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薛矫(青岛市市北区辽源路街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
近年来,我国致力于推进社区治理,虽取得一定成绩,但离预期目标仍有不小的距离。导致这种局面出现的原因有很多,如职能范围不明确、信息整合不充分、队伍建设不完善。问题一天不解决,和谐社区一天就无法建立起来。要想打开眼前局面,需要从理论中汲取思路,从实践中积累经验,构建完整的网格化管理体系。
网格化管理是一种切实有效的行政管理手段,以实际情况为依据,借助平台强大的功能,实现对管辖区域的划分,再通过发展和完善网格部件、提高事件巡查质量等举措,加大处置相分离制度的执行力度,并形成有效的监督体系。
和谐社区是从和谐社会演变发展而来的,参考和谐社会定义,便可知和谐社区的概念,即以历届重要领导人讲话和重要会议精神为指导,秉持法律至上、以人为本、民主法治等原则,将社会打造成管理井然有序、服务一流、环境美好、安全有保证、生活有质量、人际关系和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在传统社区管理中,只有当问题影响扩大后,才会采取行动。凭借被动的信息获取方式以及敷衍了事的工作态度,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当上级派人检查时,社会管理效率立即提升,但也只是做做样子,解决不了什么实质性问题。而社区网格化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主要特点有工作重心下移、职能下沉、资源下放。当问题浮出水面后,社区管理者可以立即知晓。通过协调各方、调动各种资源,将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可以看出,化被动为主动,能显著提高管理服务质量,进而有效化解居民和社区矛盾。
在传统社区管理中,人为因素影响力较大,以至于效率和质量均不高。社区网格化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充分运用科技力量,降低人为因素的影响。譬如,正确使用GPS技术或3S技术,迅速定位突发事件发生位置。依托移动通信技术搭建沟通的桥梁,真正实现信息互通有无。建立数据库,收集本社区、本市乃至全国的案例资料,为社区管理提供强有力支撑。用好中间件技术和网络技术,打造一款功能强大的管理平台,从而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管理格局,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加优质服务。
在以前,社会管理过于粗放,不仅没有解决问题,还导致社区和居民的关系变得紧张。实施社区网格化管理,就没有这个困扰。之所以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得益于精细化管理是把精化和细化作为指导思想,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使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更加明确,并提高管理流程的合理性、及时性。当然,这只是一种理想状态,能否转化为现实,还要看推进精细化管理是否给力。当务之急是摒弃传统思想,树立全新的管理观。科学观形成后,从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出发,合理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方法,不断细化社区管理内容,并让管理工作更有针对性。
从表面上,传统社区管理的力度很大,可实际上却收效甚微。有果必有因,导致管理效果差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信息单向传递,致使行动步调不一致,另一个是政令发布混乱,以至于社区管理地位和权威性下降。网格化管理则不同,实行的是监管分离模式。一方面,管理人员身兼信息搜集录入人和效果测评人的双重身份,实现社区精准管理。另一方面,政府、团体组织、平民百姓积极参与进来,让问题大白于天下,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社区管理者收到反馈后,结合多方面考虑制定并落实相关措施,让社区问题得到解决。
十八届三中全会是一个关于治理工作的重要分水岭,党和国家颁布网格化管理实施意见,不仅为社区管理改革指明了方向,还给出了管理体制框架及网格工作流程。社区管理体系包括四部分,分别是一级网络、二级网络、三级网络、网格单元。其中,区一级统领全局工作,街道办事处和管委会负责传达文件精神、给予必要的指导,街道办社区和城中村管理办公室负责把控进度和质量,网格管理员负责具体落实。倘若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网格管理员需要逐层上报,寻求解决办法,见图1。
图1 社区管理体制框架
基层网格员的工作类型有三种,分别是一般工作、需协调的工作、重大特殊事件。对于一般工作,网格内处理即可,处理妥当后,记录整个过程,并把结果反馈给当事人。有些工作会涉及多方主体,需要基层网格员做好现场协调处理。如果处理不了,就要向街道办汇报,整理汇总后上报更高一级的部门。得到解决办法后,第一时间进行处理,问题被解决后,将结果告知当事人。当遇到重大特殊事件时,基层网格员要立刻启动应急方案。在此期间,网格员要安抚好当事人的情绪,并紧盯事态进展。在多级部门的通力合作下,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当一切尘埃落定,再告知当事人,见图2。
图2 社区网格工作流程
在社区网格化管理中,党政部门占据主导地位。但是该部门的行政色彩较浓,必然会让管理工作受影响。基层网格员大多由居委会人员担任,通过上门走访,登记居民信息[1],同时,对辖区进行巡查,以保一方平安。所获取的信息经街道办事处上报至区政府。居委会带有自治性和公益性特点,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实际上,居委会的作用并未全部发挥。究其原因,人员构成比较复杂,职权划分不够清楚。为了在规定时间完成任务,难免会草草了事。由此看出,行政体制对网格化管理产生不小的影响,从而导致便民服务不到位。
在政府大力推进下,大部分街道社区都已建立信息系统。但由于网格员操作不熟练,使得系统功能受限。在日常工作中频繁出错,如地址填写错误、事件派送不准确等。工作问题还未解决,自然不会主动归纳整理相关数据。当前,每个社区都是独立运作,社区之间很少来往,既不会共享资源也不会分享经验。不仅如此,信息系统的功能过于单一。一般来说,社区网格员秉持“发现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的原则。倘若问题隐藏在深处,就无法被发现,问题一直存在,会成为网格化管理路上的绊脚石。此外,信息建设需要耗费大量资金,但基层社区不具备条件,以至于技术存在滞后性,必然会导致管理质量下降。
网格化管理是一项先进技术,对社区工作人员提出更高要求[2]。不仅要熟练操作系统,还要有创新意识。通常情况下,社区书记担任第一责任人,思想过于保守。受其影响,社区人员的创新意识严重缺失。在开展网格化管理时,大多采取传统方法,不仅效率低,质量还无法保证。更为重要的是,网格员身兼数职,无法在管理工作中一直保持专注。当然,有些地区的网格员只负责一项工作,但其能力不足以满足需求。这个问题并非无法补救,只需网格员拥有责任心和上进心。从目前情况来看,一部分人员无法做到这一点。导致这种局面出现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薪酬待遇不高,二是缺乏专业培训。
时至今日,社区网格化管理的考评体系依然不完整。要么是缺少科学依据,主观色彩较为浓重,要么是未对指标进行细化、量化,导致考评结果不准,还有评价方法过于单一,无法真实反映出社区管理的现状。
首先,划分工作边界。政府要发挥领导作用,划分好各级管理部门的工作内容及职责。通过此举,避免职责存在交叉。久而久之,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就会形成。其次,加强部门间沟通。政府要将各级部门负责人召集到一起,商讨出沟通机制。在网格化管理中,必然存在利益冲突。政府要做好调解工作,努力去化解。下达指导文件,帮助各级管理部门建立起网格化管理工作制度,同时,积极搜集反馈,以此作为今后工作调整的重要依据。最后,完善考核机制。从多方面建立指标体系,并丰富考核形式,如日常检查、定期考评、社会评定、市民评定等,将结果进行公示,接受各方监督。
首先,强化系统功能。政府要时刻盯紧市场,了解最新的信息技术。结合实际情况,找到适合的技术。在技术的支持下,强化信息系统功能,如数据分析、资源共享等[3]。要想切实提升便民服务能力,需要依托现代技术搭建平台,如微信公众号、QQ群等。其次,提高信息安全性。在网格化管理中经常能看到这样一幕,社区居民会给网格员提供虚假信息。之所以这样做,是对自己隐私的一种保护。信息资料不准确,会对管理工作造成一定影响。要想提升信息的准确度,就需要加强安全管理。除了要引用防范技术外,还要对网格员行为进行约束。
首先,重视人员培养。政府部门要深入基层一线,了解最真实的情况。依托调研结果制定培训方案,并逐层落实下去。经过一系列活动,让社区基层人员对网格化管理有一个深刻的认知,并且能够掌握基本要领。实行专人专岗制度,让网格员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学习。通过不断地锻炼,切实提升管理水平。其次,调动居民积极性。在网格化管理中,鲜有居民参加。网格员要做的是,积极宣传推广,培养居民的科学认知。哪怕是不参与,也能积极配合工作。在网格员和居民的共同努力下,和谐社区一定能建立起来。
学习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完善考评指标体系。结合本地区特色,完成对评价标准的量化、细化,并在实践中检验、修正。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联合使用,不断提升考评工作质量。获得的准确结果,是升职加薪的重要依据,此举也向基层人员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有付出就会有回报。
建设和谐社区很有必要,可有效减少矛盾纠纷发生,提升居民的幸福感,这项工作看似简单,实施起来却并不容易。当前,很多社区采取网格化管理模式,但效果并不显著。要想高质量完成建设目标,需要对社区管理进行改善。除了要健全管理体制、加强队伍建设外,还要积极完善各项信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