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体教融合背景下中华传统体育机遇与挑战的现实审视

2021-12-15 05:35:27陈浩生宋久存
体育时空 2021年17期
关键词:阳刚之气体教融合民族精神

陈浩生 宋久存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1)09-011-02

摘  要  深化體教融合是使中国体育事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举措,更是进一步加强了青少年体育教育一体化的引领性改革。中华传统体育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深化体教融合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此背景下需要我们把握住传统体育的发展机遇,通过传统体育振奋民族精神,提升青少年的阳刚之气,并在危机中创造机遇,勇于面对挑战。为此,要解决深化体教融合背景下传统体育日渐式微的态势,需做到点线面全部覆盖,建好三个基本点,把握住两条线,这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复兴的重要路径。

关键词  体教融合  文化复兴  中华传统体育  民族精神  阳刚之气  传承

一、深化体教融合背景下中华传统体育的发展机遇

(一)民族之魂:振奋民族精神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国际形势发展的一个重要判断[1]。如今面对各种西方文化的入侵,我们更加需要坚定民族自信,增加民族荣誉感。中华传统体育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途径。在深化体教融合背景下,可以使中华传统体育项目进入校园,并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来安排各种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课程。如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好动,对事情充满好奇,为此可以安排丢沙包、踢毽子、跳皮筋、打陀螺等娱乐性较强的项目。而对于高年级学生可以安排抢花炮、跳竹竿、打绣球等技能性较强的体育项目。学生可以通过这些传统体育项目的学习来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认识有进一步提升,增加民族责任感、丰富知识、强健体魄。通过中华传统体育来使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而文化的复兴是使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二)历史之责:提升当代青年的阳刚之气

体育最早可追溯到史前人类为了生存与猛兽搏斗,到了秦朝时期体育项目更是作为保卫城池的重要军事技能包括摔打、手击等技能,而到了近代更是有五步拳、形意拳等。中华传统拳术的习得者喊出了“保家卫国”的口号,体现了中华儿女的刚强的精神品质。而近年来我国青少年受“韩流”文化的影响,男性缺乏阳刚之气的现象已越发普遍。不少学者纷纷表示了担忧之情,呼吁学校教育不应只重视文化课程而更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阳刚之气。而这一现象的出现归根结底还是青少年的文化认同出现了偏差。因此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应通过加大中华传统体育项目的宣传和培养,使学生对文化产生归属感增强民族自豪感,使之成为具有责任和担当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二、深化体教融合背景下中华传统体育所面临的挑战

(一)传承危机

随着全球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许多中华传统体育项目出现了传承危机,外来竞技体育文化对传统体育带来了很大的冲击。生活中我们常见到人们玩篮球、排球、足球等,而舞狮、武术散打、太极拳等却并不常见。目前与专业的体育院校不同,普通学校在体教融合的背景下大都要求体育教师一专多能,但体育教师所掌握的运动技能大都广而不精。而受此社会风气的影响能掌握中华传统体育的体育教师越来越少,这也就导致许多中华传统体育项目在学校无法顺利开展,这样的情况使我们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更是举步维艰。

(二)认同焦虑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教师所传授的某一运动项目在心理产生认同感才会去认真地去践行和学习。目前,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课内容的开发滞后于外来现代体育项目,有的项目不具有普遍性,课程内容形如虚设,选修人数少不能成班,有的课程内容只开1、2学期就因种种原因被取消。再加上学校对学生传统体育文化素养的培养没有多加关注,导致许多学生对中华传统体育项目不够了解,所以在接触传统体育项目时心理无法产生认同感,也大大降低了学习的效率[2]。

三、深化体教融合背景下中华传统体育的发展建议

(一)建好三个点

2020年8月31日,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印发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加强一体化推进体教融合,因此对于中华传统体育的发展要根据党的指导方针加强一体化,完善传统体育的教学体系。首先应建立社会传统体育的推广点,由街道居委会等组织各民间体育专业人士或高水平爱好者走进学校,展示模范效应。其次是在各级学校建立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的教学点,由学校体育部组织传统体育专项的教师为学生解答各种中华传统体育的问题,并常在学校举办传统体育比赛等活动。最后是家庭练习点,学校应组织家长走进学校让家长了解中华传统体育,以获得学生家长的认同,使学生能够在良好的氛围中接受家庭体育的教育。如此关键在政府(街道居委会),任务在学校,重心在家庭。

(二)引好两条线

在深化体教融合的背景下,不仅要构建好中华传统体育传承化的三个点的问题,而且要进一步做好中华传统体育传承过程中如何“引线”的问题。通过街道居委会组织的传统体育组织走进学校进而走进家庭,唤起学生对中华传统体育的注意力和参与度。而重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关键点在于能否牵住《意见》中所指出的“一体化设计,一体化推进”这个“牛鼻子”,为此需沿着中华传统体育的改革线和活动线展开,以形成深化体教融合背景下中华传统体育传承与复兴的两条线。首先改革线是从器具和场地的维度出发,加快中华传统体育的改革,使不符合新时代体教融合的传统体育的规模、器材、场地进行合理的改革。其次是活动线,就是在改革后举办各种传统体育运动活动,竞赛,促进学生愿意学习,乐于学习传统体育,由点至线带动学生的内在动力从而提升学生对传统体育的兴趣。研究认为,这样既解决了学生对传统体育学习缺乏内在动力的问题,更通过社会传统体育组织的补充使学生在课余时间也能充分的接触和了解中华传统体育文化。

(三)带动新局面

通过“三个点”和“两条线”的构建,还需要进一步的从制度上加快塑造在深化体教融合背景下中华传统体育复兴落地生根的传承之面。中华传统体育的传承责任重大,在《意见》的指引下进一步推进传统体育,促使相关利益者肩负发扬中华传统体育的责任感,但不能仅仅依靠《意见》的指引,应尽快制定《深化体教融合过程中进一步推进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纲要》明确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的分工,进一步推进体教一体化,划分各层级分工,明确职责。只有做到主体明确,分工有序才能使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在学校和社会中顺利开展,以带动中华文化复兴的伟大事业。在学校体育中形成以中华传统体育为主体的新局面,增加青少年的民族自信和民族精神。

四、结语

在深化体教融合的过程中通过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来强化青少年的爱国情怀和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自信感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途径。我们应加大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宣传力度,以防止中华优秀传统体育项目因无人知晓、无人传承而流失,并通过政府、学校、家庭为基点,增加学生对中华传统体育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只有靠一代一代人的传承才能将其发扬光大,因此需要通过学校教育为主体来传播传统体育文化,进而将中华传统体育文化传播至世界各个角落,让世界了解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同时,实现中华民族体育文化的伟大复兴更应坚持建好“三个点”,抓住“两条线”,形成一个有利于中华传统体育发展的新局面,并以此助力中华民族“两个一百年”伟大奋斗目标,并在党的领导下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体育强国的伟大目标。

参考文献:

[1]刘景泉,陆阳.在危机中育新机 于变局中开新局[N].天津日报,2020-10-19(009).

[2]郭琼珠,黄景东,林建华.普通高校体育课程中民族传统体育内容改革的现状调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02):241-243.

★通讯作者:宋久存(1966-),男,辽宁锦州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管理、民族体育。

猜你喜欢
阳刚之气体教融合民族精神
心存阳刚之气,书写青春华章
“阳刚之气”需要阳光和风雨来培育
我觉得自己在三种情况下最有阳刚之气
剔除金石气中的杂质,保留纯粹的阳刚之气
艺术品鉴(2020年6期)2020-12-06 10:49:08
体教融合模式下体育专业学生人才培养探究
体教融合的实践探索与难点分析
《狼图腾》与中国的图腾文化
论“尚中贵和”思想对建构和谐社会的指导意义
浅析古诗文中蕴涵的儒家文化精髓
时代呼唤写意中国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