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诺卡菌病伴脑脓肿1例

2021-12-15 01:15王开金张秀富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1年6期
关键词:磺胺脓肿肌力

王开金, 邱 菊, 吴 灿, 张秀富

皮疽诺卡菌是一种需氧丝状分枝杆菌,为选择性细胞内寄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尤其土壤、腐烂树叶中,根据16S rRNA 基因鉴定,发现目前有54个亚种与医学相关,常见的有星形诺卡菌(Nocardia asteroids)、巴西诺卡菌(N.brasiliensis)、脓肿诺卡菌(N.abscessus)、盖尔森基兴诺卡菌(N.cyriacigeorgica)、鼻疽诺卡菌(N.farcinica)等,可通过皮肤、吸入、消化道等方式进入机体,从而引起致病,目前认为最常受累部位为肺或者皮肤[1],由于其引起肺部感染为急慢性炎症,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容易误诊,本文通过1例肺诺卡菌病合并脑脓肿患者诊治,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55岁,石匠,重庆市江津区人,因“咳嗽、咯痰伴左侧肢体瘫痪12 d”于2019年10月27日入院。患者主要表现为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咯痰,痰液为黄色黏痰、量少、黏稠、不易咯出,伴有左侧偏身瘫痪,患者遂到外院就诊,使用头孢他啶治疗后,症状缓解不明显,入我院。患者神志清,精神睡眠差,饮食尚可,二便如常,体重无明显改变。既往史:有“尘肺”病史7年,未做特殊处理,吸烟史嗜烟40余年,20~40支/d,否认冶游史,婚育史、家族史无特殊。

入院查体:体温36.7℃,发育正常神志清楚,颈部对称,无抵抗感,双肺呼吸音减弱,双肺低调哮鸣音,双肺可闻及散在湿啰音,未闻及胸膜摩擦音,语音传导减弱。心脏、腹部查体未见异常。左上肢肌力0级,左下肢肌力3级,右侧肢体肌力5级,肌张力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

2019-10-28入院辅助检查:白细胞10.70×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0.01×109/L,中性粒细胞占0.935,C反应蛋白 118.64 mg/L,丙氨酸转氨酶64 U/L,天冬氨酸转氨酶52 U/L,降钙素原0.09 μg/L,白介素 6 77.81 ng/L。2019-10-28胸部CT示右肺各叶,伴右肺下叶脓肿形成可能;双肺多发点状影;双肺多发间质性改变;肺门及纵膈多发淋巴结,部分钙化;双侧胸膜增厚,双侧胸腔少量积液(图1)。2019-10-29脑MRI示右侧额叶肿块影,考虑脓肿可能性大(图1)。入院诊断:①脑脓肿?②肺炎;③肝功能不全。入院给予患者哌拉西林-舒巴坦抗感染,并完善痰培养、痰涂片、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培养及涂片;入院后第4天BALF涂片考虑诺卡菌,后经质谱分析皮疽诺卡菌。根据《热病:桑福德抗微生物治疗指南》改为亚胺培南-西司他丁联合甲氧苄啶-磺胺甲唑抗感染,并请神经内科、神经外科会诊,加用甘露醇脱水、地塞米松抗炎处理,治疗第3天,仍有发热,咳嗽、咯痰、左下肢肌力未恢复,将抗菌药物改为利奈唑胺联合甲氧苄啶-磺胺甲唑继续抗感染2 d,患者左下肢肌力恢复至4级,能够下床活动,左上肢肌力恢复至2级。

图1 磁共振检查的头颅和肺部病变Figure 1 MRI findings of cranial and pulmonary lesions

入院第14天复查C反应蛋白36.92 mg/L,白细胞7.04×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4.80×109/L,中性粒细胞占比0.681,予出院,出院诊断:肺诺卡菌病、脑诺卡菌病、肝功能不全。出院后继续服用甲氧苄啶-磺胺甲唑、莫西沙星。治疗1个月后随访,患者未再发热,无咳嗽、咯痰,左下肢肌力、左上肢肌力均恢复5级,左手精细动作恢复。治疗6个月后复查血分析无异常,头颅MRI病灶明显吸收,胸部CT病灶有所吸收,建议患者治疗疗程为12个月。

2 讨论

诺卡菌是一种腐生型细菌,自然界中无处不在,尤其土壤中最为丰富[2],根据目前统计认为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成人高于未成年人,可能与暴露于感染源有关,人与人之间很少传播。而其致病性较弱,在正常人体内并不存在,因此是条件致病菌,仅在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发病,其中包括肝硬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实体及干细胞移植、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等均可能成为该病原体感染的高危人群[3]。另外,职业接触也可增加感染风险,比如农民、建筑业的土壤、粉尘多的环境,可增加该病的发生率[4]。本例患者虽然没有明确的细胞免疫缺陷的原因,但该患者有尘肺基础疾病,长期反复感染导致消耗,加之目前在家中从事农耕,可能与其职业有关。

诺卡菌是一种选择性的细胞内微生物,可生长在巨噬细胞及宿主组织中,在对数生长期,其细胞壁内有分枝菌酸,能够增强诺卡菌毒力及其在组织的聚集能力,导致诺卡菌大量聚集在组织,中性粒细胞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并不能将其杀死[5]。巨噬细胞则形成吞噬体,吞噬体将诺卡菌杀灭、消化,形成临床的咳嗽、咯脓痰、发热,影像学表现为渗出影,并可有空洞形成[6],但是由于诺卡菌可产生索状因子和诱导溶酶体酶活性,降低溶酶体和吞噬小体活性,从而形成了慢性炎症过程,另外,诺卡菌科转化为L型,此类型细菌可以与宿主共生,而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达到再次重建细胞壁,再次恢复原来形态,这个过程就形成了慢性炎症过程,表现为慢性感染[7],影像学出现结节表现,因此其病理表现为组织液化坏死、脓肿形成、肉芽肿形成,尸检见大量中性粒细胞、浆细胞、组织细胞浸润,少量巨噬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表现为慢加急性的炎症反应,也就是慢性、急性炎症反应在肺内共存。本例患者本次发病长达1个月,符合了慢性疾病的特点,但2 h内症状加重,同时其影像学有渗出、结节、实变、空洞,符合该病的病理特点,导致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复杂,遇到这类患者应及时完善病原学检查,尤其是在痰涂片及痰培养一无所获时,及时完善支气管肺泡灌洗术,送检灌洗液检测病原,如果仍无法确诊,送检宏基因二代测序。

由于诺卡菌具有嗜血管性,可以进入血液,通过血脑屏障,引起颅内感染,然而其引起的脑脓肿,与其他细菌有一定区别,诺卡菌多引起单发脑脓肿[8]。在治疗方面,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药物不易到达,从而影响治疗效果,而本例患者起初使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联合甲氧苄啶-磺胺甲唑治疗,但48 h后评估病情,患者无论症状、体征均无改善,因此将抗菌药物改为利奈唑胺联合甲氧苄啶-磺胺甲唑治疗,在治疗72 h后,患者未再发热,咳嗽、咯痰、下肢肌力均有改善,因此效果较好,这可能与利奈唑胺对诺卡菌有良好的杀菌效果,同时具备良好的组织穿透力,能够很好地透过血脑屏障有关。

根据《热病:桑福德抗微生物治疗指南》及《ABX指南: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首选磺胺类(甲氧苄啶 15 mg·kg-1·d-1、磺胺甲唑75 mg·kg-1·d-1分为2~4次)作为治疗基石,另外,利奈唑胺( 2 g,1次/8 h)、亚胺培南-西司他丁(0.5 g,1次/6 h)、阿米卡星(7.5 mg/kg,1次/12 h)、米诺环素、莫西沙星也有效[9],而综合抗菌谱、经济因素、患者依从性等考虑,最终给予患者甲氧苄啶-磺胺甲唑联合莫西沙星作为巩固治疗的药物[10],从治疗6个月复查结果看,效果良好。

关于此类患者治疗疗程问题,需注意,由于其为慢性炎症与急性炎症共存,应及时处理急性炎症反应,一旦诊断,尽早使用甲氧苄啶-磺胺甲唑,必要时联合碳青霉烯类或者利奈唑胺[11],但是由于其存在L型细菌及其可以产生索状因子及诱导溶酶体酶活性等作用,导致了该病原体不可能很快被杀灭,因此治疗时间较长[12],如无免疫抑制及中枢神经系统受累者,建议疗程3个月,有免疫系统受累无神经系统受累的,建议6个月,如果有神经系统受累者,建议延长至12个月[13]。另外,如果有确切免疫抑制,应尽量纠正免疫缺陷,如不能纠正,则可能需终身低剂量甲氧苄啶-磺胺甲唑维持治疗。当抗感染无效,且病变较为局限,可考虑手术治疗[14]。本患者因无明确的免疫抑制,因此在停止农业活动,并给予甲氧苄啶-磺胺甲唑联合莫西沙星治疗6个月后,咳嗽、咯痰症状明显缓解,胸部CT、头颅MRI提示病灶明显吸收,但因有颅内播散,因此总疗程建议为12个月。

针对此类患者,需早诊早治,必要时尽早完善支气管肺泡灌洗术、腰椎穿刺,甚至宏基因二代测序;在治疗方面,一定要注意足疗程,并关注患者免疫状况,从而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磺胺脓肿肌力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脑脓肿并肺动静脉瘘2例及文献复习
新生儿腹膜后脓肿2例
磺胺嘧啶银混悬液在二度烧伤创面治疗中的应用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
腔内悬吊联合置管引流治疗瘘管性脓肿
养猪不能滥用磺胺药
细菌性肝脓肿64例诊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