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看出版企业的历史使命

2021-12-16 08:22凌云
出版广角 2021年21期
关键词:汉译商务印书馆丛书

【摘要】   国家出版基金创立14年以来,中国近现代出版业先驱商务印书馆承担了很多项目,涵盖社科人文和艺术类图书。文章以商务印书馆承担的大型社科类丛书及工具书项目的出版为例,探究商务百年发展历程中自觉承担的社会责任,结合国家出版基金的确立,看新时期国家出版基金赋予出版企业的历史责任。

【关  键  词】国家出版基金;商务印书馆;历史沿革

【作者单位】凌云,商务印书馆 。

【中图分类号】G239.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1.21.005

一、国家出版基金的经纬度和商务印书馆的历史坐标

国家出版基金于2007年在北京设立,前身是“重大出版工程专项资金”,是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986年2月设立)、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986年10月设立)之后,第三个以国家名义设立的专项基金,宗旨是资助优秀的公益性出版项目。国家出版基金虽然是以国家名义最晚设立的专项基金,但对我国的文化传播、出版行业发展影响最大。基金资助的范围几乎涵盖所有出版门类,其中社科文学类项目占比较大,自然科学、医药卫生、工程技术等学科项目数量不断增长,少数民族文化类选题项目也逐渐占有一席之地。

14年来,国家出版基金从原来的资金扶持,变成一种荣誉、一种品牌出版的认可,共遴选资助了5700多个优秀出版项目。2008年(2008年、2009年为同一批)至2021年,不含年度主题项目立项共5200多个。国家出版基金始终引导国内出版机构以服务国家大局为理念,紧扣时代主题,在推动我国出版“走出去”、提升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展示了我国文化企业、文化产品在世界文化中的价值和位置。

商务印书馆1954年迁址北京翠微路,1971年迁入王府井大街36号办公楼。这座颇具年代感的办公楼曾经是中国文联办公地,承载了无数历史故事和悲欢离合,成为王府井地区与首都剧场、社科院考古所齐名的三大地标性历史文化建筑。商务印书馆作为中国近现代出版业的先驱,虽几经地域时空的变迁,分分合合,起起伏伏,但始终不忘初心,担当文化企业的社会责任。每一个国人学习汉语拼音,认读文字,大概都是从《新华字典》开始;每一个学生也应该接触过《现代汉语词典》《古代汉语词典》;每一位人文社科类学者多多少少都研读过几本“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这些都是商务印书馆的文化产品。

国家出版基金可以有效地对出版企业具有长效社会效益和学术价值深远的项目进行帮扶,适当减轻企业的负担。中国出版政府奖作为我国新闻出版领域最高奖,每三年评选一次,而国家出版基金却是每年都有机会申请,全国各出版企业都有申报资格。对商务印书馆而言,入选国家出版基金不仅是经济上的直接资助,还是社会效益层面上的一种肯定。因此,“前接国家重点出版规划,后连出版政府奖” 的国家出版基金,在我国文化出版史上就像一个坐标轴的原点,从设立之始就标记着一个新发展的开始。

二、国家出版基金赋予商务印书馆的历史责任

国家出版基金以“体现国家意志,传承优秀文化,推动繁荣发展,增强文化软实力”为宗旨,扶持精品,鼓励原创,承担历史责任。在国家出版基金设立之前,一些公益性出版项目常因预期销量小而面临“出版难”的困境,为此,我国政府设立了旨在资助此类项目的“国家出版基金”。

商务印书馆每年有上千种新书上市,其中很多品种是需要多年积累、大量投入的项目,是历经几代人才能完成的成果。國家出版基金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是对这类项目的直接支持,助力其早日出版。

下面以商务印书馆承担的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为例,谈谈文化企业如何在国家出版基金的帮扶下,更好地实现自己的历史责任。

1.“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系列项目

商务印书馆首度入选国家出版基金的项目是2009年立项的“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第一批)。立项后,项目组分为文史哲、政经法、文化宗教三个小组,全面展开书目资料搜集工作和学术委员推荐工作。2010年2月至3月,项目组完成书目初选工作,汇总丛书初选总目近480种,分为文学、历史、哲学、政治、经济、法律、社会等类,提交专家论证会讨论,从中甄选出第一批100种。2014年,“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第二批)100种再次入选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系首套系统梳理中华学术百年发展脉络的大型丛书,丛书作者包括胡适、岑仲勉、熊十力、钱穆、潘天寿、林惠祥、翦伯赞、吕思勉、杨树达、吴文藻、费孝通、陶行知、吕叔湘、陈寅恪、余嘉锡、王国维、黄侃、顾颉刚、郑振铎、章太炎、梁启超、何炳松、赵元任、潘光旦、瞿同祖、沈从文、傅衣凌等,仅从丛书的选目和作者就能感受到学术的光芒,而且很多作者都曾是商务印书馆的员工。

“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在编辑过程中进行了重新校订。一是加大专家校订的力度以改良版本,保证商务版名著不低于,甚至远胜于图书市场上的已有版本;二是新编经典,根据专家的建议对书稿进行重新整合,增加相关内容,集中精选作者在某一方面的研究成果重新汇集,以便读者了解其主要观点及思想变迁;三是校点句读,邀请专家对经典旧籍重新进行校点句读整理;四是设置年表导读,每本书后附加大量首次整理的作者学术年表和导读文章,由此保留了许多极为珍贵的史料,使其与解读著作学术成就的导读文章相辅相成,价值极大。这些做法一直延续到“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第三批)。

在这个浩大繁复的过程中,商务印书馆又策划开发了另一个“碎金文丛”。文丛取名“碎金”,意在辑零碎而显真知,与先前出版的“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相映衬。不同于正襟危坐写就的学术经典,“碎金文丛”是这些学术名家随性挥洒或点滴积累的小品文章,分为“治学随笔”“学林散记”“日记书信”和“口述自传”等形式,多为后人精心辑录整理或坊间经年未见的佳作。

1929年,商务印书馆就开始策划编印《万有文库》,1936年又策划了“中国文化史丛书”(1937—1939)。从当时的视角来看,商务印书馆创办以来,虽然是以出版教科书起家,那时也没有类似“国家出版基金”这样的国家级出版资助,但商务印书馆自觉地担当历史责任,做文化的建设者,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改革开放后,1998年,商务印书馆又策划出版了“中国文化史知识丛书”(100种)等项目。

2017年2月11日,商务印书馆迎来了120岁生日。为了纪念与中华现代学术风雨同行的这段历程,商务印书馆特意选目出版了“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120年纪念版)200种,其中入选的许多图书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就是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商务印书馆通过这套丛书告慰百年前的各位前辈先贤和作者,并向长期支持丛书出版的各位学界同仁致以感谢和敬意。“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能实现这种规模的出版,也实有赖于基金的支持。这套集国内学术大成的作品,成为我们反观历史、找寻文化基因、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石。

2.“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第十三、十四辑)项目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第十三、十四辑)项目在2012年获得国家出版基金立项资助,是开放式丛书,其开端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1963年,商务印书馆制订了《翻译和出版外国哲学、社会科学重要著作十年规划(1963—1972)》。1978年,国家出版局重新确认商务印书馆的出版方针任务主要是翻译出版外国学术著作和编印中外语文词典等工具书。1981年,“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第一辑50种开始出版。1982年,商务印书馆创建85周年之际,“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第一辑50种全部出齐。1983年,“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第二辑50种出版。1984年,“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第三辑50种出版。

1985年,胡乔木同志传达邓小平同志的重要指示,指出“要用几十年的时间把世界古今有定评的学术著作都翻译出版”。同年11月,商务印书馆召开第一次选题规划座谈会,制定《商务印书馆七年(1984—1990)选题规划》,加强“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的翻译出版规划。1986年,“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第四辑50种出版。1989年,“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第五辑20种出版。同年12月,商务印书馆召开第二次选题规划座谈会,制定1990—1997“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七年规划,共列名著80种。胡乔木给全体与会者写来贺信,称这套丛书为“我国学术文化有基本建设意义的重大工程”,建议“选题的范围还可以更广”。1992年,“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第六辑30种出版。

1994年,商务印书馆召开第三次选题规划座谈会,主旨为“加强基础文化建设,开拓汉译名著选题”,制定了“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第三次规划。1996年,“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第七辑40种出版。中宣部、新闻出版署和商务印书馆联合召开“八五重点出版项目‘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出版260种座谈会”。1997年,“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精装本50种出版。1998年,“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第八辑42种出版。2000年,“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第九辑28种出版。2003年,“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第十辑40种出版。2009年,“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珍藏本400种出版。2010年,“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珍藏本获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2011年,“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第十一、十二辑93种出版,同年分科本500种出版。2013年,“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第十三、十四辑共100种(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出版。2014年,“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kindle版上线。2016年,“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第十五辑50种出版。2017年,“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分科本、珍藏本120年纪念版700種出版。2019年,“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第十六、十七辑出版。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汉译名著名家视频导读”首批26种名著125集视频向公众开放。2021年,“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第十八、十九辑出版,同时召开“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四十周年座谈会暨第二十辑专家论证会。

从这套丛书的出版过程来看,不管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风雨,还是千年之交的世界风云变幻,国家层面一直关注并肯定商务印书馆这套世界性丛书的出版。1989年,胡乔木先生在给“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第五辑出版的贺信中曾明确提出:“为了推进这项对我国学术文化有基本建设意义的重大工程,建议由国家设立基金和保障奖励制度。”国家出版基金设立后,虽然只对其中一部分给予资金支持,但也足以看出国家出版基金的价值导向和对商务印书馆工作的肯定。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是国内知识分子认识世界、了解世界学术、找寻自我的重要途径。尽管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网络的繁荣,获取知识的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但世界共同的学术文化经过沉淀汇集而成的基础始终未变。商务印书馆通过几代出版人的持续努力,践行自己的出版历史使命。

3.商务印书馆工具书类基金项目

国家辞书出版规划到目前一共进行过3次,第一次规划为1975—1985年规划,国务院出版口召开了全国中外语文词典规划会议,商务印书馆参与制订了十年规划;第二次规划为1988—2000年规划;第三次《2013—2025年国家辞书编纂出版规划》由各个有辞书出版资质的出版社自主申报,国家遴选后立项。商务印书馆每次都承担了大量的规划任务。经每年增补,截至2021年底,商务印书馆共有29个辞书项目列选第三次规划。

从1898年出版《华英初阶》《华英进阶》开始,商务印书馆1906年出版了《中德字典》;1908年出版了《英华大辞典》;1909年出版了我国最早译印的百科辞典《汉译日本法律经济辞典》;1915年出版了《辞源》正编;1917年编辑出版了我国的第一部专科词典《植物学大词典》;1919年出版了《国音字典》《国音学生字汇》推广注音字母;1928年出版了《综合英汉大辞典》(当时我国收字最多的英汉辞书);1953年受卫生部委托出版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56年出版了《新华字典》新版;1957年出版了《新华字典》(新一版);1958年中央确定商务印书馆出版任务为“以翻译外国的哲学、社会科学方面的学术著作为主,并出版中外文的语文辞书”。

1980年,商务印书馆与日本小学馆签约,合作出版《现代日汉词典》;1983年与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签约,合作出版《英汉汉英词典》;1990年出版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词典 台湾省》;1992年出版了《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汉语词典》;1999年出版了《新蒙汉词典》,同年商务印书馆获“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被认证为“中华老字号”,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成立;2002年,中国辞书学会秘书处迁入商务印书馆办公。以上只是简单摘取商务印书馆历史上出版的一些工具书项目,翻阅企业历史和出版产品目录,更可以看出其“工具书王国”的美誉乃至实名归。

国家出版基金设立以后,给商务印书馆深耕的工具书项目带来了丰厚的回报:2010年,《辞源》(第三版)出版,获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全球华语大词典》出版,获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提名奖;《18种小语种汉外分类词典》(全媒体出版项目)出版。2014年,《新时代俄汉详解大词典》出版。2016年,《中华科学技术大词典》和《中国方言文化典藏》(EP同步版,图书、音像制品)出版。2017年,《汉语阿塞拜疆语词典》《闽台文化大辞典》出版。2018年,《新时代大俄汉词典》、《中国濒危语言志》(EP同步版)出版,并獲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提名奖。2019年,《古音汇纂》出版并获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2020年,《汉英成语词典》《新满汉大词典》(第 2 版)出版。2021年,《汉菲词典》出版。

借用商务印书馆陈原先生给《新时代汉英大词典》写的序言:“……一部大型汉英词典问世,它的意义不仅是多了一部比较可靠的互译工具书,还有更深的一层含义:它意味着东西两种文化传统和东西思维方式在接触,在对话。它将引导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也将引导中国更好地去了解世界。”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成为商务印书馆工具书产品线上璀璨的宝石,商务也用多年的努力证明了自己在行业中的实力,让国人在认识世界、了解世界时有了可靠的工具。

4.其他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和年度主题出版项目

在国家出版基金的扶持下,商务印书馆巩固了其学术重镇的地位,不仅相继完成《中国设计全集》20卷、《钱锺书手稿集·外文笔记》、《中国当代设计全集》20卷、《蔡元培全集》、《海上丝路世界百年稀见历史影像修复与考订》等图书项目的出版,涵盖艺术、文学、历史、考古等众多学术领域,还推出了年度主题图书项目“中国道路丛书”、“抗战大迁移丛书”、《江苏省乡村人居环境调查》、《微观新疆(汉英版)》、《微观内蒙古(汉英版)》、《国家相册 :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家国记忆》、《一生一事:顾方舟口述史》、《习近平扶贫故事》等。从这些图书项目可以看出,商务印书馆不仅专注于学术出版,还以服务国家大局为理念,紧扣时代主题,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通过国家出版基金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三、结语

国家出版基金的原则是“自愿申请,公平竞争,专家评审,择优立项”。截至2021年10月,商务印书馆共获得国家出版基金立项37个,其中28个年度常规项目和9个年度主题专项项目,每年都有入选,从未缺席,并先后有9个项目获中国出版政府奖。从所承担的数量、完成的质量和取得的社会效益来看,均体现了商务印书馆的历史担当和出版实力,符合这个百年文化企业在当今文化史坐标中的位置。

古往今来,商务印书馆秉承“文化为本、守正开拓”的创新精神,致力于在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文明之间搭建桥梁。正是一代又一代文化先贤与时代先驱的不懈努力和勇于担当,让中华文化在激烈的文化碰撞中得以传承、复兴和发扬光大。

文化是民族的本体,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精神纽带,而图书是将抽象的文化变为实物并传播的载体,通过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图书出版是一种新方法、新探索。对国内出版机构而言,承担基金项目不仅是一种荣誉,还是文化传播的使命召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商务印书馆以“昌明教育,开启民智”为己任,竭力传承中华文化,积极传播海外新知,创造了中国文化出版事业的辉煌。2022年是商务印书馆创立125周年,也是国家出版基金设立15年,相信在国家出版基金的支持和扶助下,商务印书馆一定能再创辉煌,在世界文化版图中勾勒出属于中国的新的历史坐标。

|参考文献|

[1]《商务印书馆120年大事记》编写组. 商务印书馆120年大事记(1897—2017)[M].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7.

[2]郑士德,郑北星. 中国书业史[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3]罗灏. 国家出版基金对出版社的影响分析[J]. 传媒论坛,2019(12):114.

[4]高铭坚. “十三五”时期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综述与展望[J]. 出版广角,2021(1):14-18+31.

[5]祁德树,吴明华. 国家出版基金引领中国出版业高质量发展[J]. 中国出版,2020(8):20-26.

猜你喜欢
汉译商务印书馆丛书
“人梯书库”丛书
《李尔王》汉译的序跋研究
艺术创想丛书
艺术创想丛书
商务印书馆120年
1949年以前商务印书馆股东财产权分析
西方译学术语的汉译现状与思考
《社会组织培训教材丛书》简介
谈谈柯尔克孜语中“bay”、“-bay”和“bek”、“-bek”的汉译
商务印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