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翻转课堂的正常人体结构课程信息化教学探讨

2021-12-15 02:53陈雄杰
科教导刊 2021年31期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翻转课堂

陈雄杰

摘 要 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能为信息化教学带来新思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资源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在学中做,做中学,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本文以正常人体结构课程“四肢骨及其连结”内容为例,从教学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过程、评价、反思等方面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

关键词 翻转课堂;正常人体结构;信息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2021.31.023

Discussion on Information Teaching of Normal Human Body Structure

Course Based on Flipped Classroom

CHEN Xiongjie

(Minjiang Teachers College, Fuzhou, Fujian 350108)

Abstract Flipped classroom is a new teaching mode, which can bring new ideas to information-based teaching. Under the guidance of teachers, students make full use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esources to carry out effective autonomous learning, do in learning and learn by doing, which has exercised students' ability to think and solve problems to a certain extent, and cultivated students' ability of teamwork and innovation through group cooperative inquiry learning. Taking the normal human body structure course "limb bones and their connections"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carries out information-based teaching design from the aspects of teaching analysis, teaching strategy, teaching process, evaluation and reflection.

Keywords flipped classroom; normal human body structure; information teaching

1教學分析

1.1 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初次接触医学知识,医学基础薄弱,面对大量枯燥的医学术语,学习热情不高,容易产生厌学情绪。(2)但是大学一年级阶段的学生思维敏捷,动手能力较强,对新事物、新观念容易接受,适应性强。(3)应注重“因材施教”,发掘他们的潜力,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1.2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选自“十三五”国家规划教材——《正常人体结构》中四肢骨及其连结。

本教学内容特点:(1)四肢骨的类别多、形态各异。传统教学多媒体课件以及教科书展示的形态结构基本是二维平面图像,学生无法准确判断各四肢骨的空间位置。(2)四肢骨的连结部分结构未完全暴露,学生辨别不清,无法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3)本次内容与基础护理技术、外科护理学紧密联系,学好本节知识, 为今后学习护理专业核心课程和技能操作奠定基础。根据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本文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借助数字化解剖平台、3D-BodyApp、3D动漫、学习通等信息化技术,打破传统教学困局。

《正常人体结构》依据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紧扣培养目标,提供基本、必需的关于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理论基础,着眼于培养技能型护理人才,是护理专业核心能力基础课程、是护理专业的必修课和先修课、是学习其他医学基础课程、临床护理等专业课程以及再学习、终身学习的基础。

1.3 教材处理

(1)调整教材内容先后顺序,将上肢骨和下肢骨进行横向对比,发现其共同点和异同点。四肢骨的连结本节课并未涉及。(2)增加锁骨上窝、肱骨外科颈、肩胛骨上角、肩胛骨下角等相关临床知识,让解剖学和临床知识紧密相扣。

1.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四肢骨的组成、各部位骨的名称和排列位置;掌握上肢骨和下肢骨的结构名称;触摸四肢骨的主要骨性标志。(2)能力目标:能在标本上指认各四肢骨的特征性结构;能在活体上触摸到肩胛骨上角等重要骨性标志,并能说出临床意义;能运用四肢骨的理论知识,指导四肢骨折手术患者进行康复锻炼。(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自我保护意识,平时加强体育锻炼;培养团队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1.5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四肢骨的组成、各部位骨的名称和排列位置。教学难点:触摸四肢骨的主要骨性标志。

2 教学策略

2.1 教学方法

本节课始终把翻转课堂的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情境教学法: 枯燥的医学知识,转化为真实的情境,学生进行自主思考,自主探究,在不知不觉中学生已经主动记忆了较多的医学知识。

启发式教学法:突出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通过为学生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做”中“学”,启发式教学,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

任务驱动法: 以“任务为主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给每个小组布置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结合人体骨骼标本、3D解剖学仿真操作软件操作进行自主学习。

活体教学法:此方法个人认为应该是解剖学最基本的、最重要的、最应该提倡的教学方法,却最容易被忽略。它能使课堂教学更生动,教学内容真实形象。

解剖学的研究对象就是人体,解剖教师的教学不应该停留在书面理论,也不應该仅仅停留在人体标本,我们自己的身体就是一本鲜活的解剖书,解剖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用好这本鲜活的解剖书。

2.2 学习方法

自主探究学习法: 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使用, 结合人体的四肢骨标本和3D解剖学仿真软件,在实践中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小组讨论学习法:分成小组,引导小组成员讨论,积极参与,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自体观察法:我们自己的身体就是一本鲜活的解剖书,学生通过观察自身身体四肢骨的形态、空间立体位置、主要功能等进行学习,真正实现解剖学理论回归活体,联系临床。

3 教学过程

3.1 课前布置任务,利用信息化手段组织学生自主学习

(1)上传课件、视频到学习通软件,方便学生随时利用网络信息资源进行复习。(2)让学生在手机上下载3D-BodyApp,开放解剖实验室,提供四肢骨标本,让学生有趣而高效的复习四肢骨各知识点。(3)角色扮演,角色翻转。让每位同学都当一回解剖老师,用手机录制一段自己讲解四肢骨的教学视频!老师评出5个优秀奖,颁发奖品。

本环节是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信息化教学,学生使用现代化的学习手段进行预习和复习,让枯燥的医学知识变得生动而形象,让学习的过程充满乐趣。

3.2 课中探究,从五个任务环节进行教学重难点突破

环节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预先请一位同学扮演骨折病人角色,形象生动的导入本节课内容。

本环节是使用情境教学法,同时也是案例分析法,增加解剖学学习的趣味性,并且有利于理论和临床紧密结合。

环节二:翻转课堂,分组探究。

(1)分组探究:让学生充分利用桌面上的骨标本,学习各部分骨的位置和名称;A组学生分配的任务是研究和讲解锁骨、肩胛骨的结构特点;B组学生分配的任务是研究和讲解肱骨、桡骨、尺骨的结构特点;C组学生分配的任务是研究和讲解髋骨、髌骨的结构特点;D组学生分配的任务是研究和讲解股骨、胫骨、腓骨的结构特点。

(2)任务驱动,分组讲解。学生首先组内协作,共同探究骨标本。然后派代表讲解所分配的各部位的骨。

(3)教师点评: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对学生讲错的部分进行纠正。

本环节是使用任务驱动法,以“任务为主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给每个小组布置任务,让学生主动学习解剖知识。

环节三:活体教学法——我们自己的身体就是一本鲜活的解剖书。

教师为主导,理论联系临床,学生为主体,感受真实解剖。解剖学是临床医学的基础,学习解剖学的目的是为了服务于临床。解剖学和临床医学有机的结合,才能体现它真正的价值。

(1)锁骨:学习锁骨的结构特点,然后解剖知识联系临床知识,讲解锁骨上窝的重要临床意义。消化内科医生在平时的查房过程中,经常要给病人检查锁骨上窝内是否有肿块。若发现左侧锁骨上窝有肿块,需要排除是否有食道癌或者胃癌。若发现右侧锁骨上窝有肿块,需要排除是否有肺癌发生。讲解锁骨上窝的重要临床意义之后,引导学生两人一组,互相检查锁骨上窝。

(2)肩胛骨上角平对第2肋,下角平对第7肋。肩胛上角和肩胛下角作为体表标志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胸腔积液病人在采取胸腔穿刺术治疗胸腔积液时,需要准确的定位。通常穿刺的部位在第八肋间隙或第九肋间隙,紧贴上一肋进针。教师先利用人体骨架讲解,然后引导学生两人一组,感受肩胛上角和肩胛下角的位置,以及如何利用肩胛下角找到第八肋和第九肋。

(3)肱骨外科颈:肱骨外科颈的部位是临床上易发生骨折的部位,因为该部位易发生骨折而经常做手术,故称其为外科颈。

(4)肱骨内上髁、外上髁、尺骨鹰嘴的位置关系。其临床意义为正常人体的肱骨内上髁、外上髁和尺骨鹰嘴,屈肘时三点形成一个等腰三角形,伸肘时三点在一条直线上,肘关节脱位的病人,上述位置关系发生改变。

教师先利用骨骼标本和人体模特讲解上述三个点的具体位置。接着引导学生两人一组,先找出对方肱骨内上髁、外上髁和尺骨鹰嘴的位置,然后感受屈肘和伸肘时三者的位置变化关系。

(5)桡骨茎突、尺骨茎突。引导学生在自己身上找出桡骨茎突和尺骨茎突,然后引导学生利用桡骨茎突的位置进行脉诊,测算出自己的脉率,然后进行汇报。

(6)髌骨:教师先在模特腿上示范如何找到髌骨,然后引导学生在自己的下肢寻找髌骨,感受人体奇特的解剖结构。

环节四:小组PK,趣味学习。

每组选派两位选手,将散乱的骨标本按顺序排好,然后一位同学负责解说各骨的结构名称,选出耗时最短的一组。

本环节采用的是启发式教学法,通过为学生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动手实践。

环节五: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兴趣为导向。

(1)请两位同学表演小时候玩过的“指鼻游戏”。

(2)自创“指骨游戏”,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快乐学习解剖学。

A组和B组,各推荐一位同学,一名选手说出骨头的名称,另一选手必须迅速在自己身上指出其具体位置。测试各位选手对各部位骨的掌握程度和反应速度。C组和D组也采用上述方法进行趣味复习。

该游戏是自创的独特的解剖学复习方法,可以在解剖学课堂上进行推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3 课堂小结及布置课后作业

(1)回顾本节课重点、难点。

(2)课后作业:四肢骨的组成和排列位置;上肢骨和下肢骨各骨的结构名称。

(3)达标测试:通过学生手机上的学习通软件,进行练习和测试,巩固学习成果。可以通过学习通筛选学生易错知识点,然后进行强化复习。

3.4 课后拓展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四肢骨及其骨连结知识点,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可以安排学生到教学医院的骨科进行见习,布置任务,让学生收集跟四肢骨结构相关的临床患者病历,比如胫骨骨折、腓骨骨折、髋关节坏死、髌骨骨折等。让临床带教护理教师对学生见习期进行考核,填写见习鉴定表,完成一篇见习感悟以作业形式提交学习通作为平时成绩考核。

4 教学评价

采取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式,主要有医院带教老师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本次课主要通过学习通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学习结果。学期末将本单元分数和其他单元分数一起汇总,占20%的权重算入期末总成绩。

5 教学反思

本节课贯穿翻转课堂理念,采用信息化教学、启发式教学、任务驱动法、活体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课堂氛围较为活跃,学生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有利于对知识点的深刻掌握,并且学以致用,学会了四肢骨的相关临床医学知识,学生会感觉学有所用,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解剖学理论水平,并且强化了把解剖学知识应用于临床的能力。

综上所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的过程,教学设计中应确保学生会用各种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在拓展学生知识面的同时,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另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学习,在注重学习过程的同时,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 激励学生利用信息化资源进行合作探究、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我们自己的身体就是一本鲜活的解剖书,在信息化时代,我们每一位解剖老师依然不要忘记活体教学法,这是一种至今不能被遗忘,依然充满活力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劉学政,曾志成.人体解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2] 罗贤臣,尚成浩,潘晶雪,等.多媒体 3D 课件在神经系统解剖学中的应用与研究[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30(19):2962-2963.

[3] 冯晓虹.高校信息化教学的应用效应探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5(12):133-134.

[4] 王兴红,许诗,张文静.E-Learning环境下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正常人体结构和功能》中的应用与评价[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6,30(1):80-82.

猜你喜欢
信息化教学翻转课堂
浅谈信息化教学在中职餐厅服务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化教学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体系的构建
浅析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信息化教学课程改革研究
基于翻转课堂的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研究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翻转课堂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