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红波
【摘 要】语文教学是对本土文化的传承,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的民族精神和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因为其是一个民族的根基和本源。因而应该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目前我国语文教学的目标也逐渐转到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方面,但是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就在小学语文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主题的教学实践进行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人文素养;主题教学实践;分析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1)30-0214-02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目标不仅包括学习理论知识,用理论知识去指导社会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还包括对学生思想价值观的培养,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把握人生航向。由此可见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对学生来说,特别是在学生人文素养培养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主题教学的含义
主题教学是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之前首先拟定一个主题,使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着这个大主题而展开,所有工作为主题服务。主题教学的优势在于:有了教学主题也就相当于有了教学目标,明确的教学目标可以使教学活动更加有针对性,有利于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还可以营造出与主题相关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自主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按照培养的学生素质要求不同,小学语文中的主题可以分為很多,如语文读写能力、人文素养、道德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等。下面以培养学生人文素养这个主题为例谈谈相关的语文教学实践。
二、在主题教学方面存在的不足
(一)课堂教学模式单一,缺少相应的实践活动
目前很多小学教师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模式单一乏味,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足;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不匹配。现如今小学语文还是以课堂教学为主,很少组织学生外出体验,学生只在课堂上进行价值观的学习,并没有机会去实践中真切感受,这就造成了教学与实践之间的断层,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小学人文素养培养的缺失。
(二)教师在思想上不重视人文素养的培养
以往在很多教师的教学当中,或多或少都存在人文素养教学缺失的情况。近几年来由于国家大力倡导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得学校在这方面的教学有所改观。但在很多地方,学校、教师及家长由于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还是过于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对于人文素养教育不够重视。从中可以看出,当前虽然我国大力推行了素质教育,但是许多教师在思想上深受以往教学理念的影响,在短时间之内无法快速转变,所以在学生人文素养教育方面的工作还是任重而道远。
(三)语文教学中学习主体的偏移
当前语文教学中大多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是按照教师的指示按部就班地学习。这种教育方式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难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特别是在人文素质教育上,难以让学生自主提高人文素养。
三、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研究
(一)语文主题教学实践的优势
1.依托优秀传统文化,形成相关认知及素养
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自强不息”就属于中华民族精神。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已经深深刻在每一个中国人骨子里,激励着国家和民族的复兴和奋进。小学生作为祖国的花朵和国家未来的主人,更应该学习优秀传统文化,这样有利于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让他们感受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如教师在讲授《马踏飞燕》时,可以适当地讲述该作品的创作时代和背景,让学生了解我国手工制品蕴含着高超的技艺,具有丰富的艺术价值。教师还可以拓展相关知识,扩展学生视野,认识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2.提炼办学理念,明确素养培养地位
为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学校应当改变以往的单一化教学模式,丰富教学理念,从多个角度出发深入研究教学方法。素质教育要求广大教师切实提升学生各方面能力素养。所以在确定教学理念时,不应将提升文化素养表面化,应当将这一理念深入到教学课堂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我能力、完善自我素养。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逐渐趋于多样化,对此,学校应不断提炼办学理念,增强办学信心,并完成思考与实践,确定特色化的办学理念。
一方面,学校应明确学生在核心素养方面存在的差异性,针对学生特点实行差异化的教学,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另一方面,学校应明确多样化办学的内涵与特色,学校要不断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让学生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切实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分层教学法,针对学生实行差异化培养,确保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均可以提升成绩,并提高自身的核心素养水平,真正落实多样化办学。
3.组织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
语文是一门阅读型学科,要求学生在阅读中去理解、去体会语言。这对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功底是有必要的。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如批注法、思维导图法等。对小学语文来说,边读边写、边写边思考是有助于整体文化素养提高的。教师应组织相关的主题活动,让学生积极动笔、主动开口,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
(二)把握人文素养教育的实践方法
1.为学生创设人文素养的培养环境
首先,教师可以结合小学语文课本内容,挖掘其中的人文素养知识。小学生理解能力有限,教师可以为学生详细讲解其中的人文知识,应当直接简明地介绍其内涵,这样才能便于学生的理解。其次,教师可以结合教学要求,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交流环境,如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每周或者每月组织一次的交流讨论会,让学生分别将自己所学或所理解的知识进行分享。同时也可以让各小组之间开展辩论赛或者演讲比赛,让学生在语言输出的过程中感受文化的魅力,并在不断的交流过程中提升自信心。另外,教师还可以在学校公告栏完成以语言文化为背景的黑板报,创设人文素养培养环境去感染学生。在人文素养培养过程中教师也需要不断进行反思,适当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地改进措施,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
2.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渗透人文素养
我国的传统文化具有历史的厚重感,而这种厚重感可以凭借文章和诗词表现出来。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生活中重要的指引者,应该采取合适的讲授方式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学习和了解文化。如学习《满江红》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学习演唱这首词,通过演唱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词中的慷慨激昂的情绪和深厚的家国情怀。这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而且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从各方面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达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目标。
3.开展体验式情景教学
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实践活动往往会比单纯的死记硬背更加有效。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想要进行人文主义的教育,最有效的形式之一就是角色扮演。即让学生扮演角色,体会人物当时的想法与矛盾,这种真实体验会让学生记得更牢固。如《吃水不忘挖井人》一课时,让学生通过角色表演,体会到当时村民的处境。在如此困难的时候,毛泽东带领着村民挖井,解决了人民大众根本的生活问题。
本文以小学语文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策略为主题,详细地分析了主题教学实践活动的优势以及具体的实践方法。由此可见,语文是中国独特的语言形式,它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都有作用,在当今语文教学中要懂得调整教学结构,创新学习方式,如语文主题教学实践等,以此来提升语文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洪.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的方法与策略研究[J].中华少年,2017(29).
[2]张悦.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的方法与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s2).
[3]王海波.浅析中职语文教学课堂中人文素养的培养[J].高考(综合版),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