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语文学科教学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但在实际教学中,课外教学往往容易被教师忽略,导致学生阅读能力差、理解能力不足,这些问题制约着学生的语文学习。因此,本文基于素质教育,研究了如何拓展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思维,对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策略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36-0036-02
引 言
语文学习不仅需要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技巧,还需要学生养成积累与阅读的习惯,逐渐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语文既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语言,需要学生具有开阔的思维及视野,才能有效把握语文课文中的关键要素。当下,初中语文课外阅读存在一定的问题,不利于学生语文学习效率的提高,因此,探索课外阅读思维拓展方法十分必要。
一、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思维拓展现状分析
虽然素质教育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但受升学压力、硬件设施、应试教育思想等影响,一些教师仍将教学目标制订为提高学生的成绩[1]。因此,这些教师仍然将教学重点落在语文阅读技巧学习上,对学生理解能力及思维能力的培养不足,对学生思维的拓展更是鲜少有之。因此,学生被动接受碎片化的语文知识点,无法形成完整的语文知识体系,导致语文学习效率低下[2]。
从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现状来看,一些学校未能将课外阅读学习发展为学生的常态学习内容。课外阅读本身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当下的语文课外阅读教学计划往往未能得到有效落实。这其中的原因值得广泛思考。
二、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思维拓展困境
(一)外界阻力大
初中阶段不仅是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重要时期,还是其课业负担逐渐加重的重要节点。学校办学不仅需要面对中考带来的升学压力,还要响应“为学生减负”的号召。但受应试教育思想影响,一些教师错误地认为开展课外阅读会占用学生的学习时间,不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没有认识到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作用。此外,一些家长认为阅读课外书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不利于学生的学习。由此可见,语文课外阅读的开展面临一定的阻碍[3]。
(二)监督难度大,可持续性低
顾名思义,语文课外阅读是学校课程外学生自主完成的阅读,根据初中生的自控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家庭氛围,乃至学科学习偏科程度,会呈现一定的差异。课外书籍的阅读不仅需要阅读环境、阅读成本的支持,还需要有充足的阅读时间。如何保证学生按要求完成教学计划,是当下语文课外阅读面临的重要阻碍。这衍生出另一大重要问题,即课外阅读监督不力。从理论角度来说,教师与家长应共同为处于成长期的学生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帮助学生高效完成学习计划[4]。但受各方面影响,教师布置的课外阅读任务往往容易流于形式,最终不保证使语文课外阅读的可持续进行,更不必谈及对学生思维的拓展。长此以往,语文课外阅读反而成为学生的“学业负担”。
(三)教师负荷大,思维引导有限
在初中阶段,语文教师不仅需要进行课程教学,有时还要需要参与班级事务管理。语文教学内容广泛,不仅包括词义、词汇,还要紧跟时代潮流,将文学作品与当下社会、自然、人文背景相结合。因此,语文教师真正进行语文课外书籍讲解的时间相对较少,这使得教师无法在有限的时间里针对课外书籍内容对学生进行阅读思维的引导与拓展。此外,针对一些内容多、可读性低、晦涩难懂的书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容易感到迷茫,往往完成了表面阅读,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思维却并未得到有效拓展。
三、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中思维拓展的有效策略
(一)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定点阅读
在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进行课外阅读学习往往受限于阅读时间、习惯、空间等因素,导致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流于形式,不能真正发挥作用。初中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与逻辑能力的重要时期。因此,笔者认为,学校应积极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对课外书籍进行定点、定时阅读,进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校可以按照不同班级的排课顺序,开设阅读课,帮助学生完成课外阅读计划。教师可以以周为单位开展阅读课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语文课外阅读教学计划,并撰写阅读笔记。在阅读课上,教师要对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讲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在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语文学习的同时,促进其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
(二)促进书籍流转,选购适合初中生的课外书籍
学校可以采取书籍流通小柜的方式,按照每班一本的采购计划进行采购。教师根据初中生的语文综合素养选择书籍。在具体的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书籍的阅读难度、字数及写作风格等设定学习周期,让学生在一个周期内完成一本书的阅读。在一个班级的书籍阅读完后,教师可以与其他班级交换已经阅读完的书籍,最大限度地保障书籍的利用效率。这样也便于教师在一个班级针对一本书开展统一的课外阅读教学,减轻教师的教学负荷,加强对学生的思维引导。教师要重视图书的选购工作,并做好书籍之间的流通与管理。
(三)分级开展阅读教学,对学习过程进行综合评优
考虑到初三年级学生的课业负担及升学压力,初三学生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语文课外阅读。因此,在实际的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以初一、初二学生为主,让初三学生自愿参与。此外,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书籍阅读,教师可以引入综合评优机制,对学生的语文阅读笔记进行多元評价,并设置优秀作品展览区域,鼓励全年级学生进行综合学习。
(四)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加强教学改革
针对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应发挥引导作用,积极引导学生走出思维困境,发散学生的语文思维,使其更好地理解课文内涵。
1.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从被动接受向主动学习过渡
课外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与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考虑到书籍流通过程中的班级时间差问题,针对提前完成阅读计划的学生,教师应鼓励学生自己携带课外书籍进行阅读。在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读书分享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分享自己喜爱的书籍,让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畅所欲言,促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过渡到主动学习。
学生只有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将阅读习惯成功转化为一种学习思维,才能更轻松地构建深层次知识体系。语文教学培养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成长为具有独立意识和思考能力的新时代人才。因此,对学生阅读思维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
2.学校、家庭两点化建设,保证教育链条完整
初中生的思维处于开化的重要阶段,受青春期激素及新鲜事物的刺激与影响,学生容易在初中时期表现出叛逆心理和行为。对此,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应形成合力,缺一不可。“家庭—学校”两点化建设能够使针对初中生的教育链条变得更完整。在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中,家庭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一是家长的理解与支持能够降低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抵触情绪。家长可以引导学生把阅读课外书籍变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让阅读课外书籍成为学生减轻负担的方式。其二是家长充分发挥监督作用,能够降低学生在语文阅读中产生惰性思维的可能性。教师布置的语文课外阅读任务在家长的督促下能够发挥更好的效果。其三,家长同样能够成为学生阅读思维拓展的引路人,配合教师完成语文课外阅读教学计划。
结 语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能够对学生的写作能力及阅读能力的提升发挥积极作用,同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其他学科。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课外书籍阅读,实现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叶志林.改变教师教学行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初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究[J].现代教学,2020,454(09):22-23.
[2]王艳梅.走近文学經典,传承传统文化:初中语文经典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2020(04):13-14.
[3]廖玉香.初中语文教学中“个性化+探究式阅读”的应用探讨[J].课外语文,2019(02):95-96.
[4]张春燕.螺旋上升逐步推进:初中语文阅读思维的层次性探究[J].新课程导学,2013(13):84.
作者简介:王玲玲(1982.1—),女,甘肃通渭人,本科学历,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