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明
中图分类号:G84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1)10-036-02
摘 要 在素质教育+新课改教育事业改革不断深化的社会背景下,社会各界对人才培养工作给予了高度关注,并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同时在育人和教学目标上开始变为培育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体育课程在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以及教育体制之下,其存在感相较于数学、语文、英语这些学科来说极其微弱,导致当代学生的运动水平和身体素质较差。足球作为世界“第一運动”,在体育界具备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现阶段中国足球的实力始终难有突破。因此,基于体育核心素养,在足球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当代学生的足球能力和体育核心素养正在成为小学体育教师的重点研究课题。
关键词 发展体育 核心素养 小学需求 足球教学
伴随着我国新课改的不断深化,传统小学足球教学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也开始逐渐显现。教师在小学足球教学中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没有将发展小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目标和教学导向,仍然在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依照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展开教学。因此,体育教师应该将发展小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作为目标,集中课堂精力,综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选择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促使足球教学实现创新性的改革和突破。
一、基于发展体育核心素养的小学足球教学意义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其年纪较小,正处于身体发育的重要时期,包括身体的各类神经组织和骨骼肌肉等等都处于成长的重要阶段。足球运动基于其优势和价值,能够促使小学生实现体魄的健康成长。足球作为一类可以随时在户外开展的运动,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接触大自然,呼吸新鲜空气,促进身高发育,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踢球、跳跃以及跑步,让骨骼发育更加健全。足球运动的开展需要身体和大脑协调配合,在紧张的比赛氛围和身体肌肉的刺激之下,学生自身的中枢神经也能够得到非常完善的发育。同时在一场完整的足球运动中,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学生在这种有氧运动的状态之下能够增加肌肉,减少脂肪,保持其身体的良好运动状态。另外,若是天性好动的学生,足球运动的开展能够满足他们的个体情绪,通过足球运动的调节,使得小学生的思维敏捷性和四肢协调水平全面增强。
二、小学体育课堂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教学理念固守不化。小学是学生学习生涯中的基础,更是九年义务教育的打地基阶段。个别体育教师跳不出传统应试教育的限制,对于创新性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模式在思想意识上存在不足,觉得这些创新型的教学模式具备的实践价值和实践意义不足。在这样的固守思想之下,整体的小学足球教学氛围较为枯燥乏味。除此之外,从足球运动的内涵来分析,足球自身具备较强的专业性特点,很多学生在学习足球和开展相关的运动时都会具备一定的畏难情绪,对足球缺乏基础的认知以及自主探索的精神,也不愿展开深入化地学习,导致足球课堂最终能够获得的教学成果也不够理想。因此,作为小学体育教师,需要展现出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性,提升小学生对于足球运动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改革自身的教育理念,这对于小学足球教学的质量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其次是小学体育课程重视严重不足。从古到今,我国在人才选拔模式上仍然没有逃脱出应试教育的限制。从古代的科举考试到当代的中考以及高考,笔试成绩在其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我国正式开展素质教育之后,中考以及高考中,体育课程占据的分数比例仍然较少。同时,整体的考试形式仍然是形式化和表面化,家校都忽略了体育课程所能够带来的价值和优势。对于小学生来说,正处于身心发育的重要成长阶段,若是只关注文化课成绩而忽略了体育锻炼的价值,那么则会对他们的身体素质造成不利影响。
最后就是教学方法过于单一。虽然我国的素质教育在不断推进过程中,足球课程在小学体育课堂的占比也越来越大。但是通过相关的调查表明,其整体的教学状况仍然不够理想,大多数的体育教师仍然在课堂上通过简单的口头讲解来对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传授,随后就组织学生在课堂中自由活动。这样较为单一的教学方式,无法让学生真正感悟到足球的魅力,更加无法启发他们对于足球的兴趣和热情,学生也无法真正了解到各类足球技术和相关技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成果更是天方夜谭。
三、基于发展体育核心素养的小学足球教学策略
(一)健全校园足球文化
上文中提到,我国足球运动一直无法实现突破和发展,在世界足球领域中,一直处于落后地位。国民在提到国足时,也大多是不屑一顾,而这种对于足球的负面氛围,也会对当代喜爱足球的青少年造成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直接决定他们对于足球的看法。很多本来热爱足球的少年和家长,在这样的负面影响之下开始逐渐觉得足球体育没前途,没发展,导致那些本来热爱足球的少年的参与热情被浇灭。从本质上来说,黄种人在体育竞技能力和身体素质上与其他人种相比并不差,就连欧美一向蝉联冠军的田径运动和游泳运动,我国也有孙杨、刘翔这样屡次打败欧美选手、获得金牌的中国运动员。因此,需要通过国家奥运和体育明星来强化对校园足球文化的建设,建设积极向上的足球文化,促使学生能够真正地做到对足球的热爱。举例来说,学校应定期更新足球黑板报,组织与足球相关的板报设计比赛,在体育宣传专栏和微信公众号中积极宣传,发布本校和其他学校的联赛消息,全面强化校园足球文化氛围,促使当代小学生的足球热情被全面激发。另外,还可以设立专门的校园足球论坛,或是在校园中设置单独的窗口,展示出足球风采,通过网络平台交流与足球相关的心得和体会,营造出更加积极向上的足球氛围,以帮助小学生树立完善的体育核心素养。
(二)因材施教
每位小学生都有不同的成长环境和兴趣爱好,在身体综合素养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对于一些平常就喜欢运动,爱好各类体育活动的小学生来说,在身体素质上也要更好。因此,在面对这类学生,体育教师在课堂训练内容的设置上可以将强度设置的稍高一些。而对于一些本就不喜欢体育运动,或是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来说,无法接受这种高强度的体育训练,此时教师就需要基于学生的现实状况,制定出阶梯性的足球训练计划,让学生在学习足球时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来完成教师设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通过这种分层教学的教学模式,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逐渐被激发。例如,对于身体素养本就较强的小学生来说,体育教师可以在他们完成基础任务的过程中增加一些难度更高的足球训练,如在小学生跑完400米之后可以让他们再跑一圈,伴随着体育课程训练强度的不断增加,能够让他们不断地超越自己的极限。而对于那些身体素质不佳的小学生来说,展开相关的训练活动时就要秉承着循序渐进的训练原则。首先让他们掌握基本动作和基础技能,能够完成教师设置的基础任务,在掌握基础理论知识之后,再展开相应的简单训练。在整个过程中教师不能够急于求成,需要让学生在学习中感知到成就感,获得体育运动的兴趣,这样就能够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对足球的热情,帮助小学生自觉养成体育行为,提升他们对于足球的兴趣。
(三)定期举办校园足球比赛
足球比赛是展开小学体育足球教育的重要保障,因此相关的体育教师需要加强对比赛的关注和重视。由于小学生个体不同,对于体育运动喜欢与否、足球是否热爱也存在差异。天生不喜歡足球的学生,想要改变他们对足球的认知,在短时间内是无法实现的。因此,教师需要进一步充盈自身的课程教育理念,适当开展与足球运动相关的比赛。足球运动本身就是一项竞技体育,学生在足球学习过程中也需要养成相应的竞技精神,通过具备竞争性的体育运动能够全方位激发学生的斗志,让他们朝着自己的目标不断进行奋斗和努力。教师应该抓住小学生这一心理特征,组织校园足球比赛,以此来优化小学生的足球核心素养。
通过定期举办足球运动比赛,可以在比赛时激发小学生的竞争意识,提升他们的集体荣誉感,让他们能够在获得胜利的过程中不断向着目标进行努力,从心底里爱上足球,想要学好这门体育运动。除此之外,足球比赛从本质上来说也是一类体育运动的实践教学,能够在检验课堂教学成果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实践行动了解到足球技巧,丰富他们的足球运动经验,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了解到自身在足球运动上存在的不足之处,有效规避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只能够被动学习的不利局面,优化了小学生的足球热情。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能够促使他们形成更加良好的精神品质,从根源上展现出足球运动存在的价值,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和培养其体育道德。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伴随着新课改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的培育被放置在了小学教学中的全新发展高度,因此相关体育教师需要迎合这以教育理念和教学目标,综合小学生的身心特征,对足球运动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我国小学校园足球想要实现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需要了解现阶段校园足球所存在的教学问题和教学缺陷,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模式,将学生的身心双重发展作为教学目标和导向基础,对教学内容展开科学合理地调整,促进当代小学生能够实现德智体美劳的综合性全面发展,提升他们的体育核心素养和足球技能,为提升我国足球运动水平带来更多希望。
参考文献:
[1]谢汶铮.体育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足球教学的应用探究[J].拳击与格斗,2020(05):93.
[2]洪昌建,周昌艳.体育核心素养下小学足球教学的应用策略浅析[J].文渊(高中版),2019(08):481.
[3]徐杰.基于体育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足球教学的应用分析[J].学苑教育,2020(03):14.
[4]张乐晶.基于体育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足球教学的应用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9(04):14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