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除术与子宫全切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1-12-18 10:57冒小妹
世界复合医学 2021年10期
关键词:肌瘤出血量发生率

冒小妹

如皋博爱医院妇科,江苏如皋226500

子宫肌瘤是育龄女性常见疾病,由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而导致,典型表现为子宫出血、腹部包块,并伴随不同程度疼痛[1]。由于部分患者缺乏特异性表现,故早期难以检出,多在盆腔检查或体检超声检查时发现[2]。对子宫肌瘤,临床可采用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子宫全切术、子宫次全切术与子宫肌瘤剥除术均属于治疗该病的常用术式,虽然均有较好效果,但对患者的手术副损伤严重程度不一[3-4]。随着外科手术的发展,微创理念已经实现广泛普及,而随着国内居民医疗保健意识水平的提升,常规的疾病治疗已经难以满足患者的切实需求,故在手术治疗子宫肌瘤中,也应该考虑如何减少对患者身体的损伤,以改善其预后[5]。基于此,该研究选取该院2018年1月—2020年10月收治子宫肌瘤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就常规子宫全切术治疗与采用子宫肌瘤剥除术治疗的效果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100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均满足子宫肌瘤诊断标准,经超声检查确诊;卵巢功能正常;满足手术指征;临床资料完整;对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内分泌功能损伤者;近期采用性激素相关药物治疗者;严重肝肾功能损伤者;合并恶性病变者;既往精神疾病史者;妊娠期、哺乳期等特殊生理时期女性。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年龄25~48岁,平均(36.17±4.05)岁;体质量44~67 kg,平均(54.10±2.95)kg;瘤体直径0.5~11 cm,平均(5.71±0.64)cm;单发24例,多发26例。研究组年龄24~46岁,平均(35.88±4.17)岁;体质量44~68 kg,平均(54.25±3.04)kg;瘤体直径0.6~12 cm,平均(5.65±0.68)cm;单发25例,多发25例。两组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已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子宫全切术治疗,手术时期为月经干净后3~7 d,连续硬膜外麻醉,术中体位取膀胱截石位,在患者下腹部行4孔穿刺,建立CO2气腹,置镜完成探查后,在子宫外侧2~3 cm位置ligature电凝切断子宫圆韧带,ligature电凝切断输卵管系膜及卵巢固有韧带,超声刀打开子宫膀胱反折腹膜与两侧阔韧带前后后叶,下推膀胱,结合腹腔整体情况判定是否保留卵巢。继续进行至可见子宫峡部、动脉后,1-0可吸收线缝扎子宫动脉,超声刀切断动脉,双极电凝。单极或超声刀沿阴道穹隆切开阴道壁,取出子宫,并常规完成缝合操作。研究组则采用子宫肌瘤剥除术治疗,手术时机同对照组,术中取头高较低位,下肢外展60°,全麻,并同对照组建立气腹。在肌瘤假包膜处注入稀释的垂体后叶素(或缩宫素),对子宫浆膜血管进行电凝,切开浆膜层直达肌瘤内部,以抓钳钳夹并牵引旋转,持续到瘤体和假包膜分开,在切断蒂部,反复电凝止血后对创面进行分层缝合。对黏膜下肌瘤,直接电凝蒂部切除。对肌壁间肌瘤,则在凸起最明显处切开,分离肌层组织,后以手术钳向外牵引肌瘤,切断结缔组织。反复进行盆腔冲洗,查无活动性出血后,常规缝合。两组术后均抗感染3~5 d。

1.3 观察指标

①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称重法计算)、排气时间(手术结束至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从入院开始计);②卵巢功能,包括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激素(FSH),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使用全自动分析仪检测。检测时间为术前与术后2个月;③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包括感染、皮下气肿、盆腔粘连、尿潴留等。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s)Table 1 Comparison of surgical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表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s)Table 1 Comparison of surgical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

2.2 两组患者卵巢功能比较

术前两组E2、LH、FSH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个月研究组E2水平高于对照组,LH、FSH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卵巢功能比较(±s)Table 2 Comparison of ovarian fun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表2 两组卵巢功能比较(±s)Table 2 Comparison of ovarian fun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注:与术前比较,*P<0.05

?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3 讨论

子宫肌瘤为女性生殖系统中发生率较高的良性肿瘤,病因至今仍然未完全明确,但考虑和肌层细胞突变、性激素作用、生长因子作用等相关[6]。子宫肌瘤的发生、进展与雌激素水平存在紧密联系,且病理研究证实肌瘤组织中雌二醇受体较正常组织更高[7]。子宫肌瘤作为实体肿瘤,在子宫内任何位置均可生长,可单发或多发,存在恶变风险,故需要积极治疗。目前临床对子宫肌瘤以手术治疗为主,具体术式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患者年龄情况、生育需求、肌瘤位置大小等[8]。对症状严重或存在恶变倾向的肌瘤,多采用子宫全切术治疗,但该术式对患者的损伤很大,需要破坏子宫,可导致附件损伤,容易造成卵巢功能下降,影响其正常血供以及分泌,可致使激素水平产生较大波动,对患者预后存在一定不利影响[9]。而采用子宫肌瘤剥除术治疗时,能保留子宫,对机体组织的损伤较小,术中出血量少,患者术后恢复更为迅速,减少对卵巢功能的干扰,减少围绝经期症状的发生风险,适用于浆膜下肌瘤的剥除,而对肌壁间肌瘤,在处理时则应该细致缝合,提高手术技巧,减少副损伤[10]。

该研究结果中,研究组在采用剥除术治疗后,研究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分别为 (107.51±24.48)min、(102.86±21.37)m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剥除手术不会延长患者手术时间以及增加出血量,具有较高安全性。而研究组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9.13±4.86)h、(8.54±3.60)d,均小于对照组(P<0.05),则提示剥除术更有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分析原因,子宫全切术需要完全切除子宫,创伤大,需要离断子宫主韧带、骶韧带,再加上肌瘤压迫影响正常生理解剖结构,可能发生临近组织副损伤。而剥除术则可避免上述问题,仅需要在肌瘤位置操作即可,操作更为简单,对临近组织的损伤更小,所以术后恢复更快。熊金兰等[11]研究中,观察组在采用子宫肌瘤剔除手术治疗后,手术时间、出血量、排气时间分别为(77.6±23.3)min、(80.2±20.9)mL、(18.6±4.9)h,均小于对照组(P<0.05),在排气时间上与该研究基本一致,验证了该手术方案对患者损伤小,患者康复更快的优势。但其研究指出,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后患者出血量更小,手术时间更短,与该研究存在差异,原因考虑有:①术者经验差异;②患者瘤体大小差异。故可认为,在熟练掌握术式,并明确术前诊断及患者基础资料后,手术过程及出血量的可控性更高,可进一步减少对患者的损害[12-13]。而在较大子宫肌瘤的剥除时,应该合理选择穿刺孔,以脐上1~3 cm为宜,确保有充分的手术空间,保障术野,且应根据肌瘤位置差异选择切口,注意避开血管丰富位置,减少出血量[14-15]。在剥离操作时,考虑瘤体较大,应使用肌瘤粉碎器进行边旋边切,避免影响视野。在出血较多时,可及时电凝止血,控制出血量。剥除肌瘤后,先进行内膜缝合,在进行浆肌层缝合,确保关闭瘤腔的缝合牢靠。在激素水平上,研究组术后E2、LH、FSH水平分别为(57.68±3.22)pmol/L、(10.31±1.08)U/L、(7.92±1.22)U/L,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该方案有利于维持患者卵巢功能的稳定。原因在于剥除术无需阻断子宫动脉上行血供,可维持卵巢血液的正常供应,且不会导致阴道长度缩短,术后盆地结构完整,对卵巢的影响小,故能维持卵巢功能的稳定。王妍[16]研究中,研究组患者在采用子宫肌瘤剥除术治疗后,FSH、LH水平分别为(8.26±0.55)IU/L、(11.63±1.44)IU/L,低于对照组;E2水平为(58.66±2.56)pg/mL,高于对照组(P<0.05),与该研究基本一致,也佐证了剥除手术对维持卵巢功能稳定的作用。卵巢是女性重要器官,卵巢功能状态对性激素分泌有重要影响,通过维持卵巢功能稳定,有利于避免患者并发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等的风险,也可保障患者性生活的质量,对改善患者预后有显著意义[17]。在并发症方面,研究组并发症率为4.00%(2/50),低于对照组24.00%(12/50)(P<0.05),提示剥除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原因在于,通过剥除术可减少对盆腔环境的干扰,避免剥离子宫,可减少感染、盆腔粘连等的影响,患者术后能早期活动,疼痛更为轻微,所以皮下气肿、尿潴留的风险也可得到有效控制。张婷[18]研究中,观察组在采用子宫肌瘤剥除术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55.00%(P<0.05),与该研究一致,也验证了该方案对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作用。

综上所述,对子宫肌瘤患者采用剥除手术治疗整体效果优于子宫全切术,能减少对患者的损伤,促进患者康复,有利于维持患者卵巢功能的稳定,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属于疗效可靠、安全的手术方法。

猜你喜欢
肌瘤出血量发生率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急诊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昏迷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称重法和升级容积法并用对产后出血量的估算调查
45岁及以上未绝经多发子宫肌瘤患者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残留、复发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腹腔镜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海扶刀对比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效果
综合护理对无痛分娩产妇出血量及新生儿评分的影响
应用氨甲环酸对髋关节置换术出血量的影响
什么样的子宫肌瘤需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