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江云,戴美云,袁园,郭妹
南通大学附属如皋医院(如皋市人民医院)放疗科,江苏如皋226500
食管癌是发生于食管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其发生与遗传、亚硝胺慢性刺激及饮水、饮食中的微量元素含量等因素相关。食管癌最早可出现隐伏型病变,此时患者会出现胸骨后异物感,但不会对正常饮食造成影响,很容易被认为是功能性症状[1]。同时患者还会出现胸骨后和剑突下疼痛以及咽喉部干燥等症状。当疾病进入中晚期后,早期症状明显加重,患者会出现明显的咽下困难,肿瘤对周围神经、组织压迫也会引发相关症状。放疗是治疗食管癌的主要手段之一,但部分患者在接受调强放疗后依旧会出现局部复发情况。此时开展单纯再程放疗很难达到理想的肿瘤控制效果,如何在不增加不良反应同时提升肿瘤局控率,延长患者生存周期,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问题[2]。该次研究以2018年1月—2020年12月医院收治的82例复发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同步放化疗与单纯放疗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采取随机数表法将医院收治的82例复发食管癌患者分为两组,各41例,分别为采取单纯放疗的对照组与接受同步放化疗的研究组。对照组中男22例、女19例;年龄53~84岁,平均(68.13±4.65)岁。研究组中男21例、女20例;年龄54~83岁,平均(68.09±4.73)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已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①经胃镜病理诊断为局部复发食管癌但无远处转移情况;②存在手术禁忌证或不耐手术患者;③预计生存期不低于3个月;④对该次研究知情且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放疗前X线片显示食管存在穿孔、活动性出血或穿孔前征象者;②存在心、肝、肾功能不全;③首程放疗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者;④既往接受化疗可对该次研究造成影响者。
对照组采用单纯调强放疗,采用瑞典Elekta医用直线加速器和MONACO靶区勾画系统,6 MV-X线,热塑体膜固定体位,由超过两名经验丰富的放疗科医师结合胸部CT、消化道造影等对靶区进行勾画。GTV为食管大体肿瘤,其与食管原发灶上下2 cm食管构成CTV,CTV外放1.0 cm为PTV,脊髓一侧靶区可依据患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处方剂量为50.4 Gy/28 f,双肺V20≤25%,平均≤12 Gy,心脏V30≤40%,脊髓Dmax<35 Gy,以95%处方剂量曲线包绕100%PTV。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低剂量替吉奥(国药准字H20100135),2次/d,于早晚餐后口服,每次给药量按40、50、60、75 mg4个剂量等级顺序递增或递减,上限为75 mg/次。放疗日同步口服,直至治疗结束。
①近期疗效,分别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及进展。每周复查1次血常规,每照射10次进行1次食管造影X线检查,照射20次复查胸部CT。完全缓解表示所有病灶消失,肿瘤标志物正常,该状态维持超过4周;部分缓解表现为病灶最大径缩小不低于30%;稳定表示病灶最大径缩小未达到部分缓解或为增大超过20%;进展表现为病灶最大径增大不低于20%或出现新病灶。DRR率=(完全缓解例数+部分缓解例数+稳定例数)/总例数×100.00%。②生存率,于治疗结束后定期复查,统计两组半年及一年生存率。③不良反应,包括急性放射性食管炎、急性放射性肺炎及骨髓抑制,采用RTOG急性放射损伤分级标准进行评定,分为0~4级。④血清肿瘤相关指标,包括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空腹状态下抽取患者3 mL静脉血,以ELISA法进行检测。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与对照组比,研究组近期治疗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比较[n(%)]Table 1 Comparison of short-term effica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n(%)]
两组6个月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研究组1年存活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生存率比较[n(%)]Table 2 Comparison of survival rat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n(%)]
两组急性放射性食管炎、急性放射性肺炎及骨髓抑制≥2级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2级发生率比较[n(%)]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2 grad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n(%)]
治疗前,两组MMP-9及TIMP-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研究组MMP-9及TIMP-1水平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血清肿瘤相关指标比较[(±s),pg/mL]Table 4 Comparison of serum tumor-related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pg/mL]
表4 两组患者血清肿瘤相关指标比较[(±s),pg/mL]Table 4 Comparison of serum tumor-related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pg/mL]
?
在我国,食管癌的发生率及病死率都相对较高,数据显示,我国食管癌的发生率位居所有恶性肿瘤第6位,其病死率可占到第4位[3]。食管癌症状与病程进展有着明显关系,患者早期可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在进食后可出现哽噎感或胸骨后异物感,进入中晚期后,患者可出现进行性吞咽困难、持续性胸骨后疼痛,并且表现出明显消瘦[4-5]。早期的食管癌仅侵犯黏膜层,未形成淋巴结转移,故经有效治疗后可获得良好的生存质量,5年生存率可达到95%。当进入中期后,可通过新辅助放化疗后手术或根治性放化疗治愈部分患者,但也存在相当一部分患者治疗后出现食管原发病灶或局部淋巴结的复发导致治疗失败[6-7]。
对于食管癌复发患者,临床可通过手术、放疗、化疗及分子靶向治疗等治疗患者。其中调强放疗剂量分布及靶区适形度良好,其可实现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最大限度保护,降低放疗造成的不良反应[8]。与最佳支持治疗相比,调强放疗不仅有着更理想的疗效,且在器官保护方面有着更明显的优势,故可作为复发后再程治疗的首选放疗方法。有研究指出,相比于单纯再程放疗,同步放化疗可提升短期疗效及患者生存率,但由于复发食管癌患者体质相对较差,而放化疗的同步进行可增加放射性肺炎、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此时部分患者会因无法耐受而终止治疗[9-10]。如果能减少同步放化疗不良反应,则该方式无疑可以成为治疗食管癌复发患者的首选方法。替吉奥是一种口服氟尿嘧啶衍生物抗癌制剂,其由替加氟及两种调节剂吉美嘧啶、奥替拉西构成[11-12]。患者口服后,替加氟会在体内缓慢转变为5-氟尿嘧啶,发挥出抗肿瘤作用。而吉美嘧啶可拮抗分解代谢5-氟尿嘧啶酶活性,进一步提高该物质在肿瘤内的浓度,强化抗肿瘤作用。替吉奥与放疗联合使用,肿瘤组织高表达胸腺嘧啶磷酸化酶这一特性被显著调高,而替吉奥转化为5-氟尿嘧啶的速率也能被进一步加快,治疗效果也能因此提升。相较于双药联合及紫杉类化疗药物,替吉奥虽然存在一定细胞毒性,同步放化疗会增加不良反应,但患者可耐受,这能确保放疗的延续性[13-15]。
该次研究中,两组分别采取同步放化疗及常规放疗后,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5.12%(39/41),高于对照组78.05%(32/41)(P<0.05),提示同步放化疗短期疗效较单纯放疗更理想。在周心怡等[16]研究中,对68例接受根治性放疗后复发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分别行单纯放疗及同步放化疗后,研究组近期疗效为65.7%(23/35),高于对照组39.4%(13/33)(P<0.05),与该次研究结果一致,进一步说明同步放化疗在复发食管癌治疗中效果可靠。在生存率方面,该次研究显示,研究组6个月生存率为58.54%(24/41),与对照组41.46%(17/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1年生存率为46.34%(19/41),高于对照组24.39%(10/41)(P<0.05),提示同步放化疗可提升复发食管癌患者生存率。在刘书香[17]研究中,对88例局部晚期食道癌患者分别采取单纯放疗及同步放化疗后,两组1年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年、5年存活率分别为42.1%(16/38)、21.0%(8/38),高于 对照组20.0%(10/50)、6.0%(3/50)(P<0.05),相较于单纯放疗,同步放化疗患者生存率更高,进一步证实该次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在不良反应方面,MMP-9与肿瘤有着密切关联,其表达在肿瘤侵袭转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MMP-9可降解血管基底膜及其他基质成分,从而为肿瘤浸润、侵袭创造有利条件。TIMP-1属于MMP9抑制剂,其水平与MMP-9正相关,两者水平升高通常表明肿瘤细胞生长较快。表明该次研究显示,研究组急性放射性食管炎、急性放射性肺炎及骨髓抑制≥2级发生率分别为39.02%(16/41)、43.90%(18/41)、43.90%(18/41),与对照组的34.15%(14/41)、36.59%(15/41)、39.02(16/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放疗期间给予化疗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在血清肿瘤相关指标方面,该次研究显示,治疗后,研 究 组MMP-9及TIMP-1水 平 为 (149.68±11.96)、(131.29±10.84)pg/mL, 低 于 对 照 组 (241.37±18.99)、(196.34±15.53)pg/mL(P<0.05),提示同步放化疗可进一步降低患者血清肿瘤因子水平。在李勤[18]研究中,对78例局晚期不可切除肺癌患者分别采取同步放化疗及单纯放疗后,观察组MMP-9及TIMP-1水平为(153.85±13.46)、(135.75±24.25)pg/mL, 低 于 对 照 组 (236.23±25.73)、(184.36±26.64)pg/mL(P<0.05),虽然该研究针对的是肺癌患者,但血清肿瘤因子可作为所有癌症患者治疗参考指标,故该结果也能说明在抑制癌细胞生长方面,同步放化疗比单纯放疗可取得更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相较于单纯放疗,同步放化疗在复发食管癌患者治疗中可取得理想的短期疗效,降低患者癌症因子水平,提高患者生存率,毒副反应可以耐受,故值得被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