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提问是其核心环节之一,有效的提问能够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起保障作用。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还能使学生注意力得到集中,促使其展开积极思考与探究,这就从侧面说明了教师若能利用有效的提问策略开展教学活动,是非常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发展的。本文从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现状入手,凸显有效提问的重要性,并探究出具体可行的课堂提问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有效提问;主体地位;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35-011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35.056
作者简介:贾凤(1981.12— ),女,汉族,甘肃临泽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数学教学。
基于现实角度,初中数学课堂上的有效提问,要求教师围绕具体课程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问题,并引导学生展开探究学习,促使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高效掌握数学知识。由此可见,制定有效的提问策略对提高课堂教学成效的意义不容小觑。因此,教师需正视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现存的问题,研究有效提问的意义,从而制定针对性教学策略,确保提出有效问题,推动数学教育的长足发展。
一、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现状
(一)忽视学生主体地位
在课程内容开展的整个过程中,假若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未意识到独立思考的必要性,那么进行问题设计时便会使学生出现思维固化的问题。在思考范围受限的情况下,学生对问题的解答通常都是死板、单一的,并无视更多的可能性,更严重时会丧失思维发散能力,单纯是为了答案而寻找答案。经过日积月累后,思维“驯化”的学生,将只能沿着教师的思路来处理问题,逐渐失去独立发现与学习的能力[1]。教师应给予学生更多理解,善于换位思考。当代学生对世界的感知不再像以前那样和成人有着天差地别,在信息时代背景下都有成为他人师长的可能性,所以教师也应以更开放的心态面对学生的成长。假如教师一直持有陈旧思想,是很难汲取到先进教育理念精华的。教师不重视自我更新,永远也无法挣脱应试教育的束缚,更遑论寓教于学、因材施教的落实,带给学生的学习体验将会是极差的,教育方式难以从根本上得到革新创造,教育质量将会持续下滑。
(二)提问缺乏全面性
在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出于得到学生积极迎合的目的,进行课堂提问时更倾向于找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发言,甚至有教师会找固定的几名学生进行问题的解答。这种提问方式不但不科学,也违背了教育全面性的原则,设计的问题只能针对少数学生,剩下的学生不得已沦为“局外人”。在这种提问模式下,学生本以为可以好好地表现自己,然而却被“特殊学生”取代,心情一落千丈,像被霜打的茄子一样,课堂上心不在焉,缺少主动学习和思考的动力。另外,教师提问后并不能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和作答时间,一旦学生回答问题时出现卡壳,或是不符合教师的预期,便立马让其他学生来作答,转问无果时,教师就开始自问自答,并不会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这样的课堂氛围是沉闷压抑的,根本无法点燃学生的探究热情,更遑论求知欲的激发。
(三)提问缺少深度与广度
进行课堂教学时,虽然有很多教师其专业水平较高,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却设计不出具备梯度性的问题,提问难度也是“深一脚浅一脚”,严重干扰学生兴致。还有教师的提问不具备变式与延伸,也不具备创新元素,只是按部就班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不注重设计开放型问题,难以启发学生兴趣。在封闭的问题形式下,盲目追求教学质量,根本触及不到学生发展点[2]。众所周知,数学科目本身就具备极强的严谨性、逻辑性,假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没有进行合理搭配,不考虑思维的调动,势必得不到一节高质量的数学课。此外,很多教师不注重良好学习情境的创设,导致学生不会主动进行提问,也导致教师不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这便无法窥见学生存在的问题。
二、初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提问策略
(一)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思考
首先,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权益,在课堂提问环节,也需全面结合眼下学生的认知能力、兴趣爱好、数学基础等,不断重视提问式教学法的应用,利用课余时间不断摸索提问式教学法的应用要素,进而确保执教水平能与提问式教学法的应用需求相匹配。其次,在课堂教学中,还需使学生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凸显,善于研究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并在与学生互动交流的基础上掌握这些关键信息,不断提高师生互动效率。需要教师注意的是,日常教学中要以和蔼可亲的态度面对学生,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的热情,进而勇敢传递其学习需求[3]。最后,初中数学教师要清晰认识到,新课改背景下的首要目标是引导学生提高数学素养,以及促进自学能力的发展,提问式教学法的应用正有利于这一目标的达成。
(二)精心准备问题,引导学生思维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为了确保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教师要在备课环节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并做好十足的教学准备,为问题设计解决方案。课堂上,尽管有些教师可以十分娴熟地进行随机提问,但大多数情况下,这些问题都较为随意,顺序不符合逻辑,语言组织不严谨。因此,在备课环节,就需要教师针对提问内容、教学用语、提问目标及预设情况充分进行准备,确保在课程正式开始前,就已经做好各项准备。具体来讲,针对课堂有效提问的备课规划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1.提问类型要全面。在布卢姆理论的指导下,通常可根据不同的認知水平把问题归成六大类,即评价、理解、提示、重复、识记以及管理。从本质上讲,各类认知水平的问题都有其作用,并且没有优劣之分。基于此,教师的课堂提问还需有效结合各类问题。然而,在实践教学中不难发现,多数教师频繁使用的依旧只有低水平的问题,所以需要重视提高使用高水平问题的频率。高认知水平的问题更加要求学生对其展开深入探索、细致钻研以及综合研究新知识与旧知识,如此才能得到实现。所以,这类问题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锻炼,激发其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多数情况下,这一类问题还具备极强的综合性,学生进行解答时常常会思绪混乱,这时就需要教师对其实施分解,将大问题分解成学生更容易回答上的若干个小问题。
2.具备条理性的问题。高效的课堂教学必须具备清晰的条理性,尤其是在处理某些特定问题时,教师应根据实际问题场景和学生的知识储备在课堂教学中选择不同的顺序。此时,尽管各问题的认知层次非常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知识间的逻辑顺序。在设计好适当的问题后,抓住最佳时机将其抛给学生是非常关键的一环。在课堂教学中提出问题时,教师常常会遇到提出问题后得不到学生响应的尴尬情况。这些情况大多数是由于教师在提问时未能抓住适当的时机而导致的。
3.有针对性的问题。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出问题时,问题的设置应该是分层的,并且要有梯度性,可以直接面向全体学生,而不仅仅是小部分的学生。在选择提问的学生时,也应考虑到全体学生,不能只点名成绩优秀、表现优异的学生,而看不见成绩较差的学生。基于此,针对水平相对较高的学生,可以适当提高问题的难度或容量;针对中等生,需要进行逐步“升级”;针对学困生,要适当降低问题的难度。当教师事先为课堂教学做准备时,应该对学生的情況有充分的了解,懂得哪些问题要抛给哪些学生,可点名基础较差的学生来回答一些识记类问题,点名基础较好的学生来回答评价性、综合性问题。教师需注重自身提问方式的多样化,可抢答、可群体回答,也可派代表回答等,通过这种提问方式点燃学生的参与热情,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最大化发挥课堂提问的效能。
(三)延长候答时间,优化学生思路
相关的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刺激物体的信息触及人类的视觉器官,从而形成瞬时记忆的存储时间为0.25-0.2秒,而短期记忆到长期记忆需要花费的时间则更长一些。不管是心理学研究表明,抑或是“即问即答”得到的效果,教师都需要在提问时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和回答的时间。不同的提问对象,就需要给予其不同的候答时间,优等生的候答时间稍短,中等生的候答时间稍长,后进生的候答时间更长。要使课堂提问具备一定梯度性,不能单纯用优等生的候答时间为唯一标准,这将导致多数学生不能真正理解教师提出的问题,只能被动配合教师回答问题,却搞不懂为什么要这样回答。想要使学生充分发挥自身想象与思维,教师非常有必要给予学生充足的作答时间与空间,以便学生能够真正地参与数学课堂学习,充分发挥有效提问的价值。从瞬时记忆到短期记忆再到长期记忆是一个时间过程,学生需要时间来理解,消化和吸收所提出的问题。课堂上适当延长候答时间,是有效增强课堂提问效果的最优途径。
(四)管控提问的“度”与“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在数学课堂上,确保进行有效的提问,还需教师合理管控提出问题的“度”与“量”。其中,“度”代表的就是问题的难易程度,要始终保持适中。切忌在课堂提问环节一直问学生“是不是”“对不对”这种简单且不具备任何意义的问题,这样并不能给予学生启发。此外,也不能因过于追求学生思维的开创,而给其提出高难度问题,这样只会打击到学生的自信心。“量”则代表着问题的数量,数量太多会造成学生思维的混乱,不利于重难点知识的掌握,教师一连串的提问会使学生疲于应对,提不起思考兴趣;数量太少又难以起到活跃课堂氛围的作用,同样不受学生待见,难以保证教学效果。基于此,只有数量适中的时候,才能真正实现有效的提问。总的来说,想要上好一节数学课,不仅要使学生学会,更重要的还是使其会学。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课堂上的有效提问,要立足于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以有效的提问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培养其良好学习习惯,使学生更加专注于课堂学习,踊跃回答教师问题,理清学习思路,真正爱上数学,实现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马伟娟.提问点睛、激活数学课堂——刍议初中数学提问的有效尝试[J].才智,2020(10):190.
[2]贾宏宇,钟立楠.初中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以初中数学课堂提问为案例[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20(2):111.
[3]蔡燕萍.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N].发展导报,2019-07-26(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