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基础日语“金课”建设的实践路径

2021-12-18 02:32韩金玉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1年11期
关键词:金课

摘  要:自教育部高教司提出打造“金课”以来,如何打造“金课”成为教育界热议的话题。本文在充分理解“金课”建设基本内涵的基础上,结合日常教学工作,从建设“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构建“高阶性、创新性”的教学模式、采取具有“挑战度、互动性”的教学方法、完善具有“思想性、前沿性、思辨性、艺术性”的教学体系、加强过程性考核五个方面探究基础日语“金课”建设的实践路径。以期带动日语专业相关金课体系的发展壮大,提高日语专业的整体教学水平和质量。

关键词:基础日语;“金课”建设内涵;“金课”建设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43-0037-03

如何进行“金课”建设,是“金课”课题提出以来高校教师都在反复思考的问题。高校教师要充分理解“金课”内涵,明确“金课”建设的重要意义,进而总结出“金课”建设的相关理论和实践路径。本文将从三个方面阐述“金课”建设的相关理念和措施。

一、基础日语“金课”的基本内涵和“金课”建设的意义

(一)基础日语“金课”基本内涵

“淘汰水课,打造金课”是教育部对振兴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和新目标。基础日语“金课”的基本内涵中,高阶性指的是在大学本科教育期间,教会学生日语知识、培养学生日语应用能力、增加学生日本相关文化知识的积累等,培养综合性外语人才。创新性指基础日语课程内容具有前沿性和先进性,基础日语课堂教学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基础日语学习要获得具有个人风格和不可复制的学习成果。挑战度是指基础日语课程设置要有一定的难度,通过学生预习能达成40%的理解度,但若想完全理解、掌握并应用则需要教师的引导和适当的讲解方能实现[1]。

(二)基础日语“金课”建设的意义

1. 有利于建设高水平教师团队。“金课”建设要求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第一责任人,需加强教师“师德”“师技”的培育,培养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并举、教学活动与科研创新同步的“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

2. 有利于培养综合性日语人才。在“高阶性、创新性”的教学模式中,“翻转课堂”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外语+X”实习让学生掌握所学专业相关的技术以外,还能学会必要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以赛促学”能促进学生按照技能比赛要求磨炼自己课堂所学、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等。

3. 有利于日语专业向“一流专业”教育目标迈进。在基础日语“金课”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基础日语“思想性、前沿性、思辨性、艺术性”的建设,推动日语专业向“一流专业”教育目标迈进[2]。

二、基础日语“金课”建设的实践路径

(一)建设“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

高校应从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第一责任人的观点出发,加强教师“师德”“师技”培育,培养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并举,教学活动与科研创新同步的“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 至少遴选一名知名教授,充分发挥学术带头作用,将教授自身的课程建设、教育理念、教学获奖、教学研究等方面的经验总结传授给课程组教师,实现课程组教师的共同进步;2.通过组织青年教师参加教学基本功比赛和讲座培训等活动,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培养中青年教学和学术骨干;3. 激发创新活力,建立创新机制,营造创新环境,形成更有利于“金课”建设的管理体制。

(二)构建“高阶性、创新性”的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虽然在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师生情感交流、讲授过程中随机应变等方面具有优势,但也存在一些弊端,比如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过度强调教学过程统一制约了创新精神的体现,课堂要求的束缚让学生思维依赖性变强等,长此以往,单一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会让外语专业越发枯燥,不利于外语人才的培养。因此,为了使学生对传统课堂所学知识最大程度地理解和应用,应做到以下几方面教学模式的创新:

1. 构建“四学四导”教学模式。“四学四导”教学模式主要分为“导引、自学、组学、导思、导问、展学、研学、导练”八个阶段,存在于“课上”“课下”两大时空,涵盖“教师与“学生”两大主体,“教”与“学”两种行为相互作用,教师通过发挥主导作用引领学生学会发挥其主体性。通常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教师作为“引路人”,教师需通过授课讲解所学知识;第二阶段,学生在课下通过自学加深对相关知识的了解;第三阶段,进行个人学习成果展示;第四階段,学生针对研究问题开展探究性活动,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四导四学”教学模式利用教学环节的设计来激发学生参与感和获得感:一是建构学习共同体,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学习共同体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外部动机;二是从个人和小组两个角度设置交流分享环节,给学生留出充足的交流展示空间;三是物化学习成果,将所学知识物化成具有个人风格和不可复制的学习成果,符合当下大学生学习的个人化倾向。

2. 构建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慕课(MOOC)是“互联网+教育”的产物,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在基础日语“金课”建设过程中,学生应在教师指导下选择高品质的慕课。学生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随时随地学习到名师、名课程,教师根据指定学习内容设定问题,然后分发给学生,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通过“翻转课堂”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自己所学所想展现给大家,更好地应用所学习到的外语技能。

3. 构建“外语+X”实习教学模式。“外语+X”教学模式多以出国带薪实习的形式进行。“外语+X”实习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进入外国企业学习,在了解外国企业文化的同时,也让外国人民更加了解中国和中国的文化。除了让学生通过工作实习掌握到所学专业相关的技术以外,实习计划的内容还应包括在实习现场的必要人际关系处理等。

4. “以赛促学”教学模式。在辅导学生比赛准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发现传统课堂中的不足之处,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学生在备战比赛的过程中,消化比赛中需要应用的知识,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从教与学不同角度实现教学相长。

(三)采取具有“挑战度、互动性”的教学方法

在基础日语“金课”建设过程中,应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灵活运用适用于外语教学的任务教学法、情景教学法、交际教学法等恰当的教学方法展开教学,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自主学习效果。

1. 任务教学法。任务教学法的教学过程如下:导入→任务前→任务中→任务后→评价→巩固[3]。教师可以把培养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全过程分解到各个教学任务中,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探索学习,不断培养和拓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工作能力[4]。

2. 情景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在外语教学中,将声、光、电等现代化技术搬进课堂,使语言和形象相结合,让学生在同一时间里听其声、见其形,增强感性认识,加深记忆,培养学生直接用外语思维的能力。

3. 交际教学法。交际教学法是以语言功能为中心的教学法,交际能力是外语教学的最根本目的。交际教学法对于培养复合型、多元化的国际化人才具有突出优势,但教师在课堂上要同时扮演导演和演员的角色,对教师要求更高、挑战更大[5]。

(四)完善具有“思想性、前沿性、思辨性、艺术性”的教学体系

1. 基础日语“金课”要具有“思想性”。基础日语“金课”,要以思政为引领,坚持“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应以创新为抓手,将“双创”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促进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创新发展[6]。

2. 基础日语“金课”要具有“前沿性”。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就要确保教师将最前沿知识成果纳入课程内容中,使培养的人才始终处在社会和科学发展的最前沿[7]。

3. 基础日语“金课”要具有“思辨性”。思辨,即思考与辨别。思考是基础和前提,辨别是思考后的反思。培养学生的思辨思维,要抓好批判性思维能力、反思能力、思考能力的训练与培养。

4. 基础日语“金课”要具有“艺术性”。教学既是科学也是艺术,因此,在基础日语“金课”建设过程中,应加强课堂教学艺术性研究,处理好课堂教学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关系[8]。

(五)加强过程性考核

外语类“金课”课程考核不应拘泥于期末考试等单调的形式,可以将过程性考核方式引入,过程性考核方式能够更好地检验学生阶段性学习成果。基础日语近些年一直在进行阶段性考核的尝试:

1. 口语考核。每学习完一课单词和课文后,都要求学生反复练习并录音,通过QQ、微信等社交App发送给教师,教师逐一听音并纠正、反馈给学生,从而达到学生练习口语和教师掌握学生口语情况的双重目的,针对性地给予学生以语音、语调方面的指导。这一考核已经进行过两轮试验,对学生语音语调的规范作用极大。

2. 作业考核。每学习完一课语法知识,教师要求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并造句巩固,将作業提交上来后。一方面教师可以了解学生语法知识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作业完成度也可作为学生过程性考核的分数加以体现。

3. 阶段性测验,分为单词测验和综合测验。单词每课一考,综合测验三课一考。单词测验可以让学生及时明确自己的单词掌握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综合测验一般是教师自己出题,考查这一阶段学习的重点、难点、考点等,学生通过综合测验也可以知道自己知识掌握的情况,及时查漏补缺;教师也可以根据卷面情况,分析出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普遍问题,并进一步讲解,帮助同学更好地消化理解[9]。

三、基础日语“金课”建设的预期目标

(一)深化教学改革,构建新文科教育体系

全面深化改革,构建新文科教育体系,以创新为抓手,将“双创”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促进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创新发展[5]。

(二)巩固学科优势,探索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要求的人才也越来越全面。掌握两种或两种以上外语的复语型外语人才,具备经贸、商务、法律、旅游、新闻、心理学等方面的从业资质的复合型外语人才、熟谙某一国家的文化、习俗等的跨文化交际型外语人才等,都是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新型人才[10]。

(三)应对疫情挑战,强化“双线”教学保障

“第二课堂”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有其独特优势。“第二课堂”虽然有着不同的教学模式,但是摆脱了传统课堂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学生可以灵活地安排“第二课堂”学习时间,也可以灵活选择“第二课堂”内容学习的方式,在进行“第二课堂”成果发表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觉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建设高水平基础日语“金课”教学团队,消除传统课堂的不利因素,发挥“第二课堂”的能动作用,提高教学水平。应做到以赛促学,“外语+X”实习等,培养掌握两种或两种以上外语的复语型外语人才,具备经贸、法律、旅游、新闻、心理学等方面从业资质的复合型新型日语人才。此外,基础日语金课课程建设的经验,也可以推广到日语专业的其他课程中,带动日语专业相关金课体系的发展壮大,提高日语专业的整体教学水平和质量。

参考文献:

[1] 佟玲. 商务日语写作课程教学模式探索[J]. 日语学习与研究,2014(04):65-72.

[2] 孙伏辰. 任务型日语教学法之实证研究[J]. 时代教育,2011(06):147-149.

[3] 王璇. 关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打造“金课”的思考[J]. 科教文汇,2020(12):133-134.

[4] 侯长林. 应用型高校打造“金课”要体现“七性”[J]. 职教论坛,2019(03):58-61.

[5] 修刚. 新时代中国专业日语教育的转型与发展[J]. 日语学习与研究,2018(01):75-79.

[6] 覃军. 技术驱动学习 打造外语“金课”——外语类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 外语电化教学,2019(03):55-61.

[7] 于洋,余彦君,熊聪聪,等. 将硬核课程打造成混合式金课的研究与实践——以“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和实验教学资源建设为例[J]. 科技与创新,2021(03):113-114+117.

[8] 张华,李官浩,梁成云. 畜产食品加工学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教学模式探讨[J]. 教育教学论坛,2021(17):132-135.

[9] 颜敏. 目标引领,科学提升,系统推进——新建本科院校“金课”建设先行之路探析[J].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2):38-46.

[10] 靳琰,胡加圣,曹进. 慕课时代外语教学中的微课资源建设与翻转课堂实践——以西北师范大学《英国文学史》为例[J]. 现代教育技术,2015(03):84-88.

(荐稿人:林忠鹏,东北师范大学教授)

(责任编辑:汪旦旦)

基金项目: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科研课题(课题编号:JGJX2021D656;主持人:韩金玉);长春大学旅游学院创新创业发展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20教师项目[29];主持人:韩金玉}。

作者简介:韩金玉(1984—),女,硕士,长春大学旅游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日本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金课
虚拟仿真实验“金课”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金课”建设背景下光传输技术课程的建设实践
课程思政改革背景下“金课”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大学生心目中的“金课”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下的金课建设
浅析外语慕课设计与实践研究
新时代高校课堂教学改革新探
金课视阈下高职大学英语高效课堂构建研究
金课视阈下高职大学英语高效课堂构建研究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打造高校管理类“金课”的教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