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信息技术,优化数学课堂

2021-12-18 04:10朱盛炼
清风 2021年18期
关键词:轨迹教师应教学效果

文_朱盛炼

(作者单位系福建省尤溪县坂面中学)

教师应善于运用信息的交互性,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

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它能传递人与人之间的各种有效信息;同样,人与机的交互也是很重要的,信息技术中有声有色的图文、感染力强的影音,会给学生以较强的视听冲击,可以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迅速进行反馈。在数学课堂中运用信息技术最主要的意义就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继续学习的强烈愿望,促成其学习动机的形成。

教师应善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新的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让教师在各个方面体现不同层次的教学,从预习导入、复习旧知,到精选例题、拓展例题、巩固练习,再到课外作业等,每个环节都有可供学生选择的学习内容,这种可选择性对学生更加友好,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学习,负担较轻,每个人在课堂教学中都学有所得。当然,为了让优等生学得更好,教师应再提供更深入的学习内容,这些内容是学生根据自身能力主动选择的,有效地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形成了“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下”的局面。

教师应化无形为有形,激励学生获取知识

信息技术与单纯的文字是不同的,它能给学生更多的感官刺激,让学生看得见、听得见,还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信息技术提供了众多具有交互性、形象性、参与性的课件,让课本知识无形化为有形,能促进学生更好地获取和掌握知识。

数学知识逻辑思维训练较多,然而逻辑思维又是初中学生普遍缺乏的能力,这时教师可以提供充分的图形支持,让学生处于探索的环境中,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北师大版九年级“点的轨迹”一节的教学,对于轨迹的结果,学生能知道是一些直线或射线等,但对“轨迹”的形成,其感知上存在不足。教师如果利用“几何画板”的动态显示功能,就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让这些轨迹“点”一步步动态运动,从一开始的一个点、两个点……直到组成直线,这种展示十分生动和清晰,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应利用信息直观性,有效降低学习难点

数学是抽象的,在个别学生眼里,数学是“老虎科”,谈“数”色变。正是因为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对定理的掌握、对思路的厘清等都存在不足,所以教师更要在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的直观性特点来有效降低教学的难度,对抽象的数学概念、难以理解的定理等加以处理,让静止的动起来,让抽象的变直观,让需要强化记忆的知识点体现它的本质特征,这样才能达到教学效果。

例如,“函数”是一个典型的数学概念,它体现的是一一对应的数量之间的关系。为了让学生对它有个明晰直观的印象,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先从解析式y=x+2 出发,列表表示数量关系,再到平方表的运用,再展示天气变化图像,用声音、动画直观量与量之间的一一对应,最后播放汽车行驶的录像,引导学生把路程设为y,时间设为x,让学生试写出y 与x 的函数关系,让学生对函数概念理解透彻。再如“翻折”“旋转”“平移”等知识点众多,学生掌握和理解起来都很难,这时教师就可以用“几何画板”制作出各知识点的动态课件,鼠标一动,结论立现,教学效果非常好。

教师应鼓励学生创新,开阔学生视野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源,创新教育是每个教师肩负的重任。教师要鼓励学生创新,让学生学会发现式学习。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模拟各种教学内容,创设出相应的教学情境,为学生的发现式学习和探索式学习提供机会,多角度展示数学思想,开阔学生的视野。

例如,教师在教学“探究性活动:镶嵌”时,就可以结合信息技术。教学过程可以分三个阶段进行:首先,教师利用投影展示现实中的由镶嵌形成的“美丽世界”,这些都是学生在生活中能见到的图案,能让其身临其境,在一个五彩缤纷的图片世界中开始探索问题;接着,教师让学生积极体验,利用互联网去搜集资料,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探究各种问题,得到规律性的结论,初步感受数学的美;最后,教师让学生交流经验,互相对比,归纳总结。这样的教学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增强其想象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乐学、会学,有更多的兴趣去探索和参与数学活动。多媒体、信息互联网等能给新型的教学结构带来更加良好的教学环境,为初中数学课程增光添彩。

猜你喜欢
轨迹教师应教学效果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德育教学效果——立足曾国藩修身齐家思想的教学实践探索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做好高效课堂的践行者
基于分形评估模型的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情感优教对中职护生老年护理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
浅谈求轨迹方程中的增解与漏解
无从知晓
高中文言文教学刍议
教师应如“水”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捕捉物体运动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