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霞
摘要:随着当前素质教育的不断推广,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是当前小学教育中的重点内容。但是当前的小学数学教育当中还存在着教学模式老旧、教学效率低下等问题,无法有效对小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提升。基于此,本文将对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改进方式。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能力;培养方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创新是现代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小学作为人的系统学习的起始,更应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非常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因此,老师应善于利用这一特点,创造丰富的教学情境,来改善传统课堂中教学效率低、质量差的问题。
1 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方式陈旧
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当中,依然存在着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现象,这导致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效率低,学生数学能力得不到有效地提升。除此之外,当前的小学数学的教学目的仍然是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教学方式和目标,在课堂上仍然采取“灌输式”教学方式,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影响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
1.2 缺少趣味性
数学学科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很难对这些枯燥抽象的内容产生学习兴趣,因此,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该充分重视数学教学形式的趣味性。但是根据当前的数学教学情况来看,大多数老师仍然受到应试教育影响较深,不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只重视对于知识的教学,忽视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严重阻碍了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式
2.1 转变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在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对世界的探索当中,具有较强的好奇心,老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充分利用学生这一特点,转变自身的教学方式,通过创造学习情境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首先,老师可以通过设置悬念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探究意识是引导学生进行创新的重要前提,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根据学习内容设计合适的引导性问题,以此来引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关注,从而产生浓厚的探究想法,让学生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当中来。比如说,在讲到《角的初步认识》时,可以在课程引入的过程中提出:现在是10:10,同学们觉得分针和时针之间构成的角是多大,是什么角呢?通过这样的设问方式能够有效激发起学生们探究欲望,从而对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行培养[1]。
其次,老师可以通过未知事物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学生学习新的数学知识时,由于学生无法用已学知识来解决当前的问题,学生就会产生解决问题的需求,这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前提。所以,老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可以将新的知识与学生当前已经掌握的知识相结合,在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基础上设置更进一步的问题,以此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例如说,在讲《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时,老师可以先为学生展示一道多位数乘一位数的题目,如:植物园儿童票一人10元,有三位儿童入园则需要缴纳多少元钱?然后就可以设置更进一步的题目:若前提条件不变,有110名学生入园则需要缴纳多少元钱?此时学生根据自身已学知识无法解决,从而产生解决问题的想法,这就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奠定了基础。
2.2 打造和谐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学生创新提供条件
自由、民主的环境氛围是创新能力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很多的教师为了能够更省力的进行管理经常会在班级中树立过于严肃的形象,导致课堂学习氛围压抑,学生不敢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久而久之学生就不会再去思考问题。因此,老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当中,可以通过亲切的语言以及肢体动作等鼓励学生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活跃课堂氛围,以此来鼓励学生进行思考[2]。
比如说,老师可以通过数学游戏的方式来活跃课堂氛围,在学生对“加减乘除”的运算方式有了一定了解后,老师可以开展“配对”的游戏,让學生根据老师提供的卡牌内容,通过加减乘除的计算后凑成相应的数字。这样的游戏不但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加减乘除”的数学知识,还能够为学生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2.3 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创新实践的必要前提,因此,在日常的数学教学活动当中,老师要通过语言或是习题等方式在潜移默化当中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例如说,在五年级上册的“练习二十”中有一道题目,就非常适合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把一个三角形分成四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可以怎样分?你能够想出几种方式?大多数的学生第一时间的反应是从三角形的一点出发与底边连接三条高。这时老师就可以说:“通过三角形边的中点,我们可以怎么分割呢?”这时就会有同学想到有关中点连线分割的方式,在最后老师可以让学生们进行总结共产生几种分割方式,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后思考更多的划分方式。根据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思维发散程度和其创新能力是息息相关的,所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不要局限学生的思维模式,帮助学生形成思考多种解决方式的习惯。
2.4 重视实践操作,提高学生创新兴趣
为学生设计实践环节,让学生通过实践来解决问题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够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对答案的产生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知,从而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除了使用传统的数学教具进行展示之外,还可以通过实践活动来增强学生在课上的参与度,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了解,并提高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以及判断等综合能力素养[3]。
2.5 让学生感受成功,树立创新自信
帮助学生感受创新成功带来的满足感,能够让学生快速的树立创新自信并喜爱上创新。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让学生由学习者转变为设计者,从而让学生能够更享受数学的学习。
例如说,在讲完《表内除法(一)》后,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为自己设计一篇课后练习题,这种身份上的转变会让学生产生自己成为心中权威人物“老师”的满足感,从而更加热情的去解题,并且在自己编写的题目得到认可后,会建立对创新的自信,从而喜欢上创新。
总而言之,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数学课程教学理念,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作为重中之重,将教材内容与创新能力相结合,在小学数学课堂上为学生营造良好创新实践氛围,这样不但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自身数学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成为善于思考,敢于实践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洁莲.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研究[J].学周刊,2021(36):53-54.
[2]刘宝超,朱倩.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学周刊,2021(35):27-28.
[3]江育新.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2021(46):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