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诗教学的实践探索

2021-12-15 00:51潘心悦
江苏教育研究 2021年32期
关键词:诗歌科学

潘心悦

摘要:科学诗既体现科学的真,又蕴含文学的美。科学诗让知识更有宽度,让诗歌更有深度,让科学更加普及。主次分明的科学诗教学,促使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诗歌理解能力。

关键词:科学诗;科学;诗歌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1)11B-0048-03

科学和诗歌不属同一范畴,因此很多教师一听科学和诗的组合都觉得是个新组合,其实不然,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早就为我们展示了科学诗的魅力。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就是一首科学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其中蕴含了海拔越高温度越低的科学道理。再如,苏轼著名的《水调歌头》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揭示了月相会有圆缺变化的科学事实。面对同一事物,语文教师的解读角度和科学教师的解读角度会有较大的不同,正是这种不同,为学生打开新的世界,使学生打破思考的局限性。

一、科学诗的内涵

“科学”是指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诗”是指能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的一种文学体裁。那科学诗该怎样解释呢?如果认为只有单纯普及科学知识,描绘科学家的故事或科学活动,阐述科学道理的诗歌才叫科学诗,那自然是狭义的[1]。笔者认为科学诗是科学和诗结合的产物,只要是采用诗的体裁来讴歌科学精神、传播科学知识、揭示科学真理、抒发科学追求、描绘科学真善美的文学样式就可被称为科学诗。笔者更倾向于广义的科学诗概念。

二、科学诗的价值

诗歌是中华文化里一颗璀璨的宝石,科学诗向学生展示完整的真与美的知识世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让知识更有宽度

古人云“术业有专攻”,每门学科都有自己的特色,分学科教学也很重要,但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文理兼备的学生才能提高未来的竞争力。科学学习需要理性思维,语文学习需要感性认知,能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让知识更有宽度。读懂科学诗并非易事,在赏析阅读的过程中,师生会不自主地翻阅更多书籍,在阅读中思考问题。在科学诗学习中,学生面对同一个主题时能从不同角度向语文教师和科学教师请教,主动拓宽知识面。

(二)让诗歌更有深度

古人云:诗者,天地之心也。诗歌的魅力不仅在于文字的韵味,更在于它表达的内涵。如果教师教学生读诗只停留在字词句,停留在背诵,那学生对诗词的热情必定会减退。学生只有充分理解诗的内涵,才能懂得诗、欣赏诗。科学诗尊重科学事实,弘扬科学精神。科学诗能用诗的体裁来讴歌科学精神、传播科学知识、揭示科学真理、抒发科学追求、描绘科学的真善美。诗中加入科学,不仅可以讓阅读更具趣味性,还可以丰富诗的内涵和深度,向学生展现世界万物的科学规律,引发学生对世界万物的深度思考。

(三)让科学更加普及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科学诗就是帮助教师进行科学普及的一个有效工具。科学有时是枯燥的,如果只有事实和概念去支撑,那么喜欢科学的人可能寥寥无几;而诗歌是一个有趣的载体,通过艺术化加工,将美注入科学,加上诗歌特有的韵律,则非常有助于普及科学知识。科学诗体现了艺术美,在文学的装饰下,科学诗变得多姿多彩,透过艺术化的文字传播枯燥单调的科学,增加科学的趣味性和可理解性,向学生展示出科学的美,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会提高。只有当学生们谈论起科学,科学才会真正在学生中普及起来。

三、科学诗的教学策略

(一)诗歌蕴美,探究科学

科学求真,也蕴含着美,这种美不仅是语言表达上的美,也是诗人浪漫情怀下的大胆想象力。诗歌的艺术美感可以弱化科学真理枯燥单调的一面,真理只有一个,但理解真理的角度和表达真理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2]。

在执教三年级下册《影子的秘密》时,笔者借助了雪野的一首科学诗《影子》进行教学。“影子好懒,/有脚却不会自己走。/躺在地上,让我拖着走。/影子好胖,/好像没长骨头。/贴着墙壁,/靠它扶着走。/影子好胆小,/这么大的个子。/从不一个人待着,/睡觉还要我抱。”探讨的科学问题是:产生影子的条件有哪些?思考后,学生很快回答出了第一个条件,即光源,产生影子需要光源。但第二、第三个条件则需要教师的引导。教师借助这首科学诗问道:“诗歌第一段‘影子好懒,/有脚却不会自己走。/躺在地上,/让我拖着走,为什么影子是被我拖着走的呢?如果没有我,还会有我的影子吗?同样,如果没有木块(笔者拿起手上的实验材料),还会有木块的影子吗?”学生经过点拨,马上发现了产生影子的第二个条件,即需要一个物体,而且这个物体还要遮住光源。有了这样的发现,教师顺势在黑板上写下科学词汇——遮挡物。那第三个条件是什么呢?能从科学诗里找到线索吗?学生带着好奇心又仔细读了一遍科学诗。很快,学生们找到了这一段:“影子好胖,/好像没长骨头。/贴着墙壁,/靠它扶着走。”结合生活经验,学生们发现平日里的影子常常出现在墙壁或地面上,同时也有学生利用发散思维举出了其他例子,如纸张、黑板、房门等也会出现影子。这样的答案是说不完的,此时需要一个概括性的科学词汇来总结,即“屏”。至此,以科学诗为桥梁,师生一起在科学课堂中讨论得出了三个猜想,剩下的时间就留给学生做科学实验验证了。

(二)科学求真,理解诗歌

科学诗是科学和诗的结合体,一首诗为科学诗的判定标准应以科学精神为骨,以科学事实为血,以诗的形式为貌,文体具有自洽的逻辑性、因果律,回归科学本身,以唯一的科学之真来约束多样的诗学之美。科学诗以其理性的科学基础,辅助读者更好地从科学角度理解诗歌。

笔者听过一节科学诗展示课《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的前半段是很常规的读熟课文、认识生字,接着,教师带领学生进入赏读环节。“诗歌中主要描述了哪几位植物妈妈?她们又各自用了什么办法传播种子呢?”带着这两个主要问题进行讨论。

第一段是蒲公英妈妈借助风力传播种子的。第二段是苍耳妈妈依靠动物传播种子。师生关于前两种植物的传播方法都没有异议。第三段是豌豆妈妈,文中是这样描写的:“豌豆妈妈更有办法,/她让豆荚晒在太阳底下,/啪的一声,豆荚炸开,/孩子们就蹦着跳着离开妈妈。”有学生找到的关键动词是“炸开”“蹦着跳着”,理解为豌豆是借助弹射传播种子的;也有的学生找到的关键动词是“晒”,认为豌豆是借助太阳传播种子的。哪种理解才是正确的呢?教师尊重两位学生的想法,把两种答案都写在了黑板上,接着,教师给学生放了一段不同植物传播种子的视频。视频里豌豆、凤仙花这类植物,只要用手轻轻触碰果实,种子就向四周弹射。看完视频的学生们,一下子就认可了弹射传播种子的结论。同时,教师还解释道太阳是植物生长的重要条件之一,如果没有太阳,很多植物都无法正常生长,所以太阳是植物传播种子都需要的重要条件。经教师这么一解释,学生们豁然开朗,对科学诗的内容有了更完整的理解,也激发了课后阅读相关科学资料的热情。

(三)主次分明,和谐共生

使用科学诗展开学科教学就要求教师既拥有文学欣赏的能力,又具备科学思考的能力,但在科学诗教学过程中,教师切忌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一定要在教学中分清主次。在语文课中使用科学诗时的重点应该放在识字、表达,带领学生领略语言的美;在科学课中使用科学诗时的重點应该放在科学事实,向学生展示世界万物的真。

在备课中,语文和科学教师可以合作,互相取经。科学教师可以借助科学诗来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学习科学诗的作者独特的观察角度和表达方法。语文教师在备科学诗的课时,也可以请教科学教师,丰富知识储备,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在教学中,教师要发挥自己的学科优势,但要主次分明,不能把科学课上成诗词欣赏课,把语文课上成科学探究课。科学教学可以借助科学诗,让学生在进行完整的科学探究后,找到有趣而形象的表达模板。语文教学中赏析科学诗时,写作逻辑会比其他体裁的文学作品更明显。教师引导学生找到相同、相似事物之间的连接点,加上一些想象力,会让学生读起来兴致盎然,激发学生模仿写作的热情。

课后,学科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针对同一个主题,阅读科学诗,创作科学诗,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迁移的能力。例如,关于月亮,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后布置观察月相变化的作业,再让学生将观察到的变化写成科学诗;科学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去查阅有关月亮的科学诗,并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去解释诗句里的现象。

利用科学诗开展教学,一定是要先了解本学科的特点以及教学重点。科学诗只能作为教学内容,教师只有分清一节课的主次,才能保证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郭曰方.我在科学诗创作中遵循的几个基本原则[J].科普创作,2019(4):18.

[2]黄琪.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科普性内容的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20:48.

责任编辑:贾凌燕

猜你喜欢
诗歌科学
我和诗歌的关系(创作手记)
七月诗歌
点击科学
点击科学
点击科学
诗歌的奇怪队形(一)
科学大爆炸
小小诗歌汇
一个诗人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