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瑾华,麦小珊,胡道琴,裴雪梅,何思敏,陈素珍
江门市妇幼保健院,广东江门 529020
子宫腺肌病是妇科常见的良性疾病, 指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生长, 主要症状包括经量过多、经期延长和逐渐加重的进行性痛经、生育能力下降等[1-2]。 子宫腺肌病的高发人群为30~50 岁,部分患者可同时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肌瘤、 子宫内膜息肉等,近年来随着临床影像学诊断技术不断发展进步、城镇居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生活方式也随之改变、生活质量提高,子宫腺肌病患者的治疗手段也逐渐丰富,包括药物治疗、非手术病灶切除、手术病灶切除等[3-4]。文章纳入该院2020 年3 月—2021 年2 月间收治的8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作为研究样本, 对比评价地诺孕素与LNG-IUS 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随机选取该院收治的80 例子宫腺肌病患者作为研究样本,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 例。 A 组均为女性,年龄 25~49 岁,平均(38.1±2.2)岁;阴道流血时间 8~20 d,平均(13.4±2.0)d;病程时间 2~7 年,平均(4.2±0.5)年。 B 组均为女性,年龄 24~48 岁,平均(38.7±2.5)岁;阴道流血时间 8~20 d,平均(13.8±1.8)d;病程时间 2~7 年,平均(4.8±0.3)年。 研究已上报该单位医学伦理委员会并获得批准,以上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 所有患者均经超声或MRI 确诊为子宫腺肌病;接受为期6 个月的随访;患者对研究表示知情同意;自愿接受治疗方案;临床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药物过敏史患者;合并子宫恶性肿瘤者;妊娠妇女;子宫纵隔,黏膜下肌瘤者;精神异常者;认知障碍者;有宫内节育器禁忌证者。
两组患者均给予饮食控制、运动干预、纠正不良生活习惯、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重视个人卫生指导,强调经期卫生的重要性。
A 组给予LNG-IUS 治疗, 月经来潮的第5~7 天予放置曼月乐环,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外阴,将LNG-IUS[(国药准字J20090144;规格:含左炔诺孕酮52 mg/个(20 μg/24 h)]经阴道置入患者子宫内,左炔诺孕酮药物的释放量为20 μg/d。
B 组给予地诺孕素(注册证号H20180090)治疗,从月经周期第 5 天开始服药,1 次/d,2 mg/次;1 个疗程为3 个月,共用药2 个疗程。
采取月经失血图(PBAC)评估月经量,均指导患者使用统一长度的日用卫生巾(23 cm),每张卫生巾均进行评分, 记录卫生巾的数量及使用天数, 最后得出总分。 总分>100 分,则为经量过多(多于 80 mL),总分<25分,则为经量过少(少于20 mL)。 可客观评价月经量[5]。利用视觉模拟法(VAS 划线法)进行疼痛分级,评分标准:0 分表示无痛;10 分表示剧痛[6]。 通过做 B 超检查检测子宫内膜厚度和子宫体积大小。
采用SPSS 17.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治疗6 个月后PBAC 评分、疼痛评分、子宫内膜厚度均低于治疗前、子宫体积小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 A 组 PBAC 评分、疼痛评分、子宫内膜厚度均低于B 组,A 组子宫体积小于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情况比较()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情况比较()
组别A 组(n=40)t 值P 值B 组(n=40)t 值P 值t 两组治疗前比较值P 两组治疗前比较值t 两组治疗后比较值P 两组治疗后比较值时间治疗前治疗6 个月治疗前治疗6 个月PBAC 评分(分)疼痛评分(分)106.30±8.10 23.12±1.10 64.357 0.001 106.18±8.05 26.03±0.52 62.840 0.001 0.066 0.947 15.126 0.001 7.00±1.00 1.00±0.30 36.347 0.001 7.08±1.02 3.89±1.02 13.986 0.001 0.354 0.724 17.191 0.001子宫体积(cm3) 子宫内膜厚度(mm)155.42±4.19 119.36±3.65 41.042 0.001 155.51±4.30 136.96±5.00 17.790 0.001 0.095 0.925 17.981 0.001 8.44±1.00 5.00±1.05 15.004 0.001 8.51±1.02 7.09±1.07 6.075 0.001 0.310 0.757 8.817 0.001
两组乳房胀痛、盆腔、腹腔痛、阴道点滴出血、闭经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A 组治疗3 个月、6 个月时 CA-125 水平均明显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治疗 6 个月CA-125 水平降至正常,见表3。 A 组40 例患者中要求保留曼月乐环占比为30 例 (75.00%),B 组中要求转放置曼月乐环者15 例(37.50%)。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A-125 比较[(),IU/L]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A-125 比较[(),IU/L]
组别 治疗前 治疗3 个月 治疗6 个月A 组(n=40)B 组(n=40)t 值P 值70.42±3.10 70.50±3.07 0.116 0.908 48.13±4.21 55.36±3.19 8.657 0.001 30.19±2.11 36.39±1.58 14.876 0.001
药物治疗在改善子宫腺肌病患者临床表现、 促进手术治疗效果、延缓病情恶化发展、促进辅助生育能力等方面存在重要意义, 子宫腺肌病伴随疼痛患者首选非甾体抗炎药治疗,也是有生育需求患者的唯一选择,而地诺孕素、LNG-IUS、 口服避孕药等药物的应用可帮助改善疼痛、控制子宫出血[7-8]。
目前临床尚未研制出子宫腺肌病的特效药物,临床需结合患者实际病情、年龄、子宫大小、是否存在生育要求、经济水平等选择性用药,但停药后症状普遍存在易复发风险, 因此子宫腺肌病患者如何选择长期用药的效果有待深入研究[9-10]。如该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PBAC 评分、疼痛评分、子宫体积、子宫内膜厚度指标值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6个月后PBAC 评分、疼痛评分、子宫内膜厚度均低于治疗前、子宫体积小于治疗前(P<0.05);治疗6 个月后A组PBAC 评分、疼痛评分、子宫内膜厚度均低于B 组,A组子宫体积小于 B 组(P<0.05);两组乳房胀痛、盆腔、腹腔痛、阴道点滴出血、闭经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治疗前CA-125 水平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 组治疗 3 个月、6个月时 CA-125 水平分别为(48.13±4.21)、(30.19±2.11)IU/L 均明显低于 B 组 (P<0.05); 观察组治疗 6 个月CA-125 水平降至正常。 A 组40 例患者中要求保留曼月乐环占比为75.00%,B 组中要求转放置曼月乐环者37.50%。 这与赵吉英[4]学者在相关研究中得出,患者实施 LNG-IUS 治疗 6 个月的 CA-125 水平为 (29.35±2.44)IU/L,低于地诺孕素后的CA-125 水平,与该文所得结果相近。 分析原因发现,子宫腺肌症是妇科常见病类型, 主要病理机制指在子宫肌层弥漫性生长异位内膜,增加子宫体积,异位腺体出现增生期改变,传统临床多主张采取手术治疗,疗效较佳,但手术治疗属于不可逆转的方法, 因此临床这对育龄期妇女多不主张采取手术治疗[11-12]。 A 组应用 LNG-IUS 治疗,LNG-IUS 在子宫腺肌病治疗过程中发挥可保留患者生育功能的效果,属于临床上新型的局部孕激素释放系统装置,外形与T 相似,内含有左旋诺孕酮,在子宫内放置后可每日稳定释放20 μg 剂量的药物, 左炔诺孕酮是一种孕激素,具有抗雌激素活性,置入宫腔后可发挥局部孕激素的效果[13]。 高水平的左炔诺孕酮浓度可作用于子宫内膜,帮助下调子宫内膜孕激素受体与雌激素,子宫内膜失去对血液循环中的雌二醇敏感性, 发挥较强的内膜增生拮抗效果,减少过多月经量,改善机体疼痛反应。子宫腺肌病患者应用LNG-IUS 治疗可在子宫内局部释放药物提高病灶浓度,减弱病灶活性甚至萎缩,帮助抑制子宫内膜增生,改善痛经症状,降低月经量[14]。地诺孕素是避孕药孕激素的成分之一, 是临床治疗子宫腺肌病的新型药物, 用药后可发挥介导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效果,抑制卵巢内分泌系统,阻断雌激素代谢酶的合成过程,降低机体雌激素水平,发挥抗炎效果,有效阻止形成血管与瘢痕,发挥抑制异位病灶生成的效果,药物同时具备天然孕激素的合成与激素的药理学特征,提高孕激素活性,用药治疗2 个疗程后可有效控制疼痛症状,提高患者治疗耐受性[15]。地诺孕素、LNG-IUS治疗子宫腺肌病均可有效改善疾病症状, 同时保留子宫,降低因手术造成的风险,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口服避孕药虽然可有效缓解大部分子宫腺肌病患者的痛经症状,但效果不及LNG-IUS,且有血栓形成的风险,临床应用上受到了局限。
综上所述, 子宫腺肌病应用LNG-IUS 治疗效果优于地诺孕素,用药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