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雯雯 杨建国
教学目标:
1.通过拼字游戏、模仿游戏,体会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识记“蜻蜓”“蚂蚁”“蜘蛛”6个虫字旁的生字和“迷、造、运”3个走之儿底的生字;借助图片,发挥想象学习“ 藏、食、粮、 网 ”4个生字。
2.发现儿歌的表达特点,练习朗读,读准字音,读好节奏。通过随文识字,感知小动物的习性,读出对小动物的喜爱。
3.能按照笔顺正确书写“迷、运、造”3个生字。
教学过程:
板塊一 情境导入,建立新旧知识的勾连
1.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要带大家到一个好玩的地方——动物汉字乐园,这里住着很多动物家族,我们去打打招呼吧!
2.复习带有鸟字旁、反犬旁的汉字,引出新的学习内容。
师:我们先来敲响一扇门。(动画显示小鸟图片、“乌鸦、公鸡、白鹅”词语,学生自由认读词语。)
师:这里住的动物们的名字里都有带鸟字旁的字,所以它们是鸟字旁家族。
师:我们再来另一家看看。(动画显示小狗图片、“小狗、花猫、猴子”词语,学生自由认读。)
师:它们是什么家族呢?
生:它们是反犬旁家族,因为它们的名字里都有带反犬旁的字。
师:今天我们还要认识一个家族的动物们,它们是谁呢?(动画显示“虫”)你知道哪些虫字旁家族的动物呢?
生:蝴蝶。
生:蚂蚁。
生:螃蟹。
师:看来大家在平时生活中、读书中认识了不少虫字旁的动物。今天我们要认识的小动物啊,都藏在这美丽的森林里和你们玩捉迷藏游戏呢,咱们快去找找吧!(出示一张森林图片)你找到谁了?
学生分别说出图片中的动物名称。
(设计意图:本课出现的生字大部分是形声字,尤其是六组动物的名字都是带有虫字旁的形声字。教学伊始,调动学生的已有学习经验,将已经学过的六个小动物的名字按照偏旁归类出现,建立类的概念。导入环节以童话的形式出现,配以生动的门铃声,有趣的动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
板块二 发现规律,学习带有虫字旁的生字
1.借助拼音认读动物名字。(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蜻蜓、蚂蚁、蝴蝶、蝌蚪、蚯蚓、蜘蛛。)
2.检查认读情况,相机正音。
指名认读词语。特别关注“蜻蜓”(后鼻音)、“蚯蚓”(前鼻音)。
3.引导学生发现所读生字的构字规律。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这么多小动物的名字,这么快就认识了。你们一定有特别的办法。
提示:看看这些生字的左边,再看看右边,你发现什么了?
生:我看到这些字的左边都是虫字旁,右边的字和它的读音一样。
师:很棒的发现。左边都有虫字旁,就说明它们都是虫字旁家族的动物,右边部分可以提示我们这个字的读音。对吗?
4.拼字游戏,音形结合识记生字。
师:这个办法好不好呢,我们来玩个游戏试试。请同学们拿出信封里的生字卡片,把“虫”字放在左手边,老师报出一个生字,你就来拼一拼。(师生配合玩拼字游戏)
师:我们的祖先就是这样给这些小动物起名字的,还有很多动物的名字也是这样得来的,我们都可以这样来认识它们。
(设计意图:从单纯的借助拼音认读,到发现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最后运用构字规律音形义结合着识记生字,在游戏活动中实现对一组虫字旁生字的学习。)
板块三 朗读儿歌,在情境中随文识字
1.出示儿歌,自由练习朗读。
师:你们认识了这些虫字旁家族的小动物的名字,它们可高兴了,这不,它们都在表演各自的本领欢迎你们呢!它们的本领都藏在这首儿歌里了。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练习朗读。教师提醒要把每个字的字音读正确。
3.难点突破,帮助读好儿歌的节奏。
师:找到小动物的本领了吗?
老师问,你来答。(出示:蜻蜓半空——展翅飞,蝴蝶花间——捉迷藏……)
学生同桌合作问答,练习朗读。
师:(出示“半空”等词语)这些词语是小动物在告诉我们什么?
生:告诉我们它们喜欢在什么地方做事情。
师:是的,我们发现了小动物们的秘密,它们告诉我们“谁在什么地方做什么”,让我们把这些发现一一读清楚,注意把词语读连贯,词与词之间有停顿。
师示范朗读,生自由练习朗读。
指名检查朗读情况,相机指导。
(设计意图:本篇课文是一首朗朗上口的儿歌,应让学生读出韵味、读出趣味。儿歌的每一行都是“谁在什么地方做什么”,发现其中规整的格式,便于学生朗读。教学中通过师问生答的形式首先突破“做什么”这部分难点,就能很好地解决停顿节奏的问题。)
4.随课文情境识字。
师:你最喜欢这些小动物中谁的本领?为什么?
(生交流,相机学习相应语句中的生字。)
(1)蜻蜓半空展翅飞。
(学生朗读句子,并做展翅飞的动作,体会展翅飞翔的样子。)
(2)蝴蝶花间捉迷藏(学习词语“迷、藏”)。
①出示“捉迷藏”,学生认读。
②出示“藏”字,借助图片记忆字形。
师:小蝴蝶捉迷藏,为什么“藏”是草字头呢?
生:小蝴蝶喜欢在花丛草丛里捉迷藏。
师:是的,藏在花花草草间就不容易被发现了。
师:(出示迷宫图片)大家看迷宫图和“藏”字的哪部分很像呢?(下半部分)是的,藏在迷宫里也不容易被发现。
(3)蚯蚓土里造宫殿。
出示“造宫殿”,学生认读。
(4)蚂蚁地上运食粮。
①出示“运食粮”,学生认读。
② 展开想象,理解“食粮”。
师:你们觉得小蚂蚁会运些什么回家呢?
生:面包屑、巧克力屑、汉堡渣、米粒……
师:这些都是小蚂蚁可以吃的东西,就是食粮,所以“粮”字是米字旁。那“食”字你怎么记住它呢?
③借助古汉字图片,展开想象,识记“食”字。出示:
师:这是古人写的“食”字,你猜他们当时是怎么想的。
生:好像是一个人看到食物流出了口水。
生:我觉得是一个人张开嘴巴在吃食物。
师:分成上下两个部分来想象,同学们都可以用自己喜欢的办法来记住这个字的写法。
④学习“运、造”两个字。
师:为什么“造”“运”都是走之儿底呢?
生:小蚯蚓造宫殿要钻来钻去的,小蚂蚁运食粮要走来走去。
师:对啊,在道路上走来走去,钻上钻下,所以都有走之儿底。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小蚯蚓和小蚂蚁劳动时的动作吧。
(师生一起学做蚂蚁、蚯蚓的动作,体会走之儿底的意义。)
(5)蝌蚪池中游得欢。
师:小蝌蚪游得欢,这里的“欢”是——
生:欢乐、欢快、欢畅……
(6)蜘蛛房前结网忙。
①出示“结网忙”,学生认读。
②借助图片识记“网”字。
师:小蜘蛛有一张神奇的网,我们跟着这张网来写写“网”字,先织出一个边,再一根丝一根丝织出一张密密的网。
5.完整练习朗读儿歌,巩固识字,读出趣味。
师:同学们这样一说啊,小动物的本领还真的挺有趣呢,那就把我们的喜爱读给小动物听一听。
(设计意图:识字是低年级的重要学习任务,而识字的最高境界是实现音形义的结合。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从儿童的视角去感知小动物的本领,进而在具体情境和动作中学习生字。这其中有想象识字、字理识字、归类识字……多种识字方法的结合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发展他们自主识字的能力。)
板块四 突破难点,练习书写
1.笔顺的难点。
师:(出示:运、迷、造)这三个字有相同的偏旁——走之儿底,半包围结构的生字,我们要先写哪一部分呢?
生:先写中间部分。
(师生共同书空)
2.書写走之儿底的难点。
师:走之儿底我们之前写过,你们觉得容易写漂亮吗?小蚯蚓说要来帮帮大家呢!(出示动画)小蚯蚓说:“同学们,写好走之儿底并不难,想想我的样子就好了。瞧,走之儿底就像我一样,弯弯的身体长尾巴。你们试试看。”
(师示范书写“造”字。生练习描红、临写,师巡视指导。根据学生的书写,师指导,生再练习书写“运”“迷”。)
(设计意图:低年级写字教学要扎扎实实,从笔顺、笔画、偏旁一点一滴地养成规范的意识和习惯。从学情了解中可以发现,走之儿底的写法是教学中的难点,所以教学中进行了重点指导。采用适合学生的形象化的指导方法,用小蚯蚓的身体来表现走之儿底的形态,避免单纯讲解技法带来的枯燥。)
教学评析
陈雯雯老师的这节识字教学课有以下几个优点:
1.采用图文结合的场景创设,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这节课上,陈老师让学生置身于童话的情境中,把学习任务转化成游戏活动,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中。
2.关注汉字特点,进行归类识字。这节课上,陈老师关注汉字的特点,进行归类学习。首先是利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学习虫字旁的生字,巧妙地引导学生利用规律进行学习,提高识字效率。在随文识字的过程中,借助字理、想象、图片等把汉字的特点与儿歌情境进行融合,学生学得轻松有趣。
3.游戏化的活动设计。在学习虫字旁的一组生字时,陈老师用字卡拼字游戏的方式带领学生开展活动,这个设计很巧妙,既体现了形声字的特点,又让学生经历动手实践,形象地感受到形声字是由形旁、声旁组合而成的。
4.儿歌的朗读层次清晰。这篇课文是一首朗朗上口、充满童趣的儿歌,指导学生读正确、读出韵律、读出趣味是低年级儿歌阅读教学的关键。课堂上陈老师针对一年级学生的特点,读生字、读词语、读词组、读句子,最终在情境中读出节奏,读出趣味,这样拾阶而上的训练,突破难点,突出重点,让朗读训练扎实落地。
5.关注养成教育。一年级是小学的起始阶段,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课堂上我们可以看到陈老师细致耐心的习惯养成指导。读书的姿势、听讲的习惯、书写的态度等,每一点都是有提醒、有方法、有指导、有检查。尤其是在朗读课文时,课件虽然展示出了课文,但是陈老师仍然要求学生打开书,端端正正地捧好书来朗读。
6.教师亲切的教态营造了和谐的课堂氛围。陈老师在课堂上是和学生融在一起的,亲切自然,呵护帮助。一个学生发言时,陈老师说:“大胆说,说对了是你的,说错了,老师也不当真,因为你还小呢!”鼓励呵护学生的发现和体验感受,让课堂始终保持一种既温润又积极的状态。
几点建议:
1.教师的示范再加强。低年级学生学习语文,更多是依靠模仿。在朗读课文阶段,陈老师虽然有示范,但是这个示范的介入晚了一些,可以在学生刚出现问题的时候就进行示范,甚至一句句地领读都可以。
2.写字教学指导再加强。给予写字充分的时间,课堂上要让学生有充足的观察、练习、反复的实践来写好字。
(作者单位:江苏徐州市大马路小学九龙湖分校/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教学教材研究室)
责任编辑 郝 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