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视域下家国情怀的培养

2021-12-19 21:39何静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46期
关键词:根本任务家国情怀

何静

摘要:家国情怀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当中的思想内涵,其中不仅体现了对家庭的关爱,同时还有对祖国的热爱。现如今港独、台独事件频发,其根本原因就是这些人家国情怀的缺失,由于缺少了家国情怀,致使他们对国家缺少认同感。为了尽量避免这些事情的发生,就需要从小学阶段开始对同学们进行家国情怀的培养和灌输,使其能够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态度,提高对国家的认同感。

关键词:家国情怀;小学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46-001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培养各阶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从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有效加强家国情怀这一核心素养教育符合全面深化课堂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是培养新时期合格公民,树立公民意识、政治认同,爱国主义教育的需要。目前,我国的教育在不断改革完善,家国情怀是指主体源于血缘或地缘对国家形成一种认同感和归属感,并促使其产 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集中表现为对家庭亲情和故土国家的深情大爱。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 教学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阵地,应从以下策略开展家国情怀教育 : 创设情境,感知爱国之情;活动探究,强化民族认同;合作实践, 强化概念认知;拓展延伸,升华核心情感。

一、道德与法治视角下的家国情怀

(一)概念界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国家、社会、公民三个维度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其价值内核为中国人的家国情怀。家国情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指主体源于血缘或地缘对国家形成一种认同感和归属感,并促使其产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集中表现为对家庭亲情和故土国家的深情大爱。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中,家国情怀发挥了巨大作用。

(二)研究现状

自古以来,我国传统文化十分注重家国情怀教育。《孟子》有言:“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顾炎武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礼记》也记载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这些都属于对家国情怀教育的重视。“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生的有用人才。因此,学校教育应立足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围绕爱国、修身、研学三个方面加强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目前,教育界也出现了一些比较系统的关于家国情怀方面的理论专著,如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教授刘哲昕编著的《家国情怀:中国人的信仰》,特级教师于漪2016年编著了“青青子衿”家国情怀的系列丛书,等等。

二、“知行合一”育家国情怀的教学策略——以“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为例

教师在教学中应秉承知行结合的理念,立足道德与法治教学,深入挖掘教材的留白元素,整合多方资源、丰富教学活动,渗透家国情怀教育,达到升华情感的教学效果。

(一)创设情境,感知爱国之情

创设教学情境的意义在于促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呈积极化的状态。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根据学生的认知需要,创设切合主题的情境,激发学生内心感受和情感共鸣。本课伊始,伴随《爱我中华》的优美旋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欣赏我国多民族团结共荣的独特风情,走进“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主题,初步感知“我国是多民族统一的国家”这一内容,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二)活动探究,强化民族认同

对五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对我国的民族构成以及各民族节日、特色风情的认识还建立在与个人生活相关的部分,或是停留在“民族共融”“少数民族”概念的初步了解上。对此,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个体经验,引导学生从已有生活经验出发,开发个性化的教学资源,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国家认同感。

1.未雨绸缪,感知民族之亲

教师要积极创新教育形式,避免机械化灌输式的教育。对此,教师不仅要充分利用好教材,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独有体验,让家国情怀教育在潜移默化中根植学生心灵。例如,教师结合班队实践活动课,组织学生以“我们的大中国”为主题开展实践活动。学生搜集整理与我国民族有关的知识,以制作手抄报或剪贴报等形式完成导学单,并在板报园地展示学习成果,提升“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2.读图探究,感受民族之多

本环节通过民族名称比赛、听民族儿歌,让学生初步了解五十六个民族的民族特色,感受我国民族的数量之多、分布之广。通过欣赏不同民族的儿歌,学生发现我国各民族的差异,整体上感受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感受我们中华大家庭之大。

3.深入了解,感悟民族魅力

教师需要结合时事及时更新资料,增强知识的现实感和真实性,弥补教材的不足,实现“知行合一”的目标,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此环节需要教师充分整合利用校内外资源,适时引入民族歌曲、民族舞蹈、民族服饰、民族节日等,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家乡的少数民族进行调查和研究,初步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促进他们的社会性发展,引导感悟民族魅力。不仅培养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和合作精神,而且提升了主题目标的达成度。

总之,家国情怀作为道德与法治课程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思政课堂的灵魂。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担负起育人责任,努力探索家国情怀教育的方式方法,利用课堂教学的主阵地,精心创设情境,进行情感素材引领,营造浓郁家国氛围,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同时,教师还要积极开发第二课堂,开展主题实践的活动,学思践悟、知行合一,以家国情怀教育促进学生树立公民意识、政治认同、爱国主义意识,传承中华美德。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EB/OL].(2014-04-08)[2020-10-05].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54/201404/xxgk_167226.html.

[2] 习近平出席全国教育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EB/OL].(2018-09-10)[2020-10-05].http://www.gov.cn/xinwen/2018-09/10/content_5320835.htm.

[3] 曾祥生.如何加强学科核心素养——“家国情怀”价值观教育[J].学周刊,2019(30):85.

[4] 张铁牛.家国情怀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以中学地理学科为例[J].教师教育论坛,2020(6):51-53.

猜你喜欢
根本任务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的乡土文化“软着陆”
立足“小我” 彰显“大我”——家国情怀类作文如何避免同质化表达
谁咬得更厉害
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机制研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没有情怀的司机不是好交警
少女情怀总是诗
发挥基层一线党代表作用是关系执政党建设的根本性任务
黑白情怀
初恋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