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进
摘要: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计算能力也是每个学生必备的基本技能。但是对于低年级段小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的思维体系正处于启蒙阶段,数学计算对于他们来说具有一定难度,而这也是影响计算教学整体效率的重要原因,为了更好的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结合教学实践与课程案例,对小学数学低段计算教学有效策略展开积极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低段计算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46-001
在低年级段的小学数学教材中,计算占据了绝大部分内容。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学生们过于依赖使用电子产品进行计算,而导致自身存在计算速度慢、正确率低、整体计算能力有待提升等问题。针对此问题,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精心组织、设计针对低年级段学生的数学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掌握数学计算技巧与方法,积极采取多种形式的训练方式,提升低年级段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一、引导学生掌握算理
针对低年级段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厘清、理解算理,并掌握相应的计算技巧与方法。不理解算理,即便再多的计算训练也只能是“照猫画虎”,学生不知如何迁移,在后续面对相对复杂的计算题目时便会不知所措,无从下手。针对低段小学数学教学,教师应帮助学生理顺算法与算理之间的相互关系,并通过相应的治理拓展活动,有效促进学生的智力水平发展,获得计算能力的持续性提升。
以“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这一章节内容的教学为例,教师可先通过题目“20+30”引导学生,带领学生进行如下分析:师:2 个10 加上3 个10,我们可以得到几个10 呢?生:5 个。师:那5 个10 是多少呢?生:50.从而得到最终答案50。在针对此题的计算中,应先将十位上的数字相加,即2+3=5,那20+30 便是在5 的后面加一个0 便能够得到正确结果了。通过这种教学方式的引导,学生们便可以理解算理,并掌握了相关计算方法,为其后续进行复杂数学计算奠定基础。
二、注重对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也应与时代发展同步,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估算作为一种数学计算方法,还需要教师给予其足够的重视,注重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学生估算能力的获得提升后,才能有理有据地对数学题目进行猜测与推断,并逐渐提升综合性、概括性认识事物的能力。小学低年级段数学计算教学,大多都是围绕加、减、乘、除这四则基础运算而展开的,教师应引导学生具备基本的估算能力。
例如,在进行估算教学时,教师可设计题目:29+9,针对这一题目的估算,教师可先以引导学生将9 约等于10,这样29+9 就约等于30+10,如此我们便能够推断出这道题目的正确答案会小于40。这一类型问题的有效解决,就需要教师向学生讲解“去尾法”的估算方法,以提升学生的估算意识,强化对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
三、在比较的过程中抽取算法
比较是一种确定客观事物之间的相同、相似和差异的思维过程和逻辑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比较教学法就是对教学中相关内容之间的同、异、相关性进行比较,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佳状态和学生学习的最佳效果。在小学低段数学计算教学中,应用比较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本质属性,掌握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进而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和逻辑思维体系。但在具体的计算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经常会从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或者思维习惯出发,探索不同的运算方法。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面对这些不同的算法时就有必要通过比较教学法,分析这些计算方法之间的异同、优点和缺点。
四、在形式多样的练习中形成技能
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形成计算技能,必须经过大量的计算练习,但是当前小学低段使用的教材中练习量少,所以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设计能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练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学生在进行大量练习时既能提高计算能力,形成计算技能,又不能使学生陷入题海而对计算产生恐惧和厌恶。另外,不同年级不同层次学生的练习方式以及练习题目应有所区别,如高段学生可以每天利用课堂上的两分钟时间练习听与算,即教师读题,学生在练习本上写答案;低段学生由于书写速度慢,所以在课堂上练习听与算收效不大。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探索适合低段学生的数学计算教学模式。如一年级我们可安排学生每天回家后和家长进行口算对答练习。这种练习对地点、环境要求不高,家长便于操作,学生只需对答得数即可。当然,在进行这一练习时,家长需要注意学生在对答10以内加减法时,应该1分钟完成25道题,对答20以内加减法时,应该1分钟完成20道题,这样训练才能帮助学生形成计算技能。在二年级上学期,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进、退位)后,因为口算对答相对比较抽象,学生对答较难,出错率较高,为了不打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以及不断提高计算技能,教师应该安排学生每天抽时间进行5分钟的笔答口算练习,或进行一边看题目、一边写答案、一边订正答案的练习。这一练习的优点也在于对地点、环境的要求不高,学生既可以在家里练习,也可以在学校进行练习。但是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进、退位)计算是以20以内的计算为基础的,所以2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对答练习仍然需要学生坚持天天练。为了检测、了解学生的口算水平,维持学生的练习兴趣,我们在半期举行了年级口算比赛。随着学生书写速度的提高,教师可以逐渐开展课堂听算练习。此外,教师还需注意课堂计算练习的设计要有趣,形式要多样。总之,在小学低段数学计算教学过程中,学生计算技能的形成与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我们只要坚持做到口算天天练、易混题目对比练、新内容重点练,必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五、结束语
对小学低年级段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绝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长期的教学中逐渐渗透。教师应从引导学生掌握算理,注重对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解决实际计算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等多方面出发,不断提升小学低年级数学计算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德文.浅谈关于小学低段数学计算教学课堂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03):172.
[2]薛敏.浅析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7(0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