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萍?肖利?谢卫平
【摘要】 学术期刊智库功能对强化我国高端智库建设,实现思想产品的市场价值和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采用文献分析和案例研究的方法,在揭示学术期刊智库功能建设的理论可行性与现实阻碍的基础上,从期刊体制、定位、成果、人才支持以及传播能力五个层面探索学术期刊智库功能延展的实现路径。
【关 键 词】学术期刊;智库;实现路径
【作者单位】王萍,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肖利,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谢卫平,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
【中图分类号】G239.2【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1.21.009
在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架构下,智库作为我国决策咨询体制的重要构成,在咨政建言、社会服务与舆论引导等环节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2015年11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工作方案》,24家机构成为首批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全面启动[1]。“智库热”发展浪潮催生了中国智库规模化的数量增长,截至2020年,我国智库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二。但《全球智库报告2020》显示,我国仅有8家智库登上全球百强智库榜单,这表明中国智库的发展质量、综合实力与国际影响力仍有提升空间。如何完善及优化智库功能,打造一批兼具质量优势与规模效应的高端智库,是理论与实务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从智库功能来说,研究能力与传播能力是智库建设的“一体两翼”[2],智库不仅需要思想先进、有开创性的概念输出,也需要借助有效的宣传平台,使其科学性、前瞻性的思想产品有效深入目标受众[3]。而学术期刊具有展示学术研究成果、集聚前沿思想、传播学术观点等多种功能,能够为智库发展提供宝贵的资源与平台[4],契合了高端智库“一体两翼”建设的内在需求。因此,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战略背景下,拓展学术期刊的智库功能,塑造学术期刊“智囊”角色,已成为提升期刊社会影响力与国际影响力的重要路径,同时也是打造高端智库媒体传播平台,建设世界一流智库的必然要求。
一、学术期刊对接高端智库“一体两翼”功能的理论可行性
智库是由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所组成,服务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重大战略,具有咨政建言、舆论引导、理论创新、社会服务等功能的决策支持机构。学术期刊与智库在职能设置上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拓展学术期刊的智库服务功能不仅能够满足智库对传播平台的建设需求,同时也是对学术期刊学术价值与社会功能的进一步延伸与发展。学术期刊是连接智库和学术研究的重要平台,能够满足智库功能建设中的传播需求[5]。
首先,学术期刊在传播方面具有知识更新速度快、承载内容专业性强等特点,能够确保智库提供的政策思想得到专业渠道的传播和扩展。像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兰德公司等具有较高影响力的知名智库均高度重视智库刊物建设,拥有大量優质学术期刊,其政策主张和见解会通过刊物进行发表和传播,进而优化智库品牌建设和提升智库社会影响力。
其次,学术期刊不仅具有科学研究成果的平台集聚优势,同时能够依托专业化的编审队伍对研究成果提供高屋建瓴性的评价与指导。因而,学术期刊所刊登的内容能够系统、深入地报道所属领域内的前沿研究成果和最新的权威观点,这有助于智库更好地把握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趋势,提出更具价值的社会建议和政策主张。例如,《改革》期刊开放的《改革社评》栏目就一直秉承“学者看制度逻辑,官员看解析方法”的宗旨,不断呈现社会学者关于经济社会领域的建设性意见,为重庆社会科学院的智库研究功能提供了智力支持。因此,深度挖掘和利用学术期刊的成果传播能力以及研究能力,推进学术期刊的智库服务角色培育与智库功能建设,不仅能够有效对接高端智库一体两翼的“双轮”驱动发展要求,同时也为学术期刊的发展延展了新的方向。
二、学术期刊延展高端智库“一体两翼”功能的现实问题
1.学术期刊拓展智库功能的体制性壁垒突出
推动学术期刊转型,发挥其智库功能,其目的是传播学术思想、服务社会发展,共同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从功能建设角度来看,高端智库“一体两翼”功能的开发要求学术期刊既要做知识传播者,也要做问题的提出者和解决者。然而,学术期刊现行的运行模式导致其服务范围较为有限,发展方向也相对单一,目标定位层次与智库服务目标脱节,使得学术期刊在拓展智库功能时面临突出的体制性壁垒。从期刊定位来看,当前的学术期刊普遍被认为是出版机构而非科研机构,其功能也仅仅是成果发布而非成果创造,这就使得期刊在成果收录时较为被动,缺乏自主性。并且其成果评估和筛选过程也往往缺乏明确的问题导向,这将难以服务于智库的研究能力建设。在运行机制方面,相比国外大型的报刊公司,国内的学术期刊多由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某一部门主办,既缺乏独立、完整的组织运行体系,还要受到所属单位的辖制[5],因而其发展目标通常也要服务于所属单位。这从根本上制约了学术期刊的发展,导致学术期刊的组织定位难以适配智库功能建设的高层次目标。
2.学术期刊的同质化定位与智库建设需求脱节
期刊定位模糊、刊文选题同质化、阅读受众单一是学术期刊拓展高端智库功能的又一掣肘。期刊的特色建设有助于增强学术期刊对其所属领域内优质稿源的竞争力,助力其挖掘更具价值的学术思想,同时也能促使学术期刊从“智库期刊”定位出发扮演好“智囊”角色,为社会发展与政策咨询提供富有洞见的研究成果。不过,有些学术期刊为了拓展稿源渠道,获得丰富稿源,在期刊主题设置上往往会秉持“大而全”的原则,选择收录不同类型主题的研究成果,导致期刊同质化现象突出,不利于协调有序的分级、分类、分方向的学科期刊体系建设。
3.学术期刊的成果评估效度对智库功能支撑乏力
学术期刊的智库功能建设必须从实践出发,以影响政府决策为目标,以惠及全社会为导向。然而,多数期刊却很难达到这一标准。目前,学术期刊所刊载的研究成果大多是对政策导向的跟随与政策效果的验证,而前瞻性、引领性的研究结论较少,这很大程度限制了智库期刊的决策咨询能力。究其原因,一方面,部分学术期刊的成果评估严重偏离实践导向,未能以研究的思想性、创新性和实践性为评价依据,更多地倾向于盲目跟风,将复杂、流于形式的数学建模,以及大量研究范式化、框架复杂化的文章作为其收录范本,而这部分成果难以在智库开展科研工作和承担政府委托课题时发挥应有的决策参考作用。另一方面,部分期刊为了“独善其身”与站定“绝对化”立场,倾向回避尖锐性和敏感性问题,但这些内容往往是贴近社会现实、反映社会发展刚需的智库类研究。此外,“重量轻质”的成果评估倾向以及缺乏客观的内容评价导向,致使期刊刊载的成果中反映真知灼见的创造型思考较少,重复性的观点和理念较多。这很难通过思想上的激烈碰撞实现科学研究的进一步完善,形成具有引领性意义的政策参考,这也进一步削弱了学术研究的政策转化效果。
4.学术期刊延伸智库功能的匹配性人才供给不足
学术期刊人员队伍结构单一,高层次、多元化的专家型人才供给不足是限制其智库功能有效发挥的重要因素。现有专职编辑的综合能力难以满足期刊智库功能建设的需求[5]。期刊内部的专职编辑人员一般都有自己特定的学科与专业背景,由于对智库研究缺乏深入了解,期刊编辑人员往往缺乏根据智库特点与前沿社会问题确立策划选题的能力。并且由于期刊的收录成果来源于多元化的专业领域,专职编辑有限的学术水平难以对成果提出价值性见解。加之期刊编辑的编制有限,待遇水平普遍缺乏市场竞争力,使得期刊队伍扩充存在较大困难。
5.学术期刊的跨层辐射能力较弱影响智库传播效果
智库期刊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政策主张和建议,并通过强有力的宣传途径,使其先进的研究思想传达至目标受众。该过程涉及向3个圈层的定向传播:面向决策层的定向传播,发挥决策参考作用;面向科研层的定向传播,发挥学术交流作用;面向社会层的定向传播,发挥舆论引导作用。但当前学术期刊的跨层辐射能力较弱,影响了定向传播的效果。一是学术期刊比较注重期刊的学术定位而忽视了期刊社会功能的发挥,学术期刊的专业性较强,其受众限制于科学共同体内部,准入门槛较高,服务范围受限;二是学术期刊的传播手段相对单一,尽管诸多期刊已开始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双渠道传播模式,然而线上传播也仅局限于以收费为基础的电子期刊,即便有其他传播方式[8],也多流于形式。有数据表明,中国学术期刊的公众号开通比例虽高,但多为订阅号,每月发文量不足10篇,存在信息推送较少或推送频率不稳定的问题,其传播力度与辐射广度十分有限[9]。
总的来说,学术期刊延展高端智库“一体两翼”功能的阻碍机制如图1所示。
三、学术期刊智库角色塑造与智库功能建设的实现路径
1.革新运行机制,破除阻碍期刊智库功能建设的体制性壁垒
培育与开发学术期刊的高端智库功能,对接高端智库“一体两翼”的功能需求,首先需要对学术期刊的宏观定位进行调整,推动学术期刊从原来的出版机构转变为集出版与科研于一体的双职能机构。就期刊定位而言,学术期刊既要做学术研究与政府决策的连接点,也要做政策决议的发声点。为此,学术期刊既需要通过承办课题、项目等方式针对特定的社会发展问题展开学术探讨,强化自身的科研能力建设,同时也要利用自身的科研平台优势与各大高校和科研机构展开合作,搭建学术交流平台,针对社会热点问题提出具有前瞻性和针对性的见解,进而真正发挥咨政建言的智库功能。此外,高校与科研机构应保障学术期刊组织运作的独立性,使其在依托所属单位现有资源的情况下,能够独立于所属单位,塑造独特的办刊特色。管理世界杂志社于2017年12月18日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国家工商管理总局批准,成立了《管理世界》经济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这一举措不仅完成了杂志社由出版机构向集出版与科研于一体的双职能机构转变,进而与政府部门、研发机构和各类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为社会发展提供了高质量的智力服务。
2.精准化办刊定位,扮演好学术期刊的“智囊”角色
学术期刊的智库功能建設需要根据自身优势,推出反映时代特色的前瞻性、引领性和高质量的研究成果[10]。因此,学术期刊应专注于核心竞争领域,强化内容建设,创新与优化期刊定位,形成独特的期刊风格与研究特色,进而依托其专业优势,对社会实践和热点问题提出创新性见解,切实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科学与社会》自2011年更名以来,作为一本兼有思想性、专业性的学术刊物,其依托国家高端智库的智力资源优势,坚持“科学与社会的良性互动、科学与思想的自由讨论、科学与人文的交融碰撞、科学与传统的文化传承”的办刊宗旨,不仅为科学共同体、知识界和文化界提供了思想交流和碰撞的平台,同时也为科学技术与社会(STS)领域的学术研究提供了专业化的指导。10年来,《科学与社会》基于对科学与社会双向影响的讨论,设置了《论坛》《观点》栏目,并依托这两个栏目组织两院院士以及科技领域、科技政策与管理领域、社会科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诸多科技与社会的热点问题,如“中国科技体制问题及改革”“破解‘钱学森之问”“科技评价与科研诚信”“我国基础研究短板何在”“AI治理策略”“科技评价顽疾怎么治”等。《科学与社会》通过努力做好面向决策层、面向科学共同体及社会公众的传播工作,为我国科技政策的制订提供了决策参考和理论指导,奠定了期刊在该领域的学术影响力。
3.根植于社会实际,建设立论鲜明的观点互动平台
期刊智库功能建设的根本目标是服务于经济和社会发展,因此学术期刊在智库化转型过程中必须要秉承贴近社会的基本原则。这要求期刊在内容上要针砭时弊,打破当前的学科桎梏和认知局限,敢于触碰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尖锐性、敏感性问题,主动揭露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切实把握社会热点、痛点问题。如《外交事务》简介中对收录论文的要求是:“内容翔实,言之有据,发表的观点新颖而严谨,令人信服,吾等并不指望公众能从刊物中找到知音,因为有些文章的看法是完全对立的;然而吾辈坚信,置身事外对于引导舆论的好处更甚于立场鲜明地站在某一方立场上,其中所登载的任何观点,本刊将不为其承担任何责任,无论在刊物中具名与否,本刊仅负责将各种观点汇聚。”期刊价值立场的独立性保证了其能有效地把握时代脉搏,以客观、公允、科学的立场引领社会导向,进而为社会发展提供富有洞见的决策参考。
与此同时,期刊的智库功能建设还需要立足社会实践,为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重大战略提供决策咨询。因此,学术期刊的办刊规划与办刊目标既要有一定的战略高度,以服务国家发展需求为导向,又要根植于实践土壤,体现实践性、先进性、科学性。《科研管理》杂志将办刊宗旨设定为“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管理领域交叉与融合,宣传国家宏观发展战略与政策,介绍国际管理理论与方法研究前沿进展,推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面临的战略、政策和管理问题研究……”在这一宗旨的指引下,《科研管理》立足于中国管理新情境,持续引领学术前沿,为中国管理理论研究和管理实践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4.整合人才资源,塑造学术期刊的“智囊”团队
学术期刊在定位、机制和理念上的转变,意味着期刊组织内部原来传统的单一型专职编辑已无法满足期刊智库功能建设的需求。同时,智库功能的培育也要求期刊整合人才资源,培养复合型编审队伍[11]。因此,学术期刊需要不断吸引优秀科研人才,建设高层次、多元化的人才梯队。
学术期刊应在期刊内部强化编辑人员的选题策划能力。学术期刊智库功能的发挥要求编辑不仅要具备基本的出版、发行等业务能力,还需要对其收录的成果具有专业化的价值甄别能力,并对当前的时事热点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因此,学术期刊不仅需要对现有编辑进行科研意识引导与学术能力培养,也应聘用相关领域的高端人才参与期刊的常规化运作。《科研管理》在2018年的编委会会议上认真学习了四部委发布的《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编委们一致认为《科研管理》在新一轮科技期刊的建设中应紧紧围绕“编委把握思想、专家把握质量、主编把握方向”的基本原则,进一步明确期刊发展对编辑人员业务能力与科研水平的具体要求。同时,为增强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及权威性,期刊要吸纳并聘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加入专题编委,并以讨论、专题、笔谈等形式,组织具有较高思想深度与研究水平的优质文章发表。学术期刊还应具备资源整合和人才培养的功能[12]。学术期刊在学术界通常具有很强的识才、育才能力,对于青年学者和科研人员提供的科研成果,期刊应该为其提供指导和建议,帮助其成果发表。针对优质的青年学者,学术期刊也可以发出邀请函,将其纳入期刊建设后备人才队伍。
5.推进数字化建设,助力期刊智库成果辐射范围延展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为学术期刊提高学术影响力、拓展研究成果的社会辐射范围提供了有效途径。一方面,期刊应该借助数字化技术推进学术交流平台建设。如中国激光杂志社和中国科学院金属所依托数字化技术为行业内的50多家期刊搭建了学术共享平台,并构建了中国光学期刊联盟。从效果来看,各期刊之间的知识交流程度加深,期刊策划水平和学术影响力也得到显著提升。并且,期刊之间的跨组织合作发挥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能够更好地服务于重大科研问题的解决,充分发挥学术期刊在理论创新、咨政建言方面的智库服务功能。另一方面,期刊要依托数字化技术将科研成果拓展到决策层和社会层。为此,期刊需要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以及多媒体交互等方式打造现代化、立体式的全媒体传播体系,助推研究成果的普及。期刊还要通过数字化手段打造可视化的知识产品,如视频期刊、数字期刊等,以更为直观的方式展示其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研究价值以及未来的研究前景等。以上举措不仅有助于降低期刊读者的准入门槛,方便其获取相关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拓展期刊研究成果的延展性,还有利于期刊的品牌化建设,进而提升其学术影响力。
四、结语
学术期刊的智库功能建设是当前全球化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国家软实力的体现。但从我国学术期刊的发展现状来看,依然存在着诸多阻碍期刊智库服务功能建设的瓶颈因素。为此,本文首先从理论上阐释了学术期刊与高端智库“一体两翼”功能对接的可行性,揭示了智库功能建设对高端智库发展及学术期刊功能延伸的双重利好。在此基础上,本文从体制、定位、成果、人才支持以及传播能力五个方面,解析了学术期刊智库功能建设的瓶颈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革新运行体制、创新办刊定位、对接社会需求、整合人才资源以及推进数字化建设等破解其智库功能建设瓶颈的方案,为学术期刊拓展智库功能提供了理论参考。但也需要注意到,学术期刊的智庫化道路依然任重道远,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前行,探究一条适合我国期刊现状的智库化之路。
|参考文献|
[1] 中央批准这两家高校智库入选国家高端智库[EB/OL]. (2020-03-27)[2021-07-08]. https://www. hnzk. gov. cn/m/view. php?aid=12445.
[2] 杨柳春,刘天星,郭雨齐. 中国智库期刊的兴起与未来展望[J]. 科技与出版,2017 (1):24-29.
[3] 杨柳春,文彦杰. 科技期刊作为智库传播核心的作用机制[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0 (10): 1238-1243.
[4] 江波. 学术期刊的智库功能与定位[J]. 社会科学文摘,2017 (9):5-7.
[5] 洪峻峰. 当前学术期刊改革的顶层设计与底层回应[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 (3):50-59.
[6] 王军峰. 我国学术期刊智库化转型的优势、路径与意义[J]. 中国编辑,2019 (11):66-71.
[7] 徐雅雯,胡浩志. 新时代下学术期刊功能的转变:构建新型智库期刊[J]. 出版科学,2018(3):40-44.
[8] 黄雅意,辛亮,黄锋. 期刊网站和微信公众平台的耦合发展策略研究:以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为例[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6 (5):497-502.
[9] 余倩. 微信:拓展期刊影响力的平台[N].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08-09.
[10] 黄江华,冷怀明. 学术期刊与新型智库协同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其破解之道[J]. 编辑学报,2019 (6):647-650.
[11] 丁佐奇. 科技期刊与智库功能融合及互动发展研究[J]. 编辑学报,2019 (6):606-609.
[12] 展雪梅. 数字时代科技期刊发展困境及其变革策略研究[J]. 新闻研究导刊,2020 (2):17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