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洪漫 阜新市第二人民医院(阜新市妇产医院) (辽宁 阜新 123000)
内容提要: 目的:探析对冠心病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展开超声检查,对其诊断价值临床展开研究。方法:选择2018年9月~2019年9月的冠心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49例患者为分析组,同时选择同期在本院体检的健康者48例为比较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斑块和斑块分型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过超声检测之后,其中分析组中患者的IMT、斑块积分等临床数据明显低于比较组的数据,组间数据对比后显示P<0.05,有临床可比较的价值;分析组中患者的软斑、硬斑、混合斑的检出率显著高出比较组的数据,P<0.05,有临床比较的意义;分析组中患者的Ⅲ、Ⅳ、Ⅴ型检出率明显比比较组的数据高,数据差异达到了统计学的意义标准,P<0.05,有临床可比性。结论:在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展开超声检测之后,能够显著提升冠心病的检出率,具有较高的确诊率,为临床后续治疗提供有效的理论图像依据。
临床上冠心病的发生是由于冠状动脉血管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从而使得血管腔狭窄或者阻塞现象,导致其发生心肌缺血、缺氧而导致心脏病发生,而冠心病中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为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群体则是在中老年人之中[1]。且动脉粥样硬化属于一种慢性、进行性、多因素系统性疾病,其相对的发生机制比较复杂,一旦机体内皮损伤,则会诱导生长因子分泌,且因为脂质在内皮下浸润,单核细胞、少数淋巴细胞则会附于内皮表面、迁移至内皮下间隙,对脂质进行吞噬,从而形成泡沫细胞,而大量的泡沫细胞聚集则会形成脂纹,发生的位置则是在血管壁最内层(内膜层),属于最早能够辨认病理改变[2]。在疾病病程的逐渐进展下,脂纹会逐渐发展成为中间病变,组成则是吞噬脂质巨噬细胞、平滑肌细胞,由于血小板聚集在无内皮覆盖巨噬细胞,平滑肌细胞则极其可能与分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具有相关性,导致最后发展成为严重、突出管腔粥样斑块;同时动脉粥样硬化早期、晚期病损均有平滑肌细胞、巨噬细胞的参与,长时间发展下也极易引发病理损伤,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在如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脂、高热量食物摄入过多会引发心脑血管疾病,而对冠心病的检测以超声检测与造影检测为主,但是由于造影对人体具有较大的损伤,不能作为常规的检测,使得超声检测成为最常用的检查手段之一,具有较高的检出率[3]。本研究选择2018年9月~2019年9月的冠心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和同期在本院体检的健康者为对象,探析超声对冠心病颈动脉粥样斑块诊断价值的疗效,详细的研究内容阐述如下。
选择2018年9月~2019年9月冠心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49例患者为分析组,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28例,年龄阶段在41~80岁,平均(60.3±4.18)岁。同时选则同期在本院体检的健康者48例为比较组,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阶段在43~82岁,平均(62.5±4.47)岁。两组患者均取得了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同意,且患者自愿参与研究,患者在性别、均年龄等方面比较没有任何意义,P>0.05,有可比性。
参与研究的97例研究对象均借助美国GE-E8彩色超声波诊断装置实施检查。首先需要对患者的头部侧位或者是头部伸侧位方向实施检查,即沿着动脉从近心段向头部方向实施移动检查,并且对患者的动脉分叉部、颅外段、横断面等依次展开扫描工作。其次需要选择距离颈动脉分别10mm、20mm和30mm处,测定患者的IMT(膜厚度)值,同时详细的记录下来;再取其距颈内动脉1cm的位置,在前后侧位测定IMT值。最后观察上述位置膜上是否存在斑块,若有,将斑块数量、位置等详细记录下来,以便于展开统计学处理。
将此研究中的所有数据资料均以SPSS29.0软件进行总结、统计分析,在数据获取后需及时录入系统,并借助系统当中的计数、对比功能实现数据处理,计量数据应用±s代表,以t显示,计数资料则是应用百分比代表,以χ2表示,P<0.05时代表数据差异有意义。
两组患者经过超声检测之后,其中分析组中患者的IMT、斑块积分等临床数据明显低于比较组的数据,组间数据对比后显示P<0.05,有临床可比较的价值,见表1。
表1. 探析患者的临床数据变化情况(±s,分)
表1. 探析患者的临床数据变化情况(±s,分)
组别 例数 IMT 斑块积分分析组 49 0.69±0.08 0.99±0.06比较组 48 2.34±0.27 2.28±0.75 t 4.9128 5.9125 P 0.0017 0.0012
分析组中患者的软斑、硬斑、混合斑的检出率显著高出比较组的数据,P<0.05,有临床比较的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的分型检出率对比[n(%)]
根据患者的超声表现分型结果可知:分析组中患者的Ⅲ、Ⅳ、Ⅴ型检出率明显比比较组的数据高,数据差异达到了统计学的意义标准,P<0.05,有临床可比性,见表3。
表3. 患者超声分型结果比较[n(%)]
伴随国内人口逐步进入老龄化,临床上出现越来越多冠心病患者,且发病率逐年呈上升趋势,一旦患者发病后得不到及时治疗,会促使患者发展成颈动脉粥样斑块,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不断降低,严重会威胁患者生命安全。而早期展开准确诊断以成为冠心病患者最关注的话题之一,其中大部分医学者认为采用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的厚度,以及颈动脉斑块等,能够有效预测冠心病的病情发展,但是斑块的预测价值相对较大,应该需要对全部的劲段依次展开CIMI测量,进而有效预防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低谷,而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和范围,以及大小均与冠心病有着关联,如果发现有不稳定的斑块,会诱发患者出现心血管事件的主要原因,例如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其中导致斑块不稳定的因素有很多,分别包括斑块内脂质成分、新生血管的形成、血栓形成及纤维帽破裂等,由此得知,斑块的具体数量和冠心病是否存在相关联系,还需要进一步的证实,而近几年临床上有关左、右颈动脉斑块的对比研究少之又少,主要以研究小样本为主,并且没有统一的达成共识,为此,要加强研究大样本和多中心等,由于斑块在颈动脉血管壁部位的分布情况,上述虽然有研究,但是并未涉及到,进而形成了一定的局相性。对于颈动脉粥样斑块而言,其属于全身性疾病也逐渐成为了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及早的发现和干预能够大大减少冠心病的发生与治疗,应该进一步提升临床的重视度[4,5];而颈动脉斑块的形成属于患者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其中部分之一,由于颈动脉斑块患者的病程周期比较长,且冠脉血管动脉硬化的程度比较严重,进而增加冠心病的发病率,同时与CIMT增厚进行相对比,颈动脉斑块对冠心病发生率的影响,则远远要高出CIMT增厚,其中大部分医学者研究得知,颈动脉斑块和心血管死亡,以及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有很大关联,而CIMT根本无法进行预测心血管事件,但是颈动脉斑块可以精确反映出损伤的冠状动脉病变情况,经研究得知,CIMT与颈动脉均是造成患者死亡和不良心血管事件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颈动脉斑块具有较高的心脏病风险,伴有颈动脉斑块的患者其发生心脏病较高,且死亡率和狭窄率及慢性心力衰竭住院率较高,经过在关于CIMT增厚与颈动脉斑块对冠心病患者发生事件调查中得知,伴有CIMT的患者与无CIMT患者进行对比,发生冠心病的事件较高,而伴有颈动脉斑块患者和无颈动脉斑块患者对比,发生冠心病的事件同样较高,由此证实,伴有颈动脉斑块的患者对发生冠心病的意义巨大。同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多是因为患者身体内神经血管功能失调,以及脂质代谢紊乱造成的,患者的动脉内膜中则会出现较多的脂肪类物质和含胆固醇类的物质,通常情况下,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位置则是在人体各大动脉主干分叉处、拐弯处,在颈部总动脉的发生率则最多,造成高发生率的因素为:机体血液流至血管主干分叉处、拐弯处的时候,其方向改变突然性较大,导致血管内膜发生涡流性损伤,从而使得血管壁变得僵硬,内膜下脂质沉积较快,有斑块形成等,患病后需及时给予患者检查、诊断,并展开临床针对性治疗,以减少对患者预后的影响[6]。
现阶段临床诊断方法较多,常见的包含以下几种:其一,常规超声检查:对于此检查方法,在临床中显示患者的接受度更高,且并未非侵入性检查操作,价格低廉,是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主要方法之一;二维超声的应用能够直接观察患者的颈动脉管腔、管壁,知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位置、大小、回声情况,同时进一步患者是否出现动脉狭窄情况;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则能够观察血流,即通过观察颈动脉腔之内的血流、狭窄处血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分析;应用频谱多普勒超声检查则能够对狭窄处血液流速加以测量,并通过分析频谱进而判断狭窄的程度,但是对斑块、斑块溃疡等能够有效发现、知晓动脉狭窄程度精确测定,同时对临界狭窄、完全闭塞情况进行有效鉴别。其二,MRI检查,此方法可以应用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新生血管外膜滋养血管检查,因为此检查方法的价格相对比较昂贵,并不适宜反复应用。其三,血管造影检查,其应用后能够观察并评价斑块形态、位置,但却不能识别斑块内新生、动脉滋养血管情况,且因为血管造影因存在放射性,所以也不适合反复应用的[7,8]。其四,超声造影检查,此方法为一种血池显像,经过造影检查之后,其检查微泡在血循环中流动,同时通过毛细血管网,也能够经由靶器官毛细血管,知晓患者的脏器血供情况,进而增强显示管腔,明确斑块、管腔内的情况,显著弥补了常规超声中存在的不足,其具体优势则体现在:提高颈动脉管腔、斑块形态学的显示;此方法能够改善颈动脉近侧壁、远侧壁内中膜分辨力;能够对外膜滋养血管、斑块内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新生血管改变进行识别。因此在临床中,对颈动脉狭窄疾病进行诊断需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目前,临床上在治疗该疾病期间,主要根据冠心病患者颈动脉斑块的状况,及时展开对应的检查工作,且根据检查的结果制定对应的治疗方案,便于为探讨该疾病患者血管粥样硬化的发生,以及病情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从而有助于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
在临床中造影检查是诊断颈动脉狭窄的金标准,不但能够对病变部位、范围和严重程度等进行详细、准确的评价,但是因为其是一种有创操作、具有较为高昂的价格成本,同时也存在较高风险,因此在临床中应用较少,而超声检查则相对成本较低,且不会给患者的身体造成严重损伤,操作简单也能够实现对斑块厚度、位置的检查,具有一定的便利和安全性[9]。经研究得知:两组患者经过超声检测之后,其中分析组中患者的IMT、斑块积分等临床数据明显低于比较组的数据,组间数据对比后显示P<0.05,有临床可比较的价值;分析组中患者的软斑、硬斑、混合斑的检出率显著高出比较组的数据。即P<0.05,有临床比较的意义;分析组中患者的Ⅲ、Ⅳ、Ⅴ型检出率明显比比较组的数据高,数据差异达到了统计学的意义标准,P<0.05,有临床可比性。即本研究能够明确超声在冠心病颈动脉粥样斑块中的诊断价值较高,且超声检查操作相对比较简单、方便、快捷;借助超声检查不但可以直接显示受检者血流速度、血管充盈情况,也能够对颈动脉粥样斑块进行显示,让医生可以根据检查报告将对动脉硬化程度加以分类,从而显著提升临床诊断率;同时采取超声检查之后,能检测出患者斑块的具体情况,为冠心病的治疗提供了有力的诊断结果,在临床上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并且对疾病的发生、发展提供有效数据支持,对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性[10]。
综上所述,在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展开超声检测之后,能够显著提升冠心病的检出率,具有较高的确诊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