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晏君,郝连升
聊城市中医医院骨创伤二科,山东聊城252000
股骨粗隆间骨折指发生在股骨颈基底至股骨小转子水平以上的骨折,也称作股骨转子间骨折,多由摔倒等低能量创伤所伤,是常见的下肢骨折类型,以老年人居多[1]。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常见的骨折后并发症之一,当出现症状时,通常提示血栓可能阻塞大部分患病血管,若不及时地进行诊疗,会耽误治疗时机,加重原发病病情。临床上通常对并发DVT的患者进行抗凝、溶栓治疗,避免手术时脱落的栓子随血循环进入肺循环,引起肺动脉阻塞而导致致命性的肺栓塞。DVT反复发作,可使静脉瓣膜失去生理功能,会导致血液反流,升高静脉压,将来会发展成血栓形成综合征,直至下肢深静脉完全堵塞,患肢功能消失等。鉴于此,防治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早期下肢DVT形成就显得非常必要。中医药已经有几千年历史,补阳还五汤是一种治疗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药方剂,具有补血活血通络的作用[2]。该研究选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该院收治的88例补阳还五汤加减防治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早期下肢DVT形成的患者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选取该院收治的8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奇数偶数分组法其分成两组(观察组、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男26例,女18例;年龄49~78岁,平均(63.45±2.75)岁。对照组:男25例,女19例;年龄50~79岁,平均(63.52±2.8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均符合《实用骨科学》股骨粗隆间骨折诊断标准。DVT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组制定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第二版中关于DVT的诊断标准[3]。纳入标准:①术前未使用抗凝药;②入院时未发生静脉栓塞性疾病;③无治疗禁忌;④知情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既往有DV史者;②术前合并糖尿病者;③既往有低分子肝素过敏史者;④术前血小板技术显著异常者。
所有患者均由同一组医师进行治疗,均实施椎管内麻醉,手术包括股骨近端髓内钉术,动力髋手术,股骨近端钢板手术,采用DHS或PFNA内固定。对照组于术后第1天开始每天皮下注射1次低分子肝素钠0.3 mL。观察组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中药汤剂口服:骨折术后第1天开始内服,组方:黄芪60 g,党参、鸡血藤、独活、威灵仙各20 g,赤芍、川芎、当归、地龙、秦艽各15 g,延胡索、红花、桃仁、生地黄、川牛膝各10 g,由该院中药制剂室加工制成中药汤剂,200 mL/包,1剂/d,分早晚2次温服,术后第1天开始服用,直至术后2周切口拆线。补阳还五汤加减外洗:组方:黄芪60 g,鸡血藤、党参、独活、威灵仙各20 g,当归、赤芍、川芎、地龙、秦艽各15 g,红花、桃仁、川牛膝、延胡索各10 g,水蛭9 g,将煎药所剩的渣煎煮后,降至40℃以下,浸泡患肢30~40 min,1次/d,直至术后2周切口拆线。
①下肢股静脉血流峰值与平均速度;②治疗前后的凝血相关指标水平,包括D-二聚体(D-D)、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③临床相关指标比较(术后3 dVAS评分、住院时间、引流量、创面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感染、便秘)。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2组术后3 d的疼痛程度进行评分,分值范围0~10分,分数越高,则疼痛度越重[4]。
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前,两组下肢股静脉血流峰值、平均速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上述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下肢股静脉血流峰值与平均速度对比[(±s),cm/s]Table 1 Comparison of peak and average velocity of femoral vein blood flow between the two groups[(±s),cm/s]
表1 两组下肢股静脉血流峰值与平均速度对比[(±s),cm/s]Table 1 Comparison of peak and average velocity of femoral vein blood flow between the two groups[(±s),cm/s]
?
治疗后,观察组APTT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PT、TT、APTT、FIB、D-D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凝血相关指标对比(±s)Table 2 Comparison of coagulation-related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表2 两组凝血相关指标对比(±s)Table 2 Comparison of coagulation-related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
观察组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和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相关指标对比(±s)Table 3 Comparison of clinical related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表3 两组临床相关指标对比(±s)Table 3 Comparison of clinical related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并发症对比[n(%)]Table 4 Comparison of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随着我国迈入老龄化时代,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逐年上涨,这类骨折,若进行保守治疗,疗程长,护理困难,患者需长期卧床,会导致褥疮、肺部感染、尿路感染、便秘等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危及患者生命[5-6]。术后,由于各种原因,患者并发DVT的概率较高,可能与手术制动,血液循环不畅有关[6]。
DVT是栓子脱落经血液循环进入下肢动脉,导致下肢血液回流受阻,其中以左骼静脉血栓发病率最高[7]。血液流变学异常改变有时可致DVT形成,因此,改善血液流变学对预防DVT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8]。骨科大手术后患者DVT的发病率最高,随着DVT发病率的增高,对患者生活、工作及出行方式带来很大的不便,因此,做好DVT的预防就非常重要了[1]。西医常给予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但给药途径为皮下注射,停药后,容易导致血栓复发,效果欠佳[8]。中医在对DVT的研究上,具有悠久的历史,不良反应小、价格低廉,深受患者认可[8]。我国古医学将DVT归属于“脉痹、瘀血、股肿、肿胀”等范畴,认为气血瘀滞,脉路受阻,久瘀而生热,停滞于肌肤而发病,导致肿胀、疼痛,故治疗以滋阴养液、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为主。补阳还五汤是一种中药方剂,是益气活血的名方,可活血通络,此方重用黄芪,补脾胃之元气,气旺则血行,作为治本之药,单补效果欠佳,辅以红花、川芎、赤芍、桃仁等化瘀,当归以养血活血,原方中配性寒的地龙,可温寒并用[9]。该研究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味,党参可益气健脾,增加四肢气血,改善四肢微循环;鸡血藤可养血活血,舒筋活络;延胡索可行气止痛;水蛭可破血逐瘀;威灵仙、秦艽、独活可壮筋骨;川牛膝可活血化瘀,诸药合用,可预防DVT形成[10]。中药熏洗是将药物浸液趁热敷于患处进行浸浴、熏洗的一种外治方法,可使静脉流畅,疏通腠理,达到祛除病邪的目的。熏洗时可增加皮肤通透性,吸收药物有效成分,40℃不会烫伤,温度适宜[11]。该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VAS评分(3.22±1.04)分、引流量(104.65±20.26)mL、创面愈合时间(18.66±4.25)d、住院时间(25.16±3.57)d均低于或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55%低于对照组的18.18%,(P<0.05)。由结果得知,补阳还五汤加减预防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早期下肢DVT形成效果良好。这与周玉玲等[12]的研究结果:研究组总住院时间(28.63±4.01)d低于对照组的(32.88±4.47)d(P<0.05),基本一致。
临床上诊断下肢DVT的方法众多,CTV、B超有一定的误诊率,静脉造影是诊断DVT的金标准,可明确反映有无血栓形成,确定栓子位置、大小、范围,有无侧支血液充盈等,但此诊断方式具有创伤性,部分患者还对造影剂过敏,患者接受度不高[13]。研究者发现可通过监测深静脉血栓生物标志物来判断患者的凝血功能,凝血相关指标如D-D、FIB、PT、TT、APTT等,可反映机体凝血功能,用于评估患者的血凝状态[14-15]。TT是血浆加入标准化凝血酶后,血液凝固的时间,反映FIB转化为纤维蛋白的时间[16]。PIB是纤维蛋白原的一种凝血因子,启动机体凝血机制后,FIB会形成纤维蛋白抗体,聚集成多聚体,促进血凝块形成[17]。APTT是指在受检的血浆中,加入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多应用在肝素抗凝治疗的检测中。
综上所述,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术患者进行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可改善下肢血流状况,预防术后早期DVT形成,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