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息”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肺结节门诊的应用效果

2021-12-18 10:57:42柳荫江朱曙生
世界复合医学 2021年10期
关键词:全息胸外科复查

柳荫江,朱曙生

泰州市中医院胸外科,江苏泰州225300

近些年来,在环境污染、吸烟等因素的作用下,使肺癌发病率日益升高,在恶性肿瘤发病中,肺癌发病率与病死率均位列第一[1]。随着CT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应用,门诊肺结节检出率逐渐提升。在肺结节患者中,约0.5%~3.5%患者最终确诊为肺癌,其中大部分为早期肺癌。尽管现今我国医疗技术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与发达国家的距离日益减小,但我国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依然低于发达国家[2]。经相关调查发现,约80%肺癌患者发现时已经为晚期,丧失了最佳的手术时机。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降低肺癌患者病死率、提高生存率的重要所在。有关研究显示,应用低剂量螺旋CT筛查肺癌,可有效降低患者病死率,提高早期肺癌发现率与治愈率[3]。我国在2015年时编写低剂量螺旋CT肺癌筛查专家共识[4],重视对高危人群的CT筛查以及对肺结节的规范化诊断与鉴别,强调按时随访。尽管CT筛查应用越来越普遍,肺结节发现率日益提高,但多数肺结节的诊断与鉴别诊断难度依然比较大,需要进行综合评估,同时随访比较动态观察过程[5]。然而,因为群众缺乏对肺结节的认知,经常疏于复查,失访情况多发,所以,应设法提高群众的健康意识,加深对肺结节的认知,积极配合医生,定期随诊复查[6]。基于此,该研究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1月泰州市中医院胸外科肺结节门诊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全息”三维可视化技术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泰州市中医院胸外科肺结节门诊患者60例选为研究对象,按照抽样法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利用医学影像控制系统制作肺三维视图,经由“全息智能炫屏”在诊室展示,之后由专科医生进行讲解,对照组给予常规方式讲解。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户口、学历、有无肺癌高危因素,观察组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该文研究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或者家属均知情同意。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data between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在该院门诊就诊查胸部CT发现的肺结节的患者;②均为首次就诊、首次发现的患者;③年龄30~65岁的患者;④按最新肺结节诊疗专家指南需要在3个月后复查的患者。

排除标准:①存在沟通障碍的患者;②存在色盲、弱视或者无法清晰观看图像的患者;③不能配合完整进行问卷调查及电话随访的患者;④临床或影像资料不全的患者。

1.3 方法

由固定的1名经验丰富的高级职称胸外科专科医生接诊;接诊时间均态化,人均10 min左右;接诊地点固定,均在胸外科专科门诊诊室;均为面对面、一对一方式,排除无关人员干扰。

1.4 观察指标

电话随访3个月,采用问卷调查法(见表2)评估两组患者就诊当日及电话随访3个月后对肺结节的认知程度,对两组患者认知程度、复查率、外诊率进行调查,并对比两组调查结果。

表2 肺结节认知程度问卷调查表Table 2 Questionnaire on the Awareness of Pulmonary Nodules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就诊当日与3个月后的肺结节认知程度对比

观察组就诊当日、3个月后的肺结节认知程度评分分别为(9.43±0.56)分、(9.13±0.5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就诊当日与3个月后的肺结节认知程度对比[(±s),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cognition level of lung nodules betwee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on the day of treatment and 3 months later[(±s),points]

表3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就诊当日与3个月后的肺结节认知程度对比[(±s),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cognition level of lung nodules betwee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on the day of treatment and 3 months later[(±s),points]

?

2.2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3个月后的复查率与外诊率对比

观察组复查率、外诊率分别为97.67%、6.67%,复查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外诊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3个月后的复查率与外诊率对比[n(%)]Table 4 Comparison of the re-examination rate and out-ofoffice rate of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3 months[n(%)]

3 讨论

对于肺癌患者来说,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重要所在。目前,随着CT技术的不断应用与推广,门诊肺结节检出率越来越高,而肺结节中多数都属于良性病变,只有极少数为恶性病变,需要及时采用手术方法进行治疗[7-8]。然而,在实际诊断中,如何鉴别诊断肺结节的良恶性十分困难,尤其是针对没有毛刺征、分叶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等典型特征的肺结节,采用单一的一次CT图像无法准确鉴别诊断肺结节的良恶性,经常需要动态观察一段时间进行综合评估[9]。针对肺结节随访来说,国内外肺结节诊疗指南均提出了各自方案,尽管在随诊复查时间点方面存在一些细微差异,但均强调定期随访,动态观察肺结节形态、大小、密度等方面的改变,从而更好的鉴别诊断肺结节的良恶性[10-11]。

在实际工作中,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肺结节随访并未取得满意的结果。该文研究结果显示,在未采用新方法的情况下,该院肺结节门诊患者的随访复查率只达到76.67%。究其原因可能为群众缺乏对肺结节的认识,在门诊诊断中,接诊医生只是采用传统方式根据CT图像予以平面式讲解,缺乏一定的生动性,无法让患者直观了解肺结节,进而非常容易遗忘[12-13]。在随访3个月之后,对照组患者肺结节认知评分明显低于观察组,由此充分证实了上述观点。因为肺结节并非就是肺癌,在初次检出肺结节的时候,多数患者并未充分重视,未能及时复查,进而错过其中可能存在的早期肺癌的最佳诊断与治疗时机,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肺癌防治效果[14-15]。所以,在医院工作中,应加强对肺结节科普知识的宣传,并对宣传方式予以改进。在该研究中,通过应用“全息三维投影”技术,能够加深患者对医生讲解知识的印象,牢固记忆,有助于提高患者随访3个月后对肺结节的认知程度,极大提高了随诊复查率,能够达到96.67%。现今,医学领域已经进入了精准化、数字化、信息化时代,通过应用三维图像处理系统,能够将CT扫描采集的平面视图转变为立体视图,之后利用“全息智能炫屏”进行展示[16]。“全息智能炫屏”是一种利用人的视觉暂留,通过密布LED灯的风扇叶片,悬空呈现图像的裸眼3D技术,能够给人一种凭空出现的全息视觉感受,三维视图的震撼力非常强,能够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17]。现今,尽管因为某些技术因素,导致“全息智能炫屏”的显示分辨率比较低,近景细节显示不够清晰,但对于患者来说,已经具备足够的科普性。在医院肺结节门诊中,利用这一技术作为科普宣传手段,再加上医生的专业讲解,能够进一步提高患者对肺结节知识的了解,显著提高患者随诊复查率,有助于实现肺结节的早诊断、早治疗,从而有效提高肺癌患者的生存率[18-19]。除此之外,该文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全息智能炫屏”展示技术的应用,极大的降低了肺结节患者的外诊率,相较于传统方法来说,降低率达到23.43%,由此说明,通过高新科技的应用,能够显著提高肺结节患者对医院医生诊治水平的信任,提高随诊复查率,降低外诊率,这对地区医院留住患者,实现长远、稳定发展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20]。

综上所述,全息”三维可视化技术在医院肺结节门诊中的应用效果十分显著,有利于肺癌的医患沟通以及三级预防,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猜你喜欢
全息胸外科复查
辛永宁:慢性乙肝患者随访复查的那些事儿
肝博士(2022年3期)2022-06-30 02:48:24
全息? 全息投影? 傻傻分不清楚
军事文摘(2022年8期)2022-05-25 13:29:10
肺结节≠肺癌,发现肺结节如何复查?
中老年保健(2021年9期)2021-08-24 03:50:14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下胸外科疾病治疗应对策略
云南医药(2021年3期)2021-07-21 05:40:52
勘 误
全息欣赏:小学美术“欣赏·评述”学习新样态
少儿美术(2019年11期)2019-12-14 08:09:12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胸外科简介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胸外科简介
全息技术在公共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舒适护理在胸外科的临床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