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现代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教育形式不断得到创新和丰富。在此背景下,新课程改革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分析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重视数学阅读教学,帮助学生掌握数学阅读技巧,提升数学学习能力,为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阅读;教育误区;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32-0065-02
引 言
在现代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开展拔高性教育,还要关注学生对基础性内容的掌握情况,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数学思维,发散和拓展学生的思维,为学生提升数学素养奠定良好的基础。数学阅读是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学生如果不能清楚地审题或者通过阅读理解数学的含义,就不能有效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一.数学阅读的内涵
数学阅读实际上就是一种数学语言活动和认知活动,也可以看作数学文化的体现。数学阅读过程是一个转化的过程,是掌握新知识,实现新旧知识衔接的过程。数学阅读通常要求学生灵活转化阅读内容,如把一项抽象的内容转化为具体的或不那么抽象的内容;把用符号语言或图式语言表述的关系转化为文字语言的形式,及把文字语言表述的关系转化为符号或图式语言;用自己的语言来阐述问题或定理等。从教育的角度来看,数学阅读就是运用数学思维来解决问题,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对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而在小学数学阅读中,同样分为主动阅读和被动阅读[1]。被动阅读是指学生通过视觉来搜索信息并接收信息,然后通过思维加工的方式得出结论,掌握知识。而主动阅读则是学生通过主动思考的方式,逐渐探讨问题中隐藏的关系,主动探究知识,这是学生参与课堂的重要体现,是学生掌握更多数学知识的重要基础,也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一种有效学习方式。
二、小学生数学阅读的误区分析
数学阅读能力是学生掌握数学技能、提升数学素养的一项基本功,因此,教师一定要转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一些数学教师对数学阅读存在误解。
首先,很多数学教师认为传统的数学课堂能够节省教学时间,让学生进行阅读是浪费时间,因此,给予学生阅读题目或阅读数学概念的时间较少,导致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不透彻。
其次,一些教师会针对一道比较难的题目,反复地进行讲解,但不注重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在布置阅读任务时敷衍了事,没有重点关注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不利于对学生閱读能力的培养。教师要明白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一定要给予其充分重视。
三、小学生数学阅读策略研究
(一)掌握阅读分类,提升阅读素养
小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性阶段。因此,教师在数学阅读的分类指导过程中,首先,应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让学生读懂书中的概念、符号等内容。其次,教师要让学生读数学题。解题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关键环节,而审题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阅读,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一字一句、边读边想的阅读习惯。最后,教师要让学生学会阅读数学图表。图表是数学学习中经常出现的一种形式,能够锻炼学生图文结合的能力。理解数学关系、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是让学生读懂数学文化,而数学文化是数学的内涵和底蕴。教师要想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就要让学生读懂数学文化,进一步提升数学素养[2]。
(二)开展阅读活动,提升阅读能力
教师应明确,不能单纯地让学生进行数学公式、概念的阅读,而是要通过数学阅读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利用数学文化内容带领学生开展数学阅读活动,让学生了解数学家的故事,帮助学生将教学概念、公式和问题结合起来。教师可以开展“数学文化大讲堂”活动,让学生把自己了解的数学家的故事,分享给其他学生,这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还能帮助其他学生拓展数学知识,使其更好地感受数学文化,提升数学阅读能力。
苏教版教材中每单元设计有“找规律”的内容,教师一定要利用好这个环节,让学生发现和寻找数学规律,为更好地解决数学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可以给学生一组数字,让学生学会找规律,寻找数字中的奥秘,以及其中的规律。通过仔细观察和阅读,学生能从不同的方面找出数字的规律,提升数字阅读能力。在学习四年级下册“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内容时,教师可让学生找一找图形之间的规律,利用“找规律”的形式,更好地提升学生的阅读和观察能力。
(三)结合生活实例,开展阅读教学
生活实例的融合能让小学生主动投入课堂学习中,激发数学学习兴趣。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往往不会主动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结合在一起。但是,学生对生活有基本的认知能力,通过生活实例的阅读,能更好地激发数学学习兴趣,进而为自身阅读能力提升添砖加瓦。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时、分、秒”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要想更好地让学生理解时、分、秒之间的关系,就要让学生结合自己在生活中的切实体验开展阅读活动。教师可以设计相关的环节,让学生联系自身实际,对时、分、秒之间的时间差有初步了解,并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细致阅读教材内容。这种阅读形式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是和生活紧密相连的,明白观察生活的重要性。同时,教师借助生活化情境,能让学生爱上阅读,利用贴近生活的想法和语言,能更好地展示数学阅读的内容,发挥阅读的价值。
结 语
数学阅读能力对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和终身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能提升学生的数学认知能力及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在数学课堂上营造良好的氛围,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的数学阅读兴趣;在阅读课本的基础上,带领学生透彻理解所学内容;指点方法,使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等[3]。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阅读数学内容,进行自主学习,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数学阅读能力,调动自身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提升自身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赵怡.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18.
郑岩.重视数学阅读能力培养,实现初中数学有效阅读[J].学周刊,2021(02):107-108.
奚飞.关注数学阅读 成就高效课堂: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有效策略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11):21-23.
作者简介:潘智(1980.1-),男,江苏南京人,现任南京市秦淮实验小学教科室主任,高级教师,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