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冰
摘要:目的:明确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在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通过有效策略制定保障用药安全。方法:统计两组选用不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治疗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静脉方式给药与口服用药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1.08%、7.53%(P<0.05)。结论:临床疾病治疗中需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根据患者身体耐受条件、病情等做好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减少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关键词: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安全用药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属于一类半合成抗生素,使用后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可发挥良好的抗菌功效,抗菌谱广,已在诸多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中得到认可[1]。但是部分患者在用药后会出现呼吸困难、荨麻疹、腹痛等不良反应,为患者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影响,故引起了医护工作者以及药物研究生产企业的高度重视。本研究调查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在临床应用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通过制定应对处理措施,保证用药安全。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9年1月~2020年5月某院接诊的经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实施抗感染治疗的186例患者分为A组与B组各93例,其中A组均为口服用药,B组均为静脉给药,用药原因分别为胃肠道疾病与其他感染、外伤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呼吸系统感染。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1.2 研究方法
统计两组选用不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治疗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整理归纳的数据选择SPSS22.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常见不良反应类别与典型症状表现
常见不良反应类别与典型症状表现。见表1。
2.2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经静脉方式给药与口服用药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1.08%、7.53%(P<0.05)。见表2。
3讨论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使用后可破坏细菌细胞壁,为一类低毒、高效的抗生素,在临床各类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在使用时,可能会因患者个体差异等因素出现胃肠道、变态、肾毒性等诸多方面的不适症状,为患者身体健康带来不良影响的同时,还会增加医疗纠纷发生风险,对医院良好声誉的维持非常不利。
本研究对某院186例经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实施抗感染治疗患者经口服与静脉两种方式给药的病历资料进行调查,发现经静脉方式给药与口服用药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1.08%、7.53%(P<0.05)。可见该院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使用上,仍存在一定滥用现象,且经静脉方式给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口服用藥。因此,建议临床在该类药物的使用时做到如下几点:(1)对经静脉给药的患者在用药前,务必要根据要求严格做好皮试检查,确保用药安全;对口服用药的患者,需再三询问用药史、既往史、肝肾功能等相关情况,明确用药禁忌,对患者病情展开全面深入评估明确是否能使用此类药物。同时,根据规定对具备不同病情发展状态的患者进行合理用药剂量制定,用药期间需加强患者生命体征以及病情变化情况的观察,一旦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及时作出处理。(2)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使用前,需为患者与家属认真讲解用药注意事项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便于患者及家属能够及时发现用药异常而到院作出处理;并且医师应熟练掌握各类不良反应出现后的应急处理方法,才能在问题发生后第一时间作出反应,保障患者生命安全。(3)提前进行应急预案制定,发放安全用药知识手册,增强医护人员的抢救技能与安全用药意识,定期展开应急演练,确保遇到问题后能镇静应对。
由此可见,临床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药物使用时需根据病患具体情况严控用药剂量与使用时间,做好不良反应应对处理预案制定,便于在病患发生不良反应可及时应对,将药物为病患带来的伤害控制到最小,实现良好医患关系维持。
参考文献
[1]刘春艳.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与预防措施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36):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