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建新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国家重磅出台“双减”政策,引导教育回归本真,注重校内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那么在“双减”下数学老师如何减“负”提“质”?我从以下几点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有备而来,凑响提高成绩之曲
1.备好教材。
备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在备课时我们必须深入研究“课标”和教材,仔细阅读有关参考书,弄懂教材的思想,结合学习实际情况,确定各章节的教学目的、要求、重点、难点、关键点、障碍点及知识的内在联系等。
2.备好学生。
所谓“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备课时除了先要分析学情,包括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以及学生的学习动机、态度和相关的学习习惯外。作为教师要把自己当做一名小学生,去尝试完成学案,对每个问题都要想一想这个问题学生看了,知道自己要干什么?怎么干?等。只有这样才可能角色互换,即站在学生的角度感受,预测他们可能遇到的疑惑、困难。学生有了自己的实践,也就有了自己的思考,就有利于展开教学。
二、立足课堂,凑响提高成绩之曲
课堂是教师实现自我,展现自己的舞台;是学生学习知识,不断成长的圣地,是师生共同努力提高教学成绩的主阵地、主战场。“主战场”的仗打好了,教学的效率和教学的质量都有了。因此,我们当教师的要把课堂教学当作头等大事对待。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教学《重复问题》时,我就创设了调查学生的兴趣爱好的情景。在教学时当学生一听说要调查他们的兴趣爱好时,个个都很兴奋,这时我话锋一转:“我要采访坐得最好的那一小组的同学”。这时学生们个个都坐得笔直,调查以“开火车”的形式进行。我让全班的学生一起统计喜欢音乐和喜欢美术的人数。得出第3小组喜欢音乐的有7人,喜欢美术的有11人。“那么喜欢音乐和喜欢美术的一共有多少人?”学生得出有18人,这时我故作惊讶:“咦!这个小组没有这么多人呀?问题出在哪呢?”同学数了数第3小组的学生,确实只有12个人,为什么会统计出18个人呢?学生很好奇,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其中的秘密。整节课学生都学得兴趣盎然,效果很好。
2.以生为本,促进各层学生发展。
在传统的教育理念和体制下,学生们习惯于把教师视为至高无上的权威,教师的话就是权威,毫无批判地全盘接受,学生没有自我主体意识,就更谈不上主体性的发挥了。所以学生学得很被动,尤其是到了高年级,知识难了,有不少接受能力较慢的孩子慢慢听不懂老师讲什么,就更没有兴趣学习数学了,学困生就越来越多了。如何让学生变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多年的经验告诉我,就是要改变教学模式,要“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情,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多想、多说、多问问“为什么”?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舞台,学生就会越来越喜欢上数学课,从而改变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成绩。
三、课后服务,凑响提高成绩之曲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工作重要面向全体。而学困生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特殊的群体。可以说做好这部分学生的转化工作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除了在课堂上多关注学困生的学习以外,课后的辅导也是非常必要的。利用好课后5+2延时服务,提高成绩。
1.了解原因,及时调整。
一节课上的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通过学生的作业反映出来,利用课后5延时服务,及时地批改作业,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完成作业的速度,另一方面还可以发现学生作业的正确率。发现问题,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
2.面批面改,有地放矢。
课后服务时间,不但让孩子们做完当天的作业,减轻他们的学业负担。我还充分利用这个时间段,对学生的作业进行面批面改,这样的方式我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掌握学生学习上的弱点和不足,进而有重点的抓住学生感到困惑的问题,有地放矢进行辅导,有效提高学生的成绩。
总之,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要做个有心人。要想尽办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让数学真正成為学生愿学、乐学的学科,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才能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