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预:幼儿学习品质提升的支持策略

2021-12-15 00:51秦骁婷
江苏教育研究 2021年32期
关键词:支持策略学习品质干预

秦骁婷

摘要:幼儿的学习品质是随着个体的年龄、学习、经验等的累积而不断变化的,教师的干预是支持幼儿学习品质提升的必要手段。教师要厘清干预的边界,介入要适度,指导要适性,角色要适宜;要关注幼儿的心理感受,构建支持幼儿学习品质提升的干预机制;要通过不断强化学习支架的构建,有效提升幼儿的学习品质。

关键词:学习品质;干预;支持策略;幼儿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1)11B-0065-04

幼儿的学习是幼儿主动探索周围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物质世界的过程,幼儿通过实际操作、亲身体验,去模仿、感知、探究,逐步建构他们的理解和认识。幼儿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倾向、态度、习惯、风格等影响其学习的因素,就是学习品质。学习品质是由主动性、好奇心与学习兴趣、想象与创造、坚持与专注、反思与解释等构成。幼儿的学习品质,不仅影响当下的学习质量,而且决定了幼儿未来的学业成就,甚至影响其一生。因此,幼儿教育要重视对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在尊重幼儿的自主独立学习的同时,要适时给予适当的干预。

一、厘清干预的边界

对于幼儿学习品质的发展,教师的干预不是干涉。干预主要指过问或参与某事,而干涉则指强行过问或制止某一事件。在“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教育理念下,我们提倡教师要适当放手,把自主权还给幼儿。但是放手不代表不干预,而干预也不等于干涉,而是指导。教师要厘清干预的边界,准确定位干预的价值,做到适度、适性、适宜。

(一)介入要适度

“适度”是指事物保持其质和量的限度,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本文中的“适度”则指教师在介入幼儿活动时,干预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要根据幼儿实际情况而为之。比如在玻璃拼贴区,一位教师随意带着幼儿去玩,没有干预,幼儿也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乱贴一气后,幼儿很快就不感兴趣了。另一位教师针对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已有能力,结合“动物王国”的主题,先引导幼儿分组设计各种动物图案,再鼓励幼儿大胆寻找身边各种可以利用的拼贴材料,如用瓶盖当作小鱼的眼睛,用各色毛球装饰孔雀的尾巴,最后支持幼儿根据图纸进行拼贴,形成一个有设计有系统的“动物王国”故事。幼儿合作完成后特别有成就感,兴奋地想介绍他们的作品,还邀请了其他班幼儿一起来聆听。显然,在幼儿合作、设计、拼贴、讲述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只是在活动前给幼儿提供思路及创造条件,过程中大胆放手。适度的干预激发了幼儿浓厚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大胆想象,主动、积极、专注地投入学习活动中。

(二)指导要适性

幼儿学习品质的发展在年龄、性别等方面都存在差异。比如年龄大的幼儿学习品质各方面都比年龄小的幼儿强,女孩的学习品质普遍比同龄的男孩强,这是由于个体生理发育规律及男孩女孩大脑发育关键期不同造成的,是不可控的。教师要在了解各年龄段幼儿学习品质发展特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介入、指导。比如4岁左右是好奇心、主动性、专注力发展最快速的时期,教师在这个阶段应注重干预这三方面的学习品质。可以带着幼儿多到户外观察,发现有趣的新事物,培养好奇心;利用一些幼儿感兴趣的情境有意识地引导幼儿长时间专注活动,提高专注力;多给幼儿自己动手的机会,培养主动性;等等。

(三)角色要适宜

“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1]。这样的指导,就是正面干预,即支持。比如晨间锻炼时,如果教师将体育锻炼的器材(梯子、轮胎、板凳等)全部准备好、按照教师的想法搭建好,幼儿玩就行。此時的幼儿是被迫接受者,他们对游戏的兴趣会在熟悉游戏后快速消减。反之,如果教师“退位”,将选材、搬运、搭建等工作都交还给幼儿,幼儿可以单独完成,也可合作完成,更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材料进行游戏,教师只在一旁观察,在保证活动安全性的前提下视情况给予支持。这种状态下幼儿是思考者,是游戏的主动创造者,他们的兴趣会随着游戏的不断变化与深入而越发浓厚。因为幼儿在自主游戏的过程中,他们的主动性、坚持性、合作力、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学习品质都能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这就是教师越俎代庖与教师给予合适的支持所产生的不同效应。

此外,干预要抓准时机,适时干预。一般来说,幼儿游离于学习情境之外时,与同伴交往出现了问题时,遇到了困难并主动寻求帮助时,教师可以干预。

二、构建支持学习品质提升的干预机制

干涉也好,干预也罢,都会掀起幼儿的心理波澜,因此,教师要关注幼儿的心理感受,站在幼儿的角度考虑干预的时机、方式方法,形成站在幼儿立场考虑问题的思维习惯。尤其是要构建良好的师幼关系,注重对幼儿的激励,使教师的干预在良好的氛围之中进行,在幼儿可接受、乐接受的情境中进行,从而使干预能有效促进幼儿良好学习品质的形成。

(一)基于对幼儿的观察和了解

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需要确立幼儿立场,站在幼儿的角度看待问题。因此教师要善于借助观察,去了解幼儿,了解每个幼儿的性格、脾气、爱好,更要了解各年龄段幼儿学习品质发展的特点,从而使干预适合幼儿的需要以及学习品质发展的规律。某次自主性游戏结束了,幼儿都陆续进了教室,只有敏敏和昊昊还在外面的“医院”里坐着。教师喊他们回教室,敏敏却说昊昊刚“打完疫苗”,需要在“医院”观察一会儿。小班的幼儿正处于直觉行动思维阶段,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吸收力强,喜欢模仿,开始关注同伴,社会性正在萌芽。考虑到这样的游戏情境有利于他们生活经验、社会性、思维能力等的发展,教师组织了一场关于“疫苗”的讨论,通过这样的讨论,幼儿对于疫苗的认识增强了,在接下来的游戏中加入了很多打疫苗、验血等生活经验输出的环节。这里,教师基于对幼儿的观察和了解,把幼儿的生活经验引入学习之中,幼儿主动性、专注性、想象力创造力等学习品质相较之前都会有所提高。

(二)基于良好师幼关系的建立

进入幼儿园后,师幼关系决定了幼儿对他人和世界的基本认识,师幼关系的品质也对幼儿学习品质产生影响。“安全融洽的师幼关系使幼儿产生安全感,可以帮助幼儿形成乐群、合作、友爱的良好个性……幼儿在教师那里获得的安全感,有助于幼儿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发展,使他们能够积极自在地投入学习活动。”[2] 9月,新一批小班幼儿刚刚入园,由于受疫情影响家长不能进入园内,接送只能在大门口,幼儿的情绪难以得到安抚。开学后的前两天,大门口哭声一片,个别幼儿甚至蜷在地上。教师看到哭的幼儿都会主动从家长手里抱过来,轻声安抚。为强化师幼关系的建立,在活动中安排手指游戏、户外活动等。第二周,小班幼儿已经大部分都能够“开着小火车”入园,个别情绪不好的幼儿,看到教师也能逐渐平复心情,投入到游戏活动中去。可见,拥有良好师幼关系,幼儿是自由的、自主的、创造的、愉悦的,在学习活动中能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自主进行想玩的游戏,创造新鲜的事物。

(三)基于幼儿学情的有效激励

幼儿是在教师的激励中成长的,他们学习品质的发展也同样如此。对幼儿学习品质的激励需要符合幼儿的学习状态、学习状况,就是要基于幼儿的学情。每个幼儿都是各不相同的,教师给予鼓励的方式也要有所区别。对于主动性差、容易放弃的幼儿,要分解任务,降低难度,以肯定为主;对于专注力强、保守严谨的幼儿,要鼓励其创造,激发其想象力;对于性格孤僻、独来独往的幼儿,可以鼓励其寻找同伴,增强合作能力。如果幼儿在情感方面能够充分感受到教师的支持,就能够朝着教师期待的方向发展学习品质。

三、搭建支持学习品质提升的干预支架

幼儿学习品质的提升是在学习过程中实现的,有其最近发展区,教师要着眼幼儿学习品质的最近发展区,为幼儿搭建合适的干预支架。

(一)搭建学习资源的支架

幼儿在学习活动中主要是利用各种材料进行学习探索,以此来表征对周围事物的印象和理解的。在班本化课程“恐龙和我做朋友”实施过程中,班级里设置了相关游戏区域,投放了丰富的与恐龙相关的游戏材料。比如:在图书角投放各类关于恐龙的书籍,在建构区布置“侏罗纪恐龙世界”,在美工区准备大大小小的可供装饰的恐龙蛋,在艺术区安排《你看起来很好吃》等演出剧目。幼儿在为期三周的主题时间内对恐龙的热情持续高涨,深入了解了各类恐龙。资源的选择十分重要,要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和操作水平,要多样,要有趣味,要摆放有序。正如案例里,在资源的提供下,幼儿对于恐龙的印象从空洞的想象变成了可看、可玩、可操作的材料。只有这样,才能触发幼儿积极思考、主动学习。同时,教师提供丰富的资源和游戏情境,有利于充分促进幼儿与资源的互动,激发幼儿学习品质的全面发展。

(二)搭建学习活动的支架

幼儿的学习活动是丰富的,游戏是学前期幼儿的基本活动,幼儿就是在游戏活动中学习的,其学习品质也是在活动中得以发展的。我们可以在集体活动中融入游戏环节,也可以在自主性游戏中增添多种符合主題和年龄的游戏形式。比如:将小班集体活动“认识方位”设计为“小猫捉迷藏”的游戏,让幼儿通过认识小猫、与小猫一起玩游戏等活动,感知并学会准确表达各类方位词,让枯燥的学习在游戏中达成了目标。因此,教师利用游戏的支持手段可以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帮助幼儿在活动中保持专注,发展各方面的学习品质。

(三)搭建自我纠错的支架

“试错”是幼儿学习探索中特别常见及重要的环节,有些成人觉得特别简单的道理,对于幼儿来说却是需要探索的。比如建构活动中,成人知道要把底座搭得大一点才能搭得更高更稳,但这对于幼儿来说却是需要经过尝试才能了解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直接告诉幼儿经验能让幼儿印象深刻呢,还是让幼儿尝试,倒塌无数次后终于成功的经验让幼儿印象深刻?自然是后者。当然,在幼儿尝试错误的过程中,教师不是放手不管的,而是充当观察者、支持者。这种支持是教师在观察了解幼儿水平的基础上,引导幼儿经历尝试—失败—总结—再尝试—失败—再总结的循环过程。在试错中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让幼儿在失败中总结经验,形成结论。这样可有效培养幼儿坚持的学习品质。

总之,干预是支持幼儿学习品质提升的必要手段。幼教工作者要基于幼儿立场,把握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合理利用多种干预策略,有效支持和提升幼儿的学习品质,为幼儿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EB/OL].(2001-07-02)[2021-10-15].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327/200107/t20010702_81984.html.

[2]叶平枝,冯晓霞.幼儿行为问题的教育干预策略[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07(11):13.

责任编辑:石萍

猜你喜欢
支持策略学习品质干预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理念下幼儿艺术表现的支持策略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积极想象在音乐治疗中的运用研究
引领小学生探寻成功之路
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品质
解读孩子游戏,提升有效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