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丽萍
摘 要:把握师生思想特点与需求,在高校教育中推进“课程思政”发展,是积极响应政府关于高校思政工作改革相关意见的重要举措。我国本土主旋律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联系紧密,对学生的思想成长建设具有优秀的引导作用。基于以上背景,文章分析了结合主旋律文化开展动画专业课程思政的意义与价值,重点探究了在高校动画专业教学中融入主旋律文化资源的相关教学策略。在课程教学中因地制宜地融入主旋律文化元素,可实现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良性融合,从而提高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协同发展实效。
关键词:课程思政;动画专业教学;主旋律文化;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41-0146-03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与现实结合,善用“大思政课”。政府在对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相关意见中亦表示,要把握师生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提高思政工作科学化和精细化水平,推进理念思路、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的改革创新。因此,在做好思想政治公共课程工作的同时,动画专业教学应该尽量结合高校本身的育人优势,将思政教育融入动画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开展“课程思政”;根据高校动画专业特点及地域文化特点,努力推进教学理念与思路的创新。
一、当前高校动画专业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专业课堂与思政教育的结合有待加强
作为一门艺术“舶来品”,动画艺术在我国起步相对较晚。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国内动画市场也受到了美国、日本等动漫强国的文化冲击。例如美国有很多根据中国传统故事改编的动画作品,但其大多仍以美国特有的价值观作为作品的精神内涵。长此以往,这种文化与价值观的输入会对中国本土民族文化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在这种背景下,高校动画专业教育应加强我国核心价值观的输出,传扬中国优秀文化,培养具有较高思想觉悟与正确价值观的动画工作者,使其在学术技能与思想内涵两方面共同发展。但就目前来说,高校动画教师在教学中大多注重对专业理论与技能的传授,在引导学生了解国内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培养思想政治觉悟与价值观方面,仍需进一步加强。很多思政课程教师对思政教育的使命感较为薄弱,对思想政治教育要求不高[1]。在课程设置安排方面,专业课堂与思政教育的结合仍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课程教学中可能存在如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泾渭分明、课程思政不足或内容质量不高等问题。
(二)高校学生对思政教育重视程度不足
高校思政课程的授课对象大多是在校大学生,这一群体大多刚刚成年,在思想建设方面仍存在不足。当代大学生大多出生成长于和平年代,生活阅历相对单纯,较难真正体悟中国近代史的苦难与艰辛。由于当今社会网络游戏发展、娱乐泛滥等原因,学生更容易被娱乐化导向的精神内容所吸引,进而难以对相对严肃的思政内容产生兴趣。由于以上原因,加之现阶段许多大学生对学校开展的思政课程重视程度不够,存在例如上课不够积极、学习态度较为消极,对待课程内容不够重视等问题[1]。
二、主旋律文化作为课程思政结合点的优势
主旋律文化与我国思政教育息息相关,并在思政教育的课堂教学与相关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主旋律题材是以弘扬主流价值观、弘扬民族自豪感为目的的影视艺术题材,大多以我国真实历史时期的英雄角色展开叙事。随着时代的演变,新时代的主旋律文化导向也逐渐大众化,题材也进一步拓宽。多元化、平民化、符合新时代特征、贴近实际生活的主旋律题材在影视与其他艺术作品中愈加频繁地出现,也更加贴近百姓日常生活并具有当地特色的本土化、地域化的主旋律故事在实践中也被证明具有良好的宣传与引导效果[2]。邓小平同志曾说过:“一切宣传真善美的都是主旋律”。因此,主旋律文化的题材非常广泛,不仅包括了红色故事,也包括了从古到今、从重大历史节点到日常生活的多元化英雄故事。因此,将主旋律文化引入课程思政教育,可以充分利用和发挥主旋律文化资源的优势,帮助学生在提升专业技能的同时认可、热爱主旋律文化,对促进大学生的思政教育有着重大意义。
三、主旋律文化融入動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意义与价值
(一)提高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实效
传统高校思政课程一般以思想政治公共课程的形式进行教学,注重理论讲授,与动画相关课程相比,授课形式比较单一,内容较为庄重和严肃,课堂氛围较难调动。若在艺术创作相关课程中强行让学生学习与创作思政主题作品可能加重学生的逆反心理。学生可能认为教师“限制其创作自由”,出现对学习创作 “敷衍了事”的情况,最终导致其思政主题作业不具备真情实感,无法打动观众甚至创作者本身。
主旋律文化资源具有丰富的思想性与强烈的民族性。通过课程思政的形式将主旋律文化带入到多种形式的专业教学活动中可丰富教育资源,大大提高思政教育工作实效。相关调查研究显示,高校在校研究生有92.10%认为学校开展课程思政很有必要,有85.78%的研究生认为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课程思政中很有帮助[3]。因此,将思政教育与数字媒体艺术相结合开展综合教学很有必要。将主旋律文化引入数字媒体动画专业课堂的理论体系,通过开展主旋律主题互动练习、赏析优秀主旋律题材动画作品等方式在课堂中潜移默化地带入思政教育元素,生动课堂思政教育形式,丰富思政教育路径,对在高校中提高思政教育工作实效具有关键意义。
(二)促进学生思想提升,厚植爱国情感
高校作为当代青年聚集的重要区域,思政教育决不能仅仅浮于表面。对于动画艺术学习者来说,只有在影视艺术创作中融入爱国精神,才能做出能够打动观众的中国故事[4]。要从长远角度考虑,动画专业学生尤其需要重视对思政课程的学习。引导学生了解主旋律文化,学习其中所蕴含的优秀文化传统,可以在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丰富其作品内涵,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在动画专业课程中融入主旋律文化元素进行课程思政,有利于引导泛娱乐化时代下大学生的思想方向,有利于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认同和情感认同,在厚植学生的爱国情感、促进其人文素养的提升、树立文化自信等方面也具有深远意义。
(三)为动画产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动画艺术本身具有无语言障碍、消费群体广泛、市场需求大、产品生命周期长、无高能耗等特点。因此发展动漫产业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关键一步。在当今国际动漫产业的冲击下,国内动漫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我国具有核心价值观和高人文素养的新一代青年力量。通过艺术与思政跨领域交流的方式,对主旋律文化进行内涵挖掘和人文精神提炼,以动画艺术的形式呈现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以更加轻快明了的方式学习和了解主旋律文化与相关思想政治理论,使其感受其中承载的深厚爱国情感和精神内涵。在高校动画教育中协助学生增进对本土动漫产业、主旋律文化的了解,也可以实现提升学生思想文化素质、传承主旋律文化的效果,提高我国未来动画工作者的思想水平,对我国动漫产业的蓬勃发展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总体提升都具有重大意义。
四、主旋律文化融入高校动画专业教学策略
(一)将思政教育贴近学生生活
在动画与思政元素的结合过程中可以首先尝试打破学生对以往思政课程较为刻板的印象。虽然主旋律文化在国内大方向是大致相同的,但是细分下来,每个地区都有着不同时期的特色文化。以浙江省主旋律文化为例,在红色题材方面,浙江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之一,这是我国艰苦卓绝的崛起之路所赋予浙江的独特记忆;又比如浙商“义利并重、工商皆本”的创新观念也代表了浙江人民一直以来的务实与创新精神等等,这些历史记忆共同构成了主旋律文化的地域独特性。将具有地域特色的主旋律题材或具备主旋律精神的生活小事、平民英雄等题材延伸至动画专业课程教学,可以增进学生对思政教育的亲切感,拉近其与思政教育之间的距离,帮助学生发散思维,增进对主旋律文化的了解,为学生后续思政主题作品创作打基础。
(二)运用主旋律题材影视动画进行案例教学
从文化思想教育的角度出发,主旋律影视作品承载着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对观众具有强烈的情感带动作用。对动画专业教学来说,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专业技能案例教学时尝试使用主旋律影视、动画等相关优秀作品案例进行讲解教学有诸多好处。从专业角度来说,运用主旋律题材作品进行案例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分析和学习其镜头语言、美术风格、影片后期等知识。从思政教育角度来说,这种案例教学可以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主旋律影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及精神内核,发挥主旋律题材影视动画的思政教育作用。
(三)适度放宽范围引导学生进行主旋律题材创作练习
在动画专业的课程作业创作环节,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以思政为大方向进行动画创作。这种练习不应限于在创作中表现建国建党的艰辛与伟大,也可以聚焦在我国历史与传统文化中的美好精神、当代人民的坚韧意志(例如抗洪战士、抗疫白衣天使的精神体现)、甚至生活中的文明美德。在教学初期,应该引导学生以主旋律题材进行创作练习,尽可能地将创作范围阐明并适当放宽,引导学生创作方向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创作自由空间,消除学生可能存在的抵触情绪,在完成作業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四)保留学生作品创作主观能动性发挥范围
在不歪曲史实的情况下,引导学生合理尝试进行情节设计或进行适当改编,而不是简单直接地或流程化地重复史实。很多主旋律题材动画为拓宽受众,会发散思维创作剧情,并进行合理的艺术加工,如设置“穿越”等科幻情节。而很多主旋律影视作品会以真实历史事件为背景对故事情节进行艺术改编与创作,如《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家乡》等。因此,在动画专业教学课程中,可以鼓励学生在故事蓝本基础上适当发挥、动用想象力来对主旋律题材故事进行合适、有趣的改编,或使用不同于以往的叙事模式,如多线性叙事来进行创作,综合运用多种艺术创作手法。让动画专业学生在学好专业的同时,生动有趣地讲好主旋律故事,发自内心地认可主旋律文化,实现良好的课程思政教育效果。
(五)创新动画课程与思政课程交叉配合教育
“大思政”时代背景下,高校应尝试打通思政教育工作各自为政的局面,努力整合各方资源、汇集各方力量,使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贯穿学生的学习生涯[5]。动画专业可以尝试相关课程之间的合作,结合主旋律文化背景知识交叉配合进行作业布置。例如可以将动画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联合起来,设置合作作业或作品创作奖项,并对最终作业或作品的完成效果进行讲评,如分别在动画与思政课程中进行作业讲评等。这种交叉配合教育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学生对思政课程的重视程度,激发其学习兴趣,进而加强其对思政教育学习效果。最终引导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提升专业技能水平、完善价值观、厚植爱国情感,实现文化思想与专业素质的全面发展。
五、结语
本文围绕课程思政,总结了主旋律文化融入动画课堂的教学策略,具体为:将具有思政教育意义、贴近学生生活的主旋律故事作为课堂案例进行讲解练习;从专业角度出发,选择优秀主旋律题材影视动画作品进行范例赏析;在保留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情况下引导学生进行主旋律题材作品创作;结合主旋律文化背景知识,将动画专业课程与其他思政相关课程联动教学,提高学生对思政教育的关注度,双向加深学生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学习效果。将主旋律文化元素融入动画课程教学中,可以促进动画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实现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提高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综合实效。
参考文献:
[1] 刘情情. 课程改革视角下红色教育融入思政课堂的路径探析[J]. 大学,2021(49):151-153.
[2] 佘意明. 讲好本土故事,奏响时代强音——《株洲日报》副刊创新主旋律表达的实践与思考[J]. 城市党报研究,2021(03): 64-65+70.
[3] 王方,张博文,张雨田,等. 研究生培养中“课程思政”实施效果调查分析与对策建议[J]. 大学教育,2021(04):116-118.
[4] 席骁. 国产主旋律电影的精神建立——以电影《夺冠》为例[J]. 传媒论坛,2021(06):127-128.
[5] 徐静,陈亚茹. 基于“大思政”推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建设[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07):84-87.
(荐稿人:张希承,湖北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莫唯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