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玲
【摘 要】语文课程蕴含着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但在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思政教育的融入浮于表面,与教学目标契合度不够高。本文分析了思政教育融入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阐述了课程思政融入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的可行性,总结出课程思政融入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途径:把握学生需求,提升教师素养,深耕教学内容,融入时政热点,运用信息化技术等。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实现全方位育人。
【关键词】中职语文;阅读教学;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1)30-0025-02
在学业水平测试的大背景下,笔者发现大部分中职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存在实用性倾向,只讲解散文、小说、戏剧,特别是学考出现频率比较高的说明文、议论文等类型文章的答题技巧,整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基本围绕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展开。确定素养目标时往往是“拿来主义”,没有结合具体的学情,拿来的“思政”案例素材浮于表面、机械空谈、牵强附会,“思政”融入方式往往是单向灌输,强加观点,与教学内容契合度不够高。
语文阅读课是中职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本文以阅读教学为例,探讨在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大思政”格局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找到思政元素的“融点”,实现春风化雨的育人效果。
一、思政元素融入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的价值取向影响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然而,当下不少中职生患有“空心病”,他们走向边缘,选择“躺平”。中职生处于身心发育的特殊时期,道德取向摇摆不定,价值观尚未定型,易受外界不良因素与环境的干扰。因此,在课堂上渗透思政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梁启超先生认为语文教育是一种精神力量的隐性资源,在语文学科中融入德育教育,才能引导学生更深层次地领悟语文教育思想内涵。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的形成,培养学生的责任和担当意识。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2020年的中职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引导学生阅读优秀文学作品,以及弘扬劳动精神和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作品,在审美体验的基础上开展审美鉴赏活动[1]。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考试大纲(语文)》明确指出,要以现代文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测试为重点。在语基、现代文阅读、口语与综合性实践活动、应用文写作四大题型中,现代文阅读的分值仅次于语基。从课程标准到评价方式,不难看出中职语文阅读课的重要性,教师需要在中职语文阅读课中践行“文以载道”的价值观,向学生推荐相应的好作品,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受到熏陶,培养学生价值追求、责任担当、审美能力等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教育的初心和使命[2]。
二、课程思政融入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语文教材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能够助推思政教育[3]。课本中的经典名篇发挥着传承历史文化传统,弘扬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等作用,能够将向善向上正能量的信息传递给学生,从而达到预期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中职语文教学不应止于传授丰富的文化知识,而必须着眼于“文以载道、文道统一”,阅读是为了悟道,明白一些事理,使学生的道德得到升华。学生可以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传承文化,塑造精神。在“大思政”的背景下,笔者立足中职学生的特殊性,深感各学科重视立德树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挖掘与整合语文教材中的思政资源,在彰显语文学科人文魅力的同时滋养学生的心智成长是势在必行的。
三、思政要素融入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的途径
(一)把握学生需求
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只有充分把握学生的内在需要和思想实际,从学生的关切点出发完成教学设计,选择接地气的话语,才能更容易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提高教学成效。如在教学《最后的常春藤叶》一文,探究贝尔曼这一人物形象时,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创设有效的课堂活动。先要求学生绘制贝尔曼的画像,然后组织学生讨论“你对贝尔曼冒着风雪连夜画这片叶子持什么态度”,教师顺势引导学生看到贝尔曼传递出人性的光芒,学习贝尔曼乐于助人和自我牺牲的精神,慢慢升华学生的品质。教师要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让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活动,而不是生搬硬套地灌输知识。
(二)提升教师素养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是学问之师,更是品行之范[4]。无论是课上语文阅读技能的传授,还是课后的为人处事,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引领学生成长。只有教师的思想政治意识提高了,才会自觉地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发挥语文课堂的思政功能。学校可定期开展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素养,使其认识到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性,才能把正确的价值观传递给学生。一言以蔽之,只有觉悟高、情怀深、人格正的教师,才能教出具有家国情怀的学生。
(三)深耕教学内容
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中职语文阅读课担负着“载道”和“化人”的功能。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以通过课本中的例子,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化鉴赏能力和审美品位,润物无声地引领学生思考和判断,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如在讲解《士兵突击》部分时,教师可主要通过讲述特种兵选拔的故事,以及对比分析许三多和成才的人物形象,引发学生对生活的思考,从而向学生传达“不抛弃,不放弃”的价值观。又如在《边城》的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学生探討爷爷的形象,得出他的性格是勤劳、忠厚、善良慈爱、忠于职守、任劳任怨,引导学生细读文本,慢品人物,加深对人生价值与意义的思考,弘扬劳模精神,潜移默化地融入思政教育,达成培养目标。
(四)融入时政热点
现代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生活即教学。”生活中的许多事情,都和语文有关。在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适当融入时政热点,不仅能彰显语文教学的时代感和生命力,学生的品德素养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在阅读课上,将时事热点与课本知识结合,可以促使学生关注国运民生,开阔视野,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批判精神。如在《士兵突击》的教学中,笔者提出讨论题:“同样怀着对成功的渴望,许三多和成才在最后的冲刺中却有着不一样的表现,在我们现在的社会中,你愿意做许三多还是成才?”这里可以引导学生讨论人生的意义和选择,教师可以钱伟长为例子,讲述他在人生关键时刻的选择:“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九一八”的隆隆炮声,使国文历史双双满分的钱伟长毅然将研究方向转向只考了5分的物理专业,并拼命钻研,最终成为中国的“力学之父”。笔者以此为契机,讲述“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故事。袁隆平始终将个人前途与国家利益紧紧相连,他是个游泳健将,曾有过体育救国的梦想,最终,经历过三年自然灾害的他将自己对祖国的热忱,结成了一串串饱满的稻穗。笔者将课堂还给学生,让每个学生聊聊他们对袁隆平“禾下乘凉梦”的所思所想,在讨论中体会袁隆平崇高而执著的人生追求,学习他坚韧不拔、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追求。
(五)运用信息化技术
在中职阅读课上,教师还可以运用信息化技术,融合视频、音频、图片等多元化信息拓展教学内容,增添趣味,创设情境。如在《一碗清汤荞麦面》的教学中,通过播放母子三人在大年夜吃一碗面的视频片段,让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母子三人之间的温情,发现人性中的善和美。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能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获取知识、培养品格、提升素养。
在《项链》一文中,佛来思节夫人道出项链是假的之后,文章戛然而止。笔者顺势让学生拿出平板,利用作文批改App软件,引导学生思考玛蒂尔德的形象,续写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教师借助App可快速查看学生作文完成情况,并选择一些典型的文章及时点评,帮助徐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利用适当的信息化手段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将思政元素有效地融入课堂教学中,达成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中职语文课程具有以语育人、以文化人的特殊功用,在阅读课中融入思政教育能够在潜移默化中达到育人之效。因此,要结合学情,提高教师素养,深耕教材内容,结合当下时政热点,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增强感染力,让学生更好地认识世界,树立正确的三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2]刘惠瑾.梁启超的語文教育现代化思想研究[J].语文建设,2014(2Z).
[3]郗会锁,艾秀廷.立德树人让学生终生受益[J].人民论坛,2021(12).
[4]段鸣骅.大学语文课程结合思政教育之教学策略探究[J].语文建设,2015(3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