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婷婷
【摘 要】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它能够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可以评测教师教学的水平。但是,目前小学数学作业的反馈方式单一,教师观念陈旧,认为自己批改比学生批改好,注重作业结果的反馈,忽视对学生自评意识的培养,没有为学生提高评价判断能力创造条件。由于独批独改工作量大,且形式单一,作业反馈所能带来的教学效果甚微。在此现实基础上,笔者探索当下作业反馈中存在的问题,并深入探讨和研究能被一线教师采用的关于作业反馈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反馈
在日常教学中,作业是学生每天必备的功课,是学生学习的一项主要环节和进程。作业反馈能将评价的结果反馈给学生,有助于学生对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弥补矫正、总结经验,调整学习计划及策略。因此,数学教师有效进行学生作业的反馈尤为重要。但目前,更多的一线数学教师还是采用比较陈旧的作业批改方式、反馈形式,比如,只有“√”“×”,或者一些其他具有判断性的符号,也有部分教师写上一些评语,但比较模糊,没有具体的指向性,学生不能从中获得具体的指导意见,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得不到满足。那么,如何转变教师传统的作业反馈观念,构建校内和校外相互交流的数学作业反馈体系,创造符合新的教育理念的数学作业反馈形式呢?以下是笔者的一些建议。
一、多元化的作业反馈主体,让作业反馈形式多样化
目前,作业反馈的主体基本是教師,并且他们是全批全改,只有教师一个人参与到这个过程中,太单一化了。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家长一起参与进来,这样就可以增加教师和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也能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一线数学教师的日常工作是忙碌的,作业批改其实是一项耗费时间和精力的事情。老师要运用教育机智,时刻为自己的工作“减负”。
比如,南京市某一个小学就倡导发挥孩子的自主能动性。让孩子对自己的作业负责。练习时间,由学生自己核对答案,核对到错误的用红笔小批,然后学生自由上台进行讲解,讲解完之后,学生自己用蓝色水笔进行订正。教师最后做一个总批,针对每个孩子的错误,教师一一进行询问,让孩子自己将错误之处讲解给老师听,通过老师的追问,让孩子巩固错题,将课堂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练习中,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能将枯燥的练习课变得灵动起来。
其二,会用、善用反馈方法。根据调查的实际情况来看,目前的作业反馈形式多种多样,有部分批改,小组互评,全部批改,互相批改,家长自批,还有体现学生综合表现情况的成长脚印,档案袋,以及结合网络的云批阅等。这些丰富的作业反馈方法都有其自身独特的功用,如教师让学生带着作业到面前,当面批改,针对面批的情况及时分析主要错误原因,带领孩子总结小技巧。这种方法不仅可以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错误,也能帮助教师了解孩子当堂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学生对于自己不会的问题还可以再进行询问,这样不仅有利于教师的课堂教学,也可以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
比如,某教师在教学几何和图形这部分内容时,学生在方格图或点子图中,根据要求画规定的图形,在进行过关练习时,教师进行面批时发现,总有学生画得不够标准,有图形不封闭,图形边线超出方格,图形改变,不是规定的图形。教师在批阅时发现了,这个是学生的共性错误,就当场展示学生的错题,引导学生自己看错题,给错题分门别类,找出共同之处,是因为计算出错导致画错了,还是因为没有标出关键数据出错,还有因为画线画不直等原因。该教师让学生自己讨论,总结小步骤。孩子们自己总结出了经验步骤“一列算式,二标数据,三压线画”。一列算式是指根据题目的具体要求列出相应的算式,然后画图;二标数据顾名思义是在图形中标出相应的关键数据。三压线画是针对学生总是会把扁线超出格子图,画不直,没有封闭图形等一类原因总结的。经过老师的引导,孩子们自主分析总结经验,在当天的家庭作业中,这样的现象就少之又少了,作业的正确率高了很多。
二、人文化、艺术化的作业反馈,让作业反馈更有成效
作业反馈不仅要有表扬,也要体现艺术性和人文性。
其一,人文性的作业反馈可以让学生在心理上更舒适。学生的创造是无穷的,是具有丰富想象能力的。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商量,探讨作业反馈的符号。之前一直被采用的“×”,学生看到之后感觉冷冰冰的,只从这个符号中知道自己这题做错了,但不知道原因,显然,“×”仅仅起到了判断的作用。在语文作业反馈中,修改病句就有专门的修改符号,批改作文时还会标注评语。语文作业反馈方式体现了当下要求的人文性与艺术性。在收集的学生作业本上,笔者发现了几种非常有趣的符号。题目完全正确的教师是依然采用“√”,但是错题教师会用“○”“\”“?”等符号,如果学生有漏题,教师就会像语文老师修改病句一样,标上遗漏符号。如果学生对题目的意思理解错误了,教师就会标上一个“——”或者是“?”,有的还会加上小评语,作业中,有学生有自己独特的想法时,就会标上“☆”等,这样具有特殊意义的符号,由于是学生自己讨论出来的,所以发到作业,学生就会立刻翻开作业,看一下自己的作业是有什么原因出错的,然后再进行订正。这样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作业反馈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也提高了教师的作业反馈效率。但是,教师不能在学生不理解符号意义时运用,和他们一起讨论作业批改符号,这样可以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作业反馈的人文性。
其二,作业反馈语言要能体现艺术性。在数学作业反馈中,发现一些教师也会标准上一些评语。笔者发现这些评语鼓励性、提示性、针对性居多。如“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老师相信你还有更棒的方法”“多思考,你就能发现不一样的自己”“你真是爱思考的孩子,未来一应可以像爱因斯坦一样,做一个科学家”“真棒,你的进步让老师感到惊喜”,这些评语不仅简单,且富有人情味。类似这样的评语,如果能从孩子上一年级时日常使用并坚持使用,相信一定可以逐步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远比老师直接指出学生的错误,或者去批评他效果好。其次,教师可以使用一些可以量化的“等级”反馈方式,可以和“评语”相结合。这种可以“度量”的作业反馈方式,容易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自己想学习,产生学习内驱力。
三、作业反馈与教学相结合,让作业反馈具有可操作性
想要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只有教师抓住作业反馈的时机,结合一定的方法、多样的反馈符号,不一样的反馈主体,才可以达到作业反馈促进学生学习的目的。
其一,防微杜渐,进行干预性反馈。如某教师执教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负数的认识”。在教学片段中,张老师看到学生已经能够调动已有生活经验,初步对“-5”有一些感悟时,出示同桌合作要求。带领孩子理解合作要求时,提示孩子们可以通过画图、文字等方式来表示自己的想法。经过张老师的逐步引导,孩子们呈现了对“-5”多种多样的理解。有用生活中气温-5摄氏度举例的,有用海拔来解释的。还有的孩子用图来表示的。针对孩子们的积极的思考和踊跃的表达,张老师首先给予了大大的表扬。在小组汇报过程中,张老师选择了比较有性的学习单来展示。通过对比两幅图,张老师和学生进行了几次深入的对话反馈,逐步加深孩子们对负数的认识。在对话过程,老师提了而几个问题,“同样这都是表示‘-5度的含义,你觉得哪一幅图把“-5度”的意思说得很清楚?你从这幅图中读懂了“-5”的什么意思了吗?”“你们认为这幅图说清楚了-5度的含义,那你们谁告诉我,左边这幅图你读懂了什么?”“这是-5度,这是5度,好像都跟5度有关,你覺得它们意思一样吗?”如果直接让孩子们表示出对“-5”的认识,孩子们可能会摸不着头脑要做什么,但是张齐华老师通过逐步的追问,逐步激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依托生活经验展开数学思考,获得对负数含义的初步感知。张老师注意结合学生自己绘制的“对-5度的理解图”,通过师生之间的倾听、交流,引导他们通过小组交流活动自主建构负数的意义,深刻感受到正负数是表示一对相反意义的量。我们发现,张老师对学生的反馈不仅仅停留在书面学习单上,还在课堂上通过多次更加深入的追问干预,交流,并借助课堂练习进行干预性反馈,防止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产生某些不必要的错误。
其二,进行知识单元整体复习,进行总结性反馈。总结性作业反馈一般是相对单元练习来说的,在现下的数学教材中,每一个单元都会有“单元整理与复习”,以及对应的单元练习,还有在单元结束时,个别教师会进行单独的知识点梳理,有的通过整理易错题复习知识点,有的通过画思维导图等方式,其实就是“总结性反馈”。教师在进行总结性反馈时,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设计,不能拿别人的方法直接就用,教师应该以学生的自我认知为基础,可以让学生真正理解知识,发展自己。
小学数学作业反馈是一个不断生成和不断变化的过程,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作业反馈不仅要关注学生是否做得正确,也要关注到学生的思维发展,只有这样,作业反馈才能真正发挥效果。
【参考文献】
[1]方臻,夏雪梅.作业设计:基于学生心理机制的学习反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2]刘春生.让学生爱上作业:小学作业布置、查收和批改的技巧[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