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亚磊 桑宝全 彭慧
摘要:近年来,国家和政府越来越重视高校的创新创业,并出台了相应的鼓励政策和支持高校创新创业的策略。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新时期创新创业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提高了高校创新教育的质量,将有效推动信息技术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有必要在此基础上分析存在问题。本此研究主要针对现代信息技术与创新创业的深度整合机制进行分析。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创新创业教育
当前,发展高校创新创业是高校教育的发展趋势之一。现代信息技术与创新创业相结合,可以有效促进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大学生在未来的社会就业和发展中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本次研究介绍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构成,提出了现代信息技术与创新创业融合机制的策略,以期对未来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理论支撑。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组成
从狭义的角度来看,创新创业意味着在商业领域创造企业和就业机会。改革、创新和发展可以得到有效推动,但创新创业并不是实践中的唯一可能。这是实践活动的发展,根据《创新创业研究指南》,来搭建创新创业的基本潜力,学生在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基础上进行过程和发展创新思维,用适当的创新思维发现和解决问题。创新创业可以有效促进社会发展,帮助学生。因此,为了提高高校的整体素质,创新创业能力包括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此外,创新创业还包括其他非典型因素,全面提升了学生本身的就业的竞争力。
二、高校创新创业的问题剖析
(一)创新创业氛围不浓郁
在大学里,最重要的是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这对于学生的能锻炼是非常的重要。因此,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创造一种有利于学生的文化环境,让学生深入理解创新创业的重要性。许多大学都从事创新创业之后,由于创业氛围淡薄,缺乏创新创业的设施等,许多高校虽然十分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但效果并不理想,有因为由于缺乏相应的管理体制,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高校开展的创新创业工作受到限制。很多实践活动很少,学生得不到施展抱负的机会,通过分析学校的文化结构,发现高校仅仅是在形式和表面上引导学生创新创业,并没有从实际出发进行指导学生进行创新创业。
(二)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
高校教育的发展旨在促进学生身心能力的全面发展。目前,学生、家长和教师在高校教育中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学生的基础知识,创新创业精神没有得到充分考虑,政府的公共关系工作也没有开展。它只注重学术和分数的教育,这种方式的发展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创新创业。
(三)教师创新创业水平有待提升
大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活动,教师大力支持学生培养实践创新功能和创新思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具有巨大的创新和创业潜力。如果是创新型的,学生的创新创业表现,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缺乏创新创业精神会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如果学校重视发展和加强创新创业型教师教育,有相当一部分传统的教育理念认为高校教师的创新创业功能不能满足教育的需要,研究发现虽然许多教师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但缺乏创新和创业的专业功能,会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
三、现代信息技术与高校创新创业的融合策略
(一)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建设
高校要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创新创业平台,搭建创新平台,引导学生有序参与创新创业。现代信息技术应整合社会教育资源和产业发展素材,弘扬创新创业精神,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帮助学生创新创业,认识到创新创业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通过平台资源加强对学生的教育,真正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机会。此外,大学必须在更广泛的背景下为教师提供企业管理教育和更详细的社会就业和创业信息,并提供学生创新创业领域的国家政策,有效管理学生自主创业,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指导,鼓励学生做好创业实践,为学生搭建创业平台,自主创业,并促进自主创业有序发展。
(二)开展新型创新创业竞赛活动
高校的创新创业活动应着眼于创新创业的实际发展。教师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还要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不同活动的创新创业斗争受学生参与机会的影响。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实施创新创业型微竞赛,通过微竞赛培养学生的应用和创新功能,提高学生的个人表达能力,支持师生共同发展,在参与方面管理微课程,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计划的情况也得到了有效改善。通过开设微竞赛的实践课程,学生可以迎接创新的挑战。使学生也认识到自己与其他优秀学生的优势和差异。教师可以提供帮助和建议,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和职业教育机会,进而创造并不断完善他们的实践和创新功能。
(三)发挥校企合作模式的辅助作用
为了调动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高校管理层应与部分企业合作,建设创新企业孵化基地,加强创新教育理论与应用实践的有效整合,降低学生创新创业的风险和成本,扩大教育机构合作范围,打造更多的创新孵化基地。大学有自己的人才资源和科学研究水平,但经常遇到缺乏市场经验的问题,由于市场知识有限,资金不足,如果公司实际能够与市场对接,在相关财务和运营技术方面需要具有很大优势。企业的困难在于缺乏人力资源。通过高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活动资金,并提供国家政策和技术建议。引导学生更快地开展创新创业,高校和企业应建立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专业创新孵化基地,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参与创新创业,高校管理层为学生提供资源,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借助信息技术搭建线上线下创新平台,学习理论与实践训练两大培养计划,不断提升学生创新创业水平。
结语
总体而言,高校创新创业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教育质量,这涉及到当前高校创新创业的发展过程。创新氛围不饱和,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解决提升创新创业水平问题,积极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培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支撑作用,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高校创新创业的有效融合,进而达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袁婷.信息技术与英语教育的融合——基于信息技术下现代小学英语教育的创新研究[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S1):188.
[2]余润兰,曾伟民,吴学玲,申丽,李交昆,刘元东.创新创业教育与大学科类专业教育融合課程的构建与实践——以“现代生物技术前沿与创新创业”课程为例[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8,9(03):120-123.
[3]蒋慧.浅谈信息技术与现代小学英语教育的深度融合---基于信息技术下现代小学英语教育的创新研究[J].中国新通信,2018,20(05):183.
[4]薛红燕.电子信息类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的实践探索——以青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34(06):17-20.
[5]李文彪,龔芳海,叶亚芳,赵焕英.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技能教育融合实施路径研究[J]. 科技创新导报,2018,15(03):227-228.
[6]胡璨. 创客教育及其对我国高等体育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启示[D].成都体育学院,2018.
[7]詹志方,侯蕾,李彤,王辉. 移动互联网时代《市场营销学》的课程改革——基于专业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J]. 现代营销(经营版),2020(02):255.
[8]张培彦,薛国芳.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材建设路径研究[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3(02):1-3.
[9]田玲芳. 基于PBL的数字化教学模式的研究[D].云南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