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自主探究能力、分析思考能力。作为一门抽象性较强的理科,生物学科注重实践与思考,要求理论与实验相结合,因此,教师应创新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生物实验,提高课堂效率,进而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人文素养。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中生物;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36-0062-02
引 言
生物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生物理论知识,并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与生物相关的问题。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有效培养学生的生物综合能力。本文结合教学实际探讨如何有效开展高中生物教学,以供相关教师参考。
一、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
初中生物与高中生物的难度跨度很大,高中生物知识点更加复杂、抽象,很多生物知识基础薄弱的学生理解起来很吃力,再加上教学内容庞杂、教学形式单一,久而久之,学生会产生畏难心理,学习积极性逐渐减低,丧失学习兴趣,学习效率低下。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很多教师照本宣科地讲解教材内容,很少将学生的实际生活与生物知识建立联系。这不但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而且增加了学生理解的难度[1]。因此,教师应认真研究教材,从生活实际中挖掘丰富的教学资源,将教材内容与生活中的生物现象和问题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探求生物理论知识产生的依据。
例如,在教学“蛋白质”这一重要章节时,学生要了解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与结构特点,学习蛋白质的多样性。教师通过“在平时购买的食品中,哪些食品的成分表里是含有蛋白质的?”这一问题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融入课堂。在教师展示不同氨基酸后,学生自主归纳它们结构的相同之处,并讨论胃蛋白酶、肌肉蛋白质、血红蛋白等蛋白质的功能,理解其多样性的表现。
又如,在教学人教版选修“发酵技术”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想家人腌制咸菜或制作黃豆酱流程,总结方法、步骤与注意事项,再提出现代发酵技术与传统发酵技术的异同处,总结现代科技对古法的影响。教师通过将生活实际与教材内容相结合,使知识点的导入变得更加生活化,更易于学生理解。
教材内容生活化能够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在学生掌握“植物有效成分提取”的理论基础上,引导他们进行提取胡萝卜素的实验。这样的动手操作让学生意识到学习知识不应停留在书本上,还要应用于实践中,从而提升他们深入探究、实践应用的能力。同时,学生初步接触了研究生物学的步骤,发现了生物学科的价值,有利于他们确立长期发展的人生目标,进而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提高教学效率
生物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是生物学科的重要部分。然而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往往采取单向讲授知识的教学模式,导致课堂二元对立,学生缺乏参与感,很难集中注意力,不能完全吸收教师讲授的知识,从而影响课堂效率[2]。高中生物对学生抽象思维、空间想象能力的要求很高,再加上教师对新教育理念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不同,以及各地教育经费占比不等,生物实验教学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一些学校的实验器材不足,教师很难开展实验教学,许多需要在实操中理解的知识点往往只能纸上谈兵,这也不利于打造高效、优质的生物课堂。
有的教师喜欢采取题海战术,让学生刷题掌握知识。但是,学生如果没有深入理解知识,往往陷入越刷题越糊涂的恶性循环。因此,教师要充分把握课堂时间,尽力将一些理解难度高的知识点讲透,降低学生课下练习的难度,避免学生产生畏难情绪,积累学习问题。教师要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来设计各个教学环节,让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同时重视学生的感受,营造轻松、有趣的课堂氛围,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课堂行为需要教师恰当的指导,许多学生已经习惯被动接受知识,往往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身处严肃的课堂氛围中也不会主动提出自己的困惑[3]。要想改变他们消极学习的状态,教师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合理开展小组合作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改变教师单向讲解知识的教学方式,能给学生留出自主交流、探索的空间,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思考能力。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首先,教师要确保小组分组的合理性,学生之间的认知水平、学习情况、思维方法不同,如果小组中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始终占主导地位,后进生只是默默地听,很少发表自己的想法,这将不利于他们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小组合作的高效性也会受到影响;如果小组成员的水平太过均衡,讨论过程中很少产生想法的碰撞,也不利于小组合作学习优势的发挥。因此,教师要充分掌握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学习情况等,据此进行合理分组。其次,小组合作学习的知识点要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教师要认真分析知识点是否有很强的实操性,是否有合作探索的价值,明确每一次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操作流程等,避免其流于形式,草率结束。最后,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持续关注学生的学习进程。高中生物知识逻辑严密,学生往往因为没有记住基本知识点,而陷入无意义的分歧与争执,不但浪费时间,而且记忆更加混淆,不利于思维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要及时进行点拨与指导。在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要上交一份报告,记录合作流程及最终结果。教师要给予及时反馈,无论报告优劣都要鼓励学生,让他们喜欢并逐渐适应这样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
实验教学可以动态呈现知识点,让学生直观理解和记忆。受限于实验资源不足,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使实验教学能够发挥最大作用。在以往的实验教学中,教师明确实验目标,讲解实验过程,这虽然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但是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应重视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以及在实验后进行评估与思考。例如,在完成“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这一章节的实验后,教师可以先提问学生:“实验选材时,为何不选用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或叶肉细胞?”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哪些因素会对实验产生干扰,最后揭示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含紫色液泡,叶肉细胞含叶绿体,易对结果造成颜色干扰。这样的教学促使学生思考、回想实验过程,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教师不能直接搬抄教材内容,而应依据《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调整知识点导入顺序,使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其次,教师要关注社会和自然,将热点问题与教材内容相结合,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思维能力等。最后,教师要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明确学生经过本节生物课的学习能达到的水平,从而避免学生学习出现重点不清、用错功夫的现象。
三、多媒体辅助,打造高效课堂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逐渐成为课堂上举足轻重的角色,其直观、动态地呈现知识,将抽象、复杂的知识具体化、简单化,大大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教师应紧随时代发展的脚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学会灵活制作课件,合理利用多媒体设备,打造高效课堂。
上文提到,受限于资金不足、材料稀缺,生物实验往往很难进行,而且许多实验的准备步骤繁复,操作难度高,时间跨度大,并不适合在课堂和学校进行。例如,“植物组织培养”这一章节需要学生掌握植物的生長原理和方式、实验的过程及结果等。相关实验的操作难度高、对比组多、耗时长,但教师如果不在课上讲解该实验,就很难让学生有深刻的认知与理解。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通过Flash动画模拟实验过程,或者播放相关实验视频,学生通过认真观看、同步思考,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注重情感教育,提升人文素养
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有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教师只停留于知识教学,忽视培养学生对生命、自然的关怀意识,不利于学生的全面、持续发展。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情感教育,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例如,“人口与生物多样性”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人口发展的现状、我国人口历年增长情况、计划生育后的显著成绩及人口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当前的生态问题有哪些?”“哪些生态问题是人口过度膨胀引起的?”完成课堂导入。在发展科学农业和“绿色革命”方面,生物学已做出巨大的贡献,如利用基因过程培养更优质、高产、抗旱的农作物,袁隆平院士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的培养,解决了几千万人的温饱问题。这样的教学让学生对生物学科的重要作用有了更具体、切身的感受,也激励了他们更加努力地学习生物知识。
又如,在教学“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展示“野生动物误食塑料袋导致死亡”“人类大肆捕杀鲸鱼”等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人类行为对生态的破坏,以及目前地球环境面临的挑战。通过分析世界环境工作者做出的贡献,学生会意识到每个人都应该承担起保护自然和动物的责任。
结 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师应丰富教学内容,探索更高效的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质量。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应重视学生的学习需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计划,合理设计教学环节,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邵明虎.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之我见[J].中国教师,2015(S2):130.
[2]施小军.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J]. 快乐阅读,2012(06):137.
[3]关建峰.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J].新课程(中学),2013(05):10-11.
作者简介:王娟(1984.4—),女,江苏海门人,本科学历,中小学二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