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智能手机成瘾现状和干预对策

2021-12-17 23:20王瑞雪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1年35期
关键词:家庭教育青少年

王瑞雪

摘要:智能手机在我国青少年中的使用率越来越高,并逐渐引发了智能手机的成瘾问题。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在智能手机的使用问题上需要家庭和学校的正确引导与帮助,以避免他们过度沉迷智能手机,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和社交,甚至对其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从智能手机本身、个体、家庭三个方面分析了青少年智能手机成瘾的主要影响因素,并从家庭和学校两个方面提出了青少年智能手机成瘾问题的预防和干预对策。

关键词:智能手机成瘾;青少年;家庭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684(2021)35-0056-03

一、青少年智能手机成瘾现状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72亿,手机网民规模达7.53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5.8%。低龄网民数量猛增,青少年群体占比最大。智能手机成瘾是继网络成瘾后影响青少年成长的另一大隐形杀手。青少年正处于心智发育的关键时期,容易沉溺于环境中的“及时享乐”工具,例如网络游戏和智能手机。目前,我国针对学生群体智能手机成瘾的研究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长期依赖智能手机,会使青少年深陷虚拟的、沉浸式的体验中难以自拔,进而会影响学业,甚至无心应对生活中其他日常活动。手机成瘾不仅会使个体产生学习倦怠,可能还会影响其在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1-2]。青少年群体承担着社会未来发展的重任,关注青少年智能手机成瘾行为并提出预防和干预对策,具有现实意义。

二、智能手机成瘾的概念

随着智能手机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智能手机的过度使用问题成为学者研究的焦点。作为与药物成瘾类似的行为成瘾方式,智能手机成瘾的定义尚不明确。Takao等认为,如果出现了过度使用手机现象,并且在不允许使用手机的公共场所也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就可以将其定义为手机依赖。这个定义重点关注了过度使用和无法控制的特点[3]。

另有研究提出,手机成瘾可以理解为一种沉迷状态,并且是由于对手机的重复使用而引发,具有慢性或者周期性的特点,同时在心理和行为层面均表现出强烈而持续的需求感和成瘾,具体表现为对手机的关系成瘾、娱乐成瘾及信息成瘾[1]。这种对手机成瘾的理解提出了个体手机成瘾的具体内容,不过这些内容是否准确和全面,仍需要进一步研究。Billieux提出了一个关于问题性手机使用的综合路径模型,包括外向型路径、强迫路径、关系维持路径和网络成瘾路径,其中的网络成瘾路径表明,导致问题性手机使用的原因包含了成瘾因素[4]。

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使智能手机功能呈现多样性,所以智能手机成瘾的概念可能和以往手机成瘾的概念有一些差别。比如微信、微博等手机社交网络App的广泛使用,手机游戏的不断丰富和变化,很可能导致手机成瘾的内涵和特点也产生了新的内容。 Lee等参考了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5th edition,DSM-V;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2013)中网络成瘾的概念,将智能手机成瘾定义为会对个体的日常生活造成干扰的智能手机过度使用,具有临床特征如耐受性、戒断症、突显性、失控性、渴求性等[5]。综合已有研究,我们将智能手机成瘾定义为,个体对于智能手机不可控制的过度使用引起的,具有心理、生理和行为方面不适状态的行为成瘾。

三、影响青少年智能手机成瘾的因素

智能手机成瘾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包括智能手机本身因素、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等。

(一)智能手机本身

智能手机除了具有传统手机的基本功能之外,还可以实现社交、娱乐、游戏、生活资讯等功能的高度集合,极易贴近使用者的日常生活,导致个体对其过度使用,在心理上产生依赖,从而导致進一步的成瘾。青少年对智能手机的依赖,则主要偏向于社交和娱乐两方面。

(二)个体

1.人格因素

研究发现,具有外倾性人格的个体更倾向于过度使用智能手机,且能正向预测智能手机成瘾。外倾性人格的具体表现为,日常生活中积极、热情、活跃、冲动性高和寻求冒险,这些特征在青少年群体中普遍存在[6]。

2.情绪体验

沉浸式体验直接影响智能手机成瘾。青少年在使用智能手机时体会到的愉快和满足感,使其易成为智能手机的忠实粉丝,导致成瘾。

(三)同伴

当周围同伴都在使用智能手机或其新功能,青少年则会受他们的影响,而且周围同伴的智能手机成瘾行为也会影响青少年对智能手机的过度使用。

(四)家庭因素

家庭因素已经成为导致青少年智能手机成瘾的主要原因。青少年各方面的发展还不成熟,家庭的陪伴和引导在其行为养成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偏爱越多,或对青少年陪伴越少,青少年越容易对智能手机成瘾。有的父母对孩子无原则地溺爱,导致孩子对智能手机肆无忌惮地使用,长期沉溺,耽误学业。还有的父母因各种原因,从小无法给予孩子足够的陪伴。例如,长期外出务工,无法陪在孩子身边,或者即便与孩子生活在一起,但是由于工作忙碌,只能用“智能手机”来“诱导”孩子乖乖听话。这给孩子带来了无法挽回的恶劣影响。早期养成的手机不离手的习惯,又怎么会在青少年时期一下子戒掉呢?只会越来越沉溺其中,无法自拔。

四、青少年智能手机成瘾的干预措施

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和发展,以及不良行为的矫正,都离不开家长和学校的帮助。

(一)父母应改进家庭教育方式

首先,家长应该看到正确合理使用智能手机的意义,理解和接纳孩子正常、合理使用智能手机的重要性和普遍性。很多家长认为,智能手机的存在一定会影响孩子的正常学习,为了考上重点高中、重点大学,就必须心无旁骛。其实,智能时代已经到来,智能手机已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所以,家长不能对孩子使用智能手机这件事搞“一刀切”,一味禁止,这会引发青少年的“叛逆”心理,使他们产生抵抗行为。若青少年长期处于这种“高压政策”的“压迫”下,就会拒绝与父母沟通,“变本加厉”地使用智能手机,在网络中寻求认同感[7]。

其次,家长要多陪伴孩子,多与孩子沟通。有效的陪伴是建立相互信任、安全的亲子关系的前提,能够帮助父母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内心,掌握孩子在敏感时期的心理变化,给予孩子安全感。如果缺乏对孩子的陪伴和沟通,家庭往往气氛冷漠,孩子就很容易沉溺于智能手机中无法自拔,逃避现实的压力和问题。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

最后,家长应该反思自己是否在智能手机上花费了过多的时间。在监督和管理孩子的同时,家长应当管控好自己,以身作则,合理使用智能手机,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引导孩子合理地安排学习和娱乐的时间[8]。

(二)学校应加强引导和帮助

学校是青少年成才的第二场所,学校和老师的引导对于青少年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尤为重要。学校应重视青少年智能手机使用问题,调查学生对智能手机使用的真实情况,制定应对策略,并有针对性地实施[9]。

首先,制定关于智能手机使用的规章制度,限制青少年携带智能手机进入教学场所。其次,在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中,开展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让他们意识到过度使用智能手机的危害,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引导青少年转移注意力,培养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兴趣。最后,学校应该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和沟通,家校配合,共同预防青少年手机成瘾。

五、总结

随着时代和科技的进步与发展,青少年智能手机成瘾问题已然发展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同时也是关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大问题。对此,社会应该从关心爱护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角度,提供相应的配套监管措施和心理援助途径。国家要强化监督,建立电子游戏分级制度,开发手机网络游戏防沉迷游戏,而不是简单封堵。这对解决青少年智能手机成瘾具有一定的意义。

总之,预防和应对青少年智能手机成瘾,需要社会、家庭和学校各方面的努力,各方積极配合,引导青少年正确合理地使用智能手机,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Takao M,Takahashi S,Kitamura M. Addictive personality and problematic mobile phone use[J]. Cyberpsychol Behav,2009,12(5):501-507.

[2]Billieux J,VanderLinden M,Rochat L. The role of impulsivity in actual and problematic use of the mobilephone[J]. Applied Cognitive Psychology,2008,22(9):1195-1210.

[3]Lee H,Ahn H,Choi S,et al. The sams:smartphone addiction management system and verification[J]. Journal of Medical Systems,2014,38(1):1-10.

[4]李娜,丁颢,王昭,等.青少年手机上网成瘾行为的调查分析[J]. 电子世界,2013(24):180.

[5]孟四清.青少年手机成瘾的原因及辅导[J]. 天津教育,2017(6):38-39.

[6]王鹏程,雷雳.哪些青少年容易手机成瘾[J]. 家庭健康,2018(12):43.

[7]李昕. 父母越民主,孩子越不容易手机成瘾[J]. 人民教育,2016(5):10.

[8]肖曼曼,刘爱书,白嘉荣. 父母低头症对青少年手机成瘾倾向的影响:家庭亲密度和负性情绪的链式中介作用[C]. 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9.

[9]文燕. 浅析青少年手机成瘾的成因与对策[J]. 读与写,2017,14(21):209-217.

编辑/张国宪 终校/刘 芳

猜你喜欢
家庭教育青少年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偶像崇拜 与青少年成长
幸福感强的青少年更健康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之我见
论犹太人的金钱观教育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