者可做开链运动。治疗师用推法和拿法放松颈部斜方肌、胸锁乳突肌、颈夹肌及其起止点,重点放松紧张肌肉。用点按法刺激风池、肩井、大椎等足少阳胆经及督脉穴位。弹拨肌肉深层条索状硬结及激痛点,如果发现压力点疼痛,则保持恒定压力直至释放,每处操作5~10次,频率约30 次/min;最后进行颈部牵伸。患者颈部肌肉放松后进行悬吊运动,治疗同悬吊运动组,当患者感到疲劳后再次放松肌肉,多次反复,最后手法放松。30 min/次,1次/d,5 d/周,共治疗1周。

2.2 评定方法

3 组均于治疗前后检测MPQ 评分、NDI 评分和斜方肌上束的MF值,评估由2名有丰富经验的医师完成。

2.2.1 MPQ 评分 简式麦吉尔疼痛量表从多维角度反映患者的疼痛水平和主观情绪,不仅可以反映患者疼痛的强度,还可以反映疼痛的性质,以及疼痛对患者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总分越高预示着疼痛越严重[10]。

2.2.2 NDI 评分 NDI 评分能够反映颈椎病变对于身体功能的干扰情况,反映机体在日常生活中的能力受限程度,综合评价颈椎病对患者生活、工作等的影响[11]。

2.2.3 表面肌电 本研究应用上海诺诚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肌电生物反馈仪MyoNet-COW,统计频域指标的MF。检测环境温度维持在23~25 ℃,湿度控制在45%~50%,测试前充分放松休息5 min,治疗后休息10 min。正坐位下暴露斜方肌上束,刮毛、消毒脱脂后两侧各贴两电极片于C7棘突和肩峰连线的中点、横向1 cm 肌腹处,两电极片中心间距为2 cm,平行于脊柱,参考电极贴在外侧5 cm 左右。患者在此最大等长收缩状态下维持到患者感到轻微疲劳,分别于治疗前、后测试表面肌电值,通过自带的软件进行“频率/疲劳度”分析。

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 2017 建立数据库,SPSS 22.0 版软件分析治疗前后3 组的MPQ 评分、NDI 评分和MF 值,计量资料以()表示,正态性检验采用S-W检验;MPQ 评分和NDI 评分与MF 值的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以P<0.05 为两者呈相关性;采用双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行组间组内比较,当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时,进行简单效应分析,各组间比较采用LSD-t进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治疗后3组患者均无剔除和脱落。

3.1 3组治疗前后MPQ评分比较

治疗后3 组疼痛值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悬吊推拿组较推拿组和悬吊运动组下降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推拿组与悬吊运动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3组治疗前后MPQ评分比较()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MPQ scores in three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cores

表2 3组治疗前后MPQ评分比较()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MPQ scores in three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cores

注:与悬吊推拿组比较,1)P<0.05。Notes:Compared with the sling exercise combined with massage group,1)P<0.05.

3.2 3组治疗前后NDI评分比较

治疗后3 组NDI 评分均改善(P<0.05),悬吊推拿组较推拿组和悬吊运动组功能障碍恢复更显著(P<0.05),推拿组与悬吊运动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3组治疗前后NDI评分比较()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NDI scores in three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cores

表3 3组治疗前后NDI评分比较()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NDI scores in three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cores

注:与悬吊推拿组比较,1)P<0.05。Notes:Compared with the sling exercise combined with massage group,1)P<0.05.

3.3 3组治疗前后MF值比较

多数患者治疗前左侧MF 值较右侧高,治疗后3组MF 值均上升(P<0.05);治疗后经过两两比较发现,悬吊推拿组分别与推拿组和悬吊运动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3组治疗前后MF值比较()HzTable 4 Comparison of MF value in three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Hz

表4 3组治疗前后MF值比较()HzTable 4 Comparison of MF value in three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Hz

注:与悬吊推拿组比较,1)P<0.05。Notes:Compared with the sling exercise combined with massage group,1)P<0.05.

3.4 相关性分析

对3组患者治疗前后MPQ评分和NDI评分的差值与MF 的差值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MPQ 评分与MF值(左侧r=-0.626,P<0.05;右侧r=-0.695,P<0.05),NDI 评分与MF 值(左侧r=-0.692,P<0.05;右侧r=-0.491,P<0.05)。发现MPQ 评分随MF 值的降低而增高,呈负相关;NDI 评分随MF 值的增高而降低,也呈负相关。

4 讨论

颈部是人体活动较为频繁的部位,主要覆盖耐力差的薄弱肌肉[5],疲劳会使颈部肌肉和周围组织持续受到负荷压力,动静力失衡[12];长时间超负荷疲劳会引起韧带纤维化、神经敏化,导致感觉障碍、运动障碍[13],因此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是导致颈型颈椎病的主要病理机制。以往对于颈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以患者长时间治疗的主观感受为主,缺乏局部肌肉疲劳缓解后短期效应的直接客观指标。肌肉动作电位产生的电活动可通过插入式针电极或表面电极片测量,由于表面肌电具有非侵入、实时性的特点,所以临床和体育广泛运用sEMG 来反映肌电情况[14]。频域分析是sEMG 的主要分析方法之一,受皮下脂肪厚度和肢体尺寸影响小,会随着疲劳程度的增加而减小[15]。频域分析的MF 是放电频率的中间值,主要反映受检者肌肉静止肌电活动强度,刻画频谱特征的变化更可靠[16]。因此该研究应用表面肌电的MF 值可以直观、及时地反映颈型颈椎病治疗后的短期效应,有助于治疗师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患者及时了解自身恢复情况,帮助患者解除疑虑与恐慌。

颈型颈椎病患者与健康组MF 值比较,斜方肌上束表面肌电值较低,这与之前的研究结果一致[17];进一步发现斜方肌上束的MF 值与MPQ 评分和NDI评分成反比,且初次测量显示左右两侧表面MF 值差异大,发现大多数患者右侧初始数值低,治疗后右侧上升速度快,表明颈部两侧斜方肌的疲劳存在不均衡性,右侧肌肉产生的疲劳程度更高,右侧肌肉的激活潜力较强,这可能与大多数患者为右利手有关。斜方肌是颈肩部最重要的稳定器之一,其特征是快缩肌纤维的比例相对较高,直径大、力量强,但线粒体数量少、耐力差[15]。在斜方肌受到持续压力的过程中,血流减慢,局部缺氧,糖酵解能量系统使肌肉代谢性酸化导致肌细胞内酸度增加,纤维受损,肌钙蛋白挛缩脱出膜内,使膜内外无法产生电流差,导致肌电从源头减少[18];同时较低的pH 会抑制乙酰胆碱酯酶,使运动终板释放出大量的乙酰胆碱,肌肉纤维持续去极化使肌节收缩,挛缩时间延长,导致动作电位传导速率下降[19],肌肉电活动被逐渐削弱,二者共同导致表面肌电值降低。当疲劳继续发展,肌肉持续紧张,局部组织会释放出大量的缓激肽和P 物质等刺激神经末梢,引发局部疼痛的产生[20],进而疼痛导致颈椎活动障碍。因此随着MPQ 评分和NDI 评分越高,MF 值越低,成反比关系。而颈部疼痛和功能障碍会加剧颈部疲劳和紧张,继续降低MF 值,如此循环往复继续发展还会衍生其他与颈椎有关的疾病如失眠、抑郁等[21],对患者的心理造成巨大的影响,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

从治疗前后MPQ 评分、NDI 评分和MF 值的短期疗效中发现,悬吊推拿组显著优于单纯悬吊运动组和单纯推拿组,而悬吊运动组和推拿组在短期治疗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接受悬吊推拿运动治疗后MF 值升高显著,反映了募集的动作电位数量增加,说明传统推拿与现代悬吊运动疗法的结合对于颈型颈椎病的治疗可以得到更好的短期疗效。当医师注重治疗的短期疗效时,有利于帮助患者在有效时间内缓解疼痛,恢复血液循环,极大地降低神经敏化及功能障碍;也可以降低疼痛及功能障碍对患者情绪的影响。

对颈部肌肉进行弹拨、点按等推拿手法治疗,对受刺激区域皮肤和肌肉血流量的管理有短期影响,可以增加副交感神经活动使周围神经敏化正常,改善颈椎本体感觉功能等[19];也可以通过突触前抑制使达到意识水平的疼痛信号减弱或消失,增强压力痛阈值,缓解疼痛信号[22]。静态牵伸手法为缩短的肌肉节和收缩的细胞骨架结构提供了机械的局部拉伸,会通过减少肌球蛋白丝和肌动蛋白之间的重叠降低肌肉的垂直高度,延长肌节和平行弹性组件,使肌肉柔韧性增加,有助于放松肌肉[23]。因此对患者给予传统推拿手法治疗有助于改善本体感觉、缓解疼痛、促进肌肉结构重新排列。

该研究所应用的悬吊运动技术是基于神经肌肉激活(neuromuscular activation,Neurac)原理检测患者肌肉骨骼系统的薄弱环节,结合运动控制训练增强大脑本体感觉和躯体对身体的控制能力。弹性悬吊绳可以提供外力,使患者在减重状态下达到最大关节活动范围,同时重力改变了以往作用在各关节上的方式,大脑重新整合运动感觉输入建立正常的神经控制模式和运动模式[9]。静态搭桥等闭链运动对关节的稳定性要求高,会激活关节周围的拮抗肌和增效剂,进而不自主地激活颈椎稳定器,以增强关节稳定性和准确性而不会引起疼痛和不适[3]。将振动器施加到悬吊绳上可以刺激肌梭,使毛细血管开放增多,改善颈部肌肉缺血和营养状况,此外肌肉纺锤体接受来自肌腱上的振动可能会修改伤害性神经输入,使疼痛的抑制机制增加[24]。悬吊推拿运动技术使二者结合,经过推拿手法可以使活性疼痛点的生化环境恢复正常,促进受伤组织的自愈,迅速缓解患者疼痛;进而悬吊运动使弱链接被激活,从根本上恢复肌肉活性,加强肌肉力量,改善功能障碍;两者共同作用可以提高肌肉的兴奋性,运动单位激活速度提高,放电频率增多,乙酰胆碱酯酶被重新激活,肌肉紧张改善,电阻降低,募集速率和同步化水平提高,从而表面肌电值升高,疲劳改善[13]。

综上所述,悬吊推拿运动技术能激活颈部肌肉,提高表面肌电值,减轻颈型颈椎病患者疼痛,改善功能障碍,增强颈椎周围肌群的肌力和耐疲劳能力,其短期疗效优于单纯推拿和单纯悬吊运动,值得临床推广。但本研究仍有局限性,该研究主要以中青年为主,研究结果面向老年人会有一定局限性。其次,深层肌肉的活性因子含量未能检测,这是以后可以深入研究的方向。

猜你喜欢
肌电颈椎病颈部
居家运动——颈部练习(初级篇)
居家运动——颈部练习(中级篇)
颈椎病采用针灸治疗的效果分析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产后早期联合应用盆底肌电生物反馈仪、电刺激、针对性护理对盆底肌功能恢复的影响
颈部肿块256例临床诊治分析
CT和磁共振用于颈椎病诊断临床价值比较
造出一个天鹅颈
Ⅲ类错牙合患者的咬合与肌电研究
针刺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生活质量及肌电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