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故事”变革教育评价

2021-12-19 00:09叶锋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44期
关键词:教育评价幼儿发展

叶锋

摘要:课程故事是教师通过连续观察以故事的形式来展示幼儿在教育实践中发生的真实、鲜活、令人深思的学习过程,不仅引导教师关注动态课程的生成和完善,对幼儿进行整体和全面地评价,帮助幼儿的学习与成长,同时也让教育评价发生了质的变革。紧密结合课程故事而给予的评价及时建立起园所、家庭与社区的纽带,让教育评价真正服务于课程与幼儿发展,促进了教育共同体的建设。

关键词: 课程故事;教育评价;幼儿发展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44-436

一、问题提出

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一个园所的儿童观、课程观、学习观和发展观,也体现出园所的教育原则以及关乎幼儿发展的具体目标。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教师们都知道评价幼儿发展,必须“以儿童发展为中心”,重视学习过程,而非只重视结果性评价。但在实际工作中,大多数教师依然使用传统评价方式,出现“观念”和“行为”脱节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清单”、总结性陈词为主

在进行幼儿教育评价过程中,教师主要是从自身的主观角度来进行综合性的建设,评价过程较为局限,存在着以结果为导向的评价倾向,不能结合幼儿真实发展状况体现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变化。

(二)评价简单、表面,缺乏情感投入

部分教师过于关注最终性的评价结果,对于实际评价过程并不重视,评价既缺乏客观的依据,又过于笼统,缺乏教育者应该有的情感表达,幼儿难以在基础性教育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得到有效提升。

(三)评价不能发挥出基本效果

结合当前多數幼儿园教学工作以及教师的课堂教学状态来看,评价方式往往

不能够用发展的、连续的眼光看待幼儿的发展,也难以在实际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发挥出其应有的效果,忽略了幼儿独具特色的个性特征。

二、运用“课程故事”变革教育评价

与传统的评价方式相比,“课程故事”是故事性评价方式,注重过程性评价,既是一种评价手段,更是一种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高度一致的理念。教师记录幼儿真实发生的学习事件,与幼儿、其他教师和家长分享,让幼儿的学习过程看的见,从而更好地帮助教师读懂幼儿,实现从不同的视角解读和评价幼儿的学习,实施有效评价。

(一)开启课程故事的评价之门

课程故事是各项特定课程事件环环相扣形成的一个故事载体,承载和体现的是具体教育情境中形象化了的课程内涵,它不仅是一种以儿童为中心、教师与儿童一起工作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更是一种理念,一种幼儿教育评价手段。

如课程故事《课间十分钟》中,围绕“什么是课间十分钟”“十分钟到底有多长?”“十分钟体验我们发现了什么?”孩子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晨晨说“我哥哥说在这个时间里是要上厕所、喝水、准备下一节课的。”甜甜说“我1分钟能拍球100个,那10分钟应该能拍1000个。”彬彬说“拍球数了11个100,十分钟很长”……结合《指南》与孩子们有关的教育评价:时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每个人对时间的感知各不相同,故事中,孩子们已初步理解量的相对性,能用相应的词汇描述这些特征,一系列的学习行为在这里发生了:

——对自己感兴趣或与生活经验相关的活动感兴趣,并且能够主动参与其中,如通过调查的方式参与到同伴的讨论中。

——能够尝试寻找与时间相关的“量”的特征,如“1分钟拍100个,10分钟拍1000个”,具备一定的表征能力。

——能够与同伴进行沟通和交流,共同促进活动的发展。

通过课程故事,教师可以关注到孩子在哪里,学习在哪里,发展在哪里,从而客观具体地对幼儿给予适宜的评价,让幼儿主体价值得以体现,让教育评价真正服务于课程,服务于幼儿。

(二)用多元建构转变教师的评价观

传统意义上的评价难以体现学习和发展的延伸性和连续性,具有情境性、探究性、自我实践性和反思性的课程故事,在开展进程中,情节的描述让幼儿的学习过程清晰地呈现在眼前,从中解读出幼儿成长发展的轨迹,让教育评价更加客观、具体、有说服力。

1.深描:聚焦情节,界定幼儿的学习行为。在详细介绍教育问题或教育事件发生与解决的整个过程中,聚焦幼儿学习的核心经验,使课程故事“源于现实,寓于现实”,被记录下的是那些有韵味、受启发、有共鸣、受感动、有所思、有所悟的行为。

2.反思:用心感受,探究幼儿的行为解读。在讨论中,可以对“故事”情节提出自己的教育见解,学会更加注意所看、所听、所闻,能更敏锐地觉察预设课程与现实场景的冲突。同时,为了将有反思价值的事件及时保存下来,老师们养成了用心观察、及时记录的习惯,可以更好了解一些幼儿行为背后的关键性因素,提高评价的有效性。

3.创生:增进合作,支架幼儿的后继发展。课程故事的目的并不仅仅是记录,更重要的是在理解他人实践时也理解自己的实践并改进自己的实践,教师与幼儿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课程和谐共生,让评价更具价值。

(三)结合需要让评价更具实效性

如何让课程故事更加有效地服务于园本课程,让评价更具实效性,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1.透过故事走进幼儿发展的关键期

每一个课程故事的产生都有一定的时机和背景,并且需要建立在教师对幼儿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对此,教师必须要熟知和理解《指南》中幼儿学习发展的特点,透过具体的教育实践故事走进和解读幼儿发展的关键阶段,关注其心智倾向,了解每种行为背后的内在动机,让理论和实践得到适宜的连接。

2.真实、灵活地撰写课程故事

通过课程故事变革评价方式是为更新我们的教育和学习理念,展现故事建构者对实践的反思、领悟。例如对孩子发展的价值在哪里?课程如何开展下去?孩子的已有经验有什么?等,透过故事,让教师成为“课程的创造者”。

(四) 让课程故事成为连接家庭和园所之间的桥梁

幼儿园和家庭均是幼儿学习发展过程中重要的参与者。因此,家园合作也可以成为课程故事的一部分,让评价形式更加多元化。因此,课程故事不仅可以作为园所教育评价的手段,也可以成为幼儿成长档案的宝贵资料,值得幼儿、教师、家长乐此不疲地反复回顾,从而拉近家庭和园所之间的距离。

参考文献

[1]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教育部基础司组织编写,2012-09。

[2]郑乐也.课程故事:赋能教师专业素养提升[J].序哲教育,2020-09-29。

[3]李思娴.做有力量的教师---观察与支持儿童的学习[ISBN].广东教育出版社,2017-08。

猜你喜欢
教育评价幼儿发展
游戏对幼儿教育及幼儿发展的价值探讨
莫让“后进生”成为教育之殇
环境艺术与幼儿互动的重要作用
关注“人的发展”:“核心素养”观下学校教育的召唤
基于幼儿成长的有效教育评价研究
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的价值取向和育人导向探析
初探教育评价的改革
以游戏化促幼儿节奏发展
试论幼儿发展评价的指导策略
攀爬活动对幼儿发展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