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衡针法结合施氏筋骨平衡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1-12-14 08:05:30周荣魁朱志峰陈姚飞李晓锋文2通讯作者
医药前沿 2021年31期
关键词:施氏颈椎病颈椎

胡 飞,周荣魁,朱志峰,陈姚飞,李晓锋,莫 文2,,马 勇(通讯作者)

(1 南京中医药大学江阴附属医院骨伤科 江苏 江阴 214400)

(2 上海石筱山伤科学术研究中心江阴研究室 江苏 江阴 214400)

(3 南京中医药大学 江苏 南京 210023)

(4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骨伤科 上海 200032)

(5 上海石筱山伤科学术研究中心 上海 200032)

颈椎病是骨伤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属于中医学“颈肩痛”“伤筋”及“痹证”等范畴。颈椎的正常生物力学平衡破坏可导致颈椎病。手法、针灸是骨伤科临床常用的外治方法。我们自2019 年1 月—12 月采用调衡针法结合施氏筋骨平衡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共120 例进行对比观察,探讨调衡针法结合施氏筋骨平衡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 月1 日—12 月30 日江阴市中医院骨伤科门诊治疗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共120 例,男52 例,女68 例,平均39.5 岁;病程最短3 d,最长1.5 年;受凉后发作者32 例,长期低头劳累所致者41 例,无明显诱因发作者47 例;所有患者均摄片检查,其中生理曲度未见异常者8 例,颈椎生理曲度变直者83 例,生理曲度反弓者29 例,行MRI 检查者共98 例,显示椎间盘轻度突出者65 例,膨出者33 例。患方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将其分为观察组60 例与对照组60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纳入标准:①所有观察病例均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之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标准;②年龄25 ~65 岁;③VAS >3 分,NDI >20 分;④均经X 线等辅助检查确诊。排除标准:①凡不符合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标准者;②颈椎外疾病如胸廓出口综合征、腕管综合征、肩周炎、骨结核、骨肿瘤、颈椎外伤处于急性期、落枕、风湿性肌纤维组织炎及其他非椎间盘退行性变所致的肩颈部疼痛疾病;③拒绝合作不按规定配合治疗者及合并有精神病等不能配合治疗的患者;④已具有手术指征需行手术治疗者。

1.2 方法

观察组采用调衡针法结合施氏筋骨平衡手法治疗。具体方法:依患者颈肩背部症状体征及局部按压比摸进行经络辨证及局部经筋脊柱动力结构力平衡评估,针刺选督脉、太阳经、少阳经穴,于手腕部远部定穴取后溪、中渚、外关等穴敏感点针刺,颈项部症在偏右则取左手部,症在偏左侧则取右手,症在偏中间或加百会穴,两侧都有则按男左女右取穴,针刺后留针45 min,嘱患者主动屈伸旋转活动颈椎及肩部,依患者具体情况配合施氏筋骨平衡手法于颈肩背上肢部施以揉、拿、滚等理筋调衡手法治疗[1]。治疗每周3 次,2 周为1 个疗程,总疗程为1 个月。

对照组采用枕颌牵引加普通针刺治疗。具体方法:予常规颈椎枕颌带坐位牵引,1 次/d,每次半小时,予颈项上肢患侧远近处常规循经取穴治疗,取穴颈夹脊、风府、风池、天宗、肩井、外关、后溪、阿是穴,行提插捻转手法得气后留针30 min。每周3 次,治疗2 周为1 疗程,总疗程为1 个月。

两组患者均嘱其注意休息、避免长时间低头劳作及避风寒,有肢体发麻者给予甲钴胺片口服治疗。

1.3 评价指标

(1)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颈椎病的疗效标准拟定:治愈:原有颈肩部疼痛不适等病症完全消失,肌力正常,颈、肢体功能恢复正常,恢复正常劳动和工作。显效:原有症状明显缓解,颈肩背等疼痛不适有明显减轻,颈、肢体功能明显改善,可参加正常工作和劳动。有效:原有颈肩背等疼痛不适症状体征减轻,颈、肢体功能有改善。无效:患者不适症状体征无改善,甚至病情加重。(2)疼痛程度按照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测评,疗效判断按照VAS 疼痛分级标准,总分值10 分,分值越高说明疼痛程度越高,观察治疗后疼痛减轻3 分及以上者为显效,疼痛减轻1 分以上者为有效;疼痛症状改善者为无效。(3)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治疗前后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评价受试者的颈椎功能。总分50 分,共分10 个项目,包括颈痛和相关的症状如疼痛的强度、集中注意力、头痛、睡眠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如个人护理、工作、阅读、驾驶、提起重物和娱乐情况。每个项目最低得分为0 分,最高得分为5 分,分数越高表示功能障碍程度越重。治疗前后NDI 总分降低15 分以上为显效,总分降低5 分以上为有效。疗效评定依据疼痛程度(VAS,视觉模拟评分)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颈部活动失能评分)进行综合评定,对于以上评定指标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 周后、治疗1 个月后、随访6 个月分别进行采集与评定。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治愈率、显效率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显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愈率、显效率比较[n(%)]

2.2 两组VAS 疼痛程度比较

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VAS 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2 周和1 月后及随访6 个月,观察组的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 评分比较(± s,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 评分比较(± s,分)

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2 周治疗1 月观察组对照组1.11±1.05 2.23±1.08 t 0.0245.3015.760 P>0.05<0.05<0.05 60 60 5.53±2.34 5.52±2.17 3.32±1.12 4.51±1.33组别例数随访6 月VAS 下降率/%观察组对照组79.86±19.36 43.03±42.14 t 10.6486.152 P<0.05<0.05 60 60 1.09±0.84 2.96±1.07

2.3 两组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比较

治疗前后组内比较,NDI 指数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 周、1 个月和随访6 个月时,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NDI指数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NDI 指数变化情况比较(± s,分)

表3 两组NDI 指数变化情况比较(± s,分)

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2 周观察组6023.53±5.8210.96±5.30对照组6023.89±5.9718.44±5.23 t 0.3347.781 P>0.05<0.05组别例数治疗1 月随访6 月观察组609.59±4.429.03±4.1对照组6013.63±5.1712.86±5.08 t 4.6014.544 P<0.05<0.05

3.讨论

颈椎病属于中医学中“痹证”“筋病”“颈肩痛”“肩背痛”等范畴,由于自然退变,急慢性损伤,感受风寒等导致颈部筋骨失衡而局部经络气机阻滞不通,气血失和,产生颈枕部肌肉痉挛、疼痛,活动受限甚至麻木等症状。石氏伤科施杞教授认为,颈椎病的根本病机为“经筋失衡,气血失和”,在治疗上始终贯彻“调和气血、舒经理筋、恢复平衡”的指导思想[1],在此思想下采用针刺、手法外治对穴位、皮部、经筋的刺激,产生经络感应,激发人体固有的调整和自愈能力来治疗疾病。针刺治疗重在调气,气行则血行而达气血平衡。手法治疗重在舒筋解结,通行气血,纠正力学失衡[2]。地处江阴的“澄江骨伤”擅长采用针灸治疗伤科疾患,临床治疗颇有效验[3],通过针刺调整经络机体气血阴阳平衡而达治疗之效,我们把施杞教授的施氏筋骨平衡手法与澄江骨伤的调衡针法相结合治疗颈腰椎疾患,临床观察比普通针灸、手法外治疗效更好。我们认为针刺、手法治疗作用的产生和现代医学人体的神经调节和肌筋膜链力学信息传导等密切相关[4]。调衡针刺、手法作用于机体时,基于弱刺激作用于神经调节产生兴奋生理功能(补法)、强刺激作用于神经调节抑制生理功能(泻法)的神经大脑皮质“优势效应”双向调节作用原理,针刺和手法均可以通过神经系统信息反馈改变人体肌筋膜链的张拉力从而恢复机体生物力学平衡[5]。

我们通过文献回顾比较,与我们治疗方式类同的汪彬彬等[6]采用平衡针灸联合推拿治疗观察VAS、NDI 指标方面,有效性近似,但其未反应出显效性;与林坚等[7]采用颈部针刺配合巨刺法、陈天良等[8]采用小针刀配合旋提手法治疗的VAS 评分比较,在疼痛缓解幅度方面有优势;与江明等[9]采用局部针刺联合中药包热敷治疗的总显效率70.91%比较有显著差异;与王勇等[10]针刺颈痛穴颈夹脊穴治疗比较在总有效性方面更好。中医治疗颈椎病临床多采用外治治疗,如手法、针灸、针刀、中药外用、牵引治疗等,临床效果良好,手法、针灸等治疗手段受不同中医流派操作方式不同,治疗效果又有差异,目前多种方法结合综合治疗相较单一方法治疗可取得更好疗效[11]。但目前在疗效评价的指标上尚缺少客观性强的指标,VAS、MDI、SF-36 等的观察评价受主观性影响大,对疗效的对比评价存在一定影响。

综上所述,临床观察调衡针刺配合筋骨平衡手法治疗的总有效率、总显效率高,疼痛治疗前后改善明显,症状缓解更全面,治疗起效快,疗程短,不易反复。对此针刺和手法治疗能获显效的机理机制认知及临床客观评价还需我们进一步探索研究。

猜你喜欢
施氏颈椎病颈椎
颈椎不能承受之重
大自然探索(2024年1期)2024-02-29 09:11:26
施氏矿物同时吸附磷酸根和Cd(II)的研究
颈椎为什么易发病
保健医苑(2022年1期)2022-08-30 08:40:00
养护颈椎,守住健康
保健医苑(2022年6期)2022-07-08 01:25:34
施氏和孟氏
颈椎病与老年痴呆
基层中医药(2021年2期)2021-07-23 01:41:44
游泳 赶走颈椎病
今日农业(2020年17期)2020-10-27 03:10:46
Abstracts of Major Articles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颈椎
颈椎病的简便贴敷疗法
基层中医药(2018年9期)2018-11-09 01:2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