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纯俭
摘要:《道德与法治》对于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教学的主要目的,不是让学生记忆各种理论知识,而是要让相应的理论知识去塑造学生的意识形态,指导学生的现实行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信念、讲道德、守法纪的社会主义新公民。为了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当从小学生的心理、认知、生活经验出发,在教学中融入较多的生活化资源,使教学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让学生真正从心底认同所学知识。本文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开展生活化教学的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资源;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我国当前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一方面要做好科学文化建设,一方面要重视思想道德建设,教育是实现相应建设目标的重要途径。但是从我国的教育工作实际情况来看,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相对滞后。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课程,由于不是升学考试科目,各方对于这门课程的教学不够重视,直接影响了对学生的德育效果。新时期,在“立德树人”教育理念指导下,教师应当转变教学观念,多引入一些贴近现实生活的内容,丰富教学资源,提升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在更加轻松、愉悦的氛围下更加有效地吸收知识,指导实践。本文对相应的教学策略进行分析探讨。
一、深挖教材中的生活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讨厌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喜欢学习新鲜有趣的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这类特点,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挖掘,使其中蕴含的生活元素能够更加充分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让学生产生更强烈的学习欲望,在快乐中吸收知识,发展能力,培养习惯,形成正确的思想品质,促使学生身心更加健康地成长。例如教学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团团圆圆过中秋》,这节课的主题本身就比较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应当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不但要让学生了解中秋节的由来、习俗,更要让学生明白“中秋”对于国人的重要意义,通过多媒体播放画面、视频,引导学生回想过中秋的场景等,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将“中秋”和“团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产生更深厚的情感,让学生们今后能够继续传承、弘扬、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实际上,从部编教材内容进行分析,其已经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现实生活,教师要做的,是将教材中的各项生活化元素充分利用起来,用以调动学生情感,启发学生思考,拓展学生认知,让所教学知识能够在学生思想中留下深深的烙印,和学生的思想融为一体,促使其思想品质得到有效塑造。
二、创设多样课堂教学情境,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应当避免知识的单向灌输,而是要调动学生的思维和情感,让他们在课堂中保持主动的、活跃的学习状态。这样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可以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同感,使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等向更适合社会生活的方向发展。在这个时期打好基础,可以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个人长远发展、社会和谐稳定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例如教学三年级下册《爱心的传递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同学们知道学雷锋日是哪一天吗?我们为什么要学习雷锋?学习他的什么品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事情能够体现雷锋精神?”雷锋虽然与当前小学生生活的年代时隔久远,但是他的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这是一个国家重要的精神传承,也充分体现出了“爱心”的传递。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们纷纷加入到了对问题的讨论之中,进而找出很多现实生活中体现雷锋精神的事例,通过这些事例概括中值得学习的很多优良品质,如锐意进取、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等等。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可以让学生的情感被更加有效地调动起来,深深被雷锋精神所折服,在感动、震撼中树立“传递爱心”的信念。教师此时可以乘胜追击,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定“爱心行动”计划,将学习内容付诸实践,充分感受帮助他人的快乐和成就感。
三、着眼学生们的日常生活,全面提升教育效果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较多关联,教师应当从学生的现实生活着手,让知识与学生的生活拉得更近,让学生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去吸收知识,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道德品质等。例如教学三年级上册《爸妈多爱我》这部分内容,针对当前很多小学生娇生惯养,不能体谅父母辛苦的现象,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回想和父母之间的大事小情,通过带领学生共同分析,让学生清晰认识到父母对自己的种种付出,更深刻地体会父母对自己浓厚的“爱”。这样的教学形式下,能够让学生更加快速地成长,变得更懂事,更能够理解、尊重、孝敬自己的父母,让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学生身上有更多的体现。相比于围绕教材内容的分析,从学生实际出发,能够让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更加紧密,让学生在感同身受中接受更高质量的教育。
总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当具有正确的教育观念,明確课程教学目标,充分挖掘教材中、生活中蕴含的各类生活化教育资源,合理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热情,对他们的思想产生更强烈的冲击,从而获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魏军. 刍议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生活化教学[J]. 家长,2021,(24):44-45.
[2]林晓娜.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 新课程,2021,(30):199.
[3]王禄.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J]. 基础教育论坛,2021,(20):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