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期刊数字出版一体化平台构建研究

2021-12-16 08:50张梅翁志辉林海清
出版广角 2021年21期
关键词:福建科技期刊学报

张梅?翁志辉?林海清

【摘要】  融合出版是我国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总结我国科技期刊数字出版平台建设的四种主要模式,结合《福建农业学报》的实践,分析科技期刊数字出版一体化平台中采编系统、XML生产系统、传播系统和增强出版系统四个模块的主要内容与构建特色及其相应的运行保障措施,以期为促进科技期刊数字化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关  键  词】科技期刊;数字出版;XML

【作者单位】张梅,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福建农业学报》编辑部;翁志辉,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福建农业学报》编辑部;林海清,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福建农业学报》编辑部。

【基金项目】福建省科技计划公益类专项 “基于XML的农业学术论文数字生产与传播云平台建设”(2020R1033002)。

【中图分类号】G237.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1.21.016

随着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传统出版正走向以数字出版为代表的融合出版。2021年5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科技部印发《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强调要“顺应媒体融合发展趋势,坚持一体化发展,通过流程优化、平台再造,实现选题策划、论文采集、编辑加工、出版传播的全链条数字化转型升级”[1]。因此,融合出版是我国科技期刊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据调查,我国科技期刊的融合出版尚处于初级阶段,其内容组织生产、发布传播的功能尚待完善,只有18.6%的期刊实现在线一体化排版[2]。在科技期刊数字平台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方面,目前主要涉及采编、排版、传播、出版服务等单一平台的应用分析[3-4],少见数字出版一体化建设从模式选择、内容规划到运行保障的系统研究。为此,本文结合《福建农业学报》的实践,探讨科技期刊数字出版平台构建的模式、内容及路径。

一、科技期刊数字出版平台建设的主要模式

不同类型的科技期刊因出版内容、定位、体制机制、出版模式及资金来源等不同,数字化发展的方式选择差异较大。目前,我国科技期刊数字出版平台建設主要有四种模式。

1.“借船出海”模式

定位于国际化传播的科技期刊如SCI收录期刊,大部分选择“借船出海”的方式,加盟Springer、Elsevier、Wiley等国际著名出版集团,利用其先进成熟的数字出版平台与国际出版标准、评价体系和传播渠道接轨[5],但选择“借船出海”模式的科技期刊,其知识产权受制于出版方,从长远看,并不利于我国科技期刊的自立自强和引领创新。因此,努力打造我国科技期刊国际化、数字化的出版传播平台,维护好科研成果的首发权,从“借船出海”到“造船出海”,乃是当务之急。

2.“集群融合”模式

国内科技期刊集群,如中国科技出版传媒集团期刊群、中华医学会科技期刊集群、清华大学出版社期刊群等,大多选择自主开发或与第三方机构合作开发的方式自建数字出版平台。“集群融合”模式拥有数据的自主知识产权,功能定位精准,技术服务针对性强,可以实现集群期刊采编流程、加工标准、数字内容、发布模式和学科服务的一体化,有利于节省成本、形成合力,发挥集群传播的效果和影响力。但“集群融合”模式仅限于资源厚实、条件良好的出版集团和行业期刊集群内部,对普通刊群以及一般期刊并不适合。

3.“加盟超网”模式

我国科技期刊出版整体呈现小、散、弱的特点,单刊单干的传统小作坊是我国主流科技期刊的主要出版方式[2]。知网等超大型数据库能充分利用其海量数据资源和先进技术手段为科技期刊的出版传播环节提供服务。因此,许多科技期刊选择通过国内超大型数据库实现数字化[6],包括免费使用其采编平台(如知网腾云)和网络首发平台。“加盟超网”模式的优点是可免去资金和人力资源投入,但其数字化平台不能自主发展,数字化链条尚不完整,且受限于数据提供商的商业目的,这些数据库缺乏数字一体化排版和OA(开放存取)传播这两个重要环节,导致部分科技期刊无法实现出版全程的数字化。而且由于供需关系的脱节,“刊”的特色淹没于“网”的汪洋之中,不能体现个刊数字出版的个性化和特色化。

4.“个刊寻优”模式

由于国内大部分科技期刊出版资金有限,出版人员数字化技术不强,不具备自主开发数字化平台的能力,因此选择购买第三方机构成熟的数字出版平台及其个性化服务,是较为可行的模式。作为省级学术期刊,《福建农业学报》为适应期刊数字化融合出版发展的趋势,早规划、早起步:其于2009年建立网站、启用采编系统;2016年开通微信公众号、实现XML全文推送;2019年引入XML数字生产一体化云平台、更新OA传播平台,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XML出版功能,逐步实现期刊增强出版和有效传播,走出了一条“个刊寻优”的数字出版发展路径。

二、科技期刊数字出版一体化平台建设的主要内容与特色

依照科技期刊数字化出版与传播的流程,科技期刊数字出版一体化平台构建的主要内容包括采编系统、XML数字一体化生产系统、传播系统和增强出版系统四个部分。

1.采编系统

采编系统是期刊的主要参与主体(作者、专家、编辑)的主要交互平台。相比传统的纸质化流程,数字化采编系统方便快捷、绿色低碳,交互性及时效性都得到了提升。目前,国内大多数期刊采用的是第三方机构开发的采编系统,其结构、功能齐全且安全性高,主要有北京勤云、北京玛格泰克、三才、知网腾云以及科学出版社SciCloud云服务平台等。

2009年,《福建农业学报》编辑部采购了北京玛格泰克的采编系统,并于2019年对该系统进行升级,全面启用Journal X 2.0升级版,编辑部结合刊物的具体审理流程,对若干技术与功能进行个性化修改与优化设置:在投稿模块设置作者学术诚信提醒,强化作者的学术诚信意识;在查稿模块作者可实时了解进度,并可与编辑人员在线沟通;在外审模块,审稿人可点击页面链接或输入登录账号在线审稿。总之,数字化投审稿系统将作者、编辑、外审专家三者交互集成,处理流程明晰,全程保存记录,不易遗漏,数据统计方便,审理周期较长的线下流程大大缩短。

2.XML数字一体化生产系统

期刊数字化生产平台的另一重要功能即实现期刊内容的数字化制作。相比传统排版工艺(包括方正、Word、WPS等)仅针对内容、生产PDF整体性文件的模式,数字化生产平台实现了对期刊内容和形式的再造,XML的结构化排版实现了期刊内容的多形式、多渠道、高时效、互动性出版[7]。

2019年9月,《福建农业学报》引进北京仁和汇智信息技术公司的XML在线数字生产云平台,并与采编系统、网刊平台等无缝对接。一是实现编辑在线校改,编辑可进行在线修改校对,各阶段的内容修改痕迹记录均完整保存,在线修改文稿后可实时生成PDF;二是实现作者在线校对,系统可以一键给作者发送邮件、清样XML格式链接,供作者在线校对,系统自动记录修改痕迹,并即时加载改后对应的PDF全文,此外,系统还可通过微信实时向作者提示当前生产进度及PDF/HTML全文信息;三是实现一键网刊发布,系统集成网刊发布系统,实现最新录用、优先发表、当期内容的一键发布,包括基本元数据、PDF/XML/HTML多种全文格式;四是实现数据打包统计,系统可以在最新录用、预出版、已出版的任意阶段,下载打包各种格式文件,统计单篇或整期文章的生产周期,帮助编辑部实现流程环节监控管理。XML云平台运行两年以来,优势明显,成效良好,运行成本与传统出版模式相比并未有明显增加,却能实现出版全程无纸化、数字化。如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编辑人员充分利用XML云平台居家远程办公,期刊的编辑、排版、加工、校对工作无一被延误,为期刊的正常出版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保障。

3.传播系统

传播系统是科技期刊对外展示形象、发布电子版论文、实现开放存储(OA)和互动传播的主平台。主要包括OA网刊、微信公众号、微博、App等。

《福建农业学报》于2019年引进XML一体化生产云平台的同时,对期刊网站、微信公众号等进行全新改版升级和内容重构,重新设计优化OA网刊和微信公众号的内容、布局和功能。更新后的网刊系统和微信公众号具有如下特点与优势:一是实现移动端(微信)与PC端(OA网刊)的无缝对接,同步传播,PC端二维码扫码自适应移动阅读,屏幕符合度高,阅读体验感好,增强了学术传播的社交属性;二是实现传播系统与XML在线生产系统的无缝对接,一键发布,优先出版,能在官网即时发布文章的元数据和各种信息,展示全文HTML/PDF,图表公式、参考文献等独立显示,基于XML的碎片化结构,能体现片段阅读的针对性、延展性和便捷性;三是实现对文章的访问及下载情况的全程实时统计和监控,能对作者文章的网络传播情况(浏览量、下载量、访问类别分布、访问地区分布、被引情况)进行详细的统计分析,网刊后台可以调阅访客的地域分布与IP来源,为精准掌握期刊内容传播效果提供数据参考。

4.增强出版系统

数字化出版较传统出版模式的最大优势之处在于通过多媒体的融合应用实现期刊内容的多元化传播,在期刊传播的时间和空间粒度上做到极大伸缩[6]。《福建农业学报》的增强出版系统建设,主要包括优先出版和增值出版两种方式。

(1)优先出版

优先出版是国内外优秀科技期刊常用的出版方式。《福建农业学报》在自建的OA网刊中设置了“优先发表”模块,即录用稿一经初排即可在“优先发表”栏全文发布,各论文题名下方显示“最新录用”“一校”“二校”“三校”等进度状态,以便作者及时了解掌握论文出版进度,体现了数字出版快速传播新成果的优势。优先出版降低了论文的出版时滞,缩短了知识的传播周期,大大提升了出版效率、知识传播速度与范围。

(2)增值出版

一是提供扩展式阅读体验。基于XML结构化排版技术,能实现论文多元化、立体化传播。XML对作者、科研机构、基金项目、关键词、参考文献等做了强化超链接,方便读者对上述内容进行延伸阅读;文末的We recommend栏目,推荐相关优质文献,满足读者文献拓展阅读需求;网刊平台还链接到淘宝、微店,方便读者购买纸质期刊。二是提供OSID 资源服务。OSID是国家新闻出版署出版融合发展(武汉)重点实验室首创的媒体融合新技术,作者可以通过OSID上传简短的声音视频与文字说明,多层次展示和传播学术成果。《福建农业学报》于2019年入选OSID计划A类项目资助期刊。

三、科技期刊数字出版一体化平台运行的条件保障

1.数据存放与网络安全

网站是期刊数字化出版和传播的基础平台,域名是网络传播的名片。《福建农业学报》从网站规划开始就着眼于建设完善独立的期刊网站,注册了一级域名www.fjnyxb.cn,并通过工信部ICP备案。为保障网络的快速运行和便于安全维护,期刊的数据资源从原有主办单位的物理服务器迁移至阿里云服务器,服务器的数据安全和定期备份委托仁和汇智信息技术公司承担,硬件采用高效云盘2000GIB,专有网络,固定带宽10MBPS,带宽足,访问速度快,在长年运行中有效避免了常规物理服务器因节假日或维护期间关停给期刊网站运行带来的不利影响。

网络安全及系统维护是期刊数字化平台顺利运行的技术保障。《福建农业学报》硬件系统架构在阿里云服务器,安全性高,近乎100%的稳定性,能定时自动备份,并提供 DDoS 防护、木马查杀、防暴力破解等服务;软件系统(采编系统和XML排版系统)已通过第三方网络安全测评机构测评,目前正在开展所有网络系统的等保安全三级测评认证;期刊传播平台的数据上传与技术维护由编辑部主任审核管理,能够有效保障网络平台和微信公众号上传内容的政治性和科学性。

2.经费来源与人员培训

科技期刊数字出版平台建设的经费来源包括主办单位拨款、申请项目资助和自筹经费等方式。《福建农业学报》采用多途径筹措资金的办法为融合出版提供条件保障,2009—2019年期间,该刊先后申请到主管单位的专项财政拨款和福建省科技计划公益项目资助(2期),平台建设取得成效后,其又向主办单位申报科研支撑服务平台提升专项资金,为数字出版传播的持续发展提供保障。从成本核算的角度看,采用XML一体化排版技术,其单页制作与服务成本,与聘用线下专业排版人员和PDF转XML费用之和相差无几,却实现了从传统出版到数字出版的實质性飞跃。

期刊數字化首要是人员保障。《福建农业学报》编辑部高度重视年轻编辑人员的素质提升,以适应日新月异的数字出版发展态势,充分利用数字化项目经费,为年轻编辑人员提供全方位、多途径的数字化业务培训和交流,并带动年纪较大的编辑人员不断提高平台的技术应用能力。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福建农业学报》已初步建成基于PC 端和移动端的集采编、生产、传播和互动于一体的数字出版系统,实现了内容形式、出版模式、传播手段和管理能力的全面升级。数字化平台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一是出版服务与数字传播效果良好。在出版环节,引进XML生产系统后,来稿量提高了一倍以上;在传播环节,仅2017年OA平台全文下载量高达39万次,是知网下载量的6倍以上[8]。二是期刊通过数字平台建设,进一步提高了自身的学术影响力,《福建农业学报》于2018年、2021年连续入选北大中文核心期刊,2019年、2021年连续入选CSCD来源期刊,期刊数字化项目荣获2020年度华东地区科学技术情报成果三等奖。

四、结语

2020年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办好一流学术期刊和各类学术平台”。面对新时代科技期刊发展的新变革、新要求,广大科技期刊工作者要以培育一流科技期刊为目标,以期刊平台建设为抓手,以数字化发展为重点,努力打造科技出版传播高质量数字化平台。当前,我国相关出版集团、学会、高校的期刊集群和大型数据公司正在发力推进国际化的数字出版与知识服务平台建设。大部分小散弱的科技期刊要克服“等靠要”思想,充分利用现有技术手段,积极引进先进成熟、功能完善、兼容性好的数字出版平台,在数字出版的“个刊寻优”中取得突破,同时也为我国科技期刊今后的资源整合和融媒体技术集成,直至走向数字化、国际化、集团化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 科技部印发《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的通知[EB/OL]. (2021-05-18)[2021-

10-12]. http://www.nppa.gov.cn/nppa/contents/279/76206. shtml.

[2]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0)[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20.

[3] 姜梅,张桂弘,王艳秀,等. 《含能材料》基于XML技术的编排一体化数字出版实践[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0(2):173-178.

[4] 刘圆圆,赵莉莉,黄定光,等. XML一体化生产管理平台在物理学期刊出版中的应用实践[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1(1):91-98.

[5] 吕璇,邓迎,顾驾鸿,等. 中国科技期刊出版平台建设中的内容服务与功能分析[J]. 编辑学报,2021(2):182-188.

[6] 白杰,杨爱臣. XML结构化数字出版的特点与流程[J]. 出版广角,2015(5):28-31.

[7] 李静,亢小玉. 科技期刊增强出版的融合模式分析与推进策略研究[J]. 编辑学报,2020(6):615-618.

[8] 张梅,翁志辉,林海清,等. 农业学术期刊网络传播效果研究:以《福建农业学报》为例 [J]. 福建农业学报,2019(9):1108-1116.

猜你喜欢
福建科技期刊学报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那个梦
科技期刊”
福建老年大学之歌
致敬学报40年
科技期刊的分类
福建医改新在哪?
来吧,福建求贤若渴
学报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