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育芬
(丽江市人民医院输血科 云南 丽江 674100)
输血是临床常用的一种治疗方式,应用较为广泛,对许多疾病都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部分患者进行输血时会出现某些不良反应,而这与血液中的血型不规则抗体有关[1-2],所以应对不规则抗体阳性的患者引起高度的重视。本文对我院2016 年1 月—2019 年12 月的抗筛检测结果进行统计,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6 年1 月—2019 年12 月在我院接受备血或输血治疗的患者,共23 170 例,其中男性9 228 例,女性13 942 例,年龄平均(45.2±8.02)岁,有过两次输血史362 例,3 次输血史及以上有138 例。所有患者抽取3 ~5 mL 静脉血于EDTA 抗凝管中离心待检。纳入标准:①本次实验经过医院伦理会的准许,且患者和家属对此均知晓,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②所有的患者满足输血标准。排除标准:①意识障碍;②合并其他血液疾病;③长期使用激素等患者。
抗体筛选细胞(Ⅰ、Ⅱ、Ⅲ)、抗人球蛋白检测卡、37 度孵育箱和卡式法专用离心机由长春博讯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提供。每套试剂红细胞中至少有2 人份红细胞含有D、C、c、e、s、Fya、k 抗原,至少1 人份红细胞含有E、Jka、Jkb、M、N、Fyb、Lea、Leb、P1抗原。
抽取参与实验患者的血液3 ~5 mL,对血液标本进行离心处理,并且在微柱凝胶卡上将患者的基本情况以及抗体筛查的细胞编号等进行记录[3],为避免路途颠簸造成微柱凝胶卡中有气泡影响结果先将微柱凝胶卡进行离心,把Ⅰ、Ⅱ、Ⅲ号抗体筛查红细胞悬浮液(浓度为0.8%)分别加入这三个微管腔中,然后使用定量加样器分别吸取50 μL 被检者血浆加入这3 个管腔中,加样后的微柱凝胶卡放置于37 ℃的孵育器中孵育15 min,用卡式法专用离心机离心操作,时间为900 rpm 2 min、1 500 rpm 3 min,取出进行肉眼观察,红细胞位于凝胶表面或凝胶中为阳性,红细胞沉积在凝胶底部为阴性。所有操作均按科室标准操作规程进行。
记录和分析不规则抗体检测23 170 例患者的实验数据,包含:抗筛检测阳性率年度趋势表、性别对抗筛阳性率的影响、盲配成功率。
采用SPSS 25.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我院2016 年1 月—2019 年12 月行不规则抗体检测23 170 例,阳性患者145 例,阳性率为0.626%。男性9 228 例,阳性13 例,阳性率0.141%;女性13 942 例,阳性132 例,阳性率0.957%。2016 年抗筛阳性率为0.271%;2017 年抗筛阳性率为0.518%;2018 年抗筛阳性率为0.61%;2019 年抗筛阳性率为0.968%。对不规则抗体阳性的患者及时与临床进行沟通,对部分用血概率大的患者进行提前盲配,并对盲配成功率进行统计。见表1 ~3。
表1 抗筛检测阳性率年度趋势表
不规则抗体的阳性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女性的不规则抗体阳性率高于男性;大部分抗筛阳性患者可通过盲配的方式找到可以输注的血液,个别患者(2 例)没有找到盲配相合的血源,需将样本送上级血液中心做抗体种类的鉴定并进一步找到可以输注的血液。
表2 性别对抗筛阳性率的影响
表3 盲配成功率统计
临床上将除了抗-A、抗-B 以及抗-AB 之外的血型抗体统称为不规则抗体,例如RH 系统以及P 系统等。不规则抗体是因为在输血的过程中血型不合格的血液制品或者是妊娠免疫刺激以及无感觉的刺激造成。根据相关的研究可知[4],在正常人群之中,不规则抗体的发生率为0.5%~1.15%左右,并且该抗体存在于人体内会造成迟发性免疫反应,尽管在输血的人群中出现的概率较低,但不规则性以及复杂性都提高了临床正常的输血工作的风险率。在实际的临床过程中,输血是提高患者治疗效率,使其能够尽快恢复健康的方式之一。近些年,随着医学要求标准的提高,医学规范趋向完整以及科学,对于输血以及输血前的检查等都要求更为规范化,对于一些不容易检测出来的抗原,例如ABO 亚型抗原,临床可以通过采用不规则的抗体进行筛查用以确定抗原,能够降低出现溶血性的反应[5]。所以,针对输血患者在正式输血之前进行不规则的抗体检查具有重要意义。
当患者的血清之中只有IgM 类型的抗体存在,并且红细胞也有相应的抗原存在,那么IgM 类型的抗体就会和对应的红细胞进行直接的反应,产生连接,这时候盐水介质就为凝聚反应,在实验中用肉眼就可以看到。IgG类型是由1 个免疫球蛋白组成,只有和载有相对应的抗原的红细胞,且吸附在红细胞之上,不产生凝聚反应,这就需要进行一定的检测手段,对此,临床一般采用凝聚胺法和微柱凝胶法进行检验。
本次的实验数据证实,阳性患者145 例,阳性率为0.626%。男性9 228 例,阳性13 例,阳性率0.141%;女性13 942 例,阳性132 例,阳性率0.957%。2016 年抗筛阳性率为0.271%;2017 年抗筛阳性率为0.518%;2018 年抗筛阳性率为0.61%;2019 年抗筛阳性率为0.968%。,其数据说明了男性不规则抗体阳性的产生概率低于女性,所以应当将女性患者列为重点的实验研究检测人员,这样也能够减少出现输血不良发应,以及血液浪费的情况。
另外也有资料证实[5],不规则的抗体对于多发肿瘤,孕妇,多次输血患者等为常见的多发群体,不规则抗原性的强弱依次为,抗-D 最强,之后为抗-E、抗-C、抗-c、最弱为抗-e,这其中抗-D 是因为Rh 血型输血不合格或者是妊娠造成,抗-E 是患者多次性的进行输血导致,所以在实际的临床输血的过程中,需要控制好ABO 型的分型,对于Rh 血型的分型需要准确的判定,确保本次的输血为同型输血。
有效的输血前的不规则抗原检测,能够准确的选择所需要的血液,提高输血的准确性,提高预后。为此在检验的过程中检验人员以及输血人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当血液没有第一时间进行检测,超过了检测规定时间,需再次抽取患者的血液开展检测;对于配血结果超过24 h 的患者,且后续还需要大量输血的患者,再次开展检测,之后再进行交叉配血;(2)倘若患者需要多次的进行输血,则每间隔3 d 就需要进行一次抗体的筛查,避免出现溶血现象;(3)在进行血型以及抗体的检查过程中,需要注意使用有效的剂量效应的抗体,这样才能够确保和抗原纯合子产生有效反应,不会和杂合子反应。对患者的抗体特异性进行再次确认,输血需要选择无相应抗原的血液;(4)对于妊娠史的患者、多次进行输血的患者需要及时的进行不规则抗体的检测,且在输血前进行多次询问和确定,之后在进行相应的检测,以此降低患者出现溶血性不良反应的概率,让输血能够更为安全;(5)在输血的过程中,需要留意患者的血氧饱和度,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一旦出现异常,及时的停止输血,及时进行抢救;(6)对于无法找到匹配的血液的患者,通常不建议进行输血治疗,以免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对肾脏造成严重的损伤,并出现溶血反应,患者需先按照医嘱开展治疗,当自身的抗原减弱之后,再对血型进行匹配和输血。
综上所述,在输血之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能够降低出现新生儿溶血、配型困难,以及各种溶血反应,提前对阳性患者进行盲配,减少该类患者配血困难导致的风险,有效缩短申请用血到发血的时间,对于暂时不能开展抗体种类鉴定的基层医院有较高的实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