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楚莹
美国作家弗格森曾经说过:“谁也无法说服他人改变。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守着一扇只能从内开启的改变之门,不论动之以情,或说之以理,我们都不能替别人开门。”我想,做老师不能单对学生有爱,也要让学生感受到这种爱。因为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是被尊重的、被重视的。而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能让学生与我们靠得更近。
故事要从一年前说起。初二的上学期,班级来了个插班生小昱。为了让新生能尽快融入集体生活,按照惯例,我先通过学校提供的联系方式找到了小昱父母,事先了解了小昱的一些基本情况,比如爱好、性格、学习情况等等。原来,小学时期,小昱在东莞上学,初一时又去了清远的一个体校上学。他性格腼腆,不善言辞。当从小昱父母那了解到这些信息时,我不禁疑惑了,因为很少见到热爱运动的男孩这么内向。
为了进一步了解小昱,我通过QQ找到了他。网络上的小昱沉默寡言,我们的对话一直以一问一答的形式进行着。谈话最后,我给小昱布置了一个任务——写一封自我介绍信,开学时上台进行自我介绍。很快,小昱就把一封字迹娟秀的自我介绍信发给了我。我欣喜万分,因为这证明,他对新班级充满了期待,而且他应该是个学习比较认真的学生。
这是孩子们上初中以来第一次遇到有新同学转来,尤其当知道新来的同学是男生时,他们早已在班群里欢呼雀跃。于是我们开始在群里策划举办一个新同学欢迎会。新学期终于来临,小昱在掌声和欢呼声中登台了。他身形秀颀,大概是暑假参加足球训练的缘故,他的皮肤显得有些黝黑。或许是因为紧张,他的声音有些颤抖,自我介绍的内容也很简略,很快他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为了打破这种尴尬的气氛,我示意班长开始第二个环节。在班长的组织带领下,班级同学开始向小昱提问,有的问爱好,有的问学习情况……或许是同学们的热情感染了他,渐渐地,他开始自信地回答。接着,我基于之前了解到的情况做了补充:“小昱虽然从体校转过来,但是他的成绩在班级里比较靠前。目前他最大的困难应该是英语学科因教材不同而不太适应,希望同学们能多帮帮他。另外,他数学比较好,期待小昱能带领我们班的男同学冲向巅峰。”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那一刻,我似乎从小昱的眼里看到一丝光芒。
我想,尽快融入班级的方式就是让其尽快认识班级的同学。于是我又给小昱布置了一个任务——一周内认识班级的所有同学。周五放学前,我随机抽几个同学,让小昱说出他们的名字,如果他说不出来,就要给同学们送礼物。调皮的孩子们为了得到礼物,给小昱设置了许多“障碍”,比如故意告诉他错误的信息。正是在这些有趣的互动中,小昱渐渐和大家熟络起来。虽然周五提问时,小昱还是叫错了两个同学的名字,但我知道,他已渐渐融入大家。被叫出名字的同学欣喜之外不免有些失落,因为没有得到礼物;没有被抽到的同学也似乎失去了一次赢得礼物的机会。于是我又布置了第三个任务——还没被小昱认识的同学第二周内要想办法让小昱认识自己,否则要送给小昱礼物。于是,第二周的课间,同学们不约而同地走向了小昱。就这样,小昱正式成为班级中的一员。
由于之前把大量的时间花在体育训练上,一开始,小昱学业上学得并不轻松,尤其是英语。于是,我和英语老师为他制订了学习计划,让他从背初一的单词开始。在老师、同学的帮助下,小昱的学习渐渐步入正常轨道,英语成绩也逐渐提高。这学期第一次月考,他的成绩处于年级中等水平。不过小昱似乎有些失落。我知道此时他最需要的是大家的肯定,于是晚自习后,我找到了他,跟他说:“我一直认为,好的习惯和必胜的决心是成功的关键。目前,你已拥有好的习惯,因为我知道你每天中午都在背知识点。但不要因为暂时不能如愿就灰心,只要坚持下去,你会比现在更优秀。”他点了点头。接下来的日子里,小昱比之前更专注了,也经常向老师请教问题。在第二次月考中,他的成绩进步了不少。为了鼓励他,我决定让他在家长会上分享学习经验。我原想以他的性格,他一定会推辞。出乎意料的是,他竟然爽快地答应了。家长会上,虽然他发言时略显紧张,但是相比几个月前的迎新会,他似乎已经蜕变成一个敢于在人前表达想法的孩子了。我不禁为他的成长感到欣慰。
2019年教师节,小昱给我写了一封信,信里写道:“自初二开始,我一直跟随着您的脚步。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我在您的帮助下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我想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向您表达我的感激之情。我是一名从体校转来的学生,您却十分欢迎我,让我感受到了班级的团结与友爱。在您的带领下,我们班成为全年级最优秀的班级之一。在这个集体中,我感到无比自豪!我永远忘不了迎新会上您对我的鼓励,忘不了第一节晚自习时您对我的表扬——您说在周末,大家都在放松、玩耍时,小昱周末还要去参加比赛,但是他都把作业带在身边。不要只看到别人的进步,要看到他是怎么学习的。本来我以为没人知道这些事,可您却把一切都看在眼里,这让我十分感动……”
如今,小昱已成为班级中能独当一面的班干部。相比他学习成绩的进步,我更开心的是看到他变得更加自信、阳光。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在《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教师期望与学生智力发展》一书中提出,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会在学生的学习成绩等方面产生效应。我想,让小昱发生变化的,正是他踏进教室时,大家对他的期待。很多时候,作为老师,我们都把更多的关注放在了优等生以及“后进生”的身上,但其实,我们的班级里,更多的是像小昱这样内向、需要关怀的中间力量。或许他们的成绩有“天花板”,但帮助他们建立自信,是我们需要努力的方向。
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傳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鼓舞和唤醒。我想,教育是一场爱的修行,它应该从触及学生的心灵开始!我希望做一个故事里的老师,用自己的力量默默滋润孩子的心田,让他们拥有扬在脸上的自信、发自内心的善良、融进血液里的骨气以及刻进生命里的坚强。
(作者单位:广东省东莞市常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