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震华
摘要:问题情境指的是学生在运用现有知识无法解决新问题时呈现的心理状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能够增强学生探索的驱动力,唤醒学生的思维,从而让学生主动投入到解决问题活动中,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率。本文将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特点,并提出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措施,希望能够为相关教学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问题情境;创设;措施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特点
适应性的特点
不同年龄段的小学生,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存在很大差异,小学生受到成长规律的影响,他们在小学阶段运用的思维方式主要是直觉思维,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抽象能力不断提升。因此,教师在问题情境创设中,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将学生的认知特点、生活经验等结合起来,让问题能够解决小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适应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从而提升问题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诱发性的特点
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需要对小学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能够让学生产生悬念感,唤醒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求知欲望,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找到新旧知识的结合点,让新知识融入到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完成新知识的建构。因此,有效的问题情境需要具有诱发性。
直观性的特点
对于小学生来讲,有效的问题情境需要具备直观性的特点。数学知识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而小学生在理解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主要应用直觉思维。问题情境具备了直观性的特点,才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让学生借助于问题情境的直观发现其中的问题,领悟到数学蕴含的思想和方法,让问题情境体现出自身的运用价值。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措施
借助于日常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设法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建立起关联,在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认知的同时,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发挥的作用。教师可以借助于生活中的场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
例如:在进行“小数乘法”相关内容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还原学生到书店买书的场景。在角色扮演中,有些学生扮演书店的售货员,有的学生扮演顾客,教师准备了不同书籍和练习册,利用卡片标注了书籍和练习册的价格。比如:每本练习册的价格是6.4元,每本故事书的价格为8.5元,“顾客”如果要一次性购买5本练习册需要花多少钱?如果购买2本故事书需要花多少钱?
教师利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营造出生活化的购物场景,创设了问题情境,小数乘法知识有了生活场景作为载体,学生对小数乘法的理解更加直观。不仅能够体会到小数运算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的意义,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也让学生对小数乘法的计算方式有了深入思考的欲望,从而实现问题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利用实践活动的方式创设问题情境
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主要运用的是感性思维,采用数学实践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感知数学思想,思考数学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让数学教学达到理想的效果。
例如:教师在讲解了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后,向学生展示将平行四边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让学生掌握如何通过对四边形的拆分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思考“推导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方式有哪些?”,教师为学生分发方格纸和剪刀,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探索。在实践活动中,有的小组将梯形分割成了两个三角形,将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加,得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有的小组将梯形拆分成了两个三角形和一个长方形,再将两个三角形进行拼接组成一个三角形,通过计算长方形面积和三角形面积得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有的小组则同时裁剪了两个同样大小的梯形,将两个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梯形面积正好等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教师利用数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创造了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方法中得到启示,将实践情境中对数学演绎思想加以实践,既能够提升学生数学探索兴趣,又能够让学生动手能力得到锻炼,从而提升数学教学效果。
利用类比的方式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可以将学生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与新知识进行比较,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例如:教师在进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相关知识教学中,需要让学生思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已经学到的“长方形”的特点进行回顾,将长方形分别与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进行比较,思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具备哪些特点?”。在类比的过程中,学生还会发现这些图形的共同点和差异。比如:长方形四条边对边互相平行且相等,平行四边形也同样具备这样的特点,他们的区别在于长方形的四个角为直角,而平行四边形两边的夹角不一定为直角;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且不相等。学生通过类比的方式,能够很容易找到思考問题的思路,在复习旧知识的同时,对新的知识加以思考,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结束语:
问题情境是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深入思考的重要手段。教师需要掌握有效数学问题情境的特点,在数学教学中对问题情境灵活运用,让学生将数学知识与自己的原有经验结合起来,提升问题情境的直观性,帮助学生实现数学知识建构,从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孟春丽. 探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具体措施[J]. 新课程(小学版), 2016, 000(012):92.
[2]刘俊青.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措施[J]. 中华少年, 201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