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治肺结核患者配合微信教育和督导的作用分析

2021-12-17 06:57严碧芬黄劭荟柯惠卿
中外医疗 2021年29期
关键词:督导结核病服药

严碧芬,黄劭荟,柯惠卿

漳州市医院朝阳分院感染科,福建漳州 363000

肺结核是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传染病症, 临床发病率较高, 对人体造成很大危害。 我国肺结核疫情严重,肺结核的防治也成为卫生部门关注的重要问题。 肺结核长期病变会降低患者的免疫力,加之躯体症状、经济因素、社会支持水平低等因素会引发焦虑、烦躁、抑郁、忧伤等负面情绪,导致病情反复[1-2]。 结核病患者治疗管理是该病防控的重要内容, 其治疗取得成功的关键就是科学合理的用药方案。 初治肺结核患者因首次接触结核病, 缺乏疾病的相关知识, 对于结核病的治疗、能否治愈、传染途径、如何预防等均不了解。 初治肺结核患者临床表现差异较大, 有些患者会出现较典型的症状如消瘦、低热、乏力、盗汗、咳嗽、咳痰、咯血等,有些患者在病程中无异常症状, 在体检中发现胸片检查存在阴影;有些患者症状较严重,有的表现轻微。 初治患者多以成年人为主, 主要因为其从事体力和脑力劳动,生活负担较重、生活不规律、缺乏锻炼导致自身抵抗力下降, 且常出入人口密集地区和环境污染严重地区,也容易导致感染结核菌。 肺结核患者在初次治疗中容易产生心理障碍,该病治疗周期长,不规律、未足量用药易导致致病菌出现耐药性, 使后续治疗难度增大,患者容易产生恐惧、自卑、紧张、焦虑、悲观、绝望的情绪。 因而,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非常重要[3]。 一直以来,绝大部分患者是前往门诊治疗,所以,随时督导和指导患者规范用药成为临床护理一个突出难题, 采取高效手段对初治肺结核患者进行教育和督导很有必要。 研究表明,通过微信平台宣教和督导提醒患者及时服药、复诊等,针对单个患者个体情况单独交流,以保护患者隐私,实现个性化诊疗和护理指导,让患者及时得到专业医疗建议, 对于其及时救治和预后有积极作用[4]。 基于此,该文通过对该院 2019 年 1 月—2020 年 1月诊治的106 例初治肺结核患者的健康教育情况进行研究, 分析微信教育和督导的作用和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便利选取该院结核门诊接治的106 例初治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纳入该次研究中,均通过症状、血生化、影像学等检查确诊,符《肺结核基层诊疗指南》相关诊断标准[5]。 纳入标准:①均为首发活动性肺结核,接受国家免费治疗者②18~60 岁者;③知晓如何使用智能手机及微信者;④意识清楚,可正常语言和文字阅读能力者;⑤对研究知情并同意, 且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批准。 排除标准:①精神障碍、无自我护理能力者;②应用自费抗结核药物者;③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及其他呼吸道病症等者;④中途退出者。 基于乱数表法分成两组,均为53 例。其中,对照组:男、女患者分别为30例、23 例;年龄 24~55 岁,平均(38.5±2.1)岁;文化水平:初中及以下20 例,高中18 例,大专及以上15 例。 干预组:男、女患者分别为 28 例、25 例;年龄 26~58 岁,平均(39.2±2.4)岁;文化水平:初中及以下 23 例,高中 17例,大专及以上13 例。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水平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确诊后均给予抗结核、改善体循环、营养支持等治疗,并给予用药指导、饮食护理、并发症预防、康复锻炼等护理。 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宣教和指导,由门诊医护人员在入组时及每月复诊时明确告知其严格按医嘱按时按量用药、随诊时间及要求,并给予肺结核有关健康知识面对面口头宣教,发放健康宣教手册。

干预组同时配合微信教育和督导, 协助患者通过扫描二维码关注医院微信公众号, 同时指导患者加入“结核病指导群”。 设微信群管理人员2 名,由接受过肺结核防治及干预知识统一培训并合格的科室护士担任, 鼓励和引导患者在公众号打卡学习推送的最新健康知识。 同时,每天 9:00-10:00,18:00-19:00 两个时间段在线回答患者的就诊、服药、饮食等方面的问题,并开展疾病有关临床知识的宣教, 并提供部分线下护理服务。 创建微信群,开展督导:①定期督促和提醒患者遵医嘱按时按量服用药物, 并强调严格遵医嘱的重要性,详细向患者说明药物的作用、用法、用量、注意事项及可能的不良反应等, 并叮嘱其用药后如出现不适且未能缓解需及时到院就诊,不应擅自停、减用药;②基于患者就诊信息及时提醒复诊; ③指导患者经医院微信公众号查询检验结果,必要时线下电话协助查询,基于实际情况拍照反馈,并安排人员与患者一对一沟通,以提供个体化指导,并叮嘱患者做好饮食调养,辨证干预;④最新知识推送,由微信公众号管理员、科室医护人员一同编制肺结核防治最新知识推文, 通过多形式推送, 包括肺结核的病因、 治疗药物的药效及不良反应、治疗周期及用药期间的禁忌证、消毒隔离、日常饮食和运动等。 以上内容循环发送至群里,反复宣教和强化;⑤重视心理疏导,大多数初治患者因对疾病认识不到位,再加上担心疗效,怕传染给家人,往往会出现焦虑、担心、惧怕等心理。 基于此,管理员应通过微信正向引导患者,在微信公众号推送治疗成功病例,以增强患者治疗信心,并开展“同伴教育”,鼓励取得良好效果患者在群里分享自身用药和护理的经验, 以引导患者能积极治疗,以提高其依从性。

1.3 观察指标

①肺结核知识知晓率。 根据肺结核防治文献制订结核病知识调查问卷[6],包括防治核心信息与结核病特定知识,共11 项,每项设置知晓和不知晓两个选项,如明白意思或可执行为知晓;如不明白或不能执行为不知晓,统计总知晓率。 在干预1 个月末进行调查。

②痰标本留取率。 每月复诊时随访期留取晨痰做痰涂片检查,计算首个月末复诊痰标本留取率。

③服药依从性得分。 应用 MMAS 汉化版量表调查患者居家遵医用药依从性[7],共8 个条目,每项1 分,共8 分,<6 分为低;6~7 分为中等;8 分为高。分别于干预 1个月末、干预3 个月末进行调查。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秩和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肺结核知识知晓率及痰标本留取率对比

干预后,干预组的肺结核知识知晓率为96.23%,复诊痰标本留取率为98.11%, 分别高于对照组的81.13%、83.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后肺结核知识知晓率、痰标本留取率比较[n(%)]

2.2 两组患者干预后遵医用药依从性对比

干预1 个月、3 个月后, 干预组的遵医用药依从性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时间推移,干预组呈上升趋势对照组呈降低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后遵医用药依从性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后遵医用药依从性评分比较[(),分]

注:*表示与干预 1 个月比较,P<0.05

组别 干预1 个月 干预3 个月干预组(n=53)对照组(n=53)t 值P 值7.15±0.30 6.08±0.55 12.434<0.001(7.28±0.35)*(5.79±0.68)*14.184<0.001

3 讨论

我国肺结核患者超过500 万, 且发病人数不断上升,病死率约为5%。 常累及多个脏器,有盗汗、咳嗽、咯血、发热、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肺结核患者的治疗周期长,长期规范用药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8-9]。 肺结核患者普遍存在服药依从性差、多耐药的特点,主要与患者对疾病认识不足、药物不良反应多、对医生不信任、经济压力大有关。 常规健康教育受时间、 人力的限制内容比较精简, 受患者的文化程度、年龄影响效果存在明显差异。 健康教育是提高结核病患者临床知识知晓率的有效方式, 是护理干预的一项重要内容, 可对患者认知、 行为及心理产生积极影响,有助于疾病防治[10]。 对初治肺结核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在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和预防肺结核复发方面有着积极作用。 流动人口不断增加导致肺结核病的健康教育难度也在不断增加, 耐药结核菌病例的增多使结核病成为不治之症。 降低初治结核病的复发率、病死率是减少结核耐药性的关键, 也是提高全民身体素质的关键,增大肺结核的健康教育宣传和对患者的督导力度,是对初治肺结核患者和家属有效的方法, 健康教育可从心理支持、有效治疗、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

目前治疗肺结核多以抗结核化学药物为主, 患者服药情况直接影响结核病患者治疗效果。 化疗可有效杀灭病灶内的细菌,从而起到最终治愈的目的,另外营养疗法、注意休息、中医中药等也能起到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初治肺结核患者第一次治疗能否彻底十分关键,如患者不够重视就会导致复治的发生,体内产生耐药菌株对抗结核药物不敏感就会发展为不治之症,严重的会危及生命。 规范治疗可降低患者的复发率,在给出医嘱的同时医护人员也应向患者和家属解释严格按照医嘱用药的重要性,应保证用药原则,早期、联合、规律、适量、全程的特点。 在明确诊断后越早用药效果越好,因结核菌早期较活跃,繁殖较旺盛,抗菌药可有效杀灭结核菌, 应采用2 钟以上的结核药联合治疗可起到协同杀灭耐药菌的作用。 并且在选择药物过程中用药剂量不能太大,否则会出现机体不良反应,剂量也不能太小,否则血药浓度不达标,容易发生结核菌继发感染和耐药。 全程规律治疗是肺结核治疗成功的关键,特别是年轻人对结核病不够重视,治疗不规律,在症状缓解后就会自行停药, 没有治愈就会因为病情加重而再次入院,为彻底治愈增加难度。 患者应严格按照化疗原则进行服药,可提高痰菌的转阴率,在停药5 年后复发率可有效降低。 如果患者不严格按照医嘱服药,治疗不当会导致病情再度复发。 应让患者了解化疗方案和疗程,严格按照医嘱的用法用量服用,不随意减量、间断、漏服。

相比常规宣教和指导, 在基于微信平台的督导管理中,知识宣教始终得到开展,有助于强化宣教效果[11]。其主要通过微信平台的文字、图片、视频、对话等功能开展健康知识宣教,指导患者遵医嘱合理用药,并切实地纠正出现的不良行为,引导患者更好地掌握自我护理和健康管理技能,从而利于疾病治疗。 张婷等[12]对应用微信对初治肺结核患者开展健康教育进行研究,对照组核心信息总知晓率为83.3%,低于研究组的97.1%(P<0.05);同时,干预后 1 月末研究组留痰比为9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8%(P<0.05)。 从该研究结果看,在干预1 个月后对干预组患者的肺结核知识知晓率达到96.23%,此外复诊痰标本留取率达98.1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81.13%、83.02%(P<0.005)。 这与相关研究报道结果一致, 常规健康教育信息知晓率低于特殊督导方法。 微信督导教育患者行动不便或交通不便未能按医嘱要求按时服药,特别是偏远地区的患者因路途遥远不能做到每次服药都在医生面视之下, 微信督导和教育能够保证紧密的医患关系, 通过积极督导患者规律服药保证患者按医嘱治疗。 另外微信督导模式的费用比传统健康教育更经济,微信督导人员是该模式成功教育患者的关键。 微信操作简单便捷, 不受时空限制,且免费,相比传统宣教方式,有显著优势,且宣教路径和方式多样,支持多人群聊,在线咨询,信息传播更快捷,传播量大,患者更容易理解、接受,尤其是中青年患者更愿意用微信获得健康知识,得到更好的督导,实现个体化指导[13]。同时,通过微信群宣教知识外,还针对患者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进行专门讲解, 使患者能更好理解知识。 且随时随地可了解结核病最新的防治知识;基于微信群开展“同伴教育”让患者间交流、学习,提高结核病知识掌握度[14]。除了患者还应让家属知道肺结核为慢性病,整个疗程时间较长,需要巩固和强化治疗,患者在做好长期服药的思想准备后应让家属配合督导患者全程规律服药,不能擅自停药,特别对于文化教育较低的患者尤为重要。 在与患者沟通交流时,应如实告知患者和家属使用药物的名称、剂量、给药途径、用法、用量等,在服用抗结核药物的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肝肾功能损伤,周围神经炎等功能障碍,导致听神经、视神经功能下降,在服药期间应定期复查,对不良反应有充足的心理准备,避免出现恐慌心理。 在强化治疗初期用药剂量和类别是不可能忽视的一环, 叮嘱患者定期复查肝肾功能、痰液结核菌监测、X 线胸片、血常规等。如出现不良反应或药物不耐受时不能自行停药, 应立刻就医治疗。

同时,该研究结果显示,在干预后的第1 个月、第 3个月干预组患者遵医用药依从性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干预组呈上升趋势,对照组呈降低趋势(P<0.05)。 由此表明,通过微信对初治肺结核患进行教育和督导可提高患者遵医用药依从性。 原因可能是通过医院微信公众号和微信群发布宣教知识,对初治患者定期督导,一方面可不断强化患者对宣教内容的记忆,获得更多更新的用药知识,增强用药依从性;另一方面,通过微信群在线交流经验、解答问题等,能更深入了解患者的居家用药状况,及时处理用药问题,并针对性指导,再加上“同伴教育”让患者间交流,互相鼓励,发挥更好地宣教和督导作用,进而提高其用药依从性[15-16]。 肺结核为呼吸道传染病,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从而造成自卑、悲观的心理,因此需要建立及时的心理支持[17-18]。 患者与健康人群存在隔阂,不愿外出或与人交流,担心自身社会地位受影响,再加上治疗时间较长患者会出现孤独、敏感、寂寞、暴躁的情况。 消极精神状态会削弱自身免疫功能,造成恶性循环, 因此需要医护人员在教育督促过程中应加强心理支持[19]。 防治结核病应人人参与,加强对初治肺结核患者的治疗和防控,最终使其被人类攻克[20]。

综上所述,通过配合微信教育和督导,有助于提高初治肺结核患者的肺结核知识知晓率, 提高复诊留痰率,增强其遵医用药依从性,进而确保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实践。

猜你喜欢
督导结核病服药
服药禁忌
警惕卷土重来的结核病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
用“长牙齿”的教育督导推动政府履职
服药先分阴阳
民国时期教育督导制度的特点及启示
算好结核病防治经济账
IL-17在结核病免疫应答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