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红
【摘 要】目的:探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收治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4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方案,观察组研究对象实施心理护理,比较分析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后心理状态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存在差异性(P<0.05)。结论:对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关键词】上呼吸道感染;预防护理;健康教育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acute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Li Guanghong
Wang Xian town health center,Baiyin District,Baiyin City,Gansu Province,Gansu Baiyin 7309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patients with acute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Methods: 40 patients with acute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in our hospital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 scheme,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psychological nursing,and the clinical effect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Results: the psychological st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there were differences between groups (P<0.05).Conclusion: Psychological nursing for patients with acute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can improve the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 and psychological state of patients,which is worth popularizing in clinic.
【Key?Words】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Preventive care;Health Education
上呼吸道感染是呼吸系統最常见的疾病,临床表现为咳嗽、发热、喘息等症状[1]。针对临床中常见的问题,在治疗中需要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这样可以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开展健康教育工作能够改善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使患者了解上呼吸道感染的知识[2]。本次择取40例患者开展心理干预应用效果研究,现做出如下汇报。
1.1 一般资料
选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40名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其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50岁~70岁,平均年龄(61.1±1.8)岁,患者治疗时进行体温测量的数值为38.5℃~40.5℃,平均体温(39.04±0.65)℃,根据治疗先后顺序将这40名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再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信息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遵医嘱给予正确的药物治疗,包括抗炎、抗病毒、清热解毒等。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指导正确用药及定期复查。观察组实施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措施,具体如下。
1.2.1 健康教育心理护理 (1)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单独的交流,主要是在治疗中需要增加护理人员对患者的沟通力度以及方法。了解患者的疾病情况以及自身实际问题,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在健康教育护理模式下,充分讲解关于疾病的相关知识,使患者了解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使患者能够从内心做到认识疾病,提高用药依从性。在整个护理过程中提倡以人为本的模式,使患者感到护理人员对他的重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2)通过采取宣传栏的方法对流行病学的知识进行展示,讲解宣传栏的相关知识的多种多样的内容如发病季节、发病因素、发病机制以及防范措施进行详细描述,让患者直观地了解健康教育知识。
1.2.2 西医用药注意事项 (1)根据患者血象测定正确地选择抗生素的使用,根据处方购买抗生素,如头孢类、阿莫西林等,告知患者服用抗生素要保持足疗程用药。(2)对于常用的解热镇痛的药物、抗生素等注意近期的食物中禁止存在含有酒精的药物或者食品,以免导致药物不良反应。(3)根据医嘱正确地用药,药可以选择一种,避免多种同样功效的药物同时使用,导致大剂量的不良症状。注意同种作用的药物不同商品名禁止共同服用,以免导致机体中毒等现象。(4)服用药后患者会出现鼻塞、流鼻涕、打喷嚏的症状,如果患者无肌肉酸痛、头痛以及发热时不建议服用含有解热镇痛的药物治疗,以免出现机体损害。
1.2.3 饮食护理 告知患者患病后要保持机体的营养摄入,强调饮食对机体的影响,讲解每日保持饮水量,能够减轻临床症状,鼓励患者多饮水,宣教过程中可以选择举例说明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沟通。由于发热机体会丢失水分,因此多饮水保证机体的需求可以促进患者体内病毒的代谢。
1.2.4 慎重使用退热药 机体发热也是人体保护的一种有效的反应,在患者体温升高时,机体内的吞噬细胞的活跃性增高,使机体内的抗体增加,保证机体炎症修复的作用。如果使用退热药物仅仅缓解此时高热的症状,不能加快疾病病情的进展,因此在发热用药过程中用药需要评估利弊。对于患者精神状况良好,可以先行使用物理降温,如果效果不好再使用退热药物。退热药物使用必须间隔4小时,不能超剂量使用,以免发生不良反应。
1.2.5 心理护理 此病为患者身心带来不舒适感,患者的内心遭受着一定的心理创伤,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对治疗效果带来影响。因此护理人员要主动关心患者,及时了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向患者讲解心理状态对疾病的严重影响,采取舒缓患者情绪的方法,可以听音乐,让患者认识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樂观积极地面对自身疾病,最大限度地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
1.3 效果评价
1.3.1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估两组情绪变化,患者得分越低其情绪越好。
1.3.2 临床指标为:分为四项进行统计。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SAS以及SDS评分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常规组患者,两组患者数据统计后对比存在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因多种因素所致的呼吸系统疾病,是细菌或者病毒在身体迅速增长,尤其是老人和幼儿较为常见,临床症状潜伏期在1天~3天,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以及治疗效果有一定的周期恢复,多数在1周内患者痊愈。但是相关患者因心理的因素,内心不良情绪会加重患者的病情,因此采取综合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在护理过程中要增加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保证患者的实际护理治疗情况,当患者确诊后,护理人员向患者讲解该病的临床症状和表现以及伴随症状,如何正确地用药,以及用药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等。综上,对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肖芹,李春燕,吕春燕.呼吸道疾病的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1(17):90-91.
[2] 陈英,毛俊存,贾建萍.心理护理应用于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院前急救护理中的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0,83(13):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