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策略与改良措施

2021-12-19 23:39李林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44期
关键词:攻击性行为大班幼儿应对策略

李林

摘要:攻击性行为是学前幼儿发生频率较高的一种不良行为,它对攻击者和被攻击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发展有着许多不良影响。从分析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不同类型,对幼儿攻击性行为进行观察,有针对性地提出纠正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方法和措施,对幼儿的心理健康和教育都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大班幼儿;攻击性行为;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44-381

攻击性行为是一种反社会行为,它不仅会给别人的身心带来危害,同样也给自身心理健康的发展带来很大的障碍。为了更好地促进幼儿发展,作为一个幼儿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去研究和探讨它。

一、问题的提出

攻击性行为也称侵犯性行为,它是指有意伤害别人且不为社会规范所许可的行为,心理学把攻击性定义旨在导致他人身体上或心理上痛苦的有意伤害行为。幼儿攻击性行为不仅会影响到他们道德行为的发展,而且,任其攻击性行为的发展,到青少年时期很可能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影响到今后的生活。心理学研究表明:70%的少年暴力罪犯在儿童期就被认定为有攻击性行为,也就是说,从小攻击性强的幼儿如果不注意克服和制止的话,长大后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幼儿攻击性频繁,幼儿期是社会性萌发时期,开始喜欢与同伴和团体的游戏活动,同时又是自我为中心阶段,缺乏必要的社会交往经验,很容易发生矛盾,产生攻击性行为。主要表现在争抢玩具、游戏材料不足、活动的空间狭小等因素。本文就是针对幼儿攻击性行为对南京江宁区秣陵街道中心幼儿园大班幼儿进行的观察探究,并力图发现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及应对策略。

二、研究方法

采用事件观察法,观察南京市江宁区禄口街道第三幼儿园大(2)班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幼儿攻击性行为主要表现在对别人身体上的伤害,如打人、推人、踢人、咬人甚至骂人等行为,发现大(2)班这样的行为立刻记录下来,进行详细分析,找出引起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及对策。

三、研究结果

(一)大班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与幼儿当时的情绪有关

大班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出现的频率通常会因为自制能力的增强而比中班、小班幼儿明显减少,但是当幼儿遭到情绪上的问题时很容易就会出现攻击性行为,以此来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

(二)大班幼儿语言的攻击性行为增多,女孩多于男孩

大班幼儿语言的攻擊性行为增多,但攻击性行为还是以身体动作为主。根据调查的数据显示大班幼儿语言的攻击性行为所占比率为37.5%。身体动作的攻击行为所占比率为62.5%。女孩的语言性攻击性行为多于男孩。

(三)攻击性行为是模仿的结果

攻击性行为是幼儿模仿学习的结果。随着网络技术的发达幼儿接触视频影像的渠道越来越多,其中不乏带有攻击性的行为,再加上幼儿明辨是非的能力差,模仿能力强,接触的东西很容易就能成为他们的榜样。

(四)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存在性别差异

研究发现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男孩子身体的攻击性行为比女孩子要多,他们很容易在受到攻击后采取报复的行为,而女孩子在受到攻击时则有哭泣和退让,有的向老师报告,很少有采取报复的行为。

案例:晨锻的时候,瑞瑞和俊俊在玩踢球,本来玩得很高兴,你踢给我,我踢给你,俊俊一不小心把球踢到瑞瑞身上,瑞瑞被球打后表现出很疼的样子,过了一会瑞瑞也开始用力地将球踢往俊俊身上。

四、攻击性行为的解决措施

在观察中发现,大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解决措施主要有两种途径:幼儿自己解决和教师帮助解决。发生了攻击性行为,一般的,幼儿自己和平解决的不多,大部分都是通过老师干预解决的。在48个案例中,通过统计发现,通过老师帮忙解决的有36例,大约占75%,幼儿自己解决的有9例,占18.75%,还有3例是不了了之的,占6.25%。

即使是大班的幼儿,他们发生了攻击性行为后,想得最多的还是找老师帮忙。原因有三:首先,幼儿对老师早有了依赖性,他们信任老师,遇事找老师帮忙有安全感;其次,老师的威信问题,在幼儿心目中,有时候老师的一句话远远要胜过家长的苦口婆心;再次,可以让老师多关注自己,多疼爱自己一点,幼儿都喜欢跟老师亲近,拉近跟老师的距离。

除了请老师帮忙外,有些孩子也会自己解决或不了了之(很少情况),原因有:一是幼儿自己确实可以商量解决问题,他们已经开始懂事,受家长和老师的影响,觉得小朋友间应该互相帮忙、互相爱护。二是以前发生过这样的例子,老师教过应该怎么做。三是怕把事情惹大,引来老师会受到批评,很在意老师对自己的评价。

五、结论

幼儿攻击性行为多发生在幼儿自由活动的时间,幼儿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缺乏交往的技能,从而表现出不恰当的交往行为。交往技能的培养,要让孩子学会正确地识别交往中问题的原因和特点,让幼儿根据交往的具体情境和问题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应对方式。让孩子认识到解决问题可以采取很多的方式,而教师则要选择其中最好的最合适的一种办法避免冲突。

幼儿攻击性行为是最具代表性的反社会行为,它是对他人或群体造成损害的行为,但是幼儿许多的攻击性行为并非对对方有明确的敌意,而是为了其他的目的对他人造成的伤害。大班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主要包括身体的攻击性行为和语言的攻击性行为。身体的攻击性行为主要表现有打、推、踢、咬人等;语言的攻击性行为主要表现有骂人、喊叫、嘲笑等。大班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身体的攻击性行为男孩多于女孩;语言的攻击性行为女孩多于男孩。同时大班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与幼儿当时的情绪有着密切的关系,大班幼儿很少无缘无故地去攻击别人,但是如果当时的情绪不好,很可能就会主动攻击别人。这主要因为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交往方式和自我控制的不成熟所致。大班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与模仿学习有关。幼儿的行为会受到同伴、成人或影视片的影响,他们分不清是非,成人之间吵架、打架影视片里的暴力行为等都会成为幼儿学习的“榜样”。作为成人应该给孩子营造一个温暖和谐的空间,给孩子做好的榜样。

参考文献

[1]陈立,高觉敷,张民生,等.心理学百科全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1901-1906.

[2]陈英和.认知发展心理学[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

猜你喜欢
攻击性行为大班幼儿应对策略
浅析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及对策
幼儿倾听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
初中生攻击性行为的干预与反思
襄阳市郊区农村大班幼儿合作能力发展现状研究
大班幼儿感恩教育实践与探讨
中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及解决对策
增强大班幼儿美术欣赏课有效性的几种策略
筑牢洪灾后的舆情“堤坝”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