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秀梅 王姗珊 刘宁
摘 要 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是新一轮高职院校高水平发展的重要标志,各高职院校大力发展应用技术研究,通过提供技术咨询、开展技术服务、促进技术成果转化,直接或间接推动行业产业发展。以长春职业技术学院新金享教师企业工作站为例,从推进专业高水平建设、助力企业高水平发展两个维度,阐述高职院校教师企业工作站模式对深化校企合作、助推产业振兴的途径与方法,为满足高质量人才培养、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可借鉴经验。
关键词 产教融合;高职院校;教师企业工作站;实训基地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1)18-0025-04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of Teachers Enterprise Workstation
under View of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SUI Xiumei,
WANG Shanshan, LIU Ning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 service ability is an important
sign of the new high-level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each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develops the applied technology research vigorously,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through the provision of technical advice and tech-nical services, to directly or indirectl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This paper elaborates the ways and methods of teachers
enterprise workstation mod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deepen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and promote indus-
trial revitalization from two dimensions of promoting high-level pro-
fessional construction and helping enterprises to develop at a high level, so as to provide referable experiences for the construction to
meet high-quality talent training and serve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Key words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eachers enterprise workstation; training base
0 前言
自2019年《國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发布以来,高职院校改革发展的思路愈发明确。《吉林省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群建设项目遴选管理办法》(吉教职成
〔2020〕24号)指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提升职业教师队伍应用技术研究实践能力,就成为高职院校特色高水平发展的重要途径。同年,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响应国家号召,成功申报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单位,并于2020年7月以创新团队建设实践为研究对象,立项国家级实践课题“高职院校教师团队助力区域中小微企业转型升级的协同创新发展模式研究与实践”。为更好实施吉林省特色高水平高职专业群建设项目,《长春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专业群建设方案》提出通过创新团队与中小微企业、行业协会合作模式研究,助力区域中小微企业发展,支持推动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助力引导中小微企业高质量、智能化发展。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自2018年开始,集中发力落实校企合作,召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联盟成立大会,与深度合作企业共建教师企业工作站,探索出一条发挥城市高职社会效益、赋能地方经济振兴的新路子。以长春职业技术学院新金享教师企业工作站建设与运行为例,校企双方就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技术研发、产品创新、产线升级、师资提升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打造中小微企业产教协同创新发展中心,提高各类资源、各类主体之间的融合度,形成校企发展共同体,深度产教融合,实施人才校岗对接的精准培养,为产业升级带来的企业转型提供技术保障和人才支撑,为高职院校高水平发展、高质量服务地方提供可借鉴经验[1]。
1 教师企业工作站建设举措
1.1 整合企业资源,组建校企合作联盟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学院基于面向“高端产业”、服务“高端企业”、定位“高薪岗位”、实现“高质量就业”的“四高”人才培养目标,紧密围绕吉林省优势支柱产业,深度产教融合,以传承工匠精神为宗旨,以思政育人和劳动育人为途径,将精工琢业的理念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与省内外20余家企业组建校企合作联盟,形成长效的校企合作机制,在校企信息、资源共享,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共建课程体系等层面开展工作,推进产学研融通创新,深化与企业合作,优化高校服务供给,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助力区域经济发展[2]。
1.2 校企五维度对接,深化产教融合度
围绕吉林省轨道交通车辆装备产业链,在装备制造类专业建设、产教协同创新,共同提升服务吉林全面振兴等方面开展合作,在校企合作层面创新实践五维度对接模式,如图1所示,即专业随动产业发展、名师工匠互鉴互聘、人才培养与职工培训同步并举、企业生产与顶岗实习无缝衔接、应用技术成果转化。将人才从单纯的学校流向企业,转变为从企业需求倒推人才培养,形成供需供的闭环反馈,以企业实际需求为导向,制定专业与产业发展的随动调整制度,通过参与国家1+X证书试点制度建设,完善实训基地建设,构建课证融通教学体系,实现人才培养入学即入岗的精准培养模式。
1.3 校企双方资源共享,协商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
根据人才培养的要求,双方共同建设实训实习基地,在原有实训基地设备设施基础上做进一步开发改造,企业投入5000平方米厂房,学校和企业共同投入3000万元教学与生产设备,满足生产、研发和教学需要。根据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及企业用人计划,校企双方共商共建学生企业定岗实习计划,设置企业对接实践课程,由企业导师在现场完成实践教学,派遣专任教师到企业完成非对接课程教学任务及实习管理。
1.4 依托工作站真实项目,提升教师技术研发与服务能力
在企业成立教师工作站,优化教师企业顶岗实践实施办法,有针对性地选派专业骨干教师到相应的合作企业跟岗实践,教师以小组编队轮训方式深入企业,以员工身份顶岗任职履责,承担企业日常生产、设备转型升级、技术研发创新等实际项目。基于学校搭建的智能制造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开展新产品开发和成果转化,全面推进专任教师应用技术研发能力与成果转化能力,促进创新型教师教学团队建设,打造行业领军专家,提升职业院校社会服务能力[3]。
1.5 打造技术技能创新平台,助力企业产品升级及技术研发
整合校企双方资源,共享信息、技术、人员、环境等条件,紧密围绕装备制造产业智能化、数字化发展趋势,依托学校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助力企业转型升级,实现直接或间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推动学校应用技术研究及研究成果转化,面向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针对智能制造产线设计、运维,增材制造技术工业应用等多个先进制造技术领域开展技术攻关[4];通过实验室开放制度,开展职业体验活动,通过承办各级各类技能竞赛、承接各种培训等多样化活动,培养和孕育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形成产、教、研、赛、育一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孵化平台。
2 教师企业工作站运行成效
2.1 校企协同育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1.1 实施“三层四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智能制造产业发展人才需求,以“互联网+、数字化+”升級现有专业,基于立德育人方针,在学校“三全育人”平台下创新人才培养,实施“三层四双”模式,如图2所示。三层是订单式、定向式、储备式,四双是双主体、双身份、双导师、双考核,实施工学交替,培养一大批匠心匠艺的青年技术能手[5]。
2.1.2 构建课证融通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各专业群紧紧围绕核心岗位群技术需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以宽基础强化夯实“1”,以活模块优化“X”,依托职业岗位标准与岗位技能标准,重构课证融通的专业课程体系,以职业为导向,凸显模块化、结构化,工学交替、双线交织。如图3所示,课程体系注重人才能力培养,通过对通识教育课程模块、职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技能课程模块的重构,针对人才职业素养提升、职业通用能力培养,着重设计,突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技能培养和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融入职业资格体系,构建专业群模块核心课程群。学生根据个人职业生涯规划,选修不同的模块课程;学校依据学生研修的主要课程学分,颁发相关专业毕业证书,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2.2 校企双方协商共建产教融合共享型实训基地
校企双方基于实用性、共享性的原则,深度产教融合,构建校企协作命运共同体,共建实训基地,优化实训设备,构建装备制造技术示范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及运作模式,培养能够满足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建设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通过教师企业工作站建设运行探索校企合作的内涵、模式,基于国家级机电职教集团构建校企协作命运共同体,为行业间产业信息交流、校企人员互聘、教师与工程师互动等搭建平台。选择行业龙头企业合作,建设校外实训基地,承接学生顶岗实习、就业实习等,要保证基地数量和相对稳定性;深度开展校企合作,与一汽集团、海尔集团等行业龙头企业共建企业冠名班,学习国际先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经验,对智能制造产业中岗位进行总结提炼,将岗位的共性需求与企业的个性化需求相结合,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校企双方在专业建设、课程体系构建、教学资源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技术服务信息共享等多个层面开展合作。
2.3 引培并重,打造“双师型”结构化教学团队
建设企业教师工作站、企业导师工作室等多种教师成长平台,教师以小组编队轮训方式深入企业,以员工身份顶岗任职履责,承担企业日常生产、设备转型升级、技术研发创新等实际项目。
2.3.1 校企人力资源共享 开展校企教师联合授课,在校内设置企业专家工作室,在企业设置教师企业工作站,双方整合各自资源优势,共同开展先进轨道交通装备的零部件产品研发、试制、量产等科研生产活动,实现以研带教、以产兴学。
2.3.2 双向轮岗,互兼互聘 搭建校企人员互兼互聘平台,建设结构化兼职教师资源库,企业导师与专任教师资源互通、团队授课,实施动态管理制度,促进企业高技术人才和校内高水平教师双向流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同时引聘大国工匠、行业专家在校内开设大师工作室,以师带徒的形式带动专任教师发展,满足专业师资队伍高水平建设需求。
2.4 校企共研,构筑一流技术技能创新平台
教师企业工作站成员采取流动制,根据企业实际项目需求选派教师脱产跟岗1~6个月不等,以企业员工身份任职履责,其间由企业按照项目完成度核定劳务费,保障技术服务效率与质量。同时,为提升专业教师社会实践积极性,学校为赴企顶岗教师核定每个月28学时的工作量,作为激励保障。
以新金享教师企业工作站为例,目前已经派遣三批专业教师到企业,完成开卷机设计、型钢自动下料码垛机包装机设计、特种工装设计等五个项目,在助力企业升级转型过程中作出很大贡献。同时依托教师在企业工作站完成的具体项目成果教学化处理,已经申报专利两项,发表论文四篇,申报课题两项,在学校立项科技创新团队一个、社会服务项目两项,极大地促进了专业教师团队的高水平发展。以新金享型钢自动下料码垛包装设计开发项目为例,内容分解如图4所示。学院派遣四位教师到企业任职,分别承担不同的开发内容,组建成项目团队,分工协作,现已完成项目主体设计,由企业进行加工生产。基于企业工作站和高水平教师团队,开展智能制造行业企业技术攻关,针对产品数字化设计、生产线智能化升级等项目打造培养一个受行业认可的科研团队。
后疫情时代还将探索更多校企合作的可能性,学生如何在企业开展学徒制实践教学,企业员工如何在学校完成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校企如何共建共研、扩大产能,如何将技术成果效益最大化,等等,都是校企深度合作面对的课题。接下来将继续探索产教融合的途径和方法,以保障校企合作的順利推进。
3 结语
为紧跟国家职教发展战略,加快学校高水平发展,全面提升专业群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社会职能,助力企业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升级,创建实用性、灵活性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迫在眉睫,建设教师企业工作站尤为合适,一方面能体现现代职业教育赋能产业发展的特色,另一方面可以体现职教教师应用技术服务的社会效益性与教学效益性的深度融合。搭建教师企业工作站,整合多方资源,针对企业实际项目开展研究、制作,助力企业技术发展,同时提高教师科研水平,给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发展、助力产业振兴拓展了思路,提供了保障。■
参考文献
[1]隋秀梅.高芳.唐敏.“双高”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20(5):93-96.
[2]王姗珊,隋秀梅,张鑫,等.基于模块化教学的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20(35):85-88.
[3]鲍风雨,胡勇强,杨科举.智能制造推动校企深度融合[J].中国高校科技,2019(3):74-75.
[4]刘宁,刘志锋,隋秀梅,等.就业导向下高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能力建设研究:以长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21,23(1):74-80.
[5]张鑫,刘宁,隋秀梅,等.“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长春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学院智能制造中心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20,41(23):2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