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锦
摘要: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黄金阶段,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老师不仅要传授学生音乐知识,更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音律感和节奏感,使学生具备基本音乐技能,从而对音乐作品拥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知。本文从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音律感与节奏感的培养意义及策略角度展开论述。
关键字:小学音乐,音律感,节奏感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小学音乐作为一门艺术类学科,使对学生实施美育和能力培养的主要阵地,随着教学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小学音乐教学更加注重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需要老师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水平有计划地、循序渐进的对学生进行音乐感和节奏感培养,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力和表现力。
一、培养小学生音律感和节奏感的意义
在音乐学习中,学生最先聆听到的是歌曲的音律和节奏,其次才是歌词内容,因此对音乐学习离不开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而良好音乐感知力的关键在于音律感与节奏感。音律是乐音体系中各音的绝对准确高度及其相互关系的统称,不同的音律可以反映不同的情绪。节奏感是指人体对节奏的掌握精准度,如节拍的强弱、速度的快慢等等,是对乐曲节奏的一种直觉。良好的音律感和节奏感使学生能够在聆听过程中准确判断歌曲要表达的情绪和情感,强化歌曲的感染力,提升学生对音乐作品的音乐感知能力,是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体现。在音乐作品中音律和节奏是音乐的灵魂,只有具备良好的音律感和节奏感才能真正体会到歌曲的内涵,因此培养小学生音律感和节奏感是小学音乐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1]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音律感和节奏感的教学策略
1、激发学习兴趣,提升节奏感知力
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不竭内动力,也是激活学生思维的重要因素,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老师要想培养学生音乐素养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学生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音乐学习中,从而提升了学生的节奏感知力。小学生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而音乐节奏看不见摸不着,学生理解起来较为抽象,很难引起学习兴趣。老师可以根据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年龄特点,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入手,用生动形象的事物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发现其中蕴含的节奏,达到化抽象为具体,化繁为简的目的,诱导学生在无形中对节奏建立起认知,实现节奏感知力的发展。[2]
比如学习《打起手鼓唱起歌》这种曲目时,歌曲中通过弱起、交换拍子的节奏节拍特点展现出新疆民歌的独特风格和欢快、热烈的情感,为了使学生对节奏建立认知,老师首先在导入环节为学生播放一些生活中习以为常的声音,启发学生静心聆听、细心分辨,从声音中逐渐感受到节奏感,如猫叫声、汽车鸣笛声,淅淅沥沥的雨声等等,激发起学生对节奏的兴趣,然后为学生播放《打起手鼓唱起歌》这首曲目,学生很自然的关注到歌曲的节奏,并发现了这首民歌节拍的特点,提升了学生的节奏感知力。
2、借助音乐乐器,锻炼音律感知力
在歌曲中音律主要用来体现歌曲的音高,通常利用音律来反映歌曲的情绪和感情,不同的民族拥有不同的音律,中华音律的特征是五声音阶,很少用半音,非洲音律这大量运用切分音,欧美音律更多的强调多音色、多声部。音律感是学生进行唱奏的必备能力,唱奏中音律准不准直接影响音乐表达效果。音律感培养需要长期在音乐环境中熏染以及严格的音律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老师可以利用乐器来训练学生的音律感知力,锻炼学生的音准,比如利用大提琴、钢琴等乐器来使学生对音高和节拍建立认知,然后利用听辨训练来锻炼学生对音乐的敏感度,对节拍和音准具备把控能力,提升学生对音律的感知力。
在学习《故乡的小路》这首曲目时,为了使学生能够准确把握歌曲由4/4、3/4变拍子产生的独特旋律,老师用钢琴弹奏曲子的旋律先指导学生进行听辨练习,然后结合歌曲来进行听辨,启发学生用心聆听自信分辨旋律每小节的拍数是否一样?每小节的拍数有几种类型?使学生体会到歌曲中拍子的变化。在歌曲视唱环节,老师针对歌曲每句开头的弱起节奏进行指导,带领学生用la来哼唱全曲,模拟歌曲的旋律,然后再进行完整视唱,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在乐器辅助下找到音准和节拍,同时也形成了良好的音律感知力。[3]
3、设计音乐游戏,强化音乐节奏感
小学生活泼好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老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音乐游戏,用游戏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的进行想象与创造,增强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感知。老师可以设计充满趣味的声势律动游戏,来强化学生对节奏快慢、强弱的感知力,使学生通过身体的肢体语言来表达对节奏的理解,既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同时也促进了学生音乐节奏感的提升。比如学唱《编花篮》这首河南民歌时,这是一首民族小调歌曲,运用了音的“断”与“连”的结合形成强弱对比,使歌曲演唱起来更加的灵活灵动。在学习这首曲目时,老师为学生设计了借助摇头、抖肩、捻指的律动游戏,学生利用身体动作来表現节奏的强弱、快慢,在游戏中学生增强学习体验,增强了音乐表现力,同时也潜移默化中强化了学生的音乐节奏感。
总结:
综上所述,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音律感和节奏感尤为重要,需要老师结合教学内容进行针对性训练,通过多元化的训练方法来提高学生对节奏、对音律的感知力,开启学生音乐大门,使学生在提升音乐素养的同时提高了学习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黄筱.小学音乐教学对学生音律感和节奏感的培养策略分析[J].学生·家长·社会2020(12).
[2]赵雪萍.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节奏感的培养策略[J].当代音乐.2018(7).
[3]黄琳琳.小学音乐教学学生音律感和节奏感的培养策略[J].科普童话.2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