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研发创新助推辽宁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2021-12-13 08:59王桂敏
北方经贸 2021年11期
关键词:辽宁省辽宁装备

王桂敏

(沈阳师范大学,沈阳 110034)

装备制造业作为各种行业的工作“母机”,在带动一国或地区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机会、调整产业结构以及促进技术进步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从全球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来看,装备制造业日益趋向于高端化、智能化、信息化以及绿色化发展。由此,如何做强装备制造业,推动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进而增强国际竞争能力,这是一个亟须研究的问题。推动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是多种多样的,而以研发促创新则是其必由之路。同样,辽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也是如此。

一、以研发促创新是辽宁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装备制造业是辽宁经济的支柱产业,在辽宁经济发展中居于至关重要的地位。2018 年末,辽宁省共有装备制造企业法人单位3.7 万多个,装备制造企业从业人员102.3 万多人,占按行业大类分组的工业企业法人单位数的38.6%和从业人员数的36.5%。从“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也可以看到,2017-2019 年,辽宁省全年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32.0%、27.4%和29.7%。显然,装备制造业在辽宁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可替代。

但辽宁装备制造业大而不强的状况也比较明显。其主要表现为:第一,高端装备制造的规模不足。近些年来,虽然辽宁省不乏沈阳北方重工集团、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大连船舶重工集团、大连光洋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实现的重大突破,但总的说来,装备制造业中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仍占有较大比重,传统产业的比重仍高达70%以上,高端装备制造业规模太小、比重太低,对经济拉动作用明显不足。第二,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较高。一些装备制造产品的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较高,机器人RV减速器、海洋工程装备等部分重大技术装备的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主要依靠进口。第三,产业链不完善,缺乏技术支持下的产业链整合能力。一方面,上下游产业不能很好配套。辽宁装备制造业虽然拥有一批有实力的大型主机制造企业,但是零部件、元器件产业薄弱,相关配套的中小企业规模较小,技术较弱,难以形成以主机制造为核心、上下延伸的强大产业链。另一方面,生产服务企业与装备制造企业没有形成融合发展的良好的产业生态环境,生产服务业还不能很好地嵌入生产制造企业供应链。上述状况势必会影响辽宁装备制造业的总体规模和经济效益,影响其在价值链中的地位和竞争能力,进而影响辽宁装备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

显然,做强辽宁装备制造业,实现辽宁装备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最重要的路径就是要解决技术创新的瓶颈制约,而加大研发投入,以研发促创新,则是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的主要抓手。

二、以研发创新推动辽宁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研发经费总量投入不足

近些年来,虽然辽宁省不断加大研发投入,但是无论从横向比较或是从纵向比较,辽宁省仍存在着研发投入总量不足的问题。

从横向比较来看,辽宁省R&D 经费投入的绝对量、占全国的比重以及R&D 经费投入强度等指标与有些省份相比,特别是与东部地区相比,差别较大。

从表1 可以看到,2016-2019 年,广东、江苏、山东、北京、浙江五省(市)的R&D 经费投入均超过千亿元,其中广东省2019 年达到3098.5 亿元,而辽宁省最高年份(2019 年)只有508.5 亿元;五省(市)R&D 经费投入占全国的比重较高,其中广东省2019 年达到14%,而辽宁省最高年份为2.4%;五省(市)R&D 经费投入强度,除山东省个别年份外,基本上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016-2019 年的R&D 经费投入强度,全国平均水平分别为2.11%、2.13%、2.19%、2.23%),其中北京2019 年达到6.31%,而辽宁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表1 2016-2019 年辽宁省R&D 经费投入与主要省份比较(亿元,%)

从纵向比较来看,2010-2019 年的10 年时间里,辽宁省R&D 经费投入的绝对量在287.5-508.5亿元之间;占全国的比重均低于5%;R&D 经费投入强度在1.27%-2.04%之间,无明显变化。

(二)研发经费来源结构不尽合理

近几年,在辽宁省研发经费的来源结构中,来自企业的资金不断增加。据辽宁省研发经费投入情况调查显示,2016-2018 年,在辽宁省研发经费来源中,来自企业的资金分别为256.6 亿元、309.9 亿元和340.3 亿元;占总经费的比重分别为69%、72%和74%;年均增速15.2%,政府资金与企业资金之比由2016 年的1:2.4 降低到2018 年的1:3.1。可见,企业在研发经费投入方面作用不断增强。但是,虽然开展研发活动的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但总体来说参与程度仍然较低。辽宁省有科技活动的企业仅占企业的33.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1.5 个百分点;大中型企业中有科研机构的仅占20%,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 个百分点;全省大中型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仅为1%多一点,而在发达国家,90%的跨国公司把技术创新作为企业战略的主体内容,80%建立了研发中心,大多数企业至少把销售额的5%投入到研究开发当中。特别是,辽宁省能够投入巨资进行研发的企业还属于“稀缺资源”,且过于集中于重点行业。

在辽宁省研发经费的来源结构中,来自国外资金的数量较小。2016-2018 年,在辽宁省研发经费来源中,来自国外资金的数量分别为0.8 亿元、1.3 亿元和0.7 亿元,占总经费的比重很小,表明在研发中利用外资的程度远远不够。

(三)政策支持尚未形成完善的长效机制

辽宁省虽然在政策方面对于企业研发给予积极的鼓励和支持,但远远不够。一方面,从投入的力度上来看,需要进一步加大。2016-2018 年,在辽宁省研发经费来源中,来自地方政府资金的数量分别为26.4 亿元、25.8 亿元和22 亿元,政府资金的支持力度下降。另一方面,多维度、多手段、多环节的支持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近几年,政府虽然采取多种措施鼓励企业的研发活动,但资金投入模式比较单一,运行手段缺乏多样化。

三、以研发创新推动辽宁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思路

(一)进一步强化装备制造企业的研发主体地位

作为市场经济微观主体的企业,应充分认识到研发创新的重要性,强化研发主体地位的理念并予以实践。只有加强研发创新,才能改变在全球价值链中低技术含量生产环节的地位,增加产品的附加值,进而提升竞争能力。

企业应每年按照一定比例,将销售收入的一部分作为研发投入经费,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企业应建立完善的研发机构,保障企业研发项目的实施;可以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同建立研发机构,实施由企业需求为导向的“项目提出”,利用“外脑”促进企业研发和创新。特别是应进一步提升民营企业的研发作用。目前,民营企业已经成为辽宁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生力军,但民营企业在未来的相当长时期内,技术追赶的任务仍很艰巨,必须长期做好研发投入准备,强化技术创新理念,加大研发投入,为产品创新和竞争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二)进一步发挥政府在研发创新方面的重要作用

政府应与企业合力,加大研发投入。从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情况看,政府对于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都采取多种政策手段给予大力支持,并起到重要作用。应进一步实施高端装备制造科技创新重大专项活动,每年安排专项资金支持装备制造业产品的研发,通过设置专门的扶持基金以及优惠贷款还款等方式,推动企业加速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不断开发出新产品;应将中小民营装备制造企业作为重点扶持对象,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所进行相关产品研发、转型升级、新产品展销等活动,给予财政资金支持或费用上的补贴;应设立重大装备制造业研发风险基金,突出重点扶持区域和项目。

政府应进一步搭建有助于研发活动的平台。应进一步构建“产学研政”一体化机制,加强“产学研政”的紧密合作,进一步创新“产学研政”合作模式,特别应注重构建技术共享和知识共享机制,进而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业的研发和创新;应建立由政府财政资金支持的公共研发机构,增加装备制造技术的外部供给,通过公共研发机构,政府可以在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增加战略性产业技术的供给,引导研发的方向,加快研发的速度;政府应注重培养和引进高端科技创新人才,支持企业组建研发团队,重视创新成果的应用和转化,促进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

政府应进一步健全、完善财政资金支持企业研发的奖惩监管机制。对于财政补贴资金使用取得显著成效,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升的企业,政府应给予持续追加财政补贴的奖励;对于存在虚报研究项目骗取资金的企业应建立黑名单,追回项目资金,并在一定时间内不再受理此类企业申请财政补贴。

(三)注重外资在研发创新方面的积极作用

利用外资不仅仅可以解决资金的问题,更可以在研发创新活动中发挥重要的积极作用。应注重从国外引进高水平的研发机构,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应依托国外高技术水平的大项目的引进,带动研发活动;应注重“引资-引智-引技”一体化的策略,在引进外资中,注重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并为其发展提供优良的软环境和硬环境,进而发挥高层次人才在研发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研发活动是一国或地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也是一个产业拥有持久竞争能力的基本条件。对于辽宁的装备制造业来说,在当前新的国际国内经济背景下,必须不断注重研发活动,促进自主创新,并由此获得装备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辽宁省辽宁装备
哪些装备为太空之旅护航
这些精锐与装备驰援泸定
港警新装备
辽宁之光
图解辽宁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
读辽宁 爱辽宁
读辽宁 爱辽宁
辽宁省各级工会收看十九大开幕会
演习中的阅兵装备
薄熙来:辞别地方另有任用